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傳說(3)

  鬼吏回到地府,將薑子牙書信呈於閻王,閻王看過後心想,我這一王位是薑子牙所封,他的敕諭何敢不遵,便曉諭地府所有鬼吏,凡去陽間行事,遇有薑太公名諱,一律“回避”,不得侵擾,違者立斬不饒。眾鬼吏得令,謹記心中,不敢有忘。

  閻王宣旨,把“薑太公”與“回避”一概宣布成為避讓法號,所以,鬼吏們一見“薑太公”和“回避”字樣便立即遁去避讓。直到現在,人們每逢操辦喜事時,都要將書有“回避”或“薑太公”字樣的條幅張貼於堂屋之中。一則是為了紀念薑太公這位曆史上的偉大人物,另則也為辦喜事圖個大吉大利,以求無災無難。

  杜康造酒

  陝北流傳著“杜康造酒醉劉林”的俗語,說明杜康是造酒的祖師爺,劉林是品酒專家,這是怎麽回事?

  相傳,黃帝與歧伯進行過有關人如何能長壽的交談,這些交談被後人收集整理後,編成了一本叫做《黃帝內經》的書。談話中,黃帝向醫術高明的歧伯詢問有關長壽的秘訣,歧伯說,人隻要氣血暢通,不受阻滯,就能長壽。黃帝問,那怎樣才能做到氣血暢通,不受阻滯呢?歧伯說,可以造一種喝的東西,讓人喝了這種東西以後,增強血液流通,就不會有阻了。隻可惜這種東西是很難造的,所以,人要長壽還是一件難事。黃帝聽了以後,牢牢將它記在心裏。

  有一天,黃帝與杜康交談時忽然想起了歧伯說的話。杜康是一位很有才智的人,製造這種讓人長壽的飲品非杜康莫屬,黃帝就將這一任務交給杜康,讓他負責研製。杜康聽了黃帝的交代後很是苦惱,心中暗暗抱怨歧伯無故想出這麽一個鬼主意,不是讓他為難嗎?但是也沒辦法,黃帝交給的任務,他是非完成不可的。

  杜康為了這一東西確實絞盡了腦汁,苦思冥想,不得其法。有一天,他轉悠著來到一棵桑樹旁,忽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他順著香味尋找過去,發現空樹腔中有一汪“水”,用手蘸著嚐了嚐,頓覺沁人心脾,清爽綿回。過了一會兒,又感到渾身上下有一股熱流在湧動,令人興奮不已。杜康便將這種“水”舀了一些,送給黃帝品嚐。黃帝喝後大加讚賞,令杜康如法炮製。杜康不知這種水究竟來自何物,便又來到桑樹前,用手在水中挖,想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麽東西。挖出一看,卻是些發酵變質的米飯。杜康思索後,認為這些米飯是在雨水中經長時間的浸泡後腐變發酵,最終,飯渣沉在下麵,水汁浮在上麵。杜康根據這一聯想,馬上組織人蒸米飯發酵,經過二十一天的發酵後,終於在晚上的酉時時分,製作出了這種水,但味道卻是酸的。杜康感到奇怪,為什麽在桑樹中的水是香的,而在器皿中發酵出來的水卻是酸的?最後一想,樹中米飯的發酵時間是否更長一些?於是,他延長了發酵時間,終於將醋酸味變成了芳香味。後人為了縮短發酵時間,便在飯中加入了一種叫做“曲”的催化劑,將發酵時間大大縮短。

