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 俄羅斯的六大自然區域

  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發展的兩大主題。而自然條件及生存空間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基本前提,它決定著該民族及國家的生活方式及發展潛力。我們對俄羅斯的探索不從曆史開始,而從領土開始,這因為一個民族生息發展總是在一定地理範圍內進行著,生存空間最具客觀性。地理環境確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存在決定意識。地理條件給人以極大製約,同時也給人極大機遇。要了解俄羅斯,我們必須穿越國界,登陸彼岸,看看俄羅斯寂靜壯麗的大森林,星羅棋布的湖泊,廣闊無垠的大平原,雄奇挺拔的山脈,蜿蜒流淌著的大江大河,不毛之地的斑斑沙丘。俄羅斯自然風光神奇而美妙,俄羅斯的空間遼闊而富饒。俄羅斯風光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清麗誘人,使人陶醉,令人神往。而俄羅斯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更令世人羨慕不已。

  米· 符· 羅蒙諾索夫(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是俄國第一位世界級的大學者。他十分重視對俄國的自然和自然資源的研究與開發。俄羅斯中學地理課本底頁上印著兩句名言:“地理——國家的命運”,“領土——主權的標誌”。羅蒙諾索夫於1711年11月8日出生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一個北方沿海漁民家庭。19歲時他背井離鄉,徒步走到莫斯科求學。他先就學於斯拉夫—希臘—拉丁文學院,後於1735年又就讀彼得堡科學院。由於他才華出眾、學業優秀而被沙皇選中派往德國深造。1736—1741 年間他在德國學習。回國後他成了俄國第一位院士,並創建了舉世聞名的莫斯科大學。羅蒙諾索夫在多類學科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貢獻,其中對地理學科貢獻最大。他提出了普查俄國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的建議,並指出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重要性,這些都得到了沙皇的支持。他對俄羅斯科學全方位的貢獻永載史冊。

  現代學者喜歡使用地緣政治學這個詞匯。枟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枠上講,地緣政治是指“國際政治中地理位置對各國政治相互關係如何發生影響的分析研究。地緣政治指出某些因素對決定國家政策的重要性。諸如在獲得國家利益時,控製海上交通線,占領戰略要地等”。枟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枠上說,“地緣政治學是為認識一個國家力量所提供的地理原理。它將國家當作三維空間來進行研究。它在考察一個國家時重視下麵的一些背景資料:疆域,氣候,有機和無機資源,地理位置,人文特征,人口分布,文化屬性,經濟活動,政治結構等。而每個國家又都是世界政治空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產生的國際關係模式也就構成了它的關鍵成分。地緣政治學用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把不同的現象結合起來,並將這些現象看作一個整體而加以解釋和研究。”枟中國大百科全書· 地理卷枠的解釋是:“地緣政治學是政治地理學的一個部分,它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區域範圍的戰略走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地緣政治學把地理因素視為影響甚至是決定一個國家政治行為的基本因素,這種觀點為國際關係理論所吸收,對國家的政治決定有相當大的影響。”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克利斯托夫有段精彩的概括:“現代地緣政治學家查看地圖,並不是為了弄清楚自然強迫我們做什麽,而是要弄清楚自然建議我們做什麽。還要加上我們自己的選擇。”

  俄羅斯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不多的特殊國家。俄羅斯社會發展的空間大,經濟發展的後勁足。一位英國學者講:綜合國力=高素質人力+可利用資源×意誌。俄羅斯人十分崇拜和喜愛大自然,他們既像東方人那樣依戀故土,又像西方人那樣喜歡四處闖蕩。他們既看到俄羅斯地大物博,又強烈地意識到必須好好保護生態環境。俄羅斯的領土呈長方形,俄羅斯的國土麵積在現代世界上仍占第一位,其領土包括歐洲東部(歐俄部分近500萬平方公裏,是歐洲總麵積的1/2 還多)和亞洲北部(俄北亞部分約1200 萬平方公裏,是亞洲總麵積的1/3),亞洲部分約占其領土的3/4,歐洲部分僅占1/4.但俄羅斯人口的3/4都集中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因此俄羅斯一直被認為是歐洲國家。俄領土東西跨經度170 °,最長距離1萬多公裏(從最東部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到最西部加裏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海岸就有10400公裏)。東西橫跨11個時區。以全俄選舉為例,當遠東地區選民上午8時開始投票時,最西部加裏寧格勒州選區還在前一天的傍晚時刻。俄羅斯國土的最南端位於達格斯坦與阿塞拜疆交界處的拉格丹地區,最南端為高加索地區巴紮爾尤集山區西南(北緯44°11′)。其最西端是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海灣的加裏寧格勒市(東經19°38′)。其最東端在位於西半球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МЫСДЕЖНЕВА西經 169°40′)。其 最 北 端 在 魯 多 爾 夫 島(ОСТРОВОРУДОЛЬФА)上的弗利蓋利海角(МЫСФЛИГЕЛЬ北緯 81° 49′)。

  俄羅斯是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有人說歐洲多為海岸民族,是受海洋文化影響的草原民族。而亞洲多為大河民族,多以大河為民族的母親河。俄羅斯被稱為獨特的伐木民族,它是一種封閉的村社文化。但我們認為它既是一種大河文化(伏爾加河被稱為俄羅斯民族的母親河),又是一種海洋文化(因為它瀕臨12個海),還是一種森林文化(因為森林占其國土的50%還多)。俄羅斯瀕臨大西洋(АТЛАНТИЧЕСКИЙОКЕАН)、太平洋(ТИХИЙОКЕАН)、北冰洋(СЕВЕРО—ЛЕДОВЫЙОКЕАН)這三大洋(像俄羅斯這樣能同時瀕臨三大洋的大國實屬少見)及其 12 個邊緣海:大西洋 3 個(波羅的海 БАЛТИЙСКОЕМОРЕ、黑海ЧЁРНОЕМОРЕ、亞速海ЯЗОВСКОЕМОРЕ);北冰洋6個(巴倫支海БАРЕНЦЕВО、東西伯利亞海ВОСТОЧНО—СИБИРСКОЕМОРЕ、喀拉海 КАРСКОЕМОРЕ、拉普帖夫海МОРЕЛАПТЕВЫХ、楚科奇海 ЧУКОТСКОЕМОРЕ、白海БЕЛОЕМОРЕ),這6個邊緣海的總麵積為140暢5 萬平方公裏,其中巴倫支海最有特點;太平洋 3 個(白令海 БЕРИНГОВОМОРЕ、鄂霍茨克海 ОХОТСКОЕМОРЕ、日本海 ЯПОНСКОЕМОРЕ)。

