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8章 葉帥午夜布奇兵!“四人幫”中計就擒(5)

  “四人幫”在下邊煽動群眾反對華國鋒,在上邊則處處給華國鋒施加壓力,威逼要挾華國鋒就範,充當他們的“禦用工具”。華國鋒主張出版“毛選”第五卷,他們偏偏“對著幹”,竭力破壞。張春橋說:“現在出毛選五卷,隻會對右派有利,不如出單篇。”“四人幫”在上海的親信則說是華國鋒“撈到了稻草”。寫到這裏,順便說一句,當時是否有必要出版毛選五卷,那是另一個問題,而問題在於“四人幫”是以反對出版為由,反對華國鋒。在處理保定鬧事問題上,他們也唱對台戲。華國鋒得到葉劍英的支持,下決心派部隊去繳了槍,處理了鬧事之徒,穩定了保定的局勢,從而也保證了首都的安定。“四人幫”在國務院召開的幾個會議上,公開發難,攻擊華國鋒。在政治局會議上,每次開會前,他們都事先密謀,定下調子,分頭串連,待到開會時,他們眾口一詞,一人提議,三個擁護,強迫華國鋒和其他委員表態。散會以後,他們聚集在一起,開“會外會”。有一次,政治局開完會,姚文元先走了,另外三個人一直追到釣魚台門口,追上了,又開會。密謀之後,在下次會議上再發起攻擊,挑起爭論。他們的“詭辯術”中有一個經常用的手法,叫“擺平”。凡是對他們不利時,就大叫“擺平”。擺來擺去,就是要擺在“四人幫”一邊。葉劍英在各種場合總是從大局出發,維護華國鋒的威信,堅持正確的主張,抵製“四人幫”的胡作非為。

  葉劍英之所以這樣做,固然考慮到反對“四人幫”的政治需要,絕對不能讓他們篡權的野心得逞,同時,更主要的考慮到華國鋒是毛澤東選定的接班人。毛澤東生前談論周勃的故事,曾引用漢高祖劉邦的話說,“周勃厚重少文”,“安劉氏者,必勃也。”後來評價華國鋒時,也說他“厚重少文”,又說他“辦事不蠢”。毛澤東不僅選了華國鋒,還交代要宣傳華國鋒,讓全國逐步認識華國鋒。葉劍英是從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從保持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層的穩定出發,從黨的事業出發來宣傳和擁護華國鋒的領袖地位的。他多次說過,毛主席為什麽提出安定團結為好呢?就因為首先國家要安定,社會要安定,才能把國家建設好。國內外的階級敵人經常挑撥我們黨中央的關係,就是製造混亂,把思想搞亂,生產搞亂,工作搞亂,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要安定團結,首先就要團結在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周圍。

  對於毛澤東選擇華國鋒當接班人的過程,以及對華國鋒的評價,葉劍英是清楚的。毛澤東在世時,他照辦;毛澤東去世了,他便擁護毛主席選定的接班人華國鋒,希望他能主持政治局與“四人幫”鬥爭,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他曾向人說:華國鋒是第一副主席,這是第一;第二華國鋒同誌年輕,人也還老實,有工作經驗,還講民主;第三,還有許多老同誌在,可以幫助他。當然,要像“周公輔成王”,可不能像“諸葛亮扶阿鬥”那樣。我們黨裏有許多周公嘛!他還多次引用毛澤東的話說,“一個好漢要三個幫,一個籬笆要三個樁。”

  葉劍英當時確實是想“周公輔成王”,誠心幫助華國鋒的。對於華國鋒,葉劍英過去知之甚少,交往不多。大概是1970年的時候,葉劍英這個所謂“二月逆流的急先鋒”,被流放到湖南長沙、湘潭、嶽陽等地,大有“屈原放逐”的味道,含辛茹苦,顛沛流離。當時作為湖南省革委會負責人的華國鋒,站在忠於毛主席革命路線上,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的。盡管他對葉劍英這樣的老帥、尚未明令“罷官”的中央領導人,內心裏是敬佩的,愛戴的,也想給以更多的關照,但畢竟不敢越雷池一步,要保持“距離”。就是在這種悲劇式的境遇中,葉劍英在公開場合,會過一兩次華國鋒,沒有機會促膝交談。