  杜康造酒成功後,黃帝為了表彰杜康的功績,便召集群臣前來品嚐。大家品嚐後讚不絕口,都說很好,問杜康此物何名,杜康說還沒有名稱了。左史官倉頡在旁詢問了杜康的造酒經過後,向黃帝稟報說,就叫它為“酒”吧。黃帝問說為何叫酒。倉頡說,杜康造酒經過二十一日的發酵後,於酉時出醋,所以,醋應該是酉與二十一日的組合。酒比醋的發酵時間更長一些,人們喝它的目的是為了氣血通暢,祈求長久壽命,而酒這種水是杜康於造醋之前已發現,所以在酉前加水,合其釀製所需時間與人們祈盼久長壽命,應發音為“酒”。黃帝聽後,認為倉頡所言有理,就將杜康所造之水命名為酒,並讓人們從此飲用酒水,以祈長壽。但劉林對酒提出了不滿意的看法。他說,飲酒雖然可以使人長壽,長壽以後沒有智慧也是不行的,應該在長壽的基礎上再讓人增加智慧不是更好嗎?黃帝一聽,覺得劉林說的有道理,便問劉林如何可為人增加智慧。劉林說,在酒中加入“三仁腦”就可以使人聰明起來。劉林說的“三仁腦”是一句籠統話,沒有說明具體是什麽,黃帝不知“三仁腦”究竟是何物,沒有深問,便下令給杜康,以後做酒要加上“三仁腦”,群臣們正在興頭上,誰也再沒有說及此事,至歡而散。

  三仁腦本指桃仁、杏仁、核桃仁。桃仁、杏仁確有活血化淤之功效,核桃仁有補腦功能,適量食用也真能起到活血補腦的作用。因核桃仁有些像人腦,故而劉林言說“三仁腦”,杜康卻以為就是三個人的腦子。杜康是一位賢人,不忍心殺人取腦造酒,但是黃帝之命他又不敢違抗。又想到,既然此酒可以讓人聰明起來,長壽一些,將那些呆傻之人殺了也不為過,用他們的死換來更多人的聰明,既為人做了好事,也省得他們在世上瞎混,便從人群中捉來了一個憨憨、一個瘋子和一個啞巴,殺了後將腦子取出作為酒引子,試著釀製起來。不料想杜康的這一做法惹惱了天帝,天帝認為不能因為能讓一些人長壽和聰明就可以去殺另外一些人,如果這樣下去,不知要殺死多少人,一定要製止這一做法。於是,天帝廣施法力,在杜康造酒的作坊裏把酒中那些可以使人長壽和聰明的東西都攝取走了,隻剩下憨憨、瘋子和啞巴的魂魄在酒裏,他們隨時都在等著那些喝酒的人予以報複。正因為酒中有他們三人的魂魄,喝酒人因喝的多少依次將他們三人的神態表現出來。人隻要喝上幾口酒以後,瘋言瘋語就出來,這是瘋子的魂魄在作怪;再喝多一點,就憨得什麽也不曉得了,甚至連羞醜都不顧了,這是憨憨的魂魄在作怪;再喝下去,就喝成啞巴了,一句話也不說了,躺下一動不動。

  杜康經過辛勤的釀造後,終於將“三人腦子酒”造出來了,他不知此酒是否就是劉林所說的那種酒,便送了一些酒給劉林,讓他品嚐鑒定。劉林也沒喝過這種酒,當時隻是向杜康做的建議,並不知其真正的質量應是如何。因為酒香劉林是親自體驗過的,再加上他也想長壽、聰明,便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三人魂魄已在酒中,暗想道,就是劉林給杜康出的餿主意,才使他們三人喪了性命,這正是報仇的好機會,一心想讓劉林多喝一些,以便把他醉死,好報殺身之仇。三人魂魄一齊抖起精神來,把酒攪得異香撲鼻、誘惑萬般。劉林哪裏經得起如此誘惑,一陣痛飲後,頓時覺得天旋地轉,頭昏腦漲,站立不穩,便瘋言瘋語地訴說著、叫罵著。過了一會,竟然連羞醜都不顧了,憨笑憨說的沒有一個停點,一陣哭笑後突然躺在地上,一聲不吭,成了一個啞巴。傳說嗜酒成性的人一見酒就沒命了似的,就是那三個魂魄在作怪。還好,多虧那三個魂魄智力低下,沒有將劉林灌死。第二天,他醒了,隻是有點醉意。所以,喝酒過量後,也隻醉不死。