  巴倫支海位於法蘭士約瑟夫地島(ОСТРОВЗЕМЛЯФРАНЦАИОСИФА)與新地島(ОСТРОВНОВАЯЗЕМЛЯ)之間。它是以荷蘭航海家巴倫支的名字命名的。巴倫支海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其西南部海域終年不結冰,全年可通航。因此摩爾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成了俄羅斯北極圈內少有的不凍港。俄北方艦隊的總部就設在這裏。巴倫支海魚產豐富,盛產鱈魚(ТРЕСКА)、鯡魚(СЕЛЬДЬ)、鮭魚(ЛОСОСЬ)和鰈魚(КАМБАЛА)。巴倫支海還有大量的海豹(ТЮЛЕНЬ)、海象(МОРЖ)和北極熊等動物資源。

  白海位於科拉半島(КАЛЬСКИЙПОЛУОСРОВ)和卡寧半島(ПОЛУОСРОВКАНИН)之間,實際上是巴倫支海伸入歐洲大陸的一個大海灣,麵積9萬平方公裏。白海盛產魚類:鱈、鯡、鮭和特產那瓦格魚(НАВАГА)。白海冬季結冰,航運須破冰開道。白海主要港口有阿爾汗格爾斯克(АРХАНЬГЕЛЬСК),奧涅加(ОНЕГА),別洛莫爾斯克(БЕЛОМОРСК),甘達拉克沙(КАНДАЛАКША)。新地島為南北兩個島組成,長約1000多公裏,麵積8暢3萬平方公裏。北島常被冰層覆蓋,南島也是極地凍土(АРКТИЧЕСКАЯТУНДРА)。新地島上海鳥很多,故有“鳥市”之稱。

  喀拉海位於新地島以東與北地島之間,麵積88暢3萬平方公裏。由於暖流受新地島的阻擋無法進入,喀拉海水溫很低。夏季水溫在0℃~6℃度之間。夏季水麵都結冰。白海盛產白鮭魚(ОМУЛЬ)、馬克尋魚(МУКСУН)和聶利馬魚(НЕЛЬМА)。俄羅斯兩條大河:葉尼塞河、鄂畢河就注入了白海。位於新西伯利亞群島以東的是東西伯利亞海,麵積是93暢6 萬平方公裏,它是北部最淺的海。其東邊是楚科奇海,麵積58暢2 萬平方公裏。這兩個海的分界線是符蘭格爾島(ОСТРОВВРАНГЕЛЯ)。俄12個邊緣海除了巴倫支海以外,其他海域結冰期長達9—10 個月,每年僅7—8月份沿岸冰凍開化,其他均為浮冰漂流。北地島與新西伯利亞群島之間是拉普捷夫海。它是以18 世紀探險家拉普捷夫叔伯兄弟的名字命名。該海麵常年覆蓋著冰層,海內多海象(МОРЖ)、海龜(МОРСКОЙ ЗАЯЦ)和海豹(НЕРПА)。

  屬於太平洋的邊緣海與島嶼有:白令海,它是以俄國航海家、海軍軍官白令(БЕРИНГ)名字命名的。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赴堪察加探險,並死於白令島。白令海是太平洋北端邊海,位於俄科曼多爾群島與美國阿留申群島(О。АЛЕУТСКИЕ)以北,以白令海峽與楚科奇海峽相通。麵積為230暢4萬平方公裏。是俄羅斯最深的海。它的南麵最深處達 4097 米。阿訥德爾河(АНАДЫРЬ)流入此海。白令海產品豐富,盛產魚類,海中多鯨(КИТ)、海狗(КОТИК)及海豹(ТЮЛЕНЬ)。白令海的主要港口有普羅維傑尼亞(ПРОВИДЕНИЕ)。科曼多群島(ОСТРОВАКОМАНДОРСИЕ)位於白令海西南,麵積為1848平方公裏。島上多為高山凍土,並棲息著海豹、海狗、海獅(СИВУЧ),還有大量海鳥。

  堪察加半島(КАМЧАТ)位於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之間,麵積為37萬平方公裏。它是俄羅斯麵積最大的半島。地處亞洲東北部。從東北向西南延伸1200 公裏,寬約100 公裏~450 公裏。俄文意為很遙遠的地方。此處冬寒夏涼,且很潮濕,人煙稀少。半島上的最高點是海拔4750 米的克柳切夫火山。此處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水產業以捕蟹業(КРАБОЛОВСТВО)為主,蟹產量極大,占全球蟹產量的75%。還產各種海獸毛皮。主要港口城市有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此處多火山,多河流,多溫泉。此島有16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28座。溫泉有數千處,水溫很高,可療疾,可煮雞蛋。島上風猛霧大,霜濃雪厚,多自然奇觀:山間植物長在海邊,活火山間有冰川,紫羅蘭花開在溫泉邊的雪堆中,汛期魚群密集,海鷗悠然佇立魚背,自由取食。此處礦藏豐富,有煤、浮石、金、雲母、汞、銅、鉬等。

