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8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1)

  有錢能使鬼推磨

  從前,榆樹村有一個叫榆苗的人,在他四十歲那年,魂被小鬼勾走了。去往陰間的路上,榆苗對小鬼說:“我每年送你五萬冥錢,你就放了我吧。”小鬼一聽,覺得有利可圖,就放了榆苗,勾了個叫榆樹的老頭,向閻王交差。閻王一看,便大聲嗬斥小鬼說:“叫你去勾榆苗,怎麽你卻勾來了榆樹。”小鬼辯解說:“這人就是榆苗,長老了,就長成榆樹了。”閻王一聽,明明是小鬼胡編了一套說法,自己勾錯了人魂還在辯解,怒喝道:“趕快將榆苗勾來。”

  小鬼不得已,隻好又來陽間勾魂。一路尋思著,榆苗一年能給我這麽多冥錢,我還能去勾他嗎?就把一個叫榆墩子的人的魂給勾來了,向閻王報稱說:“榆樹死了,就被人砍了,現在隻剩下榆樹墩子了。”閻王聽後,哭笑不得,心想,小鬼一定是受了榆苗的賄賂,才不去勾他。便決定自己親自去勾榆苗,回來後再向小鬼問罪。

  閻王來到榆苗家,看見榆苗正在推磨。榆苗見閻王親自來了,便苦苦哀求說:“閻王爺,我家有七十多歲的老母,你讓我把這點麵推完以後再跟你走吧,要不然,我娘以後吃什麽呀!”說完,見閻王搖著頭,不允許將磨推下去。又說:“我以後每年給你五十萬冥銀怎麽樣?”閻王無動於衷。又說:“給你一百萬。”閻王聽了,心中一喜,說道:“好吧,看在你有如此孝心的分上,我幫你推幾圈。”說著,閻王替榆苗推起磨來。榆苗一看閻王動手推起磨來,一定可以說服閻王不將自己的魂勾去。又對閻王說:“閻王爺,我以後每年給你一千萬冥銀,你就讓我活到一百歲,給我老娘送終吧。”閻王一聽,一千萬冥銀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心中狂喜起來,說道:“好吧,我就成全了你這片孝心。”說完後,勾了本村的一個叫做榆根的人走了。

  小鬼見閻王勾回來的也不是榆苗,就問:“閻王爺,你怎麽也勾錯了呢?”閻王瞪了小鬼一眼說:“就許你勾榆樹、榆墩子,就不許本王勾個榆根嗎?”

  閻王好見,小鬼難求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經碰到一個管理土地的人,要從他所管的地方過去,而那個人硬是不讓佛祖過去,並說,他所管的土地就連猛獸都不敢居住。釋迦牟尼問他,這是為什麽。那個人說了一個字“凶”字。後來,釋迦牟尼成佛了,就封那個人到陰間當了閻王。

  有一日,佛祖到陰間要見閻王,到了閻羅殿前,小鬼們就是不讓佛祖進去。佛祖心善,沒有動怒,耐心地央求他們,去稟報給閻王,而那些小鬼既不答話,也不放他進去,隻是一味地異口同聲地喊叫著“凶”、“凶”。佛祖這才明白了,小鬼們的心思也是想讓給他們封王,於是,他憤怒地走了,並將所有在陽世上做過惡事的人都打入了陰間。

  人們就根據佛祖的遭遇,總結出一句諺語:“閻王好見,小鬼難求。”也就是說,閻王是很容易見到的,可小鬼是很難對付的。後來,人們把這句話引申到現實中,一般來說,大官麵前的話好說,而下麵辦事的人員是很難對付的。隨著社會風氣的每況愈下,閻王、小鬼都已很難求了。

  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

  故城的人信佛,常帶著供品到廟裏去燒香許願。故城有個叫趙三的人,他偏偏不信佛,從未去過廟裏,更沒有燒過香,許過願。

  一天,趙三的母親病了,請郎中看了以後,說,這病治不好了。趙三雖不敬佛,卻是個大孝子,一聽這話以後,心裏很著急,就是想不出辦法來。鄰居們就勸他趕快拿上些供品,到廟裏去燒燒香,拜拜佛,求求菩薩,保佑他娘病好。

