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118 --- 04:總體增長 05:深層次問題

(2005-03-19 07:27:56) 下一個
2004年,世界經濟呈現廣泛而不平衡的增長態勢,增幅近5%,為近30年
來之最,但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日益突出。預計2005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
增長勢頭,但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值得關注。

  一、世界經濟在不平衡中增長,全球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強勁反彈,美歐股市和
國際融資規模總體上揚

  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前三季度按環比年率計算增速分別達到4.5%、3.3%
和3.9%。歐洲經濟緩慢複蘇,且下半年已呈現疲態,估計全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
率為2.1%?貨幣升值和油價走高是造成其出口拉動力減弱的主要原因。日本通縮
壓力有所緩解、金融運行較前平穩,但經濟複蘇前景不明。得益於外需旺盛、投資增
加以及區內經貿合作緊密等因素,亞洲經濟穩步前進,增速約為7%。俄羅斯經濟增
速將超過7%,但產業結構和商品出口結構失衡嚴重。拉美地區經濟全麵複蘇,但受
美國調高利率影響,還貸壓力進一步加大,其外向型經濟中的矛盾和問題也更加明顯。

  世貿組織稱,全年全球貿易總額可能同比增長8.5%,增幅比2003年高3
.4%。全球貿易迅速回升,首先受惠於美國消費能力遠超出其生產能力,其次是中
國農礦原料及設備進口的大幅增加,帶動了其它國家出口。在全球經濟擴張、公司盈
利和高科技產業重獲生機的刺激下,外國直接投資(FDI)強勁反彈,全年全球F
DI總額將超過7000億美元,但仍處於恢複性增長階段。由於全球產業結構調整
,FDI逐漸向服務業傾斜,對製造業的投資則呈下降趨勢。2004年流入亞太地
區和中東歐地區的FDI大幅攀升,而美國仍為世界第一大投資國。

  美歐股市走勢跌宕,與2003年主要股指的增幅相比,增勢明顯放慢,但總體
呈上行曲線,且年底趨於活躍。國際信貸市場出現快速增長勢頭。此外,公司盈利改
善和製造業持續擴張使跨國並購開始上揚。

  二、美元不斷下跌、油價持續走高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日益突出,成為全球經
濟繁榮的隱憂

  美元大幅貶值影響世界經濟前景,並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全方位變化。2002年
至今,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下跌了20%,對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其它主要貨幣更是
大幅貶值。但規模龐大的“雙赤字”、低儲蓄率格局以及弱勢美元政策使美元繼續保
持下行空間。美元幣值低估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全方位變化。2004年美國股票淨
買入量發生逆轉,外國投資者向美金融市場投入大量資金的意願減弱。美元作為國際
儲備貨幣的地位下降,各國央行紛紛增持歐元等貨幣,緩購美國國債。俄羅斯等國開
始釘住以歐元為中心構成的貨幣籃子。歐元在全球貿易和信貸市場上地位攀升,國際
貨幣格局的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加。

  供求失衡、地緣政治風險和市場投機等因素導致國際油價走高,全球油市呈現多
元化態勢。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從平均每桶30美元持續上漲,一度突破55美元大關
,年末回落至40-50美元之間。全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為8240萬桶,比2
003年增加260萬桶,為1976年以來增量之最。但全球石油生產能力與實際
產量之間的差額已降至每天不足100萬桶,引發市場對需求激增的恐慌。而以美元
報價的石油產品成為投機者做空美元的工具,則導致油價非理性飆升。全球石油需求
、供應及資本構成呈現多元化態勢。目前,世界石油供應充足,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
地域失衡嚴重,各國都對石油供應、運輸及戰略儲備予以高度重視。

  其它製約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日益突出。各國寬鬆的財政、貨幣
政策令世界經濟積累了較多負麵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刺激力度將逐漸轉弱?受市場需
求激增和美元貶值的影響,世界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快速攀升,製造業生產成本提高
,通脹壓力明顯加大,一些國家央行開始調高政策利率,抑製通脹並防止利率政策被
動僵化;歐元區國家和日本未實現以出口帶動內需,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就業市場
複蘇乏力,世界經濟未擺脫低就業增長模式;以上因素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疲軟,進
而打擊世界經濟自主增長勢頭。同時,匯率無序波動、及主要經濟體貿易失衡使全球
貿易摩擦有進一步加劇之勢,世界經濟已進入貿易摩擦的多發期。此外,房地產價格
持續上漲成為全球經濟複蘇的支柱之一,但有一定的“泡沫”成分。如果房地產增勢
回落,將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威脅。

  三、2005年世界經濟總體維持增長態勢,增幅可能為3-4%,但同時也存
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區域和雙邊自貿協定利弊交織,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動向與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密
切相關。近20年來,區域貿易協定的數量增加了6倍,區內貿易現已覆蓋全球貿易
總額的50%,其中歐盟、北美自貿區和亞洲區內貿易分別占外貿總額的70%、4
0%和20%。世貿組織指出,區內貿易不斷擴大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但也可能導致貿易轉移或市場扭曲,對被排除在外的國家造成負麵影響;在雙邊自貿
協定中,發達國家往往把敏感產品排除在外,或采取原產地限製規則;南南協定在商
品貿易方麵比較自由,但在服務業領域很少推廣競爭。美國和中美洲自貿區、南共市
和安共體自貿區先後建立,美洲自貿區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歐盟東擴後,經濟規模
急劇擴大,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地位明顯上升。以雙邊為基礎、由中日韓及東盟組成
的東亞自貿區網絡也正在形成。三大區域經濟板塊的演變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
格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國際商品流和資金流不斷傾斜,不利於美國的雙赤字政策及亞洲的投資增長。當
前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建立在美國旺盛內需和亞洲投資增長的基礎上,但兩者都很脆弱
。美國2004財年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4130億美元,全年貿易逆差突破60
00億美元,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5.4%。而美過度的負債消費和投
資主要靠亞洲國家購買美國債來維持,造成美元進一步下滑。同時,弱勢美元和市場
強勁的流動性也使亞洲國家的投資不斷增長,成為支撐亞洲經濟繁榮的主要力量。但
美元持續下滑,美國債收益過低,已逐漸使亞洲國家風險大於收益。為避免本幣升值
、保持出口競爭力,亞洲國家被迫續購美元資產。目前,國際商品流和資金流不斷傾
斜,已處於較為嚴重的失衡狀態。如果美國和亞洲不進行中長期調整、美國雙赤字政
策和市場強勁的流動性可能無法維持,消費者和投資需求進而受到打擊,亞洲國家的
投資增長可能放緩,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受到遏製。

  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呈上升之勢,但也麵臨諸多新挑戰。世界銀行估
計,2004和2005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6.1%和5.4%。
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大國已成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熱點地區。此外,世貿組織就美
國棉花補貼和歐盟糖類補貼等貿易糾紛案的裁決都以發展中國家勝訴告終,對建立更
公平的貿易體製具有重要意義。全球化使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加大
。目前全球遊資高達7—8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至2萬億
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發展中國家要根據本國具體條件,循序漸
進開放金融市場,並提高抵禦衝擊、防範危機的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