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孟母為何要三遷——鄰裏效應

  還記得孟母三遷的故事嗎?

  孟子名軻,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生活重擔全靠母親一人挑起。孟母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但小時候的孟軻天性頑皮好動,不想刻苦學習。孟母為了孟子成才,花了很多的心血!

  孟家一開始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經常和鄰居的孩子玩辦喪事的遊戲。孟母看到兒子這樣,就皺起眉頭,心想: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繼續住在這裏了。

  隨後,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母知道後,又皺眉頭,心想: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一個私塾附近。在這裏,孟子開始變得懂禮貌、喜歡讀書。看到兒子的變化,孟母才滿意,心想: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在這裏我兒子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才能成才。

  孟母為什麽要一再搬家?這可以用心理學上的“鄰裏效應”來解釋清楚。那麽“鄰裏效應”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在回答該問題之前,先看個非常有趣的實驗。

  這個實驗是1950年由美國三位社會心理學家對麻省理工學院17棟已婚學生的住宅樓進行的調查研究。這些住宅樓全是二層樓房,每層有5個單元住房。住戶住到哪一個單元,是純屬偶然的,哪個單元的老住戶搬走了,新住戶就搬進去,因此具有隨機性。調查時,心理學家問了所有住戶的主人同一個問題:在這個居住區中,和你經常打交道的最親近的鄰居是誰?他們最後統計的結果表明:居住距離越近的人,交往次數越多,關係也就越親密。在同一層樓中,和緊挨的隔壁的鄰居交往的幾率是41%;和隔一戶的鄰居交往的幾率就下降到了22%;和隔三戶的鄰居交往的幾率隻有10%。多隔幾戶,雖然實際距離增加不了多少,但是親密程度卻有很大不同。

  鄰裏效應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行為能對他人造成影響。有一個好鄰裏,鄰裏關係會比較和諧,遇到事情也可請鄰居幫忙。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因為這樣,人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鄰居,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南史》上記載了這麽個故事:有個叫宋季雅的人,為了有個好鄰居,情願出十分昂貴的房價,買下一幢房子。有人說太貴。宋先生卻說:“不貴,這100萬銀兩買屋,另外100萬銀兩是買鄰的。”宋先生為什麽不惜重金買好鄰?因為他懂得,有了好鄰裏,等於為自己增添了左膀右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