  趙三萬般無奈,隻好進了廚房尋找可以作為供品的食品。正好有一顆豬頭,他便提著豬頭上廟去了。故城的廟不大,離趙三家還很遠。因為趙三平時不去廟裏燒香,所以,他來到廟前,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廟門。趙三找不到廟門,無法求佛,心裏還惦記著母親的病情,因此,就急急忙忙又回到家裏,手裏還提著那顆豬頭。

  趙三母親的病後來竟然不治而愈,知道趙三因找不到廟門而沒有拜佛,就催兒子趕快再去廟裏燒香拜佛,以防今後有了緊急事情的時候再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

  鄰居們也因此笑話趙三。

  後來,人們就用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來形容人們遇到緊急事情後毫無解決的辦法。

  搽粉進棺材,死要麵子

  傳說有一個人,家裏很窮,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自己卻又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所以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就是這樣一個家境,他還偏偏很愛麵子,常在外麵裝出一副很富裕的樣子。

  有一年冬天,他的一個富親戚過生日,家裏沒有能夠穿出去的衣裳,怎麽辦呢?想了半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穿上夏天的大褂,手裏拿了把扇子,來到了親戚家。大家一看他這副樣子,很是奇怪,寒冬季節怎麽能穿炎夏的衣裳?他反而故作輕鬆地向大家解釋說:“我這個人特別怕熱,就是這麽冷的天也穿不了皮袍,隻有穿著大褂才感到涼快些。”並且一邊說著,一邊還將扇兒扇了幾扇。晚上睡覺的時候,親戚們特意在涼亭裏給他放了一張床,對他說:“你怕熱,就睡在這裏吧!”他雖然被凍得直發抖,可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麵子,還是假裝高興地說:“太好了。”到了半夜,西北風大起,直刮得他刺骨般的寒冷,他被凍了個透心涼。第二天回到家裏,就一病倒床,再也沒有起來。幾天以後,就一命嗚呼了。臨死前,他還對妻子說:“我一生愛臉麵,死後裝棺時,你一定要給我臉上搽些粉,不能讓我就這麽走呀。”

  舊時,榆林城裏有個人也愛麵子,他本來生活平平,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卻要裝出一副富有的樣子來。每次餐食家常便飯後,用一塊豬油在嘴上搽一搽再出門去,有人問吃了什麽,他顯出很高傲的樣子回答說:“吃了肉,你看,嘴上還有油呢。”榆林這樣的人還不少。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種人用的搽嘴豬油稱做“光嘴油”。他們還愛顯示好客,每在街上遇到親朋,或是親朋找上門來時,他們總是一手拉著人家的手腕往裏拽,一手推著人家的肩胛往外推,嘴裏還不停地說著:“你盛著,盛下我給你做飯吃。”搞得客人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有客人來了他們非常熱情地向客人說:“沒米,有油的話咱們借上幾塊炭好炸的吃糕。”這話說的是自己什麽也沒有,看你客人怎麽辦,要麽你走,要麽你請客。有傳說,舊時一個榆林人請朋友吃飯,一共包了三個餃子,自己吃了一個便放下筷子對朋友說:“拜識,你好好吃,我都吃得撐起了。”朋友不吃的話餓得不行,吃了,他又說出那樣的話,覺得,反正是個吃,又夾了半個餃子吃了,放下了筷子。事後,他向別人講起說,我拜識可是能吃了,那麽大的餃子吃了個半。人們又根據這些傳說,在光嘴油的基礎上又衍化出了“榆林城人光嘴溜”的說法。

  陝北民間傳說中,吊死鬼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搽粉進棺材、死要麵子的基礎上又衍化出了“吊死搽粉,死要麵子”的說法,又進而將其說成“吊死鬼搽粉,死不要球眉眼”。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搽粉是活人的事,就不是吊死鬼應幹的事情。人們經常用這兩句話來形容那些死要麵子的人或者假裝著某種身份的人。比如:人們求人辦事,卻遇上了本不應找的人,他卻假裝自己就是某官,可以辦事,但他是辦不了事的人。

  溜須

  宋真宗時,有一個大臣叫丁謂。此人一向對那些有權勢的人巴結逢迎,獻媚取寵。他就是靠著這種本事爬到了“參政知事”的位子。當時的宰相是寇準,他對丁謂的這種行為感到非常厭惡,但丁謂卻毫不知趣,仍然對寇準討好獻媚,並且經常尋找機會與寇準湊在一起吃飯。有一次,寇準在吃飯的時候,胡須上沾了一些飯菜,丁謂便慌忙上前,伸手為寇準拂拭,一副低三下四的樣子,被寇準看了後,覺得又可笑,又可惡,便說道:“參政知事這樣的大臣也要為官長拂須嗎?”一句話說得丁謂滿臉羞慚,無地自容,他也因此對寇準懷恨在心。後來,丁謂在宋真宗麵前進了讒言,宋真宗將寇準貶到雷州去了。

