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5章 劉全進瓜還魂(3)

  唐三藏收伏龍馬卻說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遙聞水聲聒耳。行者道:“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澗裏水響。”馬到澗邊,隻見鑽出一龍,推浪興風,攛出崖山,慌得行者放下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送在高埠上坐。那龍把白馬一口吞下。行者轉來牽馬。地上隻有行李,不見馬了。行者收好行李,跳在空中,遍看不見。下來報道:“師父,我們馬匹斷乎是龍吃了,再尋不見。”

  ①三藏道:“既是他吃了,如何前進?”行者道:“待我去尋。”揝著鐵棒,經臨澗壑,高叫道:“潑泥鰍,還我馬來!”那龍聽得有人叫罵,滾將上來,張牙舞爪。行者輪棒就打。兩下鬥敵多時,那龍力軟筋麻、轉身攛於水內。

  行者又使著翻江攪海的神通,把一條鷹愁清澗,攪似九曲黃河。那孽龍深潛澗底,蟠臥不安,越思越惱,跳出水來。兩個又在崖下苦鬥。小龍委實難擋,一晃變做水蛇,鑽人草窠中去。行者撥草尋蛇,並無行影。

  行者念聲“唵”字咒語,本坊土地山神一齊叩頭。行者問道:“你鷹愁澗裏,是那方來的怪龍?怎麽搶了我師父白馬?”二神道:“這澗中自來無邪,隻是何年間觀音菩薩來東土訪取經人,去救了一條玉龍,送他在此,教他等候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不知今日怎麽無知,反來衝撞大聖?大聖尋他不見。我知這澗千萬空竅相通,想必他鑽下水去。不須發怒,要擒此物,隻消請觀世音來此,自然降伏。”行者道:“若要是去請菩薩,師父饑餓難忍。”說未了,隻聽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小神去請菩薩來也。”那神駕雲直至紫竹林中,具奏唐僧失馬之故。那菩薩與揭諦不多時到來蛇盤穀,卻在半空中留住祥雲。隻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大罵。那揭諦按落雲頭,直至澗邊,對行者道:“菩薩來也。”行者聞得,急縱雲跳至空中,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麽把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師父的馬匹,此又是放縱歹人為惡,大不善也。”菩薩道:“那條龍是我親奏玉帝,討他在此,專等取經人做個腳力。你說那東土凡馬,怎到得靈山佛地,須得這孽龍馬方才去得。”行者道:“那龍這般懼怕,如之奈何?”

  菩薩叫揭諦:“你去澗中叫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出來,有南海菩薩在此。他就出來。”那揭諦果去澗邊叫了兩遍。小龍出水,變一人相,踏了雲頭,對菩薩禮拜道:“蒙活命在此久等,更不聞取經人的音信。”菩薩指道:“這個就是取經人的徒弟。”小龍說:“這是我的對頭,他若說出半個經字、唐字,卻也自然拱服。”菩薩把那小龍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一拂,吹口仙氣,喝“變”,那龍變出原來馬匹。又吩咐:“成功之後,超越凡龍,還你金身。”菩薩教悟空:“領他去見三藏。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才落雲頭,帶馬來見三藏,道聲:“師父,有馬,這是菩薩把澗裏的龍化做我們的白馬。鞍轡俱全。”三藏望空拜謝。行者收拾前行;徑投大路而去。

  不覺紅日西沉,三藏勒馬遙觀,樓台隱隱,殿閣沉沉。行者道:“趕去那裏借宿。”三藏欣然從之。策馬前行,直至山門者,長老下馬,行者牽了,進入山門,見那殿上書四個大字,是“觀音禪院”。三藏即登殿門,俯伏台①揝——同“攥”(zuàn),握住。

  前,傾心禱祝。禮拜已畢,眾僧請入方丈奉茶。

  隻見兩個小童,挽著一個老僧,年有二百七十歲,出來相見,禮畢,隻叫獻茶。小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茶盅。三藏誇愛不盡。

