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6章 葉帥午夜布奇兵!“四人幫”中計就擒(3)

  葉劍英同樣陷入哀痛和沉思之中。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到中央蘇區,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就對這位卓越的領袖人物產生了良好的印象。從此他長期接受毛澤東的領導,十分敬佩毛澤東的為人和才智,與毛澤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但他像中國其他一些善於獨立思考的老一輩革命家一樣,並不迷信毛澤東,也不相信他是個“完人”。戰爭年代的許多往事就不去說了,新中國建立後,他對毛澤東仍然非常崇敬、熱愛,懷著深厚的情感。他的女兒淩子曾向作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60年代初,中國經濟困難時期,她在讀書,因為營養不良,得了浮腫病。有一次回家,與父親共進午餐。桌上的飯菜很簡單,她端起碗大口吃飯,過了一會兒,才發現父親根本沒動筷子,隻是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女兒。女兒問他為什麽不吃呀,父親動情地說:“女兒,你知道不知道,這幾天,毛主席都不吃肉了。他對炊事員講:‘全國人民都沒有肉吃,為什麽還要給我肉吃?’每次端上肉來,他都讓端回去……”父親的聲音開始顫動,眼圈都紅了。

  自然,葉劍英和毛澤東之間,有時也有些認識上的分歧。如對待毛澤東批評廣東省“和平土改”“反地方主義”等問題,葉劍英就曾持不同意見,保留自己的觀點。(後來,中央平反,證明葉劍英是正確的。當年薄一波為此到廣東考察,回來後向毛澤東匯報。1989年,薄老著文懷念葉帥,談了此事平反的經過)。1954年,葉劍英受某人“告狀”,從南方調回北京,他曾一度“隱居”青島養病,寫過一首五律:

  小樓明一角,

  深隱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

  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叟,

  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

  蒼涼唱大風。

  這首律詩妙在尾聯的最後兩句。詩中說的“劉亭長”,即漢高祖劉邦。這位主公,秦末曾任泗水亭長(鄉村小吏)。陳勝、吳廣起義後,他在沛縣起兵響應,成為起義軍首領之一。秦亡以後,他先後消滅項羽的軍隊及其他割據勢力統一全國,創立漢王朝。因他當過亭長,故稱其為“劉亭長”。這位“亭長”當了皇帝以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削平異姓王的勢力,殺戮有功之臣韓信、彭越等。淮南王英布疑懼,舉兵反漢。劉邦親征平亂,途經故鄉沛縣,邀集父老親朋飲宴。酒酣,劉邦擊築(一種用竹擊的樂器),自為陳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並令眾人唱和,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葉劍英在自己的詩裏采取隱喻的手法,引用這個典故,意在諷諫“劉亭長”式的人物。那麽,這個當代的“劉亭長”是誰呢?30年之後,當作者和另外幾位同誌為了編輯他的詩集,當麵請教時,不料他竟毫不假思索地吐出了三個字“毛主席”。當時在場聽到的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倒退在中國“紅海洋”時代,這不是犯了“天條”嗎?可是,他在50年代竟是這樣說的!《歲寒堂詩話》中有雲:“情在詩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這首葉詩可謂兼有隱秀之風,壯采潛發,充滿了敲擊心弦的警策力量。幸虧這首詩當年沒有公開發表,免遭一場非難,否則葉劍英可能早就被錯誤批判了呢!在毛澤東逝世後的第六個年頭,它終於脫篋而出,公然問世,詩人終於吐出鬱悶在胸中長期想表露的心態。

  然而,從這首詩裏,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位元帥詩人還是與人為善的,用心良苦,意在警策和規諷,並無惡意。中國有成就的大詩人多是善人。葉帥也是這樣一位心地善良、懷抱大海的詩人。他講過一句格言:“別人為你做一件好事,你要記一輩子,千萬不要忘記;你為別人做一千件好事,一件也別記住,千萬不要掛在心上。”他對為中國人民做無數件好事的毛澤東,無論如何是不肯忘記的。而他自己在長征路上曾救過毛澤東的命,救過黨中央,這件大好事,卻是有意忘記的。如果不是毛澤東、周恩來後來一再提起,他是從來不講的。盡管“文化大革命”中,他從“緊跟”到“抵製”,到拍案而起,被打成“二月逆流的急先鋒”,遭到流放瀟湘之苦,也不過作詩發發“澤畔行吟放屈原”的牢騷,抒發“行廉誌潔泥無滓”(葉劍英《懷屈原》)的誌趣而已。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對於毛澤東仍然是無限熱愛,寫出“六億同胞呼萬歲,五洲誌士稱導師”(葉劍英《觀光韶山》)詩句。他一直非常關心和愛護毛澤東的孩子毛岸青、邵華等,尤其在毛主席逝世後,更加極力保護他們的安全。直到晚年,他在談到毛澤東錯誤時,仍然念念不忘他的功德,非常懷念和崇敬這位已故的卓越領導人。他曾多次讚揚毛澤東的光輝業績,回憶自己在毛澤東領導下走過的戰鬥曆程,沉痛地說:我的事業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很平庸,不過還在南洋做生意呀!在家裏教書啊!一想到毛主席,我就傷心……現在有人批評毛主席,不能說他一無是處。我們還是要仰仗毛主席,如果沒有毛主席,我們今天可能還在黑暗裏徘徊,還在上海的租界裏過生活呢。沒有毛主席,長征過不去,到陝北也站不住。後來,打日本,打蔣介石,沒有毛主席是不行的。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的今天和未來……每當人們提起毛澤東的名字,講述毛澤東的往事,葉帥常常老淚縱橫,激動不已。在他80壽辰之際,麵對來自各個方麵的讚揚和眾多的祝壽辭,他首先想到的是毛澤東,寫道:“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八十抒懷》)