  丁謂雖然憑借著巴結獻娟的本事,使自己官貴一時,但卻給人們留下了為寇準拂須的笑柄。後來,人們就把“拂須”一詞通稱為“溜須”,用來形容那些專營阿諛奉承的人。

  陝北人將溜須行為稱做“溜彀子”。“寇準”與“彀子”一詞音近,“溜彀子”一詞大概源出於丁謂“溜寇準”的典故,被人們訛傳了。

  拍馬屁

  相傳,很久以前,塞外有一個財主買到一匹寶馬良駒,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就請了三個女婿來喝酒。酒過三巡,財主從馬廄裏牽出寶馬來,讓三個女婿作詩讚美這匹寶馬。

  三個女婿為了討得老丈人的歡心,紛紛搜腸刮肚,尋覓佳句。不一會,大女婿走上前來,朗朗如玉地吟誦道:“水麵置金針,丈人騎馬到山陰,來去數百裏,金針尚未沉。”財主聽了以後,連連稱好。

  二女婿不急不忙地走上前來,一字一句地吟道:“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餘姚,來去數千裏,鵝毛未被燎。”財主聽後,也是一陣歡喜。

  這時輪到三女婿了。三女婿是一個天生的愚鈍之人,又沒有學過文,也未識過字。大姐夫、二姐夫都已吟出了好詩,自己該怎麽辦。真是急得他不知說什麽才好,用雙手在馬P股上拍著、想著。寶馬被他這一拍,有些不耐煩了,便放了個屁。三女婿就此靈機一動,便說:“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千裏,屁門還沒閉。”老財主聽了以後,哭笑不得。

  後人把三女婿這種令人作嘔的阿諛奉承稱為“拍馬屁”。

  隨著社會的發展,溜須拍馬的人也越來越多。溜須本指對一些權貴的阿諛奉承,拍馬屁本指那些愚鈍人的討好行為,但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後來人們便把溜須與拍馬屁合在一起,稱做“溜須拍馬”。

  久病床前無孝子

  相傳,丁先是個孝子。丁先的父親大牙,本是一個壯實的漢子,沒想到,四十歲剛過,就一病不起了。

  丁先見父親病了,很是著急,整天圍著父親床邊轉,喂飯、喂水,請來郎中診治,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人們看在眼裏,都說丁大牙能有這麽個孝子也真是福氣。

  大牙的病總也不見好轉,丁先求醫問藥,很快把家裏的錢用光了,隻好到外麵去掙點錢回來,一則可以貼補家用,另則可繼續為父親治療。由於沒有了錢,生活很是困難,丁先對父親也就不像從前那樣無微不至了。丁大牙的脾氣越來越壞了,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對丁先破口大罵。一開始,丁先還隻是聽了以後不去理會,後來就有些不耐煩了。先是沒有了夜宵,接著就是三頓飯食裏沒有了肉。到後來,丁大牙也就是隻能喝上一些稀粥。

  丁大牙五十歲時終於死了。丁先也沒在意,隨便釘了口棺材,拉出去埋了。村裏人看見後很有感慨,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相傳,鮑氏有兩個十分頑皮的孩子,整天價不是趕雞就是攆狗,直氣得鮑氏每天都要揍他們一頓。弟兄倆挨了打以後還能老實一會兒,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照樣胡鬧。

  到了麥收季節,鮑氏的丈夫因為摔斷了腿,不能下地收麥,所以地裏的活就全都落在鮑氏一人身上。她白天割麥,晚上打場,也就沒有工夫來管教兩個淘氣小子了。

  三天下來,麥子收完了,鮑氏累得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到了半夜時分,天上下起了大雨,雨水從房頂上漏了下來,把鮑氏弄醒了。她感到有些奇怪,這是哪裏來的水?點上燈一看,才發現房頂上的瓦被揭去好幾塊,雨就是從這裏漏下來的。鮑氏知道一定是那兩個頑皮小子幹的,氣得衝著他們大喊大叫地說:“好你們兩個小崽子,三天不打你們,你們就上房揭瓦。”兩個兒子又挨了一頓好打。

