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報告之六 --- 東亞:投資新格局

(2005-03-07 16:59:00) 下一個

牛津分析--每日亞太簡報

 

主題:東亞工業生產格局的演化。
  意義:人們無需擔心,日本和東南亞的製造業會大規模向中國轉移。事實上,一些生產部門正在返回日本,而東南亞正在鞏固其全球出口基地的地位。
  分析:近幾年,全球FDI總額持續下降,而中國吸收的FDI則不斷增長。由此看來,中國似乎從其他可能得到FDI的國家吸取了投資。不過,盡管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將繼續加強,但這並不會導致其鄰國經濟出現空心化。
  最近日本貿易振興會、位於東京的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ADBI)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得出了相似的觀點:
  ――一些類型的電子行業和其他製造業正在返回日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1985年以來的產業空心化趨勢。
  ――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東南亞作為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出口基地的地位並沒有削弱,而是在加強。
  ――在中國的日資和其他FDI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第三國市場的需求。
  ――盡管在中國的競爭下,一些東盟國家失去了某些製成品的出口市場份額,但這些國家零部件產品的投資和貿易有所增加,得到了補償。
  日本的困境。由於作為製造業核心的電子工業將生產移往海外,日本製造業經曆了長期的空心化進程。生產首先移往東盟,之後移往中國。因而,日本公司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減小了。這一現象是從1985年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之後開始的,該協議導致日元大幅度升值。空心化進程在上世紀90年代初加速,因為日本國內需求疲軟,而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例如,日本電視出口在1994年達到18億美元的頂峰,而90年代末下降到隻有4,000萬美元。
  複蘇。然而,日本電視業從2002年開始恢複,2004年出口達到12億美元。過去三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LCD彩色電視機猛增了幾乎75%,對歐盟的出口增長了一倍。這種變化的原因包括:
  ――通貨緊縮減少了製造業投入品的成本,如勞動力、能源和通訊等。
  ――日本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生產企業采用了新的生產策略。
  通過首先在日本生產純平電視等高端產品,然後在本國市場測試用戶的反應,製造廠商能夠建立起本國的銷售基地,進而促進出口。
  競爭優勢。日本再次成為數字電子消費品的大規模生產基地。與中國相比,作為電子產品生產基地,日本具有以下優勢: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的說法,考慮到成本和前置時間(Lead times,指訂貨至交貨的時間),中國並不具有優勢。
  ――日本具有較大的消費市場、核心設計能力、良好的開發高端產品的組織結構以及使生產迅速適應需求變化的能力。
  汽車工業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日本日益鞏固其在核心設計和產品開發方麵的優勢。
  自由貿易。日本本國生產的零部件的質量通常要高於日本在其他國家設立的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產品,目前阻礙其出口的隻是關稅壁壘。由於日本已經完成了與其他國家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韓國等),所以預計日本向這些國家出口電子和汽車零部件的數量將會急劇上升。
  東盟。東盟既是出口基地,也是日益增長的市場,這兩種地位都日趨鞏固。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在產生影響。美國、歐盟,尤其是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對把東盟作為其出口基地的興趣與日俱增。
  日本貿易振興會認為,日本製造業廠商正在中國和東盟之間進行一種新的勞動和生產分工。消費電子公司把中國作為其國內市場的生產基地,而一些東盟國家則作為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產品的生產基地。例如,日本微波爐的生產正在從中國轉向泰國,而傳真機的生產則正從泰國轉向中國。
  泰國正在成為日本、美國和歐盟商用汽車製造企業的全球生產中心。它生產的汽車不僅出口到其他東盟國家,還出口到中國。位於泰國的外國消費電子生產企業的情況類似。另外,馬來西亞正成為外資企業視聽設備的關鍵出口基地。
  承諾投資。主要投資國對東盟承諾的投資與中國相同或更多:
  ――日本。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向4個東盟國家(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累計(到位)投資額超過1000億美元。對中國的累計投資額還不到這一數字的一半。日本在東南亞地區巨額沉澱投資(sunk investment)水平進一步說明,中國不能從東盟大量吸走投資,從而嚴重影響東盟成員國的生產能力。
  ――歐盟向四個東盟主要成員國的累計投資總額約為720億美元,而向中國的累計投資總額不到300億美元。
  ――美國。美國對東盟和中國的投資均為500億美元左右。
  ADBI的觀點。盡管流向中國的FDI的絕對水平仍很高,但ADBI的研究表明,流向中國的FDI並不成比例,用人口來衡量尤其如此。
  ADBI還發現,中國的FDI與它的8個東亞鄰國(地區)的投資額正相關。中國FDI增長10%使得該地區的FDI增長5-6%,而不是使投向東盟和東亞其他國家的投資轉移到中國。流向中國的FDI通過建立新的生產網絡,從而產生了對該地區的投資。
  貿易走勢。一些東盟國家的貿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轉移,中國的崛起使它們失去了主要的第三國市場,尤其是某些的電器和電子產品市場。然而,正如ADBI所指出的,這不意味著在東盟與中國競爭的領域中,東盟的出口出現了絕對下降,隻是在市場規模擴大的時候相對下降了。同時,中國的崛起為東盟和其他國家產生了更多的貿易機會。韓國和中國台灣向中國的出口急劇升高。
  結論:東亞地區的製造業格局比較複雜,認為中國吸取了其鄰國的生產能力、從而損害它們的工業基礎的觀點是錯誤的。研究表明,東亞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都在加速增長,所有國家均從中受益。
  關鍵詞:亞太、東盟、中國、東亞、歐盟、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經濟、行業、汽車、電子、匯率、外國投資、投資、勞動力、製造業、貿易
  

每日亞太要聞
(2005年1月20日)


  日本:經合組織於1月20日表示,通貨緊縮持續、銀行貸款下降、土地價值降低,以及人口老齡化對財政的長期影響,都使日本經濟麵臨風險。盡管經合組織承認日本經濟近幾年有所好轉,但仍建議政府采取更嚴格的政策以保證財政的持久性,並暗示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增稅,而小泉首相保證不會這樣做。經合組織還建議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強地方政府支出和處理有關勞動力市場的問題,政府可能會謹慎對待這些建議。
  中國/非洲:商務部於1月19日宣布,降低190種非洲商品的進口關稅。新的零關稅從1月1日起開始實施。去年1至11月,中國和非洲之間的貿易額為263億美元。中國從非洲的進口額為13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5.5%。中國正努力加強與非洲的經濟和政治聯係,尤其熱衷於獲取非洲的自然資源。中國將同非洲進行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
  菲律賓/中國:菲律賓礦業聯合會主席Benjamin Romualdez於1月20日表示,至少3家中國礦業公司將向該國采礦業投資13億美元。此前,菲律賓政府在北京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巡回投資推介會。推介會吸引了100多家中國礦業公司,試圖利用最近菲律賓最高法院決定向外國投資者開放采礦業所帶來的商機。菲律賓希望6年內其采礦業能獲得65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上繳稅收4.9億美元。菲律賓的礦產資源總價值為1萬億美元。礦產部門預計的增長不大可能解決政府即將出現的公共債務問題。然而,中國需求推動的礦產上漲意味著礦產業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下月,馬尼拉將主辦一個國際礦業會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