  堪察加半島上的另一大奇觀就是死亡穀。它坐落在基赫皮內奇火山山麓,熱噴泉河上遊。峽穀長2000米,寬100米~300米,海拔1000米~1100米。峽穀偏西自北向南迤邐,山澗穿穀而過,流水清晰見底,穀四周峭壁崢嶸,峰巔白雪皚皚。這裏西山坡上草木茸茸,東邊斜坡上卻光禿禿一片,寸草不生。峽穀裏常年彌漫著輕紗似的薄霧。在這片神秘的峽穀裏,每當一些飛禽走獸(包括粗壯的大黑熊,機靈的小田鼠)來此覓食時,往往突然暴亡。行人更不敢前往。經過科學家認真考察,終於揭開了秘密。原來此穀底部有含硫岩層,且有純硫裸露,故常有毒氣硫化氫逸出。而且穀裏有一塊長100 米,寬50 米的凹地,三麵峭壁,隻有河床一麵有出口,此處硫化氫氣體尤為強烈。地下氣體比重比空氣大,當刮西風時,西風封住了凹地的唯一出口,致使毒氣無法消散,覓食的動物中毒而亡。在刮東風和北風時入穀則無事,此時進穀覓食的熊、狐狸、獾、狗等可飽餐倒斃的動物,並攜帶餘骸而去,把峽穀打掃得幹幹淨淨。

  鄂霍茨克海(ОХОТСКОЕМОРЕ)位於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北海道(ОСТРОВОХОККАЙДО)、薩哈林島與大陸之間。麵積為159萬平方公裏。此海北淺南深,東南兩麵有暖流,北西兩麵有寒流,秋季多風暴,海潮高達13米,堪稱海上一大奇觀。阿穆爾河(黑龍江)注入此海。主要港口城市有馬加丹(МАГАДАН)和鄂霍茨克城(ОХОТСК)。

  薩哈林島也叫庫頁島,它位於鄂霍茨克海與韃靼海峽(ТАТАРСКИЙПРОЛИВ)之間,麵積為76400 平方公裏,南北長約948公裏,東西寬約107公裏。島上北部是平原,其他是山地。島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錳、鐵、鉻)和石油、天然氣。林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島上主要港口城市有霍爾姆斯克(ХОЛМСК),柯爾薩克夫(КОРСАКОВ)以及奧哈(ОХА)。日本海通過韃靼海峽與鄂霍茨克海相通,麵積為101萬平方公裏。冬季北部結冰,主要港口有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叫海參崴,ВЛАДИВОСТОК)。

  屬於大西洋的俄羅斯邊緣海有:波羅的海(БАЛТИЙСКОЕМОРЕ),它是個淺海,水深在40 米~100 米之間。俄羅斯西麵的芬蘭灣(ФИНСКИЙЗАЛИВ)通往波羅的海。波羅的海麵積為38暢6萬平方公裏。芬蘭灣魚類繁多,冬季結冰。加裏寧格勒州附近南部海麵終年不結冰。波羅的海是俄羅斯遠洋航運的重要通道。主要港口有聖彼得堡和加裏寧格勒。

  亞速海(АЗОВСКОЕМОРЕ)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南部,麵積僅3暢8萬平方公裏。水深僅14米。它是俄羅斯最小的海。冬季長期結冰。漁產十分豐富,盛產鯿魚(ЛЕЩ)、鰉魚(ОСЁТР)、鯔魚(КЕФАЛЬ)、虎魚(БЫЧКИ)。注入亞速海的大河有頓河(ДОН)和庫班河(КУБАНЬ)。主要港口有亞速夫市、塔幹羅格(ТАГАНРОГ)。

  黑海(ЧОРНОЕМОРЕ)經刻赤海峽(КЕРЧЕНСКИЙПРОЛИВ)與亞速海相通,西南方向上經博斯普魯斯海峽(ПРОЛИВБОСФОР)和達達尼爾海峽(ДАРДАНЕЛЛЫ)通往地中海(СРЕДИЗЕМНОЕМОРЕ)。麵積42 萬平方公裏。蘇聯解體後黑海的東岸屬於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北岸歸屬烏克蘭。黑海北部淺水區短期結冰,南部不凍。此處是俄羅斯重要通航水域。原蘇聯黑海艦隊經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割後,現仍駐紮在烏克蘭克裏木半島上(КРЫМ)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口基地。現屬俄羅斯的主要港口有諾沃羅西斯克(НОВОРОСИЙСК)、圖亞普謝(ТУАПСЕ)和著名療養勝地索契(СОЧИ)。

  俄羅斯的邊界線總長度達60 932公裏,其中海岸線總長度為38 807公裏。它與哈薩克斯坦共同邊界線達7 599 公裏,與朝鮮共同邊界線最短,僅39公裏。在1萬多公裏的陸境線上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的就有4300 公裏(它與我國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相鄰)。俄羅斯與周邊14個國家接壤(其中5 個為獨聯體成員):西北部與挪威(НОРВЕГИЯ)、芬蘭(ФИНЛЯНДИЯ)相鄰;西部與白俄羅斯(БЕЛАРУСЬ)、拉脫維亞(ЛАТВИЯ)、立陶宛(ЛИТВА)、愛沙尼亞(ЭСТОНИЯ)及波蘭(ПОЛЬША)毗鄰;西南方向上的鄰國是烏克蘭(УКРАИНА);南部鄰國是阿塞拜疆(АЗЕРБАЙДЖАН)、格魯吉亞(ГРУЗИЯ)及哈薩克斯坦(КАЗАХСТАН);東 南 部 是 中 國(КИТАЙ)、蒙 古(МОНГОЛИЯ)及朝鮮(КОРЕЯ)。在東部海域上與美國(США)及日本(ЯПОНИЯ)相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境線近61000公裏。其中與獨聯體成員國的邊界線約14000 公裏。其海岸線與陸岸線的比例約為2∶1.俄羅斯約20%的領土位於極地地區,極地60%的領土位於所謂的永久凍土地帶。