  後來,人們就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來形容小孩的頑皮。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相傳,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很受皇帝的寵愛,郭子儀的兒子郭璦被招為駙馬,郭府因此日益昌盛起來。一年後,郭子儀抱上了孫子,他對孫子是百般寵愛,千般依從,從小就對其嬌生慣養,使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孫子長大以後,也就成了一個遊手好閑、揮霍無度的浪蕩哥。到了三十歲時,老輩人都先後謝世了,隻留下他一個人,家產被他耗盡後,生活沒有了著落,隻好過起了沿街乞討的日子。

  有一天,郭子儀的這位孫子來到了河西莊,忽然想起他小時候的奶媽就是河西村人,便決定登門拜訪。進得莊來,問了路徑,沿著所指方向走去,來到一座大宅院前,他將信將疑地上前一問,果然就是奶媽家。此時,正碰上主人下地回來。見了郭子儀的孫子,問明情況後,忙請他進屋裏去,說:“母親已去世多年,她在世時十分勤勞,才創下了這份家業。”郭子儀的孫子有些不解地問道:“你家裏這麽富有,為什麽還要自己種地?”主人笑著說:“家業再大也能坐吃山空,勤儉持家,才能免遭後顧之憂。”一席交談之後,主人留郭子儀的孫子住下了。郭子儀的孫子也感慨萬分,想道:“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富貴,四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從那以後,人們把“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意思作了引申,主要用來指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世事盛衰總會發生變化的。

  正月十五貼門神

  吳道子是唐朝的畫聖,他辭官以後回到鄉裏,正逢過年之際,便畫了一對秦瓊與尉遲恭的門神畫貼在自己家門上。因為他畫的門神栩栩如生,因此前來看他所畫門神的人也絡繹不絕,大家都說他畫得好。還有人說,隻要貼上吳道子畫的門神,準能驅除牛鬼蛇神,還能招財進寶,一年之中大吉大利。從那以後,很多人都請吳道子畫門神。

  有一年除夕,吳道子一家早早將門關了吃年夜飯,有幾個人趁著天黑,跑來吳道子家偷門神。他們來到門前,剛要伸手去揭門神,卻又愣住了。原來,門上貼的門神沒有畫眼珠子,幾個人隻好掃興地走了。第二天,又有許多人跑來看門神,隻見吳道子取出筆朝著門神連甩四下,墨點正好甩在門神的眼上,頓時兩位門神就顯得威風凜凜。眾人驚歎不已。

  從那以後,每逢過年的時候,前來求吳道子畫門神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常常連夜作畫,仍供不應求。等到鄉親們都貼上門神時,已經是正月十五了。

  後來,“正月十五貼門神”這句話常被人們用來形容某些事情做得太晚了。

  烏龜王八

  古時候有個琴師叫鄔師,他在音樂方麵很有天分,又勤奮好學,深得他的老師高先生的喜愛,把自己一生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鄔師在諸子百家、天文曆算、詩書禮樂等諸多學問上都有一定的學識。

  一年,朝廷大開科場,鄔師要進京趕考了。臨行前,高先生千叮嚀,萬囑咐,要鄔師一旦考中做了官,一定要為民謀利,不要忘記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鄔師也當著老師的麵對天發誓,說他一定會記住老師的重托,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牢牢記在心間,決不做忘本的事情。

  鄔師進京趕考,果然不負所學,一考得中,衣錦還鄉,做了縣太爺。做官以後的鄔師漸漸將高先生的叮囑忘記了,不問百姓疾苦,隻顧自己享樂,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一股腦地拋在身後,好像世上根本沒有這種道德規範一樣,我行我素。有一年的春天,本縣鬧了災荒,百姓們餓得麵黃肌瘦,求官府開倉放糧,幫百姓渡過這一難關。可鄔師就是不準,一心想等糧價上漲以後賣個好價錢。高先生得知此情後,氣得義憤填膺,他頭頂紙狀,帶領著百姓們來到官府大堂之上喊冤。一路上鄉親們齊聲喊著“鄔貴忘八”,其意思是說,鄔師你現在富貴了,便將恩師囑咐你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個字忘得一幹二淨。

