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4章 劉全進瓜還魂(2)

  一日,又到河州衛,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官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禦弟,上西方見佛,接至福原寺安歇。安排晚齋已畢,吩咐從者飽喂馬匹,天不明就行,及雞方鳴一喚,與從者出離邊界。

  這長老心忙大起早了,正好有四更天氣,三人連馬履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裏。近一嶺崎嶇難走,又恐錯了路徑,正疑思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跌落坑坎。三藏、從者悚懼,聞得裏麵哮吼,高呼叫拿。隻見狂風滾滾,推來大夥妖邪,將三藏、從者捉了上去。唬得三藏、從者魂飛魄散。魔王寅將軍喝道:“將他綁了。”眾妖得令,正安排吞食,隻聽得外麵喧嘩:“今有熊山君與牛處士二位來也。”三藏看見,前走的一條黑漢,後跟的一條胖漢,走入裏麵。魔王接進敘罷,各坐談笑。隻見從者綁得痛切悲啼。那漢道:“此三者何來?”魏王道:“送上門來的。”處士笑雲:“可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盡用,食二留一可也。”魔王即呼左右,把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屍,將首級心肝奉獻二客,四肢自食,其餘骨肉分散各妖。一個長老幾乎唬死。正慌忙間,漸漸東方發白,二妖分散。

  不一時,紅日高升,三藏昏沉,也認不得東西南北。正在不得命處,忽見一老叟,手持柱杖而來,走上前把手一拂,繩索皆斷,對麵吹了一口氣,三藏方醒,三藏跪拜於地,道謝搭救貧僧性命。老叟道:“你起來,可曾疏失甚麽東西?”三藏道:“貧僧二從人,已被寅將軍、熊山君、牛處士食了,不知行李馬匹在於何處?”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廂不是一匹馬,兩個包袱麽?”三藏回頭看時,果是他的物件,不曾失落。問老叟曰:“老公公,此處是甚所在?”老叟道:“此是雙叉嶺,乃虎狼巢穴。你為何墮此?”三藏道:“雞鳴時出河州地界,不料大早,履霜披露,失落此地。”老叟道:“處士是個野牛精,山君是個熊羆精,將軍是個老虎精。隻因你體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跟我來,引你上路。”三藏將包袱捎在馬上,牽馬相隨老叟經出坑坎,走上大路。卻低頭拜謝公公,那公公遂化作一陣清風,跨一隻朱頂白鶴,騰空而去。隻見風飄飄遺下一張簡帖,上有四句頌雲: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畏艱難報怨經。

  三藏看了,對天禮拜,獨自孤淒,前往峻嶺。行了半日,並無人煙村舍。

  那時路險肚饑,隻見前麵虎狼蛇蟲,四邊圍繞,那馬又腰軟蹄彎,伏倒在地。

  這等淒楚,自分必死。忽然見毒蟲猛獸長蛇惡物奔走飛逃去了。三藏抬頭看時,隻見一人手執鋼叉,腰懸弓箭,自那山坡前轉出。三藏跪在路旁,合掌高叫:“大王救命。”那人近前道:“長老休怕,我是這山中獵戶,姓劉名伯欽,綽號鎮山太保。”三藏道:“貧僧是大唐駕下欽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適間眾獸阻路,不能前進。忽見太保來,眾獸皆走去了,貧僧得脫。”

  伯欽道:“我在這裏,專打狼虎,捉蛇蟲是我生涯,故此眾獸怕我走了。但你既是唐朝來的,與我都是鄉裏,跟我舍下去住。”

  三藏牽馬隨行,過了山坡,聽得呼呼風響。伯欽道:“是山貓來了。”

  急忙步往山坡下,與虎鬥,不多時,被太保舉叉當胸刺倒。伯欽隻手執叉,①又隻手執虎,拖上路來。同三藏迤邐行住家中,又令母妻出見。那母知得和尚不肯吃葷,整理潔淨茶飯款待。那母親與伯欽道:“明日你父親周期,就請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後日送他去也罷。”次早又整素齋管待長老,②請開啟念經。三藏敲響木魚,先寫薦亡疏,後開度亡經、金剛經、觀音經、法華經、彌陀經、孔雀經,化了紙馬,薦了文疏。佛事已畢,各各安寢。

  次早,老母叫伯欽曰:“昨夜你父親托夢說是虧了長老超度,已脫罪孽,上中華富貴家去投主。”大家歡喜,安排白銀二兩奉謝。三藏分文不受,但道:“太保肯發慈悲,送我一程,至感。”伯欽同家童送了半日,路過大山,崔鬼險峻。伯欽走到大山之中,道:“長老,你自前去,我且合回。”三藏道:“請再送一程。”伯欽道:“此山喚做兩界山,東屬大唐所管,這西半邊靼靼地界,那廂狼虎不依我管,故此告回,你自去吧。”三藏滴淚難分。

  忽聽得山腳下喊聲如雷,連道:“我師父來也。”嚇得三藏癡呆,伯欽打聽,竟不知甚人叫,且聽下回分解。詩曰:三藏被難落深坑,金星救他得保全;路逢伯欽相留歇,從今漸漸往西天。

  唐三藏收伏孫行者卻說劉伯欽與唐三藏,又聞叫聲“師父”,不知何人。眾家童道:“這叫的必是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三藏問:“是甚麽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曾聞說王莽篡漢時,天降此山,下壓一個神猴,凍餓不死。這叫必定是他。長老莫怕,同下去看。”隻見石匣中一猴招手道:“師父,怎麽此時才來?你放我出。我保你上西天去也。”三藏近前,那猴王道:“你是東土唐王差在上西天取經去的麽?”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麽?”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齊天大聖,隻因大鬧天宮,被佛壓於此處。