  第二天,杜康問劉林,三人腦子酒怎麽樣,劉林說,我從歧伯那裏知道,桃仁、杏仁可以活血,核桃可以補腦,加在酒裏可增強它們活血補腦的功效,可你這酒怎麽叫人越喝越糊塗,最後卻像個瘋子、傻子、呆子一樣?杜康聽了大吃一驚說,原來你是讓我給酒加此三種物品,我錯以為你要我加入三個人的腦子,我不忍心殺好人,就用一個瘋子、一個傻子、一個啞巴的腦子配在酒裏了。劉林聽後也是大吃一驚,原來你加的是這三種腦子,難怪我喝後有如此感覺,原來是這三個人的魂魄在捉弄我,以後不要加了。

  杜康從劉林處得知所加應是桃仁、杏仁、核桃仁後,趕緊開始試製,但因天帝將這些功效作用都收了去,杜康造出的酒雖然越來越香,就是不能讓人長壽和聰明起來。經過很長時間的釀製,總是達不到滿意的效果,隻得向黃帝稟報了實情。黃帝勸人們少飲一些,還可以起到活血作用。

  陝北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杜康是造酒的祖師,劉林是品酒專家。杜康造出酒後先請劉林品嚐,劉林品嚐後說,你這酒好是好,就是少了三仁腦子,說完走了。杜康是聰明人,有很高的才能,聽劉林說了,也沒好意思問三仁腦子究竟是什麽,誤以為就是三個人的腦子。他又舍不得殺好人,就捉了三個瘋、傻、呆的無用之人,將他們的腦子加入酒糟中釀製。果然釀出了好酒,又送給劉林品嚐。劉林聞到酒香撲鼻,按捺不住激情,一陣狂飲後,酩酊大醉了,一連醉了三天。杜康給劉林送去酒後兩三天都沒有見到劉林,第三天下午找到劉林家,上門討要酒錢,正好碰見劉林的妻子出門,問劉林在家不在,怎麽喝了酒不給酒錢。劉林妻子說,你還要酒錢?劉林自喝了你的酒後,已經死去三天了,我正準備找人為他料理後事呢。杜康一聽,心裏有些犯難,心想,不管怎樣自己與劉林總算朋友一場,既然來到家門,應該進去看看才是,就與劉林妻子走進院門來。剛剛走到院子中央,就聽劉林在屋中喊道:“好酒!”進入房門後,見劉林正坐在床上舒展身背。妻子一看丈夫竟然沒死,便說,你已死去三天了,怎麽又活過來了?劉林一聽有些不相信。杜康說,你喝了三人腦子酒已經三天了。劉林問杜康,這酒怎麽這麽厲害?杜康說了三人腦子酒的製作經過。劉林說,我讓你放的三仁不是人腦,是桃仁、杏仁、核桃仁。杜康聽後覺得自己理解錯了,在以後的製酒中加入了三仁。酒是香了,但達不到劉林所說的目的,因為瘋子、傻子、呆子的魂魄賴在酒中不肯離去,要報複那些喝酒的人。劉林自喝了三人腦子酒以後死了三天的時間,所以,人喝醉後就是一種假死,“卒”就是死去的意思,喝酒而醉就是一種假死的表現,“醉”所反映的就是這一層意思。

  後人因黃帝和杜康都是聖人,不忍心用以上這樣的傳說來說他們的故事,又編出了一個新的傳說。黃帝命杜康造酒,以為人延年益壽。杜康製作了很多次,總是造不出滿意的酒來,因此,杜康有些茶不思,飯不想了。有一天夜裏,杜康入夢以後,一位仙人來到他的夢中,對他說:天公地母,日精月華孕育出天地萬物;父精母血,秉承靈性而始有人,血乃靈物,用三點人血可釀出好酒來。說完,倏然不見。杜康醒後,原來卻是一夢,但夢中仙人和所言之事卻猶在眼前耳邊。