  現在所說的“烏龜王八”就是由“鄔貴忘八”衍化而來的,人們常用此話來指那些沒有德行、不顧廉恥的人。

  陝北龍王長著黑羊頭

  舊時,陝北民間供奉的龍王神是都龍王——涇河龍王。他是道教神祇係列中的八河都總管,是司雨的大龍神。八河,即黃河、淮河、涇河、渭河、濟水、泗水、汴水、洛水。涇河龍王所司之雨是人們需要的雨水。八河分布在九州,九州土地需要八河龍神降雨來滋潤田禾,涇河龍王是八河龍王的都總管,他們都得聽他的。涇河龍王既是龍王的都總管,四海龍王也在他的管轄下。所以,在舊時的龍王廟中沒有四海龍王的塑像,隻用壁畫來與涇河龍王配享。

  涇河龍王既然是“龍”種,就應長著龍頭,可陝北民間廟宇裏卻給他長了一顆黑綿羊頭,這是為什麽?

  《西遊記》中說,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外,涇河岸邊住著兩個賢人,一個漁翁叫張稍,一個樵夫叫李定,都是不登科的進士。有一天,他們在長安城裏賣了各自的收獲,於酒肆中吃了個半醉後順著涇河回家。途中,二人以詩文誇讚起自己所幹營生的好處來,彼此正鬥得熱鬧,恰巧來到分路處,張稍說:“李兄保重,今後上山小心老虎,若有凶險,正是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聽後大怒道:“我們既是朋友,你怎咒我,我若遇虎被害,你也必然遇浪翻江,死於水中。”張稍說:“我永世不得翻江,這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一賣卦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鯉魚,他為我袖傳一課,依課出之所雲下鉤,百下百中,若有不祥,我卻不去河邊。”二人這番對話被涇河水府中的巡水夜叉聽見了,急回水府報於龍王,還說,若以此人推算,豈不是將我水族盡皆打了,這樣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我們又何以輔佐大王威力。龍王聽後甚怒,提劍就要到長安城中誅滅那個賣卦的。有水府軍師、太宰等奏曰:大王若如此前去,必有雲從雨助,恐上天見責。不若變一秀士,先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人,再誅不遲。龍王依奏,變作秀士來到長安城中。

  長安西門街上果有一算命先生,乃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之叔袁守誠。龍王與先生相見後,先生雲:“公問何事?”龍王說:“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袖傳一課說:“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朝何時下雨,多少尺寸?”先生雲:“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曰,若有差錯,我將你招牌打碎,你即刻出了長安。

  龍王回到水府,正與大小水神談論時,忽聽半空中叫道:“涇河龍王接旨。”乃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去。龍王接旨觀看,旨雲:“敕令八河總管,驅雷擎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所標時辰、點數與先生所斷毫無差錯。嚇得龍王魂飛魄散,少頃蘇醒後,不知所措。有鰣軍師奏雲:“大王行雨時,隻要差了時辰,少了點數,不就算我們贏了。”龍王不思後果,就依了他的奏說,次日點劄,率了風伯、雷公、雲童、電母至長安城上的九霄空中,改了時辰,少了點數,降過雨後,又變成一個白衣秀士,撞入袁守誠的卦鋪,不容分說,便將卦鋪砸了,並對袁守誠說:“還不趁早去了。”守誠危然高坐,一言不發,聽了龍王此言後,冷笑道:“隻怕你有死罪,你是涇河龍王,違了玉帝敕旨,犯了天條,‘剮龍台’上恐怕難免一刀,還敢在此罵我。”龍王聞聽此言,他竟然連我是誰都認得出來。忙向先生跪下求道:“我果然犯了天條,望先生救我一命。”守誠言說:“我救不了你,可以給你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王曰:“願求賜教。”先生雲:你於明日午時三刻,赴人曹官魏徵處聽斬。若要了性命,須當即狀告當今太宗皇帝方好。”不覺,紅日西沉,涇河龍王在空中等候到子時,收了雲頭,來到宮門,此時,李世民正行步在月下花陰間,龍王變做人相,上前哀求道:陛下救我。世民問,你是何人。龍王曰,陛下乃真龍,臣是業龍,因犯天條,人曹官魏徵行刑處斬於我,望陛下救我。李世民應允了。

