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四章 個人空間圈

  兩個不同國家的人交往常常會出現這樣有趣的現象:一個美國人和一個阿拉伯人一起談話,美國人邊說邊往後退,而阿拉伯人邊說邊往前走,當他們聊完以後,發現他們離剛才碰麵的地方移動了很遠。這是因為,美國人與人交往的時候需要保留一定的距離,他們認為這樣才比較有禮貌。相反,阿拉伯人往往喜歡與對方拉近距離才叫有禮貌。這個當個體間互相作用時,試圖保持圍繞身體周圍看不見的空間範圍在心理學上稱為個人空間圈,也就是說每個人在心理上都需要一個最小空間範圍——身體緩衝區(body buffer zone)來保護個人環境免受社會侵害。

  下麵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證明個人空間圈的存在。選擇一個麵積為10米×1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然後準備一把量程大於2米的米尺。測驗由3個人參加,尋找一個主試者和一個被試者,他們之前是不相識的,自己做記錄員。你自己和主試者、被試者兩人是認識的。實驗前,你告訴被試者:“當主試者在某一方向的5米處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覺得不能容忍時就叫主試者站住。”然後你要求主試者聽到被試說停止時要立即站住不動。之後,你記錄下主試者與被試者之間的距離,並填好。

  實驗時要注意主試者的步伐要慢,步子要小,而且8個方向不要按次序進行。實驗一共進行三遍。實驗結束後,將各個方向的三次實驗所得到的數據加以平均,最後將各個方向的平均數繪製成個人空間圈。

  好了,你一定會發現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個人空間圈。這就是為什麽你在一輛並不擁擠的公共汽車上,有許多空位子,突然有個陌生人偏偏坐到你旁邊,你一定會感到非常不自在。還有,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驚奇地發現,即使站在電線上的小鳥也會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會站得很近。個人空間圈的意義在於人們總是會被一個看不見的屏障包圍著,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你的個人環境免於大量的社會侵害。除了心理學家外,其他領域的研究者,特別是建築師、地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都在積極地研究個人空間圈的概念。

  個人空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而不同,這些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情境因素以及文化差異。如坦尼斯和達布爾及懷特發現,個體處在大房間或房間中央與處在小房間或在房間四周、角落相比,前者會使個體保持更大的人際距離。而海杜克、斯奈特和恩特爾曼指出,人們對自己所喜歡的或與自己有相似態度的人,往往會以比較小的距離和他相處。吉福特、普賴斯、薩拉菲諾、赫爾穆特和斯梅坦納等人指出,2歲的兒童就表現出有自己的個人空間的偏愛和差異,而且兒童的個人空間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一直到12歲左右,這個空間就會接近成人的個人空間。貝利與其同事的報告稱,讓兒童觀察社交夥伴與人相處的距離,他們往往表現出與所觀察的夥伴相似的人際距離。另外,薩拉菲諾和赫爾穆特的報告補充了性別、角色諸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個人空間,如在幼托期間,女孩會比男孩保持較小的人際距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