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情深不壽(2)

  但是這難不倒景帝。景帝的親信太監(又是太監)王誠、舒良獻上計策,賜給幾位重臣金錢,先把他們的嘴糊上,再等待合適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了。

  廣西土官黃□心狠手辣,將親弟弟一家滅門。事發之後,自知罪重的黃□決定鋌而走險,向景帝上了一道改立太子的奏章。章帝得書大喜,不但饒恕了這個殘殺手足的劊子手,還將他高升幾級。(焉知景帝自己是不是也有拿英宗下刀子的想頭?)

  景帝隨後將黃□的表章拿出來當眾廷議。眾臣瞠目,都不敢發言,隻有少數幾個膽氣壯的提出此事不宜。然而,在景帝親信太監興安的訓斥之下,這微弱的聲音很快就消弭於無形,包括於謙在內的群臣,都不得不在讚成改立太子的表章上簽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此奠定了他們不得善終的結局。

  景泰三年(1452)夏天,景帝如願以償地頒布詔書,廢侄兒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的親生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同時,廢反對易儲的汪皇後,立朱見濟的生母杭氏為皇後。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隻做了一年太子就夭折了,其母杭氏也隨之去世。

  朱見濟死後,朝臣們再次建議景帝複立侄兒為太子。景帝此時原形畢露,將所有上書的大臣一一貶官、杖責,其中禦史鍾同更被活活打死。

  景帝大發作一通之後,轉而開始疑心幽閉南宮中的哥哥英宗。他不允許英宗走出南宮一步。為了避免英宗與外界通消息,景帝甚至在夏天最炎熱的時候砍光了南宮中遮陰的樹木。

  景帝如此態度,勢利眼兒的太監宮人就更變本加厲了。被幽禁的英宗不但沒有得到與“太上皇”頭銜相符的生活待遇政治地位,到後來就連日常衣食都變得難以維持了。英宗困在南宮中愁悶焦躁,度日如年。

  丈夫的處境都看在錢皇後眼裏。她一麵百般寬慰遷就丈夫,一麵支撐著病體帶領南宮中的嬪妃宮娥趕製繡品,以此換些食用。

  在互相依靠彼此慰藉中,七年的漫長歲月過去了。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患病並迅速加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使英宗的人生再一次發生根本大逆轉。三十歲的他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當月十七日淩晨時分,武清侯石亨、禦史徐有貞、都督張□、太監曹吉祥等人衝入南宮,擁英宗複辟。

  石亨和徐有貞等人因為擁立有功,一時間英宗對他們言聽計從。而這兩個心胸狹窄的家夥,頭一件大事就是盡情幹攬軍政大權,並且公報私怨。很不幸的,於謙等人正在他們的私仇名單之上。

  說起來,石亨確實曾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功勞,但是他能夠盡展才幹,功成名就,當初還是靠了於謙的舉薦,然而這人是頭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到此時卻非要將於謙置之死地不可。由於實在找不到什麽真憑實據,他們便給於謙扣上了一個“意欲”謀逆的罪名,說他想要迎立襄王世子為太子,並據此判定淩遲重刑。

  英宗對於謙保家衛國、迫使也先釋放自己的功勞心中是非常感激的,更何況當初景帝壓根兒就不想迎歸英宗,還是多虧於謙的主張他才能夠歸國,不至於客死異鄉。因此他辯道:“於謙實有功,不應加刑。”英宗的母親孫太後聽說這個消息,也悲悼數日之久。然而英宗本來就沒有什麽主見,初初複位又百事仰賴石亨等人,最終還是簽下了這道行刑書。萬幸的是,英宗和孫太後總算堅持不肯將於謙滅族,僅判流放。

  於謙之死,稱得上是中國曆史上又一樁奇冤。成化元年(1465),英宗之子憲宗朱見深終於為於謙平反冤案,恢複了他的官爵名譽,諡“肅湣”,贈太保。萬曆年間又改諡“忠肅”。

  於謙是錢塘人,據說曾有一個異僧在他七歲時預言,他將成為“救時宰相”。可歎的是他雖然救了天下卻沒能救自己。於謙死後,他的女婿將他的遺骸遷返故鄉,安葬在西湖邊的青山上。於謙墓和嶽飛墓遙相呼應。後人因此感歎:“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逼著英宗殺死於謙後,石亨、徐有貞等人又興風作浪,將自己忌憚的官員都打下獄中,其中被殺的不在少數。後來他們又為了爭奪權力發生內訌,英宗終於忍無可忍,不久又找到了襄王當年讓帝位、請求尊崇“上皇”的表章,明白了叔父朱瞻□為人忠順,越發懊悔錯殺於謙。終於在複辟後的第四年將石亨斬首(徐有貞則早兩年就被石亨給丟出去流放了),曹吉祥一家也於天順五年被誅。