  這就是葉劍英對毛澤東的基本態度。也許正因為這樣,他總是從維護大局出發,維護毛澤東的威信。為此,在黨的鬥爭中他總是站在毛澤東一邊,曾違心地批評過別人,也曾違心地作過多次自我檢討。在毛澤東一度重用江青和毛遠新之時,他雖曾聽人傳聞毛澤東是否有意“傳位”給親人,要立“少帥”,但暫時仍抱著觀察和懷疑的態度。當他一旦看到毛澤東批評“四人幫”,阻止他們搶班奪權時,更加增強對毛澤東的信任,敬佩毛澤東的無私和偉大。從而誠心誠意接受毛澤東之托,扶助華國鋒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這就是毛澤東逝世時的葉劍英――一位心地善良、待人寬厚、胸有成竹的老革命家。

  “國喪”與“批鄧”並舉

  比較是衡量善惡的一把尺子。

  同葉劍英對待毛澤東的態度相比,“四人幫”這夥惡人則完全不同了。他們幸災樂禍,早就眼巴巴地等待毛澤東咽氣這一天。毛澤東“升天”之日,就是老娘“登極”之時,這是江青“女皇夢”的最佳夢境。江青身披黑紗,麵帶笑容,對毛澤東的治喪漠不關心。自己無淚,也不讓別人流淚,自己不戴黑紗,也不讓別人戴,甚至在政治局會議上強迫華國鋒、汪東興等摘掉黑紗,說什麽張春橋接待外賓早就把黑紗摘掉了!

  列寧說過:“曆史上常有這種情形,當那些在被壓迫階級中素享盛名的革命領袖一旦逝世以後,他們的敵人便企圖竊取他們的名字來欺騙被壓迫階級。”“四人幫”正是這樣的一個反革命集團,他們又躲進了釣魚台的17號樓,竊竊私語。商量如何竊取毛澤東的威望來欺騙群眾,玩弄陰謀了。

  “主席去世,雖然是一件壞事,但也可一分為二。”

  “現在國內形勢如同俄國1917年4月一樣,處處需要自己的領袖。”

  “現在最要緊的,要打著毛主席的旗號,打擊反對力量!”

  “形勢對我們有利,他們找個頭也難。”

  第一節 毛澤東臨危召葉帥“四人幫”步步露殺機(2)

  “過去主席一說,有些事很不好辦,也不好反對。現在好辦了。”

  在“四人幫”看來,鄧小平被打倒了,葉劍英靠邊站了,李先念休息了,華國鋒又剛剛上台,掌權不穩。這真是天賜良機,大權垂手可得!“四人幫”長期以來推行“穩住上海,搞亂全國,亂中奪權”的反革命戰略,現在迫不及待地要搞亂全國,乘機奪權。

  他們的奪權目標,首先瞄準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央政治局。從毛澤東最後閉上眼睛那一刻起,他們就有預謀地給中央出難題,處處“對著幹”,胡攪蠻纏,妄圖使政治局陷於癱瘓,由他們掌權。就在毛澤東逝世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上,他們一唱三和,對討論毛澤東治喪問題橫加幹擾,設置障礙。江青以毛澤東夫人的身份突然跳起來,高叫:“今天會議忽略了一件頭等大事,就是要繼續批鄧,這是主席臨終前一再囑咐的大事,是關係到黨和國家變不變顏色的大問題,不抓這件大事,就是對主席的不忠,如果讓鄧小平複辟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就保不住了!”

  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也跟著起哄,逼華國鋒表態。

  華國鋒先是沉默不語。停了一會兒,終於表了態:“對鄧小平當然要繼續批下去,但是現在首要的是研究治喪問題……”

  “治喪當然要搞,但是批鄧決不能停止,批了快一年了,批而不倒,很不得力!”江青沒等華國鋒說完,就插話說,“我建議現在就研究鄧小平問題,政治局作個決定,立即宣布開除鄧小平黨籍,以絕後患!”

  江青這個突如其來的“建議”,給政治局出了個大難題。許多委員都是不同意的,但是考慮到毛澤東剛剛逝世,對他的遺孀總要“照顧”一下,不好立即駁回,於是紛紛把目光集中在葉劍英身上。

  葉劍英此時已經是怒不可遏,但還是盡量克製,用勸慰的口吻說:“江青同誌,請你放冷靜一些,好不好?毛主席走了,我們都很悲痛。毛主席的喪事是國喪,一定要安排好。現在我們要辦的事很多,但是第一位是治喪。”他望望大家,繼續嚴肅地說,“毛主席不在了,我們處在最困難最嚴峻的時刻,在這種時候,最要緊的是要加強團結,要團結在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周圍!”

