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章 老君爺留世事與女媧留世(2)

  陝北民間傳說,秦朝時期,有孟薑女萬裏尋夫來到此地後,因路途艱辛,悲傷至極,痛哭而淚出,滴成苦泉而得名。雖是民間傳說,但也有曆史遺跡。陝西一家媒體以《宜君出土明代孟薑女詩刻碑》為題,報道了這一“史實”。報道說:宜君縣哭泉林場在距今哭泉眼五十多米處修建辦公樓挖地基時,發現了一塊明代題詠孟薑女詩刻碑。碑長一百四十五厘米,寬七十五厘米,厚十八厘米。碑文文題是:《題孟薑女哭泉祠詩》。有詩兩首,並有引文,長達三百餘字。兩首詩均為七律,其中一首為:“以哭名泉更有祠,孟薑此事古今奇。客程曆盡風霜苦,婦道無虧天地知。香骨久隨塵共化,芳名留與日月馳。偶從父老尋遺跡,駐馬揮毫為賦詩。”詩的作者不詳,碑文為明弘治十年(1497)延安知府李延壽書,立碑者為嘉靖十三年(1534)宜君知縣閻泰,至今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曆史了。

  另據出土該碑的有關現場人員稱:該碑出土時尚有約二寸左右的黑色灰燼,證明了孟薑女祠是毀於戰火。根據發現現場的痕跡,證實了孟薑女廟占地約十餘畝。因為出土碑刻地點距離哭泉眼足有五十多米,依此算來,占地十餘畝應是沒有爭議的事實。該碑的出土,為研究孟薑女的傳說和哭泉孟薑女祠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孟薑女萬裏尋夫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著,她對愛情的忠貞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尊重,因此,人們蓋廟立祠以紀念這位偉大的中國婦女。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山海關的薑女廟了,該廟從古到今,香火不斷,引來文人騷客,題詩撰聯,以標榜這位被人們傳頌的婦女。其中,薑女廟門聯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此聯以一字兩音的讀法,概括了海潮的潮起潮落和浮雲的長消,真可謂千古絕唱。宜君哭泉的七律也不失其豐潤色彩。

  孟薑女究竟有無此人?據有關專家研究考證,證實了這一傳說是在一件曆史事實的基礎上衍化而來的。據《左傳》、《禮記》中所說:公元前550年,在齊國攻打莒國(今山東莒縣)的戰爭中,齊人杞梁(在孟薑女傳說故事中被諧音為“喜良”)戰死,杞梁的妻子“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後人在杞梁妻“善哭其夫”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把故事從春秋下移至秦朝,並讓她哭倒長城。由此可以說明,人民是反對戰爭的,尤其是秦朝所發動的連年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還讓人民去修長城,人民就將春秋時期戰爭中的故事借用過來,以反對秦朝所推行的戰爭。同時也說明,關於孟薑女的傳說故事最早是在秦朝時期產生的。

  在傳說中,人們習慣稱“孟薑女”或“孟薑”。後來,人們便誤以為孟薑女姓孟,其實,孟薑女並不姓孟,而是姓“薑”。

  上古時期,我國的先民們既有姓,又有氏,姓和氏既有一定的聯係,又有一定的區別。姓是一族的稱號,如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周人的祖先是姬姓,秦人的祖先姓嬴。從“姓”這一字形來看,它是由“女”和“生”組成的,說明上古時期的姓大都有“女”字旁,如:姬、薑等。姓的產生與婚姻形態有關,它是母係氏族社會中族外婚的產物。由原先同姓族內的子孫在不斷繁衍後,又逐漸分為若幹分支,並且散居在各地,每一支又各自有了自己的特殊稱號,這種稱號就是“氏”。例如:秦人的祖先嬴,他的後代就有十四個分支,秦始皇就是嬴姓的趙氏,也就是說,秦始皇是嬴姓中趙氏分支的後裔。先秦時期,姓與氏有著不同的用處,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因此,我國古代一般是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是為了使她有一個明顯的標誌而不至於與自己同姓(同族)的男子通婚。因為男女同姓必出於同一血緣,這樣的婚姻是“其生不蕃”的。男子稱氏是為了“明貴賤”的,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是宋國始祖微子的後代,微子是商紂王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因此,微子與孔子都應該是子姓。孔子是出自宋人公孫嘉一係,公孫嘉字孔父,所以,他的後人便以字為氏,這一分支就以孔為氏了。所以,孔子應是子姓,孔是他的氏,人們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他是公孫嘉的後裔了。秦漢以後,以氏為姓成為一種趨勢,姓氏逐漸合一,不再像先秦時期那樣姓氏分用了。

  上古時期,姓作為“別婚姻”的標誌對婦女來說,比名更重要。但在同姓女子中,也要有所區別才能稱呼。最常見的區分就是在女子的姓上冠以排行字眼。如伯、仲、叔、季等,其所表示的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等。伯姬、仲子、叔薑等即屬此例。未出嫁的女子一般都用這種方法稱呼。出嫁的女子一般采用在姓上加父母所在國的名稱,例如晉姬,表明她是來自晉國的姬姓女子。或者是在姓前冠以配偶受封國的名稱,例如芮薑,表示她是嫁給芮國國君的薑姓女子。還有一些其他稱呼方式,如周朝女子的姓一般不放在前麵,有時為了區分性別,在姓後加上“女”或“母”字。

  我國古代,在兄弟姊妹的排行中,有時也將“孟”作“長”用,意與“伯”相同。

  西周和春秋時期的齊國祖先是薑子牙,所以宋國宗族大夫們的兒女們都是出自薑姓。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齊國女子孟薑,表明她是薑家排行中的大女兒,女是用來區別性別的,所以,薑家的大女兒就被人們稱做孟薑女了。依此而論,孟薑女就是姓薑了,而不是姓孟。

