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149 --- 中印發展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2005-04-06 13:35:53) 下一個

來源:中國日報網

去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曾把中國和印度兩國在21世紀初的崛起比作德國在
19世紀的崛起以及美國在20世紀的崛起,稱中印崛起“有可能帶來同樣巨大的影
響”。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最近刊登一組係列文章,就中印兩國的經濟增長、全球影
響力和軍事實力等方麵作了對比調查,並得出結論:從衡量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的每
個尺度來看,中國都做得較好。為此,印度正試圖效仿中國尋求發展之路。這組係列
文章的要點如下:

  兩國發展的差距明顯

  相隔幾年重訪北京或上海,你會對眼前的變化感到目不暇接。走出新機場,新的
高速公路就把你帶進市區。路邊不時出現一些新的高樓大廈,以前熟悉的建築物似乎
在水泥叢林中消失了。中國部分地區也許經曆了曆史上最大的建築高峰期。

  而回到德裏或孟買,卻一切依舊,令人有點沮喪。機場惟一的變化是擁擠的移民
大廳裏的排隊係統有所改善。通往市區的道路即使在夜裏也嚴重堵車,卡車上印著“
請鳴笛”的標誌。在交通堵塞的路段,殘疾人和懷抱嬰兒的年輕母親隔著車窗乞討。
也有一些新的建築物或新的公路,在德裏,還出現了一條嶄新的地鐵。但是,正當鄰
國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時候,印度從外表看幾乎仍然是老樣子。

  從“千年角度”研究兩國情況的經濟曆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認為,兩個世紀前
,中國略富於印度,但自那以後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比印度窮。按1990年美元不變
價格計算,印度人均國民收入從1820年的533美元增長到1913年的673
美元,而中國卻從600美元跌到552美元。到1950年,印度人均國民收入是
619美元,而中國隻有439美元,盡管從絕對數字看,中國在全球GDP中所占
的份額仍然排在印度之前。自那以後的每個十年中,中國的人均GDP增長率都超過
印度。

  這一發展的一個結果是,在過去一個世紀裏,印度的人口和GDP在世界總人口
和總GDP中所占的百分比基本保持不變。而中國的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從1/4降到1/5。在20世紀裏,中國經曆好幾次嚴重的自然災害,在1958
年至1961年又經曆曆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的饑荒。自1980年起,嚴格控製生育
的政策遏製了人口增長率。與此同時,中國在世界總GDP中所占的百分比--考慮
購買力因素進行調整後--已經從1913年的8.9%增長到2000年的11%
,去年又增長到13%。

  雙邊關係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在2002年印度國際經貿博覽會的中國展台前,擠滿了前來參觀了解中國電器
產品的新德裏市民。

  中印雙邊關係比1962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好,兩國的貿易也在蓬勃發展。2
003年,當時的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從而給中印關係注入了新的動力,大
大提升了討論邊境爭端談判的級別。

  雖然中國早就停止了明確支持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並且在200
3年說服後者同印度展開認真的和平談判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國長期以來同巴
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誼使中印關係變得複雜化。印度的一些分析家仍然認為,中國
在對印度進行“戰略包圍”,如它努力在同包括斯裏蘭卡和緬甸在內的印度的所有鄰
國交朋友。

  當印度1998年公開宣布成為核國家時,中國官員暗示,如果印度要展開軍備
競賽,中國準備迎戰。一位中國學者認為,印度對中國的態度同中國對日本的態度有
相似之處。日中關係中的仇恨情結遠比中印間的更根深蒂固,但構成是相同的,都交
織著曆史積怨和現代的嫉妒情緒。

  中印競爭性的夥伴關係

  隨著兩國關係得到改進,有關兩國經濟存在“互補性”的說法也很盛行。有這樣
一種說法:印度的軟件配上中國的硬件,世界就在我們的腳下。從美國跨國公司的角
度看,將部分的製造業轉到中國,另將部分的後端支持業務移至印度是行得通的。

  兩國的雙邊貿易中,印度呈順差,發展非常迅速,2004已達到130億美元
。它在印度全球貿易額中占9%,但在中國的全球貿易額中隻占1%。

  總部設在香港的第一東方投資集團在中國投資了80個項目。目前,它計劃斥資
8億美元,投入印度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國在印度的項目和第三國合資企業。該公
司董事長諸立力說,其目的是為了在亞洲“最大限度地實現潛在的增效作用”。例如
,他認為,在製藥和中國經營印度遊的旅遊部門就存在這樣的機遇。印度蘭巴克西公
司自1995年以來就在中國生產藥品,而出境遊也發展迅速。

  正如諸立力說的那樣,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將會是“競爭性的夥伴關係”。在
印度,不斷有人提到,中國對印度在出口IT服務和外包業務領域的領先地位構成了
潛在的最大威脅。據信,僅僅數年後,中國就能培養出同樣數量的軟件工程師和會講
英語的大學生。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於,它將奪走印度惟一的無可爭議的市場。

  一個更有趣和更重要的問題是,印度在勞動密集型出口製造業方麵是否可以同中
國展開競爭,或者至少仿效它。印度要想使經濟持續發展,以同中國在過去20年中
取得的成就相媲美,除了這條途徑外,別無他法。但是,中國作為全球經濟製造中心
的作用是不可阻擋的,印度已經“錯過了機會”。

  印度也希望成為世界出口業的動力

  印度希望成為“15年前的中國”:正要成為世界出口業的動力。在香港的美國
高盛公司的一位經濟學家梁紅說,甚至在中國,這個觀點也在引起注意。她說,在四
處尋找能對中國構成威脅的力量時,印度顯然是候選者。

  這兩個國家如何應對社會問題部分決定了它們能否保持或進一步提高目前的高經
濟增長率。中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大變迫在眉睫。印度的政治結構表麵看似能緩解各
類形式的衝擊,但迄今尚未促成可持續的能強化經濟發展的徹底變革。許多人同意德
賽勳爵的說法:“中國將再次成為能獨立自主的強國,而印度也許隻能成為一個偉大
的民主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