  杜康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按照仙人所示,來到村口等人取血。一位私塾先生起得很早向他走來了,杜康上前施禮說,先生,我為了長壽,正在造一種酒,需要你的一滴血可以嗎?先生一聽是為世人做好事,自己又是為人類文明施教的,便很客氣地讓杜康取了一點血。杜康還在等人,可是沒有人過來。到了中午時分,一位將軍騎著戰馬飛馳而來。杜康上前攔住馬頭,施了一禮,說明來意。將軍一則秉性勇武,另則剛剛打了勝仗歸來,聽杜康一說,便豪爽地挽起袖子讓杜康取了一滴血。杜康還在那裏等人,眼看著天已黑下來了,沒有人走過。到了酉時時分,再不能等下去了,情急之中,一看牆根下睡著本村的一個傻子,杜康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乘傻子熟睡之際趕忙取了一滴血,回到酒坊中配製。果然造出了好酒,異香撲鼻,很是誘人,但不能多喝,喝多了就會控製不了自己,而且醜態百出。後人根據這一傳說,說“酒”字就是根據這三個人的三滴血而來的,因為取最後一滴血在酉時,酉旁加三滴就是“酒”字。又根據這三個人的特性,總結出了喝酒人的三種特征。說,人喝酒時,往往先表現出來的是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因為這是那位先生的血所具有的靈性。一陣禮儀之後,便是慷慨激昂,豪言壯語,這是那位將軍的血的靈性在發揮作用。喝到最後,一個個都傻乎乎的了,這是傻子的血使人癡呆無忌。所以,勸人喝酒到將軍“血”時千萬別再喝下去,否則會傷風敗俗的。

  傳說更容易讓人接受,杜康確有其人,但不像傳說中那樣。據有關史料所載,杜康是黃帝時期的人,也有說他是夏朝人或周朝人的。在傳說中,他是最早發明造酒術的人。《說文解字》中雲:“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從這段文字來看,杜康就是少康。杜康當時發明的酒是一種秫酒。秫,是一種黏粟。黏,指具有黏性;粟,是穀子。黏粟就是一種黏性的穀子。所以,秫酒也就是用黏性穀子製成的酒。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雲:“杜康造酒。”古人對此說法不一。晉江統《酒誥》曰:“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這段文字說明了對酒的發明者有不同的說法。《北山酒經》中雲:“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康作酥酒,豈以善釀得名,蓋抑始於如此耶!”由此可以看出,酒醪是儀狄所作,酥酒是杜康所造。所謂酒醪,就是渣汁混合的米酒。所謂酥酒,就是酢,同醋。酥酒一名出自魏源的《杜居雜興》一詩,其詩雲:“更釀百甕酥。”酢是客用酒回敬主人的意思。《詩經·大雅·行葦》雲:“或獻或酢。”酢也用做酬和報答。依照這兩種酒的特性來看,酒醪應是陝北至今仍在流行的“稠酒”或雲“米酒”,有些地方還稱做“黃酒”,這是不對的。黃酒應是杜康所釀的酥酒,吳起、誌丹、甘泉等縣至今仍釀造此酒。不過,後來的叫法又有所不同,有名黃酒的,有名青酒的,在釀造方法上稍有不同,主要依酒所呈現的顏色來命名。另外,還有一種餳酒,是後來發明的,它是以含糖量高而命名。

  無論酒醪還是酥酒,久飲少飲確能起到活血作用。我國中醫對有些藥物就要求用黃酒作引,就是為了促進活血化淤的功效。

  杜康為人類發明了酒,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飲酒既是情趣,又可起到健身的作用。但有些人卻嗜酒,其作用就適得其反。後來的酒類越發展越多。綜觀眾多酒品中,能夠讓人健康者,勝出酒醪、酥酒者還沒有。飲用黃酒,延年益壽,增加智慧,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孔夫子傳教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創立的儒家思想被曆代帝王所推崇,已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時間,而且還將繼續影響下去。孔子士儒思想被後世尊為“儒教”,它以“禮”為基礎,對人世、社會以及政治、經濟進行闡述,成為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被華人乃至世界,尊為“文聖人”。