  老僧道:“老爺來自東土。可有寶貝借觀。”三藏道:“我東土無甚寶貝,就有不能帶得。”行者在旁道:“師父,日前包袱那領袈裟,不是寶貝?拿出與他一看。”老僧聽說袈裟也來賣弄,遂命取來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

  行者道:“你且收起,我也取出來看。”三藏止住:“不要與人鬥富,恐生不測。”行者道:“放心,放心!”急忙把個包袱解開,取出袈裟抖開,紅光滿室,彩氣盈庭。眾僧見了,無不誇讚。那老和尚見這寶貝,果然動了奸心,上前跪下,眼中垂淚,道:“我弟子沒緣,這件寶貝方才展開,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長老若是放心,教弟子拿到後房,仔細一看,明早送還老爺西去。”三藏意在狐疑。行者隻管遞與。老僧卻吩咐眾僧掃淨禪堂,安設鋪蓋,送了師徒去睡。

  那老僧不肯還此衣,即喚心上徒孫言曰:“我喜這個寶貝,隻是無法可謀。”徒孫道:“莫若舍那三間禪堂,放起火來,連馬焚之,就是我們傳家之寶。”當夜一擁搬柴,把禪堂前後圍繞不通,安排放火。三藏師徒安歇已定,那行者雖睡,卻是靈通,忽聽外麵人走不住,喳喳柴響,心中疑惑,悄悄變一蜜蜂。隻見眾人僧搬柴運草,已圍禪堂,隻等放火。行者暗道:“果中師父之言!”行者一筋鬥,跳上南天門裏,尋見廣目天王,言借辟火罩兒,保護唐僧。天王不好卻他,將罩遞與行者,須臾,按落雲頭,徑到禪堂房屋,罩住了唐僧與白馬行李。他到後麵方丈上坐著,護那袈裟。看那些人放火起來,他便撚訣念咒,吹一口氣,須臾風狂火盛,把一座觀音院處處燒得通紅。

  不期火起之時,驚動黑風洞裏妖精。縱起雲頭,直至煙火之下,急入裏麵時,見一領錦襴袈裟。他即趁火打劫,轉回雲頭,竟轉東山而去。行者取了辟火罩,送上天門,交付廣目天王,辭別墮雲,隻見太陽星上。變做蜜蜂,飛入禪堂,現出本相,叫聲:“師父天亮!”三藏才醒,穿衣起身,隻見照壁紅牆,樓台殿宇盡皆煨燼。三藏大驚道:“我怎不知?”行者道,“他眾人弄人燒死我們,謀我袈裟。我去弄風回火,燒他還禮,所以保護禪堂,未曾驚動師父。”三藏道:“袈裟何在,敢莫燒了?”行者道:“那放袈裟的方丈無火,我去拿來。”行者牽馬挑擔出了禪堂,徑往方丈。

  眾和尚見禪堂燒了,如今又討袈裟,眾皆悚懼,那老和尚見燒了房屋,又尋袈裟不見,正在萬分焦躁之處,一聞唐僧來取袈裟,進退無方,尋思無計,撞牆而死,三藏心中煩惱,懊悔行者不盡,卻在上麵念動那咒。行者頭疼跌倒在地,隻叫:“莫念,管取袈裟還你。”眾僧跪下勸解。三藏才住不念。行者忖量半晌,問道:“你這裏可有什麽妖精?”院主道:“我這裏正東南二十裏,有座黑風山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我這老死鬼,常與他講話,便是個妖精,別無甚物。”行者笑道:“師父放心,不須講了,一定是那妖望見火光,趁風擄去,等我老孫去尋他一尋。”即喚眾和尚過來,道:“你等好生伏侍我師父,看守我白馬,倘有一毫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看看。”他掣出棍子,照這火燒的磚牆撲的一下,打得粉碎,又震倒了七八層牆。眾僧見了,嚇得一齊磕頭,都叫:“爺爺放心前去,我等決不敢怠慢。”

  行者急縱筋鬥,徑上黑風山去。不知袈裟有無何如,且聽下回分解。詩曰:西天取經事堪誇,盤蛇愁澗路途賒;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觀音收伏黑妖話說孫行者到了黑風山上,忽聽草坡有人言語。他卻潛蹤閃在石崖之下,偷睛觀看。原來一個黑漢,一個道人,一個白秀才,都在高談闊論。正說中間,那黑漢笑道:“後日是我母難之日。我昨夜得件寶貝,名喚錦襴佛衣,明日開宴,邀請道官慶賀佛衣,稱為佛衣會好麽?”道人笑道:“妙,妙!”