  後來,華國鋒調到北京,開始一段也沒有機會更多地與葉帥接觸。隻是華國鋒到了中央,到了毛澤東身邊,葉劍英才開始與他有更多的接觸和交談的機會,有意識地接近他,逐漸了解他的為人和才幹。

  還在周恩來逝世、華國鋒當上國務院總理不久,葉劍英經過一番考察、試探,提出要去看望新總理。華國鋒知道了,表示要先去看他。葉劍英說:“你住的遠,你工作忙,還是我去看你!”當晚就驅車來到了東四史家胡同。華國鋒恭候在門口,親自給葉帥打開車門,迎接到房間裏。

  葉劍英很尊重華國鋒。他打量一下眼前這位年輕的領導人,說:“我老了,身體又不好,可能幫不了你什麽忙。”

  華國鋒謙虛地說:“你是八億人民的老帥,德高望重。聽說身體欠安,不敢去打攪,今後請多指點。”

  葉劍英最關心的是中央人事安排問題,不知華國鋒在“組閣”方麵有什麽打算,會不會重用江青、張春橋這幫人,於是開門見山問道:“主席身體越來越不好,不知中央和國務院人事問題有什麽考慮沒有?”

  華國鋒回答:“沒有新的考慮,一概不動!”接著,他反問葉劍英軍隊的情況怎麽樣。這也是葉劍英想要談的問題,便把軍隊的情況大致向華國鋒作了匯報,請他放心。隨後試探地問道:“你對民兵有什麽看法?”

  “這方麵,我沒有經驗,請葉帥指點!”華國鋒很謹慎,隻是不停地請葉劍英喝茶。

  葉劍英看得明白,現在還不便於展開討論這個問題,於是耐心地說:“我們還是要按照主席的一貫教導辦,要堅持野戰軍、地方軍、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的傳統體製,要緊緊依靠解放軍,不能搞什麽‘第二武裝’!”

  華國鋒點點頭,表示讚同。

  葉劍英看到他聽進去了,鬆了一口氣。接著就其他問題,同他交換了一些意見。從這次交談中,華國鋒給葉劍英留下了較好的印象。

  還有一件事,加深了葉帥的這種印象。大概是在7月初,政治局為向黨內高級幹部通報毛澤東的病情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在毛澤東病情日益加重的情況下,一份經過“四人幫”炮製的“通報”竟然說,毛主席健康好轉,不久可以恢複工作……

  葉劍英堅決反對這樣寫。他說:“這不是事實,在主席健康問題上應持鄭重的態度。”

  江青和張春橋等人激烈反對,一定要堅持原樣發出。

  汪東興等人支持葉劍英的意見。

  雙方爭論得不可開交,華國鋒坐在那裏一言不發。過了一陣,宣布散會。

  會後,他在簽署這份通報時,毅然刪去了“健康好轉,可以恢複工作”的字樣。

  從諸如此類的事情上,葉劍英發現華國鋒和“四人幫”是有區別的,逐漸加深了對華國鋒的認識和理解。如果說,在開始階段,他是承受毛澤東的囑托,憑著毛澤東“厚重少文”,“辦事不蠢”,“你辦事,我放心”的評語來認識華國鋒的,那麽,經過一段親自交往,他憑著自己的感觀對華國鋒得出了“年輕、人老實、有工作經驗、還講民主”的印象。

  當然,認識一個人是不容易的,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需要很長的過程。由於對華國鋒缺乏長時間的全麵的了解,葉劍英根據毛澤東的交代,在宣傳華國鋒方麵也有些過頭的地方。對於這一點,葉劍英在以後的一次中央會議上,曾坦露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並且作過自我批評。

  他說:“據《三國誌》第三十五卷《諸葛亮傳》裏記載,劉備在白帝城臨終托孤時,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後,諸葛亮並沒有照劉備的話去辦,而是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毛主席臨終的時候說,我不行了。快完了。政治局的全體同誌到主席那個房子,排隊一個一個見主席。那時,他的心髒還沒有停止跳動。看完後,退回到休息室。過了一會,護士又把我叫到主席麵前。當時主席看了我一眼,說不出話來,我又退了出來,不久,主席心髒就停止跳動了。當時我就想,主席為什麽要第二次看我呢?還有什麽囑托?(葉劍英講到此處,心情很激動,流下了眼淚。)我剖析毛主席去世時自己的心情,我確實把華國鋒同誌當做‘後主’看待,盡管我自己精力不足,水平不高,還是想盡力扶助他。我對他還講過一些過譽的話。這是一種舊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借此機會,我應作自我批評。”

