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My Diary 189 --- 【我的書架】之從文係列

(2005-10-01 19:02:54) 下一個

 

(前言:在文化走廊有些日頭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這位“颯爽英姿五尺槍、不愛紅裝愛筆杆”的淑女司令和她每年一度的“作業”。這些“作業”題材廣泛、妙趣橫生,再加上走廊朋友們的生花妙筆,使得每一幅文字能夠在現實與曆史中大膽想象和自由馳騁,讀後令人拍手叫絕,受益匪淺。)

 

 

 

提到書本的話題,我總是不由衷得想起《從文家書》、《邊城》、《湘行散記》、湘西鳳凰和沈從文。沈先生一生創作宏富,共出版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等70餘集子,但在我的印象中,《邊城》和《湘行散記》則是他寫得最好的散文。正是因為他的文字,鳳凰這個湘西小鎮被幾代人記住了,而沈從文也因此成為鳳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沈從文先生的墓碑上,畫家黃永玉代筆題寫了他的文字 ---“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句話其實也就是沈從文和鳳凰之間血脈聯係。

在《邊城》和《湘行散記》中,沈先生獨創了一種描寫民情民風的鄉土文字。他以湘西生活為背景,融生動豐富的社會風俗和優美清新的湘西風情於一爐,使作品充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和返樸歸真的自然情調。“沿河兩岸連山皆深碧一色,山頭常戴了點白雪,河水則清明如玉。在這樣一條河水裏旅行,望著水光山色,體會水手們在工作上與飲食上的勇敢處,使我在寂寞裏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讀沈從文的作品常常讓人的心靈有一種美的過濾。這種獨特的文風或許是來自於他對屠殺和戰亂的親眼目睹和對西方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思考。這樣的生活和文化積澱使他的情感和文字往往帶有人性和抒情的色彩。

沈先生曾經說:音樂、繪畫和文學是相通的,這一點在他的《從文家書》中得到了印證,“我永遠是藝術家的感情而不是道德君子的感情……我聽音樂是以聽眾的角度去聽”。 每每沈看到起伏的山脈,先生就會聯想到音樂中起伏的旋律。在小說《邊城》裏,他就把行船搖櫓的聲音,狗叫、鳥鳴都融入了作品中,讀起來會感到一種 “犬吠鳥鳴山更幽”的清閑,人仿佛來到了桃源仙境一般。而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筆下的岩壁石窟、碼頭河道、漁網船櫓、白帆落日和雲影暮色就象是一幅沅水兩岸的寫意風景畫,其間甚至還有先生自己的素描插圖呢。

1982年,62歲的沈從文作了最後一次故鄉行。他執意要到菜市場看看並說:擠一擠那才有意思。先生真得去了,而且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水靈鮮亮的青菜之間。我不由的感歎:這才是一個真實的鄉土作家 --- 願意擠在鄉下人之間,願意以這種方式擁抱故鄉。

 

寫於2005101日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