  行者聞得佛衣之言,怒氣難忍,跳出石崖,舉起金棒,高叫:”賊怪!偷了袈裟,要做甚麽佛衣會,快將還我!”喝聲“休走”。舉棒就打。慌得黑漢化風而逃,道人駕雲而走,隻把白衣秀士一棒打死,拖將過來,卻是一條白花蛇怪。

  徑入山尋那黑漢,轉過尖峰,隻見崖前聳出一座洞府。行者近前,門上橫石書六個大字,乃“黑風山黑風洞”。即便輪捧叫道:“快送老爺的袈裟出來!”那小妖急報黑漢道:“大王,佛衣會做不成了,有個毛臉和尚來取袈裟。”黑漢草坡被趕,坐還未穩,又聽那話,惱得披掛出門,叫道:“你是甚麽和尚?”行者道:“你老外公乃大唐上國駕前禦弟三藏法師徒弟孫悟空。昨因院內失火,你這廝趁火盜了袈裟,要做佛衣會慶賀。若不送出,推倒黑山,踏平黑洞。”那怪聞言,嗬嗬笑道“你原來是鬧天宮的弼馬溫。”

  惱得行者掄棒打去,黑漢躲過,長槍來迎。兩家鬥十餘合,不分勝負。那黑漢撤身入洞,並了石門。行者攻門不開,隻得回院,見了師父,道:“袈裟已有根由。”三藏道:“你且吃齋,還去尋取。”行者複駕祥雲,徑至洞前。

  黑漢見是行者,兩個門內殺出門外,鬥到紅日西沉,二家手段一樣,不分勝負,那黑漢又化陣清風,轉回本洞,緊閉石門不出。行者卻無計策,隻得回院安歇。

  三藏道:“這妖如此,怎生取得袈裟?”正商議間,眾僧供奉湯水,吃完,行者道:“老孫去也。”須臾到了南海,徑投紫竹林拜了。菩薩問曰:“你來何幹?”行者道:“我師父投院借宿,卻被熊精偷了袈裟,屢取不還,因此來懇菩薩大發慈悲,助我拿妖,取衣西進。”菩薩道:“都是你這孽猴大膽,賣弄寶貝,拿與那小人看見,是以有此。我知那黑漢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也罷,我看唐僧分上,和你去走一遭。”行者謝恩再拜,即請菩薩出門,同駕祥雲,早到黑風山前。

  隻見坡前一個道人,手拿一個琉璃盤兒,盤內安著兩粒仙丹,往前正走。

  行者認得是那黑熊精的朋友,一棒打死。行者道:“這盤上刻那淩虛子所製,想這道人說號淩虛子。菩薩可就變做這道人,我把這丹吃了一粒,變一粒略大些兒,菩薩捧了這般兒兩粒仙丹,去與那妖邪上壽,把這大的丸讓與那妖,待妖怪一口吞之,老孫便於中取事。”菩薩點頭,恍惚之間變做淩虛子。行者心下頓悟,轉身變做一粒仙丹。

  菩薩拿了琉璃盤兒,徑到妖洞門口,小妖都道:“淩虛仙長來了!”一邊傳報熊精接引,菩薩道:“小道敬獻仙丹,敢稱千壽。”二人拜畢坐定。

  菩薩連忙拿這丹盤,道:“大王,且見小道鄙意。”覷定一粒大的遞與那妖。

  妖亦轉敬一粒,遞與菩薩讓畢,那藥順口,一直滾下,現出本相。那妖滾倒在地。菩薩現相,取了佛衣。行者早從鼻孔出去。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念起真語。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