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1081 --- IMF報告稱利率上升和全球失衡加劇挑戰逐步顯現

(2006-04-24 08:42:35) 下一個

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得到鞏固與加強,但未來利率上升和全球失衡加劇的周期性挑
戰卻正在逐步顯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11日發表的《全球金融穩
定報告》中如是說。

  上述報告是IMF最重要的報告之一,由IMF金融市場部負責撰寫。IMF指
出,其對2005年全球金融體係彈性增加的評估已經得到驗證,不過,新的挑戰需
要對2006年及以後的金融展望具有更多不同的觀點。

  根據上述報告,未來金融市場的主要周期性風險來源於利率以及(或)通脹上升
、債務人信用質量惡化和全球失衡無序修正。IMF金融市場部主管漢瑟勒當天在倫
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還警告說,雖然不太可能,但禽流感在人群中的傳播會造成“
更難對付的風險”,引發“急劇和嚴重的衰退”。他敦促各國采取措施確保有能力應
對禽流感的爆發。

  據悉,這是漢瑟勒在今年7月離開IMF之前的最後一份金融穩定報告。他表示
,根據目前的情況,金融體係能夠應對所有的風險。“從金融穩定的觀點來看,不久
的將來前景與現在同樣好,甚至更好”,他表示。

  報告指出,最近幾年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支持了全球經濟的穩定複蘇,銀行和
企業都削減了成本,使企業收入出現強勁反彈,改善了資產負債表。得益於房價上漲
和股市複蘇,家庭收支狀況也得到改善。更健康的銀行、企業和家庭狀況增加了金融
體係應對衝擊的能力。

  但是,IMF警告說,上述有利條件可能無法持續。該組織列舉了周期性條件如
何快速改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資產再分配的影響和價格修正,以及良好的金融體係
如何緩衝變革的影響等等。

  根據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受投資者基數擴大、財政和債務管理改善、全球低利
率和高流動性的推動,2005年新興市場發行的股票、債券等資產總額創新高,流
入新興市場的私人資本打破了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蔓延之前創下的曆史紀錄。據
悉,2005年全年新興市場股、債等資產的發行量達到4064億美元,也高於2
004年的2869億美元。新興市場政府改善了財政管理並從經常項目盈餘中獲益
,很多政府還通過減少外幣債務、發行成熟期更長的本幣債券改善了債務狀況。例如
,布雷迪債券已經從1996年的1500億美元減少到2006年8月的100億
美元(預測值)。IMF認為,這些改善將擴大並依賴於包括貨幣風險、投機性貨幣
泛濫和蔓延在內的脆弱性的減輕。隻要成熟市場的利率和全球流動性逐步收緊,新興
市場經濟表現和債務管理的正麵發展很可能持續下去,並為應對類似外部融資條件惡
化等不利狀況發揮更大的緩衝作用。

  IMF表示,市場的通脹預期處於良好控製之中,但是,油價如果進一步上漲將
導致混亂。例如,長期和短期利率的整體上升很可能導致經濟放緩,債券資產組合的
價值可能下降,股票將麵臨壓力。漢瑟勒指出,迄今,所謂工資(上漲)的第二輪效
應並未像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重新出現,IMF希望這種情況能夠持續。如果產
能繼續增加,貨幣當局必須對此保持相當高的警惕性。

  關於房地產市場,IMF認為,最近美國房地產市場活動出現了放緩跡象,這是
對美聯儲連續15次加息的回應。盡管人們關注利率上升將增加家庭的債務負擔,且
房價放緩將抑製消費,但從英國和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趨勢來判斷,“軟著陸”的
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在談到全球失衡的修正時,報告說,美國良好的經濟增長和利差收窄的預期很可
能意味著外國將放緩增持美國資產的步伐,這將削弱美元並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美國債
券收益率。對全球失衡的修正可能由軍事對峙、恐怖襲擊、石油或其他能源供應大幅
下跌或保護主義傾向上升所觸發。漢瑟勒指出,“我們能夠看到的主要風險是保護主
義的抬頭,這將損害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使他們改變其在全球的資產分配”。

  在上述幾種金融市場所麵臨的風險中,最可能成為現實的是企業貸款周期的突然
轉向。漢瑟勒指出,這將擴大公司債券之間的信用價差,而這種情況又反過來對信用
衍生產品和債務抵押債券市場具有負麵影響。他說,任何對全球經濟失衡的迅速和無
序修正都可能對全球金融體係產生嚴重的影響,盡管難以量化這些風險。

  IMF還強調指出,禽流感可能對國際金融體係和世界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考
慮到禽流感在人群中傳播這種最壞情景,漢瑟勒說,大部分勞動力將不出工,這將導
致經濟的迅速和嚴重衰退。為了更好地應對禽流感,IMF建議監管者在商業持續發
展計劃方麵給予緊急指導,測試金融體係的基本功能,確保其能夠在很多人缺席以及
對流動性和現金需求大增的情況下維持運轉。另外,還要發展通信戰略以幫助市場將
過度反應最小化

 

來源:金融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