  孔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對他所主張的思想不遺餘力地進行宣教和傳播。常說孔子有三千門徒,周遊列國,就是對他為世人傳播思想的總結。孔子周遊列國,卻沒有來過陝北,陝北民間也就有了孔子沒有來陝北傳播他的思想的傳說。

  相傳,孔子將他的思想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廣泛傳播,唯有處在朔方的陝北,孔子的足跡還沒有來過。在他晚年之際,決心來陝北傳播他的思想,於是,帶了子路一幹門徒,不遠千裏,從山東趕來陝北。他們剛剛走入金鎖關,來到宜君梁上時,遇到一個放羊的娃娃。娃娃見他們衣著打扮不像是陝北人,便問他們,到哪裏去,幹什麽。子路代孔子回答說,要到陝北去傳教。娃娃一聽是來傳教的,便問道,既然是傳教的,你們是誰,有何能耐來陝北傳教。子路說,這位是孔夫子,儒教是他所創,為何不能傳教。娃娃一聽是孔夫子,知道字是由他所造(民間傳說孔夫子造字),便說,既然是孔夫子來了,我考你一個字,看你認得不認得。子路讓其寫來,娃娃用一根柴棍在地上寫著,口裏還念著筆順雲:一點一劃長,八條腿腿都朝下。寫完後,讓孔子認。孔子看後,從未見過此字,便說不認得,還虛心地問娃娃這是什麽字。娃娃說,你連毛蚱蚱的“蚱”字都不認得,還傳什麽教,趕快回去吧!孔夫子麵有難色,子路卻說,不要理他,咱們走吧!孔子一幹人馬離開了宜君,幾日後來到橋山黃帝陵前。孔夫子很敬仰黃帝,要為黃帝行祭拜禮。子路等弟子為孔夫子準備了香燭,一應停當,剛要行拜禮時,從草叢中跑出一隻兔鼠子來,後腿蹲在地上,身子直立著,兩隻前蹄一抱,儼然像一個彬彬有禮的紳士行“抱拳禮”一樣,麵對著孔夫子站立著。這下可把孔夫子嚇壞了,心想,自己本來是到這裏傳播禮的,沒想到,小小動物尚且用如此禮節待我,何況人乎?不由得自思了一會,向弟子們說,這裏的文化禮儀很高,不是我們傳教的地方,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帶領著一幹弟子回山東去了。

  孔夫子回到老家後尋思,早知陝北的文化禮儀有這麽高,何不早點到哪裏去學習,將自己的思想再提高些,那樣就不需要周遊列國地費那麽大的勁去宣傳了。越思想,越後悔,不久,便謝世離開了人間。陝北也就成為孔子思想沒有傳播到的地方。自那以後,陝北民間就有了“兔鼠子怕死個人”的俗語,而且還是一位聖人。傳說歸傳說,但孔子思想對陝北文化的影響不大,尤其是“禮”文化方麵,陝北沿襲的僅僅是一些零亂無章的禮儀規矩和地方習俗,所以陝北民間又有“十裏鄉俗不一般”的說法,這是由於人們對“禮”的認識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鄉俗”,各有所依,又各有所長。《周禮》、《儀禮》和《禮記》對陝北民間禮儀的約束也不大。

  在傳說中認為,孔子畢竟來過宜君、黃陵,這些地方也就沾上了孔夫子這位被後人奉為文曲星的靈氣,所以,這裏的文化水平要稍高於陝北北部。因此,陝北文化就有了南北兩大文化的區別。

  我國民間將孔夫子奉為“文聖人”,將關羽奉為“武聖人”。陝北民間隻祀奉關帝,而不祀奉孔子,一應文化之事,人們隻向文昌帝君祈求而不求孔子,這一習俗大概與此傳說有一定的關係。

