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850 --- 中印雄起推演全球力量組合新局

(2005-12-12 06:48:28) 下一個

近年來,印度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擁有近3億左右消費能力旺盛的中
產階級,每年能培養約24萬名工程師,金融體係日臻健全,股票市場的規模和製度
都相當規範,而且製定了一係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也都相當
便宜,所有這些令印度成為繼中國之後又一片被跨國公司競相追逐的熱土

  人們對中印關係普遍存在一種誤解,以為中印是“宿敵”或“天然的敵人”。實
際上並非如此,如果兩國能再以最快的速度合作,不僅意味著亞洲世紀的到來,並且
能夠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雙引擎

  12月7日,全球軟件巨頭微軟公司主席比爾·蓋茨帶來了一份震驚印度IT業
界的“聖誕大禮”:未來4年內,微軟將在印度投資17億美元,並為當地創造30
00個就業機會。而今年較早時,微軟還在印度班加羅爾市開設了一所研究中心,這
是微軟繼美國、歐洲及中國後開設的全球第4間研究中心。

  就在兩天前,英特爾公司董事長貝瑞特剛剛宣布,為了鞏固過去10年在印度經
營所打造的基礎,並且履行承諾,英特爾公司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10多億美元,擴
大公司在印度和當地技術公司的業務規模。

  印度獲得的“厚愛”還不止於此。貝瑞特此次訪問印度,離AMD公司的主席、
CEO和總裁赫克特-魯伊茲結束對該國的訪問還不到一個星期。魯伊茲在印度期間
曾表示,將提供芯片技術許可和支持。無疑,一個擁有十億人口、經濟高速增長的新
興大國,正日益崛起成為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印度經濟的迅速發展,吸引了越
來越多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目光,使印度成為各方角逐的焦點之一。

  投資熱情空前高漲

  其實,不僅僅是軟件業,如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都開始聚焦印度,在此投資設
廠。本月初,繼世界手機業“狀元”芬蘭諾基亞公司、“榜眼”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公
布在印度的發展計劃後,“探花”韓國三星電子公司也宣布要在印度建立手機生產基
地。世界三大手機巨頭逐鹿印度之勢業已形成。

  跨國公司湧入印度的例證還遠不止這些。從去年開始,德國西門子、韓國LG電
子、美國百事、思科等公司紛紛宣布將在印度投資數億美元,而今年6月韓國浦項綜
合製鐵公司更是創下迄今為止外國在印度最大投資項目的記錄,該公司將在印度興建
一座投資120億美元的鋼鐵廠。

  的確,和數年前相比,這個快速成長起來的亞太地區市場令人驚歎。近年來,印
度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擁有近3億左右消費能力旺盛的中產階級,每年能
培養24萬左右的工程師,金融體係日臻健全,股票市場的規模和製度都相當規範,
而且政府也製定了一係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此外,它還擁有亞洲國家的共同優勢
,即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都相當便宜……所有這些都足以讓印度成為繼中國之後,又
一片令跨國公司競相追逐的熱土。

  沃頓商學院的印度裔教授潘迪穆日前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和兩三年前相比,跨國
公司在對印度的態度上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過去印度隻是被視為一個隻能借
助於寬鬆的專利政策亦步亦趨地仿製西方產品的第三世界國家,跨國公司往往不願意
將核心技術放在印度,然而現在印度在某些行業,正在引領研發領域的變革,例如製
藥和汽車製造行業,而此時跨國公司都開始加重了對印度的投資力度———“這一變
化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印度曆史上前所未有的。”

  11月27日,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在新德裏舉行的“2005年度印度經
濟峰會”上更直截了當地指出,中國是亞洲經濟的“領頭雁”,而印度已經加入了亞
洲經濟“雁陣”。他表示,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而中國和印度是亞洲經
濟的引擎,世界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亞洲經濟的增長。

  世界的高科技實驗室

  “IT二字,既是Indiatoday,也是Indiatomorrow”
,已故印度軟件業巨子梅赫塔如此巧妙地詮釋了新經濟時代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單詞
。他所經曆的時代,正是印度IT業從艱難起步到漸入佳境的過程。IT業在印度的
神奇發展,帶來的不隻是巨額財富,它甚至改變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正是在
IT業蓬勃成長的帶動下,印度鋼鐵、汽車等行業也開始嶄露頭角,吸引了全球各地
投資者的注意力。

  專家認為,印度經濟之所以引人關注,主要在於:一方麵得益於印度良好的經濟
結構。雖然印度經濟總量剛剛達到接近7000億美元,但其服務業的貢獻率超過5
0%,尤其是IT產業被稱為印度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這樣的產業結構使印度能夠
擺脫能源、原材料供給的束縛,以及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等不利因素。而印度國內對科
技和高等教育投資的重視,使其人力資源因“質高價廉”而廣受歡迎。