  朝堂上如此折騰,皇宮內的家事也並不省心。

  英宗既已重登大寶,當然也就要再次冊立皇後。他毫不猶豫地想到了與自己共患難的妻子錢氏。但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忽然發生。

  由於錢皇後不但已是嚴重的殘疾,而且病損也完全摧毀了她的生育能力,庶長子朱見深的生母周氏在兒子複立為太子,自己也進位貴妃之後,想到婆婆孫太後母憑子貴正位中宮的往事,不禁心馳神往,希望借此機會自己也能更進一步,嚐嚐當皇後娘娘的尊貴滋味。

  很快,就有一個叫蔣冕(嘉靖年間的宰相蔣冕不幸與之同名)的太監出場了。他向孫太後進言道:“錢皇後既無子又殘廢,不合適當皇後,應該讓周貴妃升為皇後,才不失大明王朝的麵子。”孫太後聽了也覺得甚有道理。

  英宗聽說此訊,頓時大怒,將蔣冕貶斥,後妃之位仍如原樣。周貴妃的計劃以失敗告終。她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自己生兒育女又年輕漂亮,皇帝為什麽偏偏就要對醜陋又不育的殘疾皇後一往情深。隻是決定權不在自己手裏,無可奈何的周貴妃實在忍不下滿腹怨氣。

  不久後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的主角是都督同知馬良。

  馬良並非尋常臣子,他與英宗年齡相仿,雖是男兒,少年時卻生得非常美貌,與英宗還曾經有過一段非比尋常的關係,時人將他看成是漢朝韓嫣、張放一類的人物。英宗複辟以後,馬良仍然是皇帝親信寵臣。他的妻子去世,英宗還給他放了個長假回家理喪。誰知馬良利欲心重,還在理喪期間就另攀高門,求娶陽武侯的妹妹,喪事剛一了結,就鼓樂喧天地完婚。英宗聞訊大怒,說:“這奴才竟對妻子如此薄情!”從此再也不召見馬良了。

  此事終於使皇宮內外的人再一次明白英宗對夫妻之情的重視程度,周貴妃不得不偃旗息鼓。

  在丈夫的庇護下,錢氏重新開始了她與世無爭的皇後生涯。

  錢皇後的父親早在女兒第一次做皇後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一雙兒子不幸在“土木之變”中殉難。錢皇後的大哥錢欽死時隻有女兒,總算弟弟錢鍾之妻懷有身孕,遺腹生下一個兒子錢雄。對於老丈人的這根獨苗苗,英宗格外小心栽培,錢雄在姑父的嗬護下迅速晉升,尚未成年就當上了都督同知,升遷到了祖父的官職地位。隻是一說起追封錢氏兄弟爵位,讓錢雄成為真正的“貴戚”,錢皇後仍然再三推辭。英宗一來是拗不過妻子,二來大約也覺得自己還年輕,錢雄也大有立下功勳再封侯的機會,因此也就不再堅持。

  然而英宗沒有料到,自己雖然仍年輕,上天給予自己的日子卻不多了。

  英宗是個多情種子,作為帝王,他有很多後妃,除了始終相濡如沫的錢皇後、太子生母周貴妃,有數可查的還有至少十八名妃嬪。其中有一位劉惠妃,是他除錢皇後以外用情最深的女人。劉惠妃的身世不詳,隻知道她和錢皇後一樣,雖然得到了皇帝的愛情,卻始終沒能生育兒女,而且很年輕就去世了,她活著的時候封號是敬妃,追封惠妃,諡號貞順懿恭。劉氏雖然僅僅追封了個惠妃,葬禮的規格卻比貴妃還高,英宗親自料理了她的喪事祭禮,並為她廢朝五日。

  優柔多情實在不是什麽好事。天順七年(1463)十二月,剛剛料理完劉惠妃的後事,年僅三十六歲的明英宗就病倒了,病情很快加重,到正月初六的時候已經無法上朝理政,隻能讓皇太子朱見深於文華殿代理國事。十六日,英宗明白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到盡頭,他召來了內閣重臣和近侍太監,當眾口授了遺詔。除了囑咐太子在守喪百日後盡快完婚,就是叮囑錢皇後他日壽終要與自己合葬,如今則一定要把劉惠妃遷到自己身邊。

  這時的英宗雖然已是油盡燈枯,心裏卻很明白。他對於自己的王朝沒有什麽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經成人,自己也給他選定了足以承擔母儀之責的皇後,還留下了得力忠誠的輔臣班子。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妻子錢皇後的處境。