  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的音、義、形是緊密相連的。正如上麵傳說中放羊娃娃考孔夫子一樣,“一點一劃長,八條腿腿都朝下”,正是一個毛蚱蚱的形體。人們根據這一說法又編出了一個孔夫子的傳說故事。

  據有關資料所載,我國的文字是倉頡造出來的,民間傳說卻是孔夫子造的。相傳,孔夫子是天上的文曲星,釋迦牟尼是天上的金禪子,他們各執一教,又互相不服氣。有一天,他們二人鬥了起來,互相理論,決定誰輸了就挨一頭繃。釋迦佛問孔子,誰先考?孔子很滑,說我先考。釋迦佛老實,就讓孔子先考。孔子問釋迦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何意思。釋迦說,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南無也稱“南謨”、“那謨”,是“致敬”、“歸敬”、“歸命”之意,也就是一心歸順於佛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一心歸順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孔子說,你的說法不對,“南無”就是南麵沒有的意思,“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邊沒有阿彌陀佛這位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那你何言普度四方眾生呢?這樣,孔子把釋迦佛問住了,釋迦無言以答,甘願受罰。孔子用拇指扣住中指,憋足氣,朝釋迦佛眉宇正中猛力一彈,竟將釋迦佛彈出一個紅包來。釋迦佛心想,孔丘,你也未免有些太狠了,竟如此用力彈我,我也決不輕饒於你。該釋迦出題了,他對孔子說,你造字有誤,孔子說,何以見得?釋迦說:千裏應為“遠”,而你卻讓人讀作“重”,這不是造錯了嗎?孔子說,俗話說:“千裏送鵝毛,禮輕人意重。”念重有錯嗎?釋迦說:一座山就夠重了,再壓上一座山,不就更重了嗎?你為何將山上山讀作“出”?孔子無以應答,也隻得認輸了。釋迦心想,我這一指非讓你孔丘吃不消。將腿盤起,閉上眼睛,拇指扣在中指上,做著運氣的架勢。孔子一看,釋迦這半天還在運氣,如果讓他運足氣後再彈出來,非把我的腦袋彈碎不可,於是,趁著釋迦運氣的時候,偷偷溜了。釋迦運足氣,睜開眼睛,準備彈孔子時,孔子不見了,氣得釋迦到處尋找孔子。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定處,釋迦沒能找到孔子。釋迦成佛以後,他的弟子們為其塑像,也沒有忘記孔子的這一指之仇,所以,釋迦的塑像總是眉宇間有一紅點,右手的拇指總扣在中指上,隨時想報此仇。孔子逃跑以後,也覺得對不起釋迦,所以他四處宣揚“禮”,讓人們以禮相待。後人為他畫像時也總是將他畫成雙手相拱,弓身作揖,顯得彬彬有禮。

  後來,釋迦的弟子們從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一直尋找過來,到了南北朝時期,終於來到中原。但他們一看,孔子所宣教的禮儀之風遠比佛家的“性”要高明得多。在長期的共存中,佛教與中國本土的儒、道兩教逐漸有了一些融合,三教成為我國人民同時信仰的宗教。盡管如此,佛教寺院中的釋迦佛仍然還是那樣。不知是傳說所起的作用,還是佛教另有說法。

  倉頡造字

  倉頡是傳說中黃帝時期的左史官,也叫蒼頡,是我國漢字的創始者。《荀子·解蔽》雲:“好書者眾,而倉頡者獨傳者壹也。”漢朝時期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一書中說:“黃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倉頡據此創造了象形文字,成為我們今天所用漢字最早的起源。