  魏徵丞相在府中夜觀天象時,隻聽得九霄之上有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著玉帝金旨一道,命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魏徵謝了天恩,齋戒沐浴,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天色剛亮,便有當駕官來宣他上朝。此時,諸臣尚未退朝,李世民便命人卷簾散朝,獨留魏徵上殿來談論安邦之策。將至巳末午初時分,唐王命人取棋與魏徵對弈。對弈間,已到午時三刻,魏徵忽然伏在案上盹睡。大宗笑曰:“賢卿真是為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就任他睡去,更不呼喚。不一時,魏徵醒來,俯地謝罪道:“臣該萬死,適才暈困,不知所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罪,你且起平身,將殘局下完。魏徵謝了恩,才拈得一子,聽得門外大呼小叫,又見秦叔寶、徐茂功等人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龍頭擲在帝前說:“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裏落下了這顆龍頭。”太宗聞言,驚詫不已,傳旨將龍頭掛於市曹,曉諭長安黎庶。

  太宗回到後宮,當晚二更時分,隻聽得宮門外有哭泣之聲。朦朧中隻見那涇河龍王手提著血淋淋的首級,高叫著:“李世民,還我命來!你出來,咱們一起到閻王那裏去,我與你折辯折辯。”說著,扯住李世民嚷鬧不休。正在難分之際,隻見正南方向上祥雲繚繞,彩霧飄飄,有一個女真人走上前來,將楊柳枝條用手一擺,那個沒頭龍悲悲啼啼往西北而去。原來是觀音菩薩領佛旨來到東土,尋找取經人正住在長安城內都土地廟裏,夜聞皇宮內鬼哭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真龍。

  涇河龍王被觀世音用楊柳枝拂趕著往西北方向走去,正行走之際,忽然想起袁守誠的話來,若是要了性命,應當即狀告李世民才可保住性命,便提著龍頭來到閻羅殿告了李世民。閻王接狀後感到很為難,龍王也是王,李世民也是王,讓我這個王怎麽判斷?判官崔玨向閻王奏說,事已如此,不若將李世民請來地府,三曹對證後再作了斷。閻王命小鬼來到皇宮,將李世民的魂魄勾來地府。

  李世民一則被涇河龍王的鬼魂嚇著了,另則他的壽數已盡,自龍王糾纏以後,病倒在床,日漸加重。自己覺得已不久於人世了,便召來眾臣,托付後事。魏徵卻不然,他對李世民說,臣有一書進於陛下,捎到陰間,交給酆都判官崔玨。魏徵備述了他與崔玨的陰陽私交後,太宗應允,接書在手中,攏入袖裏,瞑目而亡,魂出五鳳樓後遇有十殿閻君中第一殿閻君秦廣王所遣判官崔玨前來迎接。來到閻羅殿上,三曹(人曹、陰曹、水曹)對案。龍王備述原委,世民詳辯。閻王聽後雲:龍王犯了天條,玉帝將你逐出龍種,幸有菩薩為你指出一條生路,要你往西北去,可以安生,但不準你以龍顯現。人王世民無過,但有龍王狀告於你,本王不得不請你來地府對案。命崔玨查看生死簿,世民還有幾年陽壽。崔玨察看後,世民壽數已到,有魏徵親筆,便私下於一十七年上添了兩劃,改為三十七年,報於閻王。閻王雖然明知,也作了順水人情,放世民還陽去了。

  龍王聽閻王判案後,提著龍頭一路向西北而來。正值西北大旱,陝北民眾設壇打醮,祈禱八河都總管涇河龍王普降甘霖,以救百姓於火熱之中。民眾雖苦,亦用一隻黑頭綿羊作祭品,祭獻於他。涇河龍王站立在雲端之上看見百姓如此誠懇,心想自己要不是犯了天條,還是八河都龍王,那麽一定會給他們降下甘雨的,不由得落下淚來。

  玉皇大帝正於靈霄寶殿上與群臣商議八河都龍王的人選時,忽覺西北幹旱地有潮潤氣色,睜開慧眼觀看,涇河龍王正站在雲頭為受旱的百姓落淚,便動了惻隱之心。心想,涇河龍王違反天條隻是為了與袁守誠打賭一事,並非故意。這袁守誠也太厲害了,怎麽能將我天庭之事算得絲毫不差。便命太白金星,傳諭涇河龍王,仍做他的都龍王。既然龍頭已斬,可另換頭顱,所轄無變。並將人間神算典籍收回天庭。太白金星得令,趕來雲頭,口諭涇河龍王。此時,人們的祭祀禮儀已經完畢,將羊頭割下。太白金星順手接過,安在涇河龍王項上,涇河龍王謝了天恩,淚流而下,卻成了一陣好雨,百姓們呼喊著:“下海雨,救萬民。”呼喊之中,忽然不見了羊頭,隻見一顆龍頭在風雨中飄飄揚揚,直上天河。老百姓見丟了黑羊頭,去了龍頭,從此便為涇河龍王塑上了一顆黑羊頭,供奉在廟中。也是自那以後,陝北民眾決不用黑羊頭作牲品,因為那是涇河龍王的頭。

