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怎樣成為優秀的管理者——霍桑效應

  你相信有時管理者的一句話就可以造就一個人嗎?事實確實如此,心理學中的“霍桑效應”可以幫助你理解這其中的奧秘。

  霍桑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梅奧從霍桑實驗中所發現的一種現象。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學心理專家梅奧為首的研究小組進駐一家名為霍桑的電氣公司,他們的初衷是試圖通過改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該研究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實驗稱為“照明實驗”,目的是為了弄明白車間照明的強度是否會對生產效率產生影響。這項實驗前後共進行了兩年半的時間。然而進行得並不成功,其結果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許多人都退出了實驗。

  第二階段的實驗稱為“福利實驗”,目的是為了能夠找到更有效地控製影響工人積極性的因素。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工廠改變監督、控製工人的方式,進而能改善管理者和職工間的關係,改進工人的工作態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階段稱為“訪談實驗”,目的是了解工人對現有的管理方式有什麽意見。實驗最後的結論是:工人會因為個人問題而影響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員應關心工人生活等方麵的問題。

  第四階段稱為“群體實驗”。這是一項關於工人群體的實驗,其目的是想要研究在工人當中是否存在著一種非正式的組織,而且這種非正式的組織對工人的態度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試驗的結果就是工人中確實存在著一種非正式的組織。

  當曆時九年的霍桑實驗結束後,心理學家得出最後結論:當工人自己感到受到公司的重視後,就會產生勝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後來,人們就把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稱之為“霍桑效應”。其實,霍桑效應除了可以用於公司管理之外,還可以用於各種團體管理,尤其適用於學校的班級管理。

  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值得學校的管理者認真斟酌。有一所學校,在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都會對每個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以智力測驗的結果將學生分為優秀班和普通班。結果有一次在例行檢查時發現,一年之前入學的一批學生的測驗結果由於某種失誤被顛倒了,也就是說現在的優秀班的學生其實都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聰明的孩子卻在普通班。但是這一年的學生成績卻如同往年一樣,優秀班的成績明顯高於普通班,並未出現異常。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原本普通的孩子被當作優等生關注時,他們自己也就認為自己是優秀的,額外的關注加上心理暗示就使得“醜小鴨”真的變成了“白天鵝”。這是學校的管理者應認真思考的地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