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節

  經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3,鄭伯以璧假許田4.

  夏四月丁未5,公及鄭伯盟於越6.

  秋,大水。

  冬十月。

  1桓公:名軌(一說允),惠公之子,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在位。《諡法》:“辟土服遠曰桓。”2元年:公元前711年。3垂:衛地,在今山東定陶縣附近。4以璧假許田:鄭以祊歸魯欲易許田,事見隱公八年。以祊不足以當許田,故複加璧。假:借。實為交換。5丁未:二日。6盟:易田事成,故盟。越:地名,近垂,當在今山東定陶縣附近。

  傳

  元年春,公即位,修好於鄭1.鄭人請複祀周公2,卒易祊田3.公許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4,為周公、祊故也。

  1修好於鄭:與鄭建立友好關係。2“鄭人”句:鄭莊公請求放棄祭祀泰山而改祀周公,見隱公八年《傳》。3卒:終。謂終竟其事。隱公八年鄭以祊歸魯,而魯未以許田予鄭。4“鄭伯”二句:意謂《春秋》書“鄭伯以璧假許田”,是因為讓鄭國祭祀周公、易取祊田二者都屬違禮之舉,故不提祊地,稱以璧借許田,隱去了交換土地的實情。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於越1,結祊成也2.盟曰3:“渝盟4,無享國5!”

  1盟:締結盟約。2結祊成:結成兩國易田之事。3盟:盟誓。4渝盟:即背盟。渝:變,改變。5享國:指在君位。

  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1.

  1此句解釋《春秋》所書“大水”之含義。平原出水:水位高出於平原。

  冬,鄭伯拜盟1.

  1鄭伯拜盟:《經》不書其事,疑有闕誤。拜盟:拜謝結盟。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於路1,目逆而送之2,曰:“美而豔3.”

  1華(huà)父督:宋太宰(最高行政長官)。名督,字華父。古人名、字並稱,先字後名。孔父:名嘉,正考父之子,孔子之祖先。2逆:迎。3豔:高大。《說文》:“豔,好而長也。”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經

  二年春1,王正月戊申2,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3.

  滕子來朝4.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5,以成宋亂6.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7.戊申8,納於大廟9.

  秋七月,杞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於鄧10.

  九月,入杞11.

  公及戎盟於唐12.

  冬,公至自唐。

  1二年:公元前710年。2戊申:正月無戊申,日或月有誤。3督:華父督,宋太宰。與夷:宋殤公,公元前719年—公元前711年在位。4滕子:即隱公十一年之滕侯。5稷: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市境內。6成宋亂:審理宋國亂獄(弑君之事)。《周禮·秋官·訝士》:“四方有亂獄,則往而成之。”成:平,治。7郜(ɡào):國名,姬姓。都北郜城,在今山東成武縣東南。鼎為郜所鑄,故稱郜鼎。8戊申:九日。9納:放入。大廟:太廟。周公之廟。10鄧:蔡地,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東南。11入:入其國而不取其土地。將帥非卿,故不書其人。12唐:魯地,在今山東魚台縣北。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