  前者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求救我。他勸我莫再行凶,保護取經人往西天拜佛,功成自有好處。故此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做個徒弟。”三藏道:“我沒斧鑿,如何救得你?”猴道:“不用,隻要去山頂上,揭開金字壓帖,就出來了。”三藏依言複登極頂之處,果見金光萬道,有塊四方大石,石下貼著一封批,卻是“唵嘛呢叭呢吽”六個金字。三藏望西禱祝,將金字輕輕揭下,隻聞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我乃監押大聖者,今大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批去也。”三藏望空拜謝,下山對猴道:“揭去封批。”猴道:“師父可遠去。”

  三藏行了七八裏路,隻聞地裂山崩,那猴馬前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了。”三藏叫:“徒弟,姓甚名誰?”猴道:“我姓孫名悟空。”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伯欽見有行者,遂此分別。

  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一隻猛虎咆哮而來。行者放下行李,耳內拔出花針,變成鐵棒,把這虎照頭一棒,打出腦漿,再拔毫毛一吹,變成尖刀,剝下虎皮,圍在腰間,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前進。長者道:“你那打虎鐵棒,如何不見?”行者道:“師父不知,這棒出自龍宮,喚做天河定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當年大鬧天宮,甚是虧他。隨身變化,可大可①迤(yǐ)邐(cǐ)——曲折連綿。

  ②疏——封建時代臣向君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

  小,其形如繡花針模樣,收在耳內,用時方可取出。”三藏又問:“方才那虎怎麽不動,讓你打他?”行者道:“不瞞師父說,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剝這虎皮何為希奇。”三藏暗喜,放懷前行。

  不覺太陽西墮,三藏同行者徑投莊院借歇。有一老人,看見行者這般惡相,恐是鬼怪,不肯借住。三藏道:“貧僧是唐朝來的,往西天拜佛取經。

  他是我的徒弟,不必著驚。”老人方肯,即令安排齋飯。飯後各事已畢,師徒與那老兒亦各安寢。

  次早起來,齋罷、方才起身。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呼哨一聲,闖出六個①剪徑人來,喚做眼看喜、耳聽愁、鼻嗅愛、吞嚐思、意見欲、身本憂,都擁前來,照行者劈麵就砍,約有七八十下,行者隻當不知。後行者耳內取出花針,變成鐵棒,把六人一齊打死,走將來道:“師父請行,那賊已被老孫剿了。”三藏道:“你縱有手段,隻可退他去便了,怎麽就都打死,如何做得和尚?”三藏隻管絮絮叨叨,行者心頭火起,將身一縱,隻聞呼的一聲,回東而去。三藏隻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望西前行。

  隻見山路前有一老母,捧件綿衣,上有一項花帽。三藏站立路旁。老母問曰:“你從何來,孤淒獨行?”三藏道:“弟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老母道:“佛在天竺國界,路有十萬八千,緣何單人獨馬,無個徒弟,如何去得?”三藏遁:“日前收得一個徒弟,性潑凶頑,說他幾句,毅然向東去了。”老母道:“我兒遺下一篇咒兒,喚做緊箍咒,你可牢記,再莫泄②漏。又有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我兒用的,他隻做了三日,不幸命短,我今拿來,做個憶念。長老既有徒弟,我把送你。”三藏道:“徒弟走了,不敢領受。”老母道:“東邊不遠,或者會在我家去了。我去趕上,教他還來跟你,來時,你可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依你使喚,你就動念此咒,不敢行凶亂走。”三藏低頭拜謝,老母化道金光去了。

  那行者徑轉東海去見龍王。龍王道:“近聞大聖難滿,保人西天取經,今不西去,而複東來何意?”行者笑道:“那唐僧不識人意。隻因毛賊剪徑,被我打死,他的言長語短,我所以撇他。”龍王道:“張良圯橋三進履,得授天書,後得為神。大聖這等使性,休想得成正果。”行者道:“老孫還去保他!”急出海門騰雲,忽遇南海菩薩,道:“孫悟空!怎麽不保唐僧,可趕早去!”言罷,各回。

  須臾即至,看見唐僧端坐路旁。行者叩頭問:“師父,如何在此打坐?”

  三藏道:“你往何來?我隻管在此等你。”行者道:“我往龍王家討些茶吃。”

  三藏道:“我今肚饑,那包袱裏還有些幹糧,取來我吃。”行者解開包袱,取了燒餅,又見光豔衣帽。行者道:“師父把我穿戴也罷!”三藏道:“你若穿戴,與你就是。”行者穿了直裰,戴了帽兒,三藏卻默念緊箍咒一遍。

  行者叫道:“頭疼。”連念幾遍,行者痛得耳紅麵赤,眼脹身麻。行者道,“是師父咒我。”三藏:“你怎麽欺心?”行者即取出鐵棒,將欲下手。三藏又念起來,跌倒在地,不能舉手。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呼喚麽?”行者道:“師父,再莫念了。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遂收搭行李,望西而進。要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詩曰:五行山壓孫悟空,三藏收他做伴童;①剪徑——攔路搶劫,俗稱“劫道”。

  ②直裰(duō)——僧道穿的大領長袍。

  若非緊箍相降伏,頑性未改複逞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