  這說明,葉劍英確實是光明磊落的,同時也說明,他是人,一個偉人,又是一個凡人,並不是“神”。他頭腦裏也確有“封建思想”存在,因為他也是從封建社會脫胎過來的人,一點也不足怪!人的大腦是個複雜的光怪陸離的綜合體。一個信奉共產主義的人,頭腦裏同時殘存著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幾種不同的思想經常在腦海裏擺開戰場,互相撞擊著,又互相補充著,有時相反而相成。用毛澤東的術語來說,這就叫“思想鬥爭”和“思想改造”,葉劍英既然是個凡人,也不能脫離凡人的常規。在他的頭腦裏也確實保留著中國幾千年的道德觀念,如他自己說過的“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忠恕”之道一類,其中自然也不乏傳統的美德。尤其是對於諸葛亮、嶽飛等古人的言行,他是讚賞多於貶斥。有過這樣一件事,在廣東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中,葉劍英當時是粵軍二師參謀長。他率部打進海豐城陳炯明的帥府。陳炯明倉皇出走,留下來許多金銀財寶。葉劍英什麽也未相中,分文不取,偏偏看中了嶽飛的諸葛亮《前出師表》。他甘冒軍紀,攜文以歸,一直珍藏著。他常常向人稱道諸葛亮。直到晚年談起這位“羽扇綸巾”的軍師,猶然津津有味。當然,葉劍英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並不完全讚同諸葛亮式的“忠”和嶽飛式的“孝”,但他自己確是一位為人忠厚、和善友愛的人,更可貴的是,他在政治上沒有野心。葉帥生前多次談過,他沒有“山頭”,沒有“嫡係”,一切都聽從黨的安排,跟著毛主席走,所以盡管常常受到排擠,也曾忽升忽降,被委以“收拾殘局”,竟能不計前嫌,泰然處之。這也許是他能夠成為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能夠保持晚節的原因之一吧。

  毛澤東逝世以後,中國政治舞台上出現了極其錯綜複雜的局麵。按照一些外國評論家分析,在以鄧小平、葉劍英等務實派與以江青一夥為代表的極左派之間,出現了以華國鋒為代表的中間勢力。英國研究中國問題的一位專家認為:“華國鋒1976年的提升可能是左右兩派妥協的結果”,“受到雙方的信任”,“幾乎可以說是一位完美的政治家”。他這樣寫道:“在北京,他(華國鋒)成功地在對立派別的矛盾鬥爭中開辟了自己的航道,人們很難把他從哪一派中清楚地區別開來……1976年他開始在文職與軍職幹部中樹立自己的權威,他悄悄地進行著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毫不困難地得到那些受到‘文化大革命’以及左派衝擊的幹部的支持,也爭取到汪東興、吳德的支持……”

  很顯然這位“專家”的分析和結論是值得商榷的:第一,華國鋒究竟是不是一位“完美的政治家”,曆史會作出結論;第二,說他“得到雙方的信任”,不是事實。“四人幫”並不信任他,而是想拉攏他,利用他為他們建立“幫天下”效力,及至發現他並不是理想的“同盟者”,便一腳踢開他,要取而代之;第三,華國鋒在幹部和群眾中樹立自己的“權威”。說得不全麵,當時葉劍英等人執行毛澤東關於“宣傳華國鋒”的指示,曾樹立領袖權威。

  華國鋒的地位變了,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在“四人幫”搶班奪權、咄咄逼人的新形勢下,這位新領袖的意向如何?葉劍英曾作過這樣的估計,在他麵前擺著三條路:一是懾於“四人幫”的壓力,委屈求全,維持下去;二是與“四人幫”又鬥爭、又聯合,最終來個“權力再分配”,讓出一部分權力;三是堅決同“四人幫”鬥爭,徹底打垮他們。在這幾條道路麵前,葉劍英希望華國鋒同自己一樣,能夠選擇最後一條路,並且根據鬥爭形勢的發展,越來越堅定地走下去。

