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節

  傳

  惠公元妃孟子2.孟子卒3,繼室以聲子4,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5.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6,曰為“魯夫人7”,故仲子歸於我8.生桓公而惠公薨9,是以隱公立而奉之10.

  1隱公:姓姬,名息姑,惠公之子。據《史記·魯周公世家》,為魯公伯禽(周公姬旦子)之後第十四位君主,伯禽七世孫。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2年在位。隱是諡號,公是爵位。《諡法》:“隱拂不成曰隱。”又:“不顯屍國曰隱。”周爵凡五等:公、侯、伯、子、男。《春秋》根據魯國史記筆削而成,故采用魯國紀年。2惠公:名弗湟,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3年在位。元妃:原配夫人。孟子:宋國女子,孟是排行,子是本姓。下文“仲子”,與此類似。3卒:死的泛稱。孟子為魯夫人,當時稱“薨”。4“繼室”句:謂以媵妾攝治內事。聲子:孟子的侄女或妹妹,隨孟子陪嫁至魯。聲是諡號,子是本姓。5宋武公:名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在位。6文:字。手:指手掌。7曰為:為。曰、為同義。8歸:女子出嫁。我:指魯。《春秋》、《左傳》記事皆以魯為主,常以“我”指代魯國。9桓公:名允,公元前711—公元前694年在位。薨:春秋時稱諸侯死為薨。《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10立而奉之:指隱公攝位,而奉桓公為太子。惠公死時,桓公尚幼,故隱公攝行政事,而想要奉桓公為君。此節文字與下文“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即位,攝也”本為一傳,後人分傳文與經相附,每年必以“某年”另起,故將此節提前,而與下文隔絕。《左傳》中此類例子頗多,本書將隨文說明。

  經

  元年春1,王正月2.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3.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4.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5.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6.

  冬十有二月7,祭伯來8.

  公子益師卒9.

  1元年:古代帝王和諸侯即位的第一年。隱公元年為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2王:指周王。正月:一年的第一個月。古代紀月以十二支配十二月,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今農曆正月),殷曆以建醜之月(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建子之月(今農曆十一月)為正月。今農曆沿用夏曆。魯用周曆紀時,故稱“王正月”。3公:指魯隱公。《春秋》以魯為主,他國為客,凡稱“公”者,皆指魯君,記他國人、事,則標明國籍,以資區別。邾(zhū):也稱“鄒”“邾婁”。國名,曹姓,故地在今山東鄒城市東南。儀父:邾子克的字。盟:訂立盟約。盟誓過程為:先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割牲左耳,以盤盛之,又取血,以敦盛之。讀盟書以告神,然後與盟者歃血(口含牲血或以血塗嘴旁)。歃畢,加盟約正本於牲上,埋之,副本則由與盟者持歸收藏。蔑:即“姑蔑”。魯地,在今山東泗水縣東四十五裏。4鄭伯:鄭莊公,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克:戰勝。段:鄭莊公同母弟。鄢:亦作“傿”。春秋時鄭地,在今河南柘城縣北三十裏。5天王:指周平王。平王名宜臼,幽王之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周幽王即位後,荒淫無度,任用讒佞,廢申後及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攻殺幽王。諸侯立宜臼為王,周東遷洛邑(也稱“雒邑”,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洛水北岸及瀍水兩岸)。平王時,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勢力逐漸強大,擅自以武力相征伐,政由方伯(諸侯之長)。從平王開始,中國曆史進入春秋時期。宰咺(xuān):周大夫。宰是官名,咺是人名。歸(kuì):通“饋”。饋贈。賵(fènɡ):幫助喪葬所送的車馬束帛。6“及宋”句:魯與宋人盟於宿,“及”上省略“魯”字,與盟之人未書姓名。宿:國名,風姓,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南二十裏。7有(yòu):通“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8祭(zhài)伯:周卿士。祭是食邑(今河南鄭州市東北有古祭亭),伯是爵位。9公子益師:魯孝公之子,字眾父。卒:大夫死曰卒。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