  相傳,在黃帝以前的時期,人們是不穿衣服的,大家都光著身子。那時還是群婚製,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黃帝統一華夏以後,決心要改變這些習慣,用娶妻生子的辦法來規範社會行為。黃帝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叫文,女兒叫明。文與明長大以後,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一心想結為夫妻,但遭到了父親黃帝的反對。黃帝不僅不允許他們兄妹成婚,還要他們在社會中廣泛宣傳兄妹不能通婚的道理。文與明最後接受了父親的教誨,開始宣傳父親的主張,讓人們穿上衣服,用來抵禦寒冷,遮住羞醜,兄妹不要成婚,以確立禮儀規範。黃帝還命左史官倉頡造字,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文與明二人用野麻皮串上樹葉,將自己的身體遮護起來,這是人類第一次穿上“衣服”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革命性成果。“文明”一詞也由此而來,標明人類已告別了“獸”的裏程,進入了真正意義的“人類”階段。當樹葉幹枯後被揉掉,他們再用麻續上新的樹葉。到了秋冬季節,樹葉沒有了,他們就用麻編織在一起,成為一大塊“布”,由此,產生了編織工藝。文與明所推廣的“穿衣”和禁止兄妹通婚,得到了許多人的讚同,是劃時代的進步,所以,廟宇中伏羲和神農像是不著衣衫、用樹葉蔽體的人神,而黃帝則是穿著衣服的人神。盡管黃帝的這些主張得到人們普遍擁護,有些地方卻反對這樣做,認為不穿衣服是自古就有的習俗,兄妹成婚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麽要改呢?這些頑固的人群們仍然我行我素。

  倉頡造字業已完成,一個“人”字的形狀還不太滿意,倉頡決心要到各地走走,廣泛征求一下人們的意見。有一天,他來到黃陵與洛川交界的地方,忽然聽見人們大聲喊叫,“打妖精、打妖精”,並朝著一個方向跑去。倉頡感到很奇怪,大白天怎麽會有妖精呢?便跟著人們一塊跑去,想看個究竟。人們跑到一個地方後都停了下來,用弓箭朝著一個洞口射。倉頡朝洞口一看,見兩條人腿分成八字向外撇著。心想,這個妖精也夠大的,僅兩根須就有人腿這麽粗,身體就不知有多大了。一陣亂箭之後,兩條腿不動了,死了。倉頡問大家,那是什麽妖精。這時,有人向倉頡說了實情。原來,被射死的是一個人,不是妖精。因為這個人響應黃帝的號召,不僅自己穿衣服,兄妹不通婚,還向鄉親們宣傳黃帝的這一思想,鼓勵人們按照黃帝的號召辦。他的這些宣傳和鼓勵不僅沒有得到鄉親們的支持,反而惹惱了鄉親們,看見他穿上衣服後活像一個妖精,所以人們不願理他,也有極力反對的。這個人在此種環境中仍然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和說服工作。他同時也想,一定要做出一些好事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對的。這一帶有一隻猛虎經常出來傷人,人們很害怕。這個人決心要殺死猛虎,為民除害,以自己為民做好事的實際行動來向鄉親們說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鄉親們。這一天,老虎從山中出來,進到村子裏找人吃,人們躲在家中不敢出來。這個人在村子裏與老虎展開搏鬥,一陣打鬥後,老虎有些不支了,朝山裏跑去,鑽進洞中躲避。這個人一心想將老虎殺死,一路追趕上來,老虎剛剛鑽進洞中,尾巴還在外麵。這個人怕老虎鑽入洞中後無法將虎打死,便拽住老虎尾巴,想將老虎拉出洞來。人越往外拽,虎越往裏鑽。人為了不被老虎將自己拉入洞中,就將兩腿分開,靠著洞口的支撐用力往外拽虎。就在這時,村人們趕來,用弓箭將人與虎都射死了。倉頡聽後感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人,隻可惜他的真正麵目讓我無法看清,我看見的隻是他的兩條腿。倉頡為了弄清這個人的情況,就留在這裏,想作進一步的調查。入夜後,倉頡仍思索著這件事情。