  英宗對於當年太監建議廢後之事記憶猶新,他也非常清楚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麽,隻是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永遠將妻子保護在自己的身後,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竟會死在了前頭。他非常擔心周貴妃將要報當年之仇,借兒子的勢欺淩錢皇後,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後名位,更甚至於逼錢皇後殉葬。

  於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後,英宗還特別麵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皇後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這樣說了之後,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於生母的意誌。於是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複叮嚀:“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

  英宗的一生卓有政績,但是也因為少年無知釀成了險些傾覆國家基礎的大難。他留下了“罷宮妃殉葬”的遺言,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與他極力保障錢皇後有關,卻無法抹殺這確是一樁德政的事實。在英宗之前,即使是威德的成祖朱棣、仁善的仁宗朱高熾、英睿的宣宗朱瞻基,都沒有作出過這個決定,都未能想到要更改這樁自私的陋習。因此,這個決定被稱為“千古帝王盛節”,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

  明王朝的宮妃殉葬製度,一般認為是始於明太祖朱元璋,據《大明會典》記載,朱元璋死時遺命所有妃嬪及侍寢宮人盡數自縊殉葬,殉死者共計38人(或說超過40人)。事實上早在朱元璋留下這條遺詔之前,朱明皇室就已經開始了妻妾殉葬之風。

  開為夫殉葬之風的皇族貴婦,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秦湣王朱□的嫡妻王氏與次妃鄧氏。當朱□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去世之後,這兩個女子一起殉葬了。

  不過細考王氏鄧氏的背景,不難發現她們的殉葬真相不可告人,即:九成九是出自被迫。王氏是元王朝的死忠擴廓貼木兒王保保的妹妹,養爺爺是元王朝的梁王阿魯台。當兩個哥哥為元王朝而與新興的明王朝兵戎相見幹戈不止的時候,年紀幼小的王氏還留在爺爺的封地汴梁(開封)。隨著節節勝利的明軍攻占汴梁,王氏也就成了明王朝的戰利品。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這才選定王氏做秦王妃。然而王保保並不吃這一套,拒不投降。後來王保保死了,朱元璋徹底斷了招降的念頭,也就不把王氏當回事了,另為朱□選立了一個次妃郭氏,即明王朝開國功臣之一鄧愈的女兒。然而鄧氏的娘家也未能善保始終,鄧氏的大哥鄧鎮娶了另一位開國功勳李善長的外孫女為妻,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定為大逆罪誅殺,鄧鎮也被牽連其中丟了性命。朱元璋對朱□這個兒子也日益不滿,朱□死後得了父親一個帶貶義的“湣”為諡號不算,朱元璋就連頒諡詔書都沒忘了訓斥死兒子“不良於德”。娘家夫家一至若此,王氏鄧氏這兩個女人除了死,也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自朱元璋開宮妃殉葬之製、建文帝又追封殉死妃嬪及其家族以後,軟硬兼施的節烈之風也就在朱明皇家愈演愈烈,並逐漸波及勳戚大臣之家,隨即在民間形成風尚。根據記載,明成祖朱棣殉葬妃嬪十六人,侍寢宮人逾三十人;明仁宗殉葬皇妃有記載追諡者五人,包括生育了三個皇子的郭貴妃;明宣宗殉葬皇妃十人,宮人十餘人;景帝死後不但有妃唐氏等數人殉葬,就連他的廢後汪氏,若非英宗在大學士李賢勸阻下改變主意,都差點兒拋下兩個女兒被殉葬了。

  除了皇帝的妃嬪宮娥從殉,親王郡王的妻妾殉葬者也眾多。

  從各種記載來看,殉葬的皇族女子中或者也不乏自願者,如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棟嫡妻郭氏。她與朱棟感情很好,前後生育了四個女兒。由於沒有兒子,朱棟死後封國被除。郭氏大約是思夫心切,又自責未能為丈夫生下繼承人,便在朱棟去世一個多月的時候自殺了。

  然而在大多數時候,殉葬的女人都是極其不甘願的。成祖朱棣宮妃韓氏是高麗人,在朱棣死後曾經多次哀求能回歸故裏侍奉父母,都被成祖之子仁宗斷然拒絕,最終不得不自殺殉葬。沒有兒子的王妃嫡妻雖然也殉葬,多數也是迫於皇家慣例;至於大臣之家的殉葬事例就更是瞞不了明眼人。曾有好事者統計過殉葬的勳戚之家女子名錄,總結出盡是姬妾從殉,感憤之下譏諷道:“烈婦俱妾媵,豈妾獨厚,而妻獨薄耶?意者有呂後、袁紹夫人之妒,而出於不得已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