  葉劍英的話說得既合情又合理,首先得到了華國鋒的讚同,他沉痛地說:“是啊!主席逝世了,我們要更好地團結在一起,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會場上紛紛表示讚許華國鋒、葉劍英的意見。

  見此情景,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隻好表示同意。江青也不作聲了。過了一會兒,她又站起來高呼:“團結在以華國鋒同誌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然而,就在她振臂“高呼”口號的時候,她隨身攜帶的皮包裏卻裝著華國鋒的黑材料!

  可見,“四人幫”暫時收斂,並不會善罷甘休。繼續批鄧,把鄧搞臭,這是“四人幫”精心策劃的篡黨奪權重要步驟。他們非常清楚,鄧小平雖已打倒,但其巨大影響尚在,必須徹底清除。

  沒過幾天,江青到清華大學發表講話,繼續煽動批鄧。她說:“我在主席逝世後的第一次中央會上,就控訴了鄧小平,要開除他的黨籍,沒有開除,要以觀後效,還會有人要為他翻案。”影射攻擊葉劍英和擁護鄧小平的一大批中央到地方的領導幹部。

  出難題,使絆子,整倒華國鋒和葉劍英,是“四人幫”在毛澤東逝世後施展的一個新戰略。正如汪東興所說:對華國鋒同誌圍攻、打擊、貶低、出難題,逼他交權,采取了卑鄙的手段。他們抓住毛澤東遺體保存問題大作文章,向華國鋒繼續發難。本來中共中央早已作出決定,毛澤東主席的遺體作永久性保存,盡快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紀念堂,安放遺體,以供中國子孫後代和全世界人民瞻仰。但是由於某國當局在保存領袖遺體的經驗方麵封鎖中國,在保存毛澤東遺體的技術問題上遇到了一些困難。江青一夥明明知道這一點,開始時他們覺得保存不了,怕負責任,采取不理不問的態度。過了幾天,聽說遺體開始“變質”,不能作永久性保存,突然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此事,並追查責任,逼問華國鋒,要第一副主席華國鋒“負責”。

  江青氣急敗壞地造謠誣陷說,這是有人故意破壞,是卑鄙的政治陰謀,必須嚴肅處理,否則,她不答應,全國人民也決不會答應。

  張春橋陰陽怪氣,旁敲側擊,幫助江青“逼宮”。

  一些出席會議不明真相的政治局委員,聽江青、張春橋等人起哄,也著急起來,感到這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如果真的出了差錯,無法向全國人民交代。有的當場嗚咽流淚要華國鋒趕緊拿出辦法。

  當時,保存毛澤東遺體,盡管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但是能否達到圓滿效果,確無把握。華國鋒被“四人幫”攪和得心裏沒有了底,情緒很緊張。他寧肯辭去中央第一副主席職務,也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就在這個緊迫時刻,葉劍英挺身而出了。

  他向華國鋒建議,速向越南取經,采取防腐措施。

  他這樣說是有根據、有把握的。1969年9月2日,越南人民領袖、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胡誌明主席逝世後,他隨周恩來率領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赴越南河內吊唁,親眼看到胡誌明遺體是停放幾天後決定作永久性保存,采取防腐措施,保存得很好。

  華國鋒果斷地采納了葉劍英的建議,經與汪東興等緊急磋商,組織醫療組和專家從多方麵迅速了解和研究越南和蘇聯保存領袖遺體的經驗,立即采取科學的防腐措施,趕製一隻玻璃罩,將遺體緊密封閉起來,以防止吊唁大廳出入人多,空氣嚴重汙染。

  國務院通知地質局立即選調國內優質水晶製作毛主席水晶棺。隨後,由東海縣一□五礦選出最好的水晶,再由北京六□五廠、上海新滬玻璃廠、錦州一五五廠共同熔製。

  經過醫療專家和有關機關部門、廠家等各個方麵的配合,全體醫務人員、工作人員的努力,毛澤東的遺體終於妥善地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四人幫”這一次發難攻擊,妄圖趕華國鋒下台、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結果又以失敗告終。

  “女皇”就要“登極”

  在我們黨的曆史上,張國燾曾經另立中央,“四人幫”則要“架空中央”,達到另立中央之目的。在毛澤東逝世的第二天,他們就把篡權的黑手迅速伸向中央政權機構的“心髒”――中南海。王洪文擅自要他的辦公室人員米××到中南海“值班”,盜用中央辦公廳名義,通知各省、市、自治區,要求重大問題直接向他報告。“四人幫”的罪惡用心就是要切斷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與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聯係,由他擅自發號施令,指揮全國。這是毛澤東逝世後,“四人幫”又一高招。

  對這一事實,有人曾提出過異議,現將米××在粉碎“四人幫”第二天,1976年10月7日的揭發材料原件抄錄如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