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湘子造酒開花(4)

  龍王水灌八仙卻說八仙燒幹東海,奪得龍宮,見其中富貴非常,珍寶滿地。入後宮觀看,隻見所失玉板亦在,眾仙得之大喜,各相謂曰:”此畜富貴如此,何不知足,奪此玉板何用?今日國破人亡,果是自作孽,不可活也。”言論之間,不覺天晚。眾仙戰鬥困倦,皆曰:“便在此處一宿。明日早赴龍華。”言罷眾仙皆睡。

  果老終是春秋高大,更兼有事在心,夜臥不寐,醒至四更,聽得外麵轟轟有炮響,謂眾仙曰:“外麵人聲大作,想有敵兵複來,可作準備。”眾曰:“彼已大敗,安敢再來?”鐵拐曰:“兵法有虛有實:善戰者敵不其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又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數者皆兵家之①所不可忽者也,況彼素善於水,而吾儕又居海下,倘決水一灌,不其皆為魚鱉乎?”鍾離猛省曰:“此言極是。”急令洞賓出視,未及回報,隻見一聲炮響,喊殺震天,因麵潮頭,如山似練,滾滾而來。八仙急欲登岸,井無去路,舉火燒海,水氣從上逼下,火皆無光,水溺至身,無計可脫。正在驚慌,隻見國舅一人不溺,行即水開,住即水止。眾視之,其腰間寶帶,乃辟水犀為的,眾仙大喜曰:“執此可複此仇矣。”乃各取其犀帶一片在手,水即分開一路,眾仙登岸逃出。

  四海龍王督兵決水,專待八仙溺水擒獲報仇。但見水溺東洋,並無八仙動靜,皆以為溺死海中。敖閏報令收兵,乃與三海龍王相會,致謝救援之意。

  東海龍王亦自向前答謝,傳令宮中備下筵席,款待三位龍王,須臾完備,四海龍王皆入宮飲宴去了。

  八仙推山築海

  卻說八仙逃至海岸,思量退去,又忍一場惡氣。思量再戰,龍王羽翼又盛。正無計可施,忽洞賓曰:“一不做二不休,我有一計,可勝百萬之兵。”

  眾問其什安在?洞賓曰:“彼能以水溺我,我便以土掩之。方今四海龍王皆在東洋飲宴,不如推倒泰山以填之,此亦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彼兵將雖眾,方救之不暇,焉能與我開戰乎!此回雖壓不死龍王,亦可必然勝矣。”

  眾仙賀曰:“此計甚妙,甚妙。”於是八人竟上泰山,先將餘土沙石搬入東洋,然後八人分作八麵,齊力將泰山一抬,震天響了一聲,那山倒入海中去了。隻見淪海變我桑田。八仙拍掌大笑曰:“此可以雪被溺之恥矣。”視之良久,乃投龍華會而去。

  卻說四海龍王正在飲宴,忽報沙石亂墜,南海龍王曰:“此必八仙走脫,又來攻擊也。”四王出視,隻見泰山將崩。急令軍馬走時,泰山已倒海中,敖閏所領雄兵全軍皆沒。僅脫得四王,並左右數十騎耳。東海龍王回頭一望,宮殿皆陷泥沙,海麵盡成平地,槌胸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於馬下,左右救起,同三位龍土皆投南海商議而去。

  ①吾儕(chái)——我輩。

  龍王表奏天庭

  卻說四王來至南海,隻見東海龍王悶悶無言、流淚不止。敖閏尋思半晌,從容謂曰:“大王勿憂,吾用一計,已致八仙無地矣。”東海龍王忙起問曰:“吾弟既有奇計,何不令我知之?”敖閏曰:“以吾等之見,八仙已有四罪。”

  王問曰:“何謂四罪!”敖閏曰:“擅殺命子,焚燒龍宮,妄移泰山,築塞東海。凡此四者,有犯天條,罪所不容。王今息甲休兵,惟以正理奏之天庭,玉帝必怒,怒則必遣將征討,吾以精兵繼之攻進,彼時殺之,則是奉命征討,有罪不及於我。彼若戰勝,又得抗命之罪,愈觸玉帝之怒。隻此一表,便足致之死地,大王何必多優?”東海龍王大喜曰:“吾弟神謀妙計,非吾所能及也。”即命寫表文。其略曰:東海龍王臣某表:為八仙縱橫,四犯天條,不法大變事。臣奉命東海,恪守天規,波浪不興,魚龍成若。洛陽千種,不乏灌溉,良田萬頃、悉皆滋潤。今有八仙某等,不守清教,放縱人間,用術矜能,翻江攪海。臣長子摩揭奉命巡海,勸諭不從,反逞飛劍之雄,戮臣二子。又發葫蘆之火,燒臣龍宮。然猶怒氣未平,推泰山猶如壓卵。雄心不改,塞東海以絕流通。伏念二子被誅,將王位於誰繼?龍宮被壓,將此身子誰依?泰山其頹,誰作土壤之主?東海其塞,誰為細流之歸?罪犯天條,望正法於不赦,事關切己,敢冒死以上聞。臣稽首頓首,不勝痛心戰兢之至!

  敖閏寫畢,遞與東海龍王,即日伏闕上奏玉帝。玉帝閱表,果然大怒,即命天將趙無帥勘視,且喝之曰:“若果然有此四事,隨即征討八仙。”元帥領旨,卻往東海而來。四海龍王迎接,備言八仙之害。即引元帥渡海登山,細勘一遍。隻見泰山成地,東海成田,元帥大怒,即問八仙現居何處。龍王對曰:“現在龍華會上。”元帥辭別龍王,卒眾天兵,往投龍華會而來。四海龍王皆以大喜,各歸點兵,伺候廝殺而去。

  八仙天兵大戰卻說八仙正在龍華會上,同眾天仙飲宴,忽門外喊聲大起。天兵一字排開,當先一員大將乃趙元帥,立馬提刀,高叫:“玉帝有命征討,八仙可急向前受縛勿遲,不然刀斧無情。”會上眾仙聽得,並皆失色。鐵拐曰:“此必是龍王先奏知玉帝也,然我等未曾奏辨,安得便加受縛。”洞賓曰:“天將既至,我當出與言之,俟明日亦奏玉帝,然後聽其論罪。”眾仙齊曰:“然。”

  洞賓乃出陣前言曰:“天將請先回天,待至來日某