  太白金星又來到人間,收去了神算典籍。從此,再沒有人能算出什麽時間下雨,下多少了。

  門檻的傳說

  很久以前,小兩口與六十多歲的老母生活在一起,媳婦很孝順,凡事都由婆婆做主。有一天,媳婦決定自要做一回主了,要為年邁的婆婆做壽材。她請了一位木匠,一家人把木匠待為上賓,一日三餐都以好飯菜款待,木匠也很用心地做壽材。過了幾天,家裏出了一件怪事,婆婆每次蒸的饃都夠吃上兩三天,可這幾天卻是隻吃一頓就沒有了,婆婆懷疑是兒媳偷吃了,便指桑罵槐,數落起兒媳來。兒媳也知婆婆是在罵自己,隻是忍氣吞聲,默默不語而已。

  有一天,太陽快落山時,木匠突然看見一隻大黃狗從外麵跑進來,兩腿直立著,搖頭擺尾地走進了廚房,用前爪抓起小凳放在桌上,然後踩著上去,把吊在梁上盛著饃饃的籃子取下來吃了起來,一陣工夫就吃了個精光。吃完後又把籃子放回原處,把木匠看了一眼,走了。

  木匠把他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這家人,他們還有些不相信。到了第二天下午,一家人都注意觀察著,果然,那條大黃狗又來了,把饃吃完以後走了,這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把盛饃的籃子換了一個地方。大黃狗又來了,可是,它沒能找到放饃的地方,再也沒來過。

  十幾天過去了,木匠把棺木做好了。棺木做得很好,一家人很高興,做了好幾個菜,拿出陳年老酒招待木匠。木匠吃喝好後,看看天色不早了,算了工錢,拿著工具上路回家。剛出村子不遠,就聽到有人號哭。木匠順著哭聲尋過去,來到一片墳地,看見那隻大黃狗坐在一個墳頭上放聲大哭著,很像人哭的聲音。他剛想離去,大黃狗突然停住了哭聲,張著血盆大口,瞪著血紅的眼睛,向他撲來。木匠往旁邊一閃,大黃狗撲了個空。他隨手一锛向狗劈去,隻見狗頭落地,但不見有血流出。他也顧不得細想,搖搖晃晃地往前行走。正走之間,前麵出現了一個天井院落,這時,他的酒勁湧上來了,肚內發燒,口幹舌燥,想找點水喝,就進了敞開著的大門。進院後,看見堂屋的門上掛著兩盞白燈籠,上寫有“奠”字。此時因酒力發作,木匠根本沒有多想,便進到屋裏來。看見桌上擺著供品,桌後的地上平放著一口棺材,上麵躺著一個人,臉上蓋著白布,兩邊的地上還跪著十來個披麻戴孝的男女,放聲痛哭著。木匠出於禮節,便從桌上拿起三炷芸香點上,燒了紙錢,下跪行禮後哭了幾聲。他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木匠睜眼一看,屋裏除了點著長明燈和那個死人停在那裏外,其他的一概都不見了。他剛想站起來時,從屋裏跑出一隻大花貓叫了幾聲後從屍體上跳過來,又跑出房門去了。此時,隻見死人突然站了起來,手舞足蹈地朝著木匠走來。木匠驚恐萬狀,一下衝出大門外,在一棵大樹下站住,回頭看時,隻見死人從屋裏走了出來,穿過院子,也朝大門走來。走著走著,被一根木頭絆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木匠一看屍體跌倒後沒有站起來,心也慢慢靜了下來。再仔細看時,什麽動靜也沒有了。這時候,遠處傳來了雞叫聲。木匠心有餘悸,拖著沉重的步子回家去了。回到家後,生了一場大病,而且天天夜裏夢見此事,常被驚出一身冷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