  要按照毛澤東的意願和囑托,扶助華國鋒,支持華國鋒,打垮“四人幫”。這是葉劍英經過深思熟慮得出來的惟一結論。

  然而,華國鋒究竟是怎樣想的呢?能頂住“四人幫”的壓力,挺身而出,戰而勝之嗎?這需要繼續觀察和試探,需要做工作,並耐心等待。在同“四人幫”進行奪權與反奪權這場激烈鬥爭中,一定要爭取華國鋒的支持與合作,但又不能操之過急。

  基於這樣的考慮,葉劍英從毛澤東病重時候開始,就主動接近華國鋒,華國鋒有時也去看望葉老帥。葉帥從各方麵了解和幫助華國鋒。毛澤東逝世後,葉劍英在參與繁複的治喪後事中,在與“四人幫”的緊張周旋中,一次又一次地與他接觸和交談。一天晚間,他又特意乘車登門拜訪。華國鋒聽說葉帥來了,趕忙迎進客廳。兩個人的交談自然從毛澤東治喪問題說起,由治喪而轉入談形勢,從北京說到上海,從上海又說到民兵指揮部,“第二武裝”……

  從交談中,葉劍英察覺到華國鋒對“四人幫”的做法表示反感,也正在考慮如何處置他們,似乎內心裏還有顧忌,認為時機尚不成熟。

  一層窗戶紙雖然沒有捅破,但是已經窺視到房間裏的秘密,葉劍英心裏有了底。

  “眾智積力”,“眾誌成城”。葉劍英想到處置“四人幫”這樣的大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決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決定的。需要在政治局內部統一認識,力爭取得多數人的支持。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索,葉帥還意識到,解決“四人幫”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有一個從醞釀到決策的過程,需要有準備有步驟地進行:第一步,在醞釀準備階段,接觸麵可以寬一點,搞些調查摸底,聽取各方麵的意見,來個“民意測驗”;第二步,醞釀成熟,找到對付“四人幫”的辦法,作出決策,隻限極少數幾個人,要絕對保密,守口如瓶。這裏來不得半點含糊,否則將誤大事。

  現在最緊迫的是時間。“四人幫”在行動,“第二武裝”在集結。時不我待,不能再拖延了,拖延等於任人宰割!

  英雄所見盡同

  就在葉劍英警惕地注視著“四人幫”的動向,苦心思索著在什麽時機、采取什麽辦法來收拾這夥敗類的時候,其他的老一輩革命家也正在考慮如何清除“四人幫”這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的大事。每個人都作了最壞的準備。

  “英雄所見略同”。老一輩革命家們雖然各在一方,受到“四人幫”的監視和“軟禁”,但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思想是共鳴的。他們堅如磐石,團結一心,密商對策,力挽狂瀾,決不讓中國曆史再來一個大倒退。在毛澤東病危和治喪期間,有些人就悄悄地互相關照,醞釀此事。鄧小平、陳雲、聶榮臻、譚震林、李先念、鄧穎超、康克清等幾位老革命家和許多老同誌都曾與人商議,並找過葉劍英交談。

  鄧小平,這位傑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976年再次被打倒。現在,他退居在家裏,但他的革命意誌並沒“退”,仍然時刻關注政局的發展,為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四人幫”刮起的“批鄧”妖風和“開除鄧小平黨籍”的叫囂,時時飄進院內,傳入他的耳朵裏。對此,他倒不在乎,在黨和國家遭此空前浩劫的危急關頭,個人進退榮辱還算得了什麽。然而,令他焦急的是,萬一“四人幫”得勢,中國又要千百萬人頭落地,陷入痛苦的深淵,這怎麽得了?國外評論家艾倫?羅烏克斯在他的書中引用鄧小平7月間講的一段話:“如果讓他們把我們殺光(指黨的健康力量和鄧小平的支持者),如果我們任其分裂黨和國家,那麽就會把用革命無產階級的心血和精神建設起來的國家推入‘四人幫’設計的黑暗的深淵,曆史將倒退100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