  俄羅斯國土以平原為主,這也是俄羅斯國情特點之一。平原及低地占其領土的70%(據查中國平原僅占領土的12%,山地占33%,盆地占19%,高原占26%,丘陵占10%)。西部為遼闊的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總共500多萬平方公裏,而俄羅斯平原就占了近400萬平方公裏,這塊水肥草美、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就占全俄麵積的23%。烏拉爾山以東為平坦的中西伯利亞山地。而葉尼塞河以西的西伯利亞大平原又近300 萬平方公裏,它占全俄總麵積的16%。這就是說,在俄羅斯的版圖上,僅俄羅斯平原和西伯利亞大平原就占其總麵積的39%。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令許多多山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羨慕不已。西伯利亞的東北部、南部及遠東地區多為山區。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南部為北高加索山地。這裏有俄羅斯版圖上的最高點——艾利布魯斯山脈(海拔5642 米)。俄羅斯全境平均海拔約為430米左右,比較平坦。

  俄羅斯人真正活動的主要地區正是在歐亞幾個大平原上。它的地勢西高東低,主要地理單元有三個:俄羅斯平原及西西伯利亞平原約占全俄總麵積的1/2,中西伯利亞高原占全俄麵積的1/4,烏拉爾山地帶約占全俄麵積的1/4.遼闊的歐亞平原一直從基什尼奧夫延伸到葉尼塞河。在遼闊的平原上有一塊金三角地帶,它受到大自然的厚待,水肥土美。其中肥沃的中央黑土帶又是俄羅斯的天府之國。這兒是蘇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中央黑土區主要由肥沃的草原黑土帶組成,它包括庫爾斯克州(3萬平方公裏,138 萬人)、沃羅涅日州(5暢2 萬平方公裏,247 萬人)、別爾戈裏德州(2暢7萬平方公裏,131 萬人)、唐波夫州(3暢4萬平方公裏,人口136萬)及利佩茨克州(2暢4萬平方公裏,人口122萬)。這5個州是中央黑土帶的中心區。整個中央黑土帶有近17萬平方公裏,總人口800 萬(1989 年)。它隻占俄羅斯總麵積的1%,但它可耕地麵積占全區麵積的67%,土地利用率很高。該地區最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裏有48人。在工業化時代之前,這裏就是俄羅斯農民安居樂業的地方,號稱“白菜心”、“金三角寶地”。在蘇維埃時代,這裏工農業都有長足發展。

  下麵讓我們重點了解一下俄羅斯六大自然區域的方位與特征:

  俄羅斯平原(又稱東歐大平原)是俄羅斯第一大區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它的平均高度為海拔142 米,最高處不超過海拔500米。俄羅斯平原幾乎包括了前蘇聯歐洲部分整個西部地區。它北起巴倫支海、白海;南到黑海、亞速海、裏海;西部到俄羅斯西部邊界,其西南部延伸到喀爾巴阡山,東北部到烏拉爾山脈一帶。從北到南距離長達2 500 公裏,其麵積達400萬平方公裏。占俄羅斯總麵積的23%。在俄羅斯平原內廣布著丘陵和低地(НИЗМЕННОСТЬ)。主要地貌有莫斯科以南的中俄 羅 斯 高 地,莫 斯 科 西 北 方 向 上 的 瓦 爾 代 高 地(ВАЛДАЙСКАЯВОЗВЫШЕННОСТЬ)。瓦爾代高地是河流的天然分界線,涅漫河(НЕМАН)、德維納河(ДВИНА)、伯朝拉河(ПЕЧОРА)河流從這流往北方和西北方向。第聶伯河(ДНЕПР)、頓河(ДОН)、伏爾加河(ВОЛГА)及其支流水流住南方。還 有 伏 爾 加 河 沿 岸 高 地(ПРИВОЛЖСКАЯВОЗВЫШЕННОСТЬ)和頓涅茨壟崗(ДОНЕЦКИЙКРЯЖ),平均海拔為300米~400米。俄羅斯平原上的低地有黑海沿岸低地(ПРИЧЁРНОМОРСКАЯНИЗМЕННОСТЬ),裏海沿岸低地(ПРИКАСПИЙСКАЯНЗМЕННОСТЬ)等。低地平均海拔為100—200米。上邊談到的金三角僅是俄羅斯平原的一小部分。俄羅斯平原包括各種自然帶(凍土帶、苔原帶、森林帶、草原帶及沙漠帶)。來自太平洋及北冰洋的氣流對俄羅斯平原氣候及自然特點產生著巨大影響。俄羅斯平原多屬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高於其他地區,多河流、湖泊和沼澤地。第聶伯河(ДНЕПР)、頓河(ДОН)、伏爾加河、北德維納河(СЕВЕРНАЯ唱ДВИНА)、西德維納河(ЗАПАДНАЯДВИНАДАГАВЫ)。湖泊有拉多加湖(ЛАДОЖСКОЕ)、奧涅什湖(ОНЕЖСКОЕ)、楚德湖(ЧУДСКОЕ)、伊力緬湖(ИЛЬМЕНЕОЕОЗЕРО)。俄羅斯平原上的所有大河大湖水源都很充沛。伏爾加河不僅是俄羅斯平原上的、而且也是歐洲最長、水流量最大的河流。第聶伯河在歐洲為第三條大河,它排在伏爾加河、多瑙河(ДУНАЙ)之後。第聶伯河長2 200多公裏,最後流往黑海。第聶伯河流域麵積50暢4萬平方公裏,年均流量45立方公裏。

  俄羅斯平原自然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從古到今,這是都是斯拉夫人重點開發區域。到1990年,前蘇聯50%的人口都居住在這塊平原上,2/3 的工業城市都在這裏。解體後這個比例更大。莫斯科就位於該平原的北部中心。到今天,俄羅斯60%耕地,50%的草場,15%的牧場都在這塊平原上。上述統計數字已表明該平原在俄羅斯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地位。俄羅斯平原森林麵積大,俄羅斯最肥沃土地——黑土帶(ЧЕРНОЗЕМ)大部分正處在俄羅斯平原上。這裏種植著俄羅斯的基本農作物:小麥(ПШЕНИЦА)、玉米(КУКУРУЗА)、甜 菜(САХАРНАЯ СВЕКЛА)、向 日 葵(ПОДСОНЕЧНИК)、黍類(ПРОСО)等。