  根據《左傳》和《禮記》的記載,杞梁是齊國人,其妻從齊國動身,到萬裏之外的邊牆尋夫,應往山海關方向去才對,為什麽在陝西宜君會有此傳說呢?其中另有原因。由齊國故事下移到秦代,又在宜君有“哭泉”這一與孟薑女傳說有關的遺跡,不排除秦人杜撰的可能。因為當年秦始皇築邊牆征集了全國許多民夫,秦人自然也在其列。為什麽將齊國故事中的杞梁改為“範喜良”,杞梁沒有姓名的妻子稱為孟薑女?可能當時關中一帶確實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就叫範喜良,被秦始皇征調到榆林一帶修築邊牆,妻子就是薑家的大女兒,從關中出發,萬裏尋夫才,路過宜君北上,直到榆林邊牆處為丈夫送寒衣。周朝始祖棄的母親是薑嫄,她是有邰氏女,帝嚳之妃。有邰氏久居陝西武功西麵,薑姓在陝西很多,不能說薑子牙被封到齊國後所有薑姓都去了那裏。

  在陝北民間流傳的孟薑女哭倒長城是在榆林長城段,這裏的長城是土與沙的混合結構,本來就經不起風雨剝蝕,將孟薑女哭倒長城附會給這裏的話,更能讓人相信一些。傳說孟薑女來到邊牆後,修築邊牆的人馬均已撤走,麵對荒涼的大漠,思念著恩愛的丈夫,不覺憂傷陡起,放聲悲哭。屈死在陰間的範喜良忽然聽到妻子的哭喊聲,從陰間衝出,推倒長城,顯露出身軀。孟薑女見到丈夫的屍體準備運回家鄉,一路艱辛,來到米脂後再也走不動了,就將丈夫安葬於米脂,並守候著丈夫的墳塋。數年後,範薑兩家家人等不到薑女歸來,也一路尋訪到陝北,打聽得孟薑女在米脂為丈夫守陵,就來到米脂,意欲接薑女回家,可薑女無論如何不肯回去。他們也隻得陪著薑女定居下來,生活在陝北這塊土地上。

  延安水鬼升城隍

  相傳,舊時延安的延河邊清涼山砭上住著一個老學儒,隻身一人,每日以詩書打發著時光。

  一個冬天的夜晚,正在燈下習讀諸子文章的老學儒忽然聽見有人敲門,並以詢問的口吻問:“我能進來嗎?”老學儒心想,白天都很少有人來此,如今已是子夜時分了,為何還有人找上門來,甚感奇怪。沒有吭聲,起身將門開了,往外一看,什麽也沒有。心裏有數了,將門虛掩上轉身到燈下繼續讀書。過了一會,又聽門外說:“能讓我進來暖和暖和嗎?”老學儒應聲說:“門沒關,你進來吧。”隻聽“吱”的一聲門開了,然後又閉上了。一會,老學儒見火爐旁邊有一攤濕淋沐的水,知道他很冷,便起身從廚中拿出一壺老酒,兩個酒杯,放在書桌上,將酒斟滿後說:“喝上幾杯,去去寒氣。”隻見一隻酒杯升在空中後一傾,又放在桌上。老學儒又斟,他又喝。一連數杯後,二人喝到高興處,便攀談起來。從交談中,老學儒知道他是在延河中被水淹死的水鬼,正在這裏等替身。老學儒問:你被淹死幾年了,就沒有等到一個替身?水鬼回答說,已經五六年了,替身倒是等到幾個,我又把他們放了。老學儒問水鬼,這是為什麽?水鬼說,那幾個不是老人,就是孩子,當我把他們按到水裏後,看見他們那副可憐相,心裏又想,誰家沒有老人、孩子呢?就又把他們放了。老學儒說,那你要等到什麽時候?水鬼說,慢慢等著吧,萬一等不到一個合適的替身,我也隻好認了。隻是夏天還好說,這冬天太難熬,在水裏實在凍得不行,想到人家去暖和暖和,又怕驚了人家,所以熬了這幾年。我見你是孤身一人,又有學問,就貿然來打攪你,實在有些欠妥。老學儒聽後,水鬼亦有如此慈悲胸懷,我們人類自愧不如。便對水鬼說:你有如此大度胸襟,我願與你交個朋友,無論寒暑,任你往來如何?水鬼聽後很是感謝,二人又暢飲起來,不覺天已快亮,水鬼告辭走了。

  第二天天快黑時,老學儒又備了一壺酒,外加兩碟菜,坐在書桌旁一邊讀書,一邊等著水鬼的到來。不一時,響起了敲門聲,老學儒說:“門沒關,你進來吧。”水鬼進得門來,老學儒開口便說:“咱們既已是朋友了,以後再來無須敲門。”水鬼說:“大凡交往,總得有些禮節才好。”老學儒說:“以大禮為重,可以不拘小節。”說著,二人對飲起來,老學儒以諸子百家之學向水鬼宣教,水鬼以鬼類諸事相告,彼此暢談無拘無束。自此以後,每日夜裏,人鬼相談,取長補短,推心置腹,真是親密無間。

  三年過去了,一個夏天的夜晚,水鬼來得很早,高興地對老學儒說:“咱們這是最後一次相見了。”老學儒問道:“這是為什麽?”水鬼說:“我已找到替身了,明日正午時分,從上川裏下來一個騎毛驢、穿著紅衫的女人,就是我的替身。”老學儒聽後心裏很矛盾,既為失去這個水鬼朋友感到惋惜,也為那個女人的性命擔憂。水鬼一看老學儒的心情很深重,便也高興不起來,二人默默地坐了很長時間分手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