  洛川境內的鬼知道倉頡造字,造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天下的字造的差不多了,隻有一個“人”字還沒造出來,才來到這個地方尋找造人字的方法。如果把人字造出來,向黃帝交了差,造字就結束了。他們想,天下萬物都有字,現在除了人還沒有字外,就剩咱們鬼了。這些鬼不甘忍受自己沒有字的現狀,便召開了一次鬼的大會,認為鬼也應有自己的字,不能成為萬物之外的另類而沒有字。會上,鬼決定派一個代表,去找倉頡老先生,求他為鬼造一個字。但又覺得,倉頡老先生既然不為他們造字,肯定也有一定的理由,除非送一份禮物。於是,他們準備了一份禮品,鬼代表帶著禮包來到倉頡住所。

  由於長期的勞累,倉頡有些疲憊了,在一陣尋思後,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到了半夜時分,倉頡翻身的時候,聽到房中有響動,睜開眼睛一看,發現有個影子在房中晃動,便開口問道:“你是誰?”那個影子聽倉頡這麽一問,急忙跪倒在地上,並用手將一頭長發弄亂,把半個臉麵遮了起來,然後對倉頡說:“我是鬼,就是人死了以後的精靈。”

  倉頡說:“我怎麽沒聽說過你,也從來沒有見到過你?”鬼說:“因為我從來沒找過你,當然你也就沒見過我。”倉頡問鬼:“你找我幹什麽?為什麽白天不來找,偏要在晚上來找?”鬼說:“我們鬼是幽暗世界的精靈,見不得陽光,所以隻能在晚上出來。聽說你給世間萬物造字,造了那麽多的字,我們一打聽,竟然在眾多的字中卻沒有我們的鬼字,我們鬼感到很恐懼,要是你造的字在以後使用開來,沒有我們的名號,豈不是滅了我們鬼門一族,那麽,人死了以後要到哪裏去?於是,我們大家商量以後,決定派我來拜見先生,懇求先生高抬貴手,就給我們造一個鬼字吧。”

  倉頡聽鬼說到這裏,不由得產生了憐憫之心,微微地將鬼上下打量著。忽然,他發現鬼的腿上放著一個包裹,便問鬼說:“你身後的腿上放的是什麽?”鬼聽倉頡這麽一問才醒悟過來,連忙叩頭說:“先生不要誤會,剛才隻顧得回先生的話,竟然將此事忘了。我們鬼族生怕先生不肯為我們造字,準備了一點禮物,想送給先生。”說著,從腿上取下包裹,站起來,雙手捧到倉頡麵前,並說:“小小禮物,不成敬意,求求你了。”倉頡一聽,怒斥道:“好你一個野鬼,難道我倉頡造字就是為了收禮的嗎?快滾,滾出去。”鬼很害怕,趕緊將禮包收回,但又不願離去。心想,我是受眾鬼之托來求倉頡造字的,如果求不得字來,回去之後怎麽向大家交代?所以站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發愣,很是可憐。倉頡看見鬼的這副可憐相後,也有些於心不忍。回想起鬼跪在地上的情節後,倉頡心中萌發出了鬼字來,便對鬼說:“你頭頂一撇亂發將麵目遮去,所以你五官不清,兩條長腿跪地,一腿向前蹬著,一腿蜷曲,腿彎處放一個包裹,這就是我為你們這一族類造的字,記住了沒有?”鬼連連說道:“記住了,記住了,謝謝先生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不忘。”又是一陣叩拜後,倉頡將手一擺說:“去吧,天快亮了,我還要睡一會。”鬼遵命起身,提著包裹走出房門,遠處傳來了雞鳴聲。

  從此,我國文字中有了鬼字。鬼字上麵的一撇,就是鬼的一綹頭發,田字是鬼的臉麵,由於被亂發所遮,模糊不清,自然就沒有五官可言。左邊一撇,是鬼的一條直腿,右邊的彎是鬼跪在地上的那條腿,“厶”就是鬼的禮包。後來,人們傳說倉頡見過鬼,鬼字就是他為鬼畫出的一幅像。當時的鬼並不可怕,因為它是人死去後的精靈。人們根據鬼的字形進行了長期杜撰,漸漸將鬼衍化成了青麵獠牙、渾身長毛、肮髒無比的異類,最終將鬼從人的精靈中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竟然否認了鬼是人的精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