  烏拉爾是俄羅斯第二個自然帶。該自然帶為一窄長低山區。它西接俄羅斯平原,北起喀拉海,南到哈薩克斯坦草原邊緣,東連西西伯利亞平原。烏拉爾山地南北距離為2000 多公裏,東西寬在40 公裏與150 公裏之間,總麵積約11 萬平方公裏,占全俄總麵積的 0暢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 23 人(1980)。烏拉爾原為突厥語,意思為“腰帶”,當地人稱烏拉爾為“黃金之地”,它是歐亞兩大洲的天然分界線。現在在烏拉爾山脈東麓立有一塊歐亞界碑,距鐵路不到10 米。碑高3 米多,屹立在山坡前,背負遠山,引人注目。史書上記載第一個定烏拉爾為歐亞分界標的俄國曆史地理學家叫塔吉謝夫(1686—1750)。他通過兩年的實地考察發現,從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分流的流域內動植物群都有明顯區別,如向西流的河流裏鮭魚發紅,而向東流的河裏的鮭魚發白,他認為以烏拉爾山脈為歐亞交界最合適。烏拉爾山脈是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河流域同鄂畢河流域的分水嶺。西坡較緩,東坡較陡。平均海拔400 米~500米,中間地勢低平,最低處山脈僅高350 米。這裏正是歐亞兩洲的寬闊通道。整個烏拉爾山脈又分為五段:極地段、亞極地段、北段、中段和南段。最高峰——人民峰(海拔1895 米)、第二峰卡爾平斯克峰(海拔1878 米)都位於亞極地段。南烏拉爾段有雅曼陶峰(海拔1638米),北段有特爾波斯—伊茲山峰(海拔1617米。)在鐵路線上距歐亞分界線最近的車站是斯維爾德洛夫市。這裏峰巒競秀,泉脈爭流,景色如畫。烏拉爾山脈不高,由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就穿過烏拉爾山中部最低處。這條鐵路線把俄羅斯平原與西伯利亞連接起來(主要車站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別爾姆等)。

  烏拉爾河是歐亞兩洲的界河。它的源頭在南烏拉爾山的北坡,曲折南流,在古裏耶夫附近注入裏海。全長2 428 米,流域麵積23暢1萬平方公裏。該河中上遊穀深流急,自奧爾斯克起流向東南方,河穀展寬,可以通航。封冰期為5個月。主要支流有奧爾河、伊列克河、薩克馬拉河。沿岸主要城市有馬格尼托戈爾斯克、奧爾斯克、契卡洛夫等。烏拉爾河在突厥語叫“牙伊克河”,中國枟隋書枠上定為“嶷水”,枟元秘史枠上有“紮牙黑水”,均指此河。1785年,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將牙伊克河更名為烏拉爾河。這因為普加喬夫農民起義正發生在此河中下遊地區。

  烏拉爾山區帶氣溫差別大。每年7月其北部平均氣溫6℃~8 ℃,而其南部達20℃~22℃。冬季氣溫差別小些。每年1月份其南部平均氣溫零下16℃,北部平均氣溫零下20℃。從其西北到東南走向均為大陸性氣候。烏拉爾以西降雨量年均比其以東地區要高150毫米~200毫米。烏拉爾波利亞爾地區年均降水量高達1 000毫米。烏拉爾南部年均降水量為350毫米。其最北部有一小部分地區為凍土帶,長年冰雪不化。伯朝拉河、烏拉爾河、卡米河、鄂畢河左岸支流均發源於烏拉爾山脈。沿河修建有上百座水庫。

  烏拉爾山區盛產食鹽、煤、鋁土礦(БОКСИТ)及建材。烏拉爾山帶中部還有豐富的鉻礦、銀礦。在烏拉爾東部及外烏拉爾地區還有鐵礦(ЖЕЛЕЗНЫЕРУДЫ)、銅礦(МЕДНЫЕ唱РУДЫ)、金 礦(ЗОЛОТО)、銀 礦(СЕРЕБРО)、寶 石 礦(ДРАГОЦЕННЫЕКАМНИ)、石棉礦(АСБЕСТ)及鎳礦(НИКЕЛЬ)。故俄羅斯人稱烏拉爾山為聚寶盆。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早在1920年,在南烏拉爾就發現優質鐵石礦,分布在馬格尼托山區、布拉果達山區、卡奇卡訥爾山區;優質銅礦產地有緬德羅戈爾斯克、卡拉巴什、希巴依。而索利卡姆斯克,別列茲尼 金 盛 產 稀 有 金 屬 和 貴 重 金 屬。在 伊 希 姆 巴 伊(ИШИМБАЙ)還有石油礦和煤礦。

  烏拉爾南部最寬,最南端在奧倫堡東北處,在馬格尼托格爾斯克附近山區帶寬達150 公裏。烏拉爾南部基本是森林帶,滿山遍野的針葉林,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這也是俄羅斯平原一道綠色屏障。烏拉爾山林木蔥蘢,山川秀麗。此處所產的白金,聞名全世界,珍貴的寶石種類繁多,有翡翠、碧玉、孔雀石、水晶、黃晶、紫英石等。故烏拉爾山又被稱為“寶石帶。”

  烏拉爾也是俄羅斯著名的重工業區。其中部集中了以黑色金屬及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為主的一大批骨幹企業。這裏至少已有300年發展史。著名煉鐵企業都位於馬格尼特山區、布拉戈達特山區、卡奇卡納爾山區附近。著名的銅礦產地是緬德諾戈爾斯克、卡拉巴什、希巴依等。這裏稀有金屬貴重金屬(如金、銀、鉬等)冶煉企業在烏拉爾的索裏卡姆斯克、別列茲尼克等地。這裏還有俄羅斯最好的鋁土礦,藏量高。烏拉爾山南的伊希姆巴依還有一個大石油礦。其西部還有一個全俄聞名的寶石產地。在衛國戰爭爆發前夕,位於西部的一些有名的大企業都搬遷到了烏拉爾山前地帶,給這裏工業發展帶來了蓬勃活力。這次搬遷也把一些中央重點工業企業與礦產資源地結合起來了,減少了運輸業的麻煩,也減輕了對城市的汙染。當年,列寧就曾經主張把大工業企業與資源產地結合起來,以提高企業效益。