  另一方麵,印度擁有一大批能夠與歐美頂尖企業展開國際競爭的公司,如信息係
統(Infosys)和維普羅(Wipro)等全球知名軟件公司等,這為印度經
濟能夠長期保持活力提供了保證。印度被稱為“世界的高科技實驗室”,2002年
《福布斯》評出的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中,印度有13家上榜,而中國僅有4家
,且都在香港。



  此外,印度擁有強大的私營經濟部門,其上市公司多為私企。1991年以來市
場導向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提高了私營企業的競爭力。知識經濟也對印度GDP的增長
發揮著很大作用,能夠保證印度未來相對穩定地較高速發展。

  印度在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等領域可謂實力雄厚,但由於國內基礎設施相對落後,
製造業成了印度產業鏈中的一根“軟肋”。印度當局意識到,隻有提高製造業在經濟
中的份量,印度的失業率上升問題才能得以解決,同時製造業還被視為該國經濟增長
的第二動力。印度工商業部長卡邁勒·納特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稱:“印度已經展示
了服務業方麵的實力,現在我們希望成為全球技術製造業中心。”

  目前,農業在印度國民經濟規模中所占比重已從1991年的32%降至20%
,服務業則從41%飆升至52%,但工業仍維持在27%的水平。而在工業領域內
部,製造業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停滯在17%左右。印度政府表示,必須提高製
造業所占比例,使之更接近中國、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國30%至35%的水平。

  中印經濟模式之比較

  在探討印度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把它和中國做一對比。的確,
中印兩國存在不少相似之處,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兩個國家人
口眾多,突出了他們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中國和印度的改革對全世界都具有強大的
影響;中國和印度擁有廉價的熟練技術工人,兩國都致力於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兩
國都存在巨大的國內市場;兩國政策都具備較強的管理國民經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在過去若幹年裏,兩國都始終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中國保持著9%左右的增長速
度,而印度則維持在8%左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跨國公司更傾向於把印度比作
幾年前的中國市場,在印度複製一些中國的成功經驗,然後實施不同的市場策略。

  11月初,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的日本製造業者海外經營報告顯示,
中期內(今後3年),印度被認為是排在中國之後的“最有前景的投資地點”,首次
超過泰國,位居第二。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5年度投資報告也顯示,跨國
企業的51%認為印度是“有希望的投資地點”。這一比率也僅低於中國,居第二位


  埃森哲谘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王波認為,中印兩國優勢和劣勢各有不同。印度
的優勢在於,其勞動力具有很強的英語語言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業精神,在全球服務
領域和高價值行業(如軟件、製藥和電信業等)表現超群。但基礎設施極為落後是製
約其製造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相比而言,中國發展和改革的進程比印度早開始13年,其經濟增長愈加具有調
控性,不僅牢牢地依靠製造業低成本的產品出口,更得益於創記錄的外商直接投資(
FDI),2004年,中國吸收的外資達到610億美元。但在軟件、服務業等附
加值較高的領域,中國與印度還存在一定差距。

  王波表示,要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兩國均需要實現多元化,並超越各自現有的優
勢領域。舉例來說,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印兩國已進行了廣泛交流與合作。一方麵,
印度軟件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印度最大的軟件培訓公司NIIT,將其設在中國的培
訓中心從2001年的兩家增加到現在的106家,累計培訓了兩萬五千多名軟件學
員。同時,中興、華為等中國硬件技術公司正在印度擴大業務,建立研發設施,並瞄
準印度中產階級日漸增強的購買力。

  雙引擎推動世界發展

  從曆史上看,從未有過兩個國家像中國和印度一樣同時實現如此可持續的經濟增
長,尤其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總和占到全球總人口的1/3,其蘊含的經濟能量,
足以重新改變世界格局。如今,有一種共識正在逐步形成:21世紀,世界經濟實力
正在向亞洲轉移,尤其是轉向中國和印度。盡管2004年,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
占世界的6%,但增長率卻占世界的12%。

  新加坡國防與戰略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係建構主義學派領軍人物、著名學
者阿米塔夫·阿查亞日前在新加坡《海峽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與印度關
係發展有很大空間,前景光明。

  阿查亞認為,人們對中印關係普遍存在一種誤解,以為中印是“宿敵”或“天然
的敵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在中印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史中,雙方隻是在19
62年發生了一次衝突。如果兩國能再以最快的速度合作,不僅意味著亞洲世紀的到
來,並且能夠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雙引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馬加力認為,盡管中印之間在經濟貿易領域存在
一定的摩擦,但總體而言還是合作性大於摩擦。近年來,中印貿易得到迅速發展,由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兩三億美元到去年初的136億美元。2000年至2004
年間,兩國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5倍。此外,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印度訪問期
間宣布,兩國的共同目標是到2008年使雙邊貿易額達到200億美元,2010
年達到300億美元的水平。雙方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仍大有潛力可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也表示,在構建國際新秩序的過
程中,中印之間存在競爭,但這隻是一個交友中的磨合過程。中印關係本質上不對抗
,因為兩國的命運是相同的,經過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印兩國將是未來全球力量
組合中的朋友。

  正如中國總理對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所說的那樣:“你我之間的握手將吸引全
世界的目光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