  俄羅斯第三大自然區就是著名的西西伯利亞平原(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АЯРАВНИНА)。該平原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平原;北起喀拉海,南到哈薩克斯坦北緣。南北之間距離長達2500 公裏。西西伯利亞平原的總麵積約有300 萬平方公裏,約占全俄麵積的16%,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8人(1980年)。該地區以平原為主,也有一些梯形坡地及丘陵地帶。它比東歐平原還低,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150米以下。

  西西伯利亞平原是地球上最大的低地平原之一。該地區最高海拔不超過150米。其北部與中部還要低一些。該地區地勢平坦,沼澤廣布。西伯利亞西部氣候屬大陸性的,比較幹旱少雨。沼澤地是該地區一個最大的地形特點。尤其是在該地區有大小湖泊數千個。流淌在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河有鄂畢河、伊爾迪什河及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自然地帶多樣複雜。其中北極凍土帶占10%,森林凍土帶占5%,森林帶占80%,森林草原占5%。該地區大城市有托姆斯克、秋明、鄂姆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等,其中以新西伯利亞市(即諾沃辛比爾斯克)幾個中心最有影響。

  西伯利亞第一大城市就是新西伯利亞市(又叫諾沃辛比爾斯克,НОВОСИБИРСК)。它是俄聯邦新西伯利亞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亞的交通樞紐,人口約140 萬。它坐落在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部,位於鄂畢河的左右兩岸。它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897年城內才修建起第一座教堂,1900—1912 年才修建車站、商店和劇院。1945年在鄂畢河左岸興建起了新市區。1950 年修建的水電站年均發電量為6.7 億度。1956 年修建的鄂畢河大橋將兩岸連接起來了。1982年開始修建地下鐵道,郊區大水庫東西長200 公裏,南北寬17 公裏,總麵積為1070 平方公裏。水庫邊不遠處就是舉世聞名的西伯利亞科學城,這兒建有院士別墅區,這裏一派清新氣息,庫區水量充沛,林木一望無垠,有裝飾很美的30處別墅小樓房區,院士、教授都住在這裏。科學院城的奠基人符連季耶夫院士的住宅已辟為紀念館。院士樓前建有一座中央大廳,廳前有巨大的噴泉,泉邊樹木常綠,鮮花盛開。大廳禮堂裏放映最新的好片大片,還常舉辦藝術展覽和藝術演出。城中有5000多名教授和院士,他們遠離鬧市,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為俄羅斯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1997年,中國領導人江澤民曾專門訪問了這個科學院城,並用俄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西 伯 利 亞 另 一 重 要 城 市 是 克 拉 斯 諾 亞 爾 斯 克(КРАСНОЯРСК),它位於葉尼塞河河畔。鐵路樞紐。人口90萬左右。該市始建於1628年,為一個小城堡。城郊薩彥嶺山脈高於葉尼塞河水麵400 米~600 米,葉尼塞河左岸的阿豐托夫山,右岸的托爾加申嶺構成了該市半環型屏障。該市坐落在兩條天然通道的交叉點上。一條通道與葉尼塞河平行,呈南北走向。另一條與山脈平行,呈東西走向。在這裏,北麵是一望無垠的泰加森林,南麵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這裏是一片三麵環水的平地,是建築軍事要塞的理想之地。1897 年,列寧曾被流放到此地。在蘇維埃年代這裏躋身於全蘇重工業中心區之列。

  西西伯利亞以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著稱於世,它對俄羅斯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早在200年前,俄國傑出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講過:“俄羅斯的國力將會因西伯利亞的開發而增強。”在該地區沼澤地帶蘊藏著泥煤量占到全俄泥煤總量的65%以上,在其中部及南部藏有數百萬噸的各種鹽類。在其西部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氣。秋明油田聞名於全世界。該地區森林資源也居全俄前列。到處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白樺林及鬆樹林。森林區麵積幾乎占到該地區總麵積的70%。該地區土壤肥沃,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該地區河流多、流量大,為水力發電及水上運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俄羅斯第四個大自然區叫中西伯利亞高原(СРЕДНЕ唱СИБИРСКОЕПЛОСКОГОРЬЕ),俄羅斯人也稱其為中部和東北部西伯利亞,或稱其為東西伯利亞高原區。它西起葉尼塞河,北起北冰洋,南到薩彥嶺及貝加爾湖以北,東到勒拿河。它的麵積能占到全俄羅斯總麵積的1/4,約440 萬平方公裏。該地區地形複雜。其北部比較低平坦,僅在泰梅爾島北部有些山地,是海拔不高的貝蘭加山脈。沿葉尼塞河延伸700公裏西南部是海拔1104米的葉尼塞山脈。此外多為梯形高原,一般都有平緩的波狀表麵,其海拔高度在400 米~600 米之間。在高原範圍內最高處達1500米左右。重要城市有布良茨克、伊爾庫茨克等。該地區平地少人口稀,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裏僅平均1暢2 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這裏的氣候很寒冷。1月份該高原區大多數地方氣溫在攝氏零下30℃,北部最低溫度在-60℃與-70℃之間,幾乎荒無人煙。但該高原區森林覆蓋麵很大,大片原始森林從北到南延伸了近2000 公裏。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大森林。

  東西伯利亞的重要城市為伊爾庫茨克(ИРКУТСК)。它位於伊爾庫特河與安加拉河的交匯處。人口60 萬左右。此市東距貝加爾湖66公裏,市郊建有大型水電站。這裏是東西伯利亞的采金中心,貝加爾區所產的黃金都從這裏上繳國庫。安加拉河從貝加爾湖流出後,形成了一個大的湖灣,號稱伊爾庫茨克海,風景綺麗。該市坐落在安加拉河的兩岸,有大橋相通,市內建築物掩映在蒼鬆綠柳之中,市內交通四通八達,街心花園錯落有致,市民生活井然有序。這裏是適合人居住的最佳城市之一。

  中西伯利亞高原除了豐富的森林資源外,還有許多礦物資源。前蘇聯70%的煤礦蘊藏在這裏。通古斯卡大煤田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煤礦之一。世界最有名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就在此處。在這裏還有一些大鐵礦、鉀鹽礦、石墨礦。在米爾勒地區還開采出了金剛石,諾裏爾斯克銅礦也很有名氣。這裏還是俄羅斯黃金重要產地。這裏還有許多稀有金屬產地。采礦業是該地區的經濟支柱。該地區的水電資源也十分豐富。在雅庫特中部有些農牧區。

  俄羅斯第五個自然區東西伯利亞山地及遠東地區(遠東地區有時也單列)。該地區與中西伯利亞高原區一起約占全俄羅斯麵積的46%。人口卻是不到全俄總人口的10%。這裏以山脈為主,東部主要山地有維爾霍揚斯克山脈(ВЕРХОЯНЬСКИЙ唱ХРЕБЕТ),切爾斯基山脈,堪察加山脈(КАМЧАТКА)。千島群島(КУРИЛЬСКИЕОСТРОВА)是堪察加半島火山帶的延續,由朱格朱爾山脈以及錫霍特山脈(老爺嶺)等組成。這裏森林茂密,不便通行。此處有 150 多座活火山。其中克柳切夫火山(КРЮЧЕВАЯСОПКА)高達47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遠東地區西起勒拿河,東臨太平洋,南到中國邊界。遠東山地地勢崎嶇,這裏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峰。在其東南部分分布有科雷低地、迪吉爾卡低地。在白令海峽以西處分布有科馬雷高原,科裏亞克高原及楚科奇高原。該地區森林覆蓋率很高。遠東地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俄 羅 斯 遠 東 南 部 重 要 城 市 是 布 拉 戈 維 申 斯 克(БЛАГОВИШИНСК),人口約20萬。中國傳統名稱為海蘭泡。坐落在捷雅河與黑龍江的交匯處。此地原屬中國。海蘭泡是滿蒙語黑色泡的音譯。1858 年簽訂的枟中俄璦琿條約枠將此地割讓給俄國。俄文地名為報喜城之意。該市有鐵路支線與西伯利亞大鐵道連接。城市位於河邊,空氣清新,風景美麗。這裏的黑龍江河麵寬約1公裏,該市與中國的黑河市隔河相望。近幾年雙方的邊境貿易及文化交流十分活躍。

  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俄遠東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港,西伯利亞大鐵道的終點站,俄聯邦濱海邊疆區的中心。人口約60萬。此地原屬中國。中國元朝稱永明城。傳統的中文名稱是海參崴,意為盛產海參的港灣。1860年簽訂的枟中俄北京條約枠將此地割給了俄國。俄文意為“控製東方”。其軍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880年設市。1904—1905年日俄戰爭時此處成為俄巡洋艦隊基地。現為俄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太平洋邊防部隊司令部的所在地。港區結冰期約4 個月,借助原子能破冰船可全年通航。整個港市為丘陵地,有一塊稱作金角灣的小港區,地勢平坦。據說沙皇想把此處建成君士坦丁堡,故將君士坦丁堡的金角灣之名移用於此地。市區迤邐於金角灣沿岸,依山臨海,長30公裏,平均寬12公裏。市東南有十幾個小島,麵積最大的一個叫俄羅斯島。市郊的丘爾金角是個有冷藏設備功能的漁港。納霍德卡港是近年新開發的新港,最近因修建石油運輸管道而聞名。市內繁華,風光秀美。市郊擁有眾多的療養院,還有許多海水浴場。這裏山海相連,水色嵐光,變化無窮,風光綺麗,是旅遊勝地。

  俄羅斯最後一個自然區就是南西伯利亞山區。俄羅斯人稱南西伯利亞。該地區距海洋最遠,最長距離達2500 公裏,是深內陸區。亞洲的地理中心位置就位於該地區的克茲爾(屬圖瓦共和國)。南西伯利亞北邊及西邊與西部及中部西伯利亞平原相連接,南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界線不十分清楚,因為都是連綿不斷的山丘。人們一般都把希爾基河及阿爾古尼河看成是該地區的東邊界線。其部分地區與準噶爾邊區相接。南西伯利亞包括阿爾泰山脈、薩彥嶺、庫茲涅茨基阿爾泰地區、貝加爾及外貝加爾丘陵地帶、維基馬山地、斯達諾夫丘陵帶、貝加爾北部山區、巴多姆山區以及阿爾丹高原。

  南西伯利亞從西向東延伸了4500公裏,在外貝加爾地區其最寬處南北之間距離有1200 公裏。著名的貝加爾湖就位於該地區中部。著名大城市有烏蘭烏德、赤塔、阿巴坎、克茲爾、阿爾丹、騰達等。南西伯利亞一些地區與中國接壤。該地區地質結構複雜,地形崎嶇,人口密度小。南西伯利亞的最高點是別盧赫山脈,它有兩座高峰:東峰(海拔 4560 米)、西峰(海拔 4460米)。在諸山脈中間有許多曲槽及盆地,著名的有庫茲涅茨克盆地、米努卓低地、圖瓦盆地及貝加爾盆地。在外貝加爾山區及阿爾泰山區盆地也不少。

  南西伯利亞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幹旱寒冷。1 月份平均氣溫為-20℃到-27℃。在盆地裏氣溫僅為-30℃至-35℃。7月份山區及盆地平均氣溫為 17℃至 20℃。一些高山區僅有6℃至8℃。有些山地長年為冰雪所覆蓋,在這個地區到處能看到多年的凍土帶。在其盆地及低地處廣布草原,並有許多亞寒帶針葉林。南西伯利亞礦藏十分豐富。著名的礦點有阿爾丹鐵礦山,西阿爾泰及外貝加爾地區的稀有金屬,鮑伊達伊波金礦,南雅庫特煤礦等。該地區至今仍為俄羅斯一個待開發地區,前景很好。但地形複雜,其開發難度很大。

  俄羅斯豐富多彩的自然地理當屬世界之最:它的鄰國數目最多,它的鄰海數目最多,它擁有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海(巴倫支海,平均深度1500米,最大深度5500 米。其麵積達231暢5萬平方公裏),也有世界上最小最淺的海(亞速海,麵積僅3暢9 萬平方公裏,平均深度8米,最深13米)。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湖(麵積達37 萬平方公裏),也擁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最大深度達1620 米);俄羅斯有最大的半島——泰梅爾半島(麵積76暢4 萬平方公裏);俄羅斯流量最大的河流是葉尼塞河(年均流量17400 立方米/秒),俄羅斯最長的河流是鄂畢河與伊爾迪什河(總長度達5410 公裏);俄羅斯大地最高點是其共產主義峰(海拔7495 米),最低點是卡拉基耶低地(低於海拔132米);俄羅斯最大的冰川是弗得琴柯冰川(長71公裏);俄羅斯海潮高達13 米,像四層樓房那麽高,十分壯觀,出現在鄂姆茨克海。俄羅斯最熱的地方在泰爾緬斯(7月份平均氣溫31暢7℃),最冷的地方在奧伊緬科(1 月份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71℃)。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像俄羅斯這樣,在地形地貌上,在江河湖海上,在氣候條件上反差這麽大。

  我們在這一章著重講俄羅斯的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又以研究自然區域與自然資源為其目標。俄羅斯疆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因此,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上百個民族無論是在語言上與文化上,還是在生活習俗上,經濟活動方向上互不相同,差異極大。究其根源就在於其生活的空間及區域的自然特點千差萬別。俄羅斯社會是個整體,但它的空間卻遠非單色。俄羅斯空間分布不均勻與社會文化區域的劃分是相吻合的。各地區的社會生活有其共性,但其個性特色更為突出。

  有位哲人講過:“思想是存在於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可見,人對自然環境的態度及了解,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環境對人們的製約與限製。俄羅斯人對待自己的生態環境十分珍惜與重視。在保護生態環境及珍惜地下資源的觀念上,俄羅斯人表現出一種卓越的民族成熟意識及超前意識。過去他們隻認為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現在他們已提出: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合理使用也是一種重要價值源泉。其實在俄羅斯千年發展史上始終存在著兩種思想潮流:一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迷戀鄉土的斯拉夫派;一是征服自然、崇尚工業、加快社會發展的西歐派。有些領導人重視保護生態,有些領導人重視發展速度。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人類一直在關注著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大自然的有限性及不可剝奪性,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許多國家已將保護生態列為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查,俄羅斯曆史上最早的一批保護自然環境的合法文件出現於11世紀時的基輔羅斯時代。當時法律對於野生動物及野生鳥類狩獵行業做了嚴格限製。14—15 世紀,俄國沙皇頒布森林法,提出森林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特殊客體。17 世紀,俄羅斯共發布67項有關狩獵法令,並建立起了一批自然保護區。1683年,彼得一世倡議全俄植樹育林、保護森林。1888 年俄國政府再次頒布保護森林條例。可見俄國環境保護立法起步比較早,特別是對森林的保護與發展十分重視。他們真正做到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1917—1923年列寧簽署的保護自然及合理使用資源的法令多達200多件。1924年成立全俄自然保護協會,每年撥有專款活動,最多時協會會員有1000人,其中有許多動植物學、地理學專家。該協會曾建議政府設立自然保護區,並辦有刊物,他們提出要把環境保護看成是一種美學的、倫理的、文化的、愛國的努力和行為。到1933年全蘇共建成了33 個自然保護區,占地麵積達666暢6萬英畝。但是到了30年代工業化時期,大發展成了大開挖,不到10年工夫,全蘇建起了9000 多個大工業企業,人們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片麵追求經濟利益和發展速度,給蘇聯社會的綜合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本身就能保護自然。而且他不承認資源有價值,並認為隻有經過人的勞動與改造它才有價值。為了與美國競爭,不惜破壞生態,而環境破壞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他甚至把從大煙囪中冒出來的滾滾濃煙和淹沒了大片良田的水壩都看成是工業化欣欣向榮的標誌。許多文人還寫下了大量歌頌人們戰天鬥地、盲目改造自然的壯麗詩篇。殊不知工業化奇跡給國家、社會及自然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也是很大的。但多年來蘇聯一直不承認他們存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也沒有對其環境問題進行過徹底調查。直到蘇聯解體前後人們才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1957—1963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多次強調並頒布了自然保護法,提出保護自然是國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一項全民事業,還強調所有資源的保護、利用、調節的權力在國家。1964—1980年蘇聯自然保護法主要內容傾向於防止汙染(特別是對大江大河的汙染),保護生態環境。在這個時期,又新建一係列自然保護區。貝加爾湖及伊塞克湖等地明確規定:這裏不許有一條機動船下湖,湖泊周圍20 公裏內不許建一個工業企業,這些措施十分得力。它為俄羅斯人保留了一塊塊淨土。筆者在遊覽伊塞克湖時所看到的一條標語上寫著:“要像愛護我們的眼睛那樣來保護我們的伊塞克湖!”當人們遊覽俄羅斯時,處處山清水秀、湖泊清澈見底。俄羅斯大自然美好,首先美在政府及全民族的環保意識上了。凡到過俄羅斯的人,無不為其自然環境的美化、淨化、綠化的程度所折服。

  1980—1990年間,蘇聯的環保立法的重點在建立地區性環保計劃及體係,重視開展綜合治理。並且特別重視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嚴禁對各種資源的濫伐、濫用。這個時期蘇聯還注重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到1981年,蘇聯共設立129個自然保護區(禁伐區、禁獵區、禁采區),其中有7 個國家級生物圈保護區。1978年,前蘇聯還建立了第一個海上自然保護區(位於日本海的大彼得灣)。俄國在自然保護及生態環境改善上所做出的成績及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上仍在不懈努力著,他們為發展中國家做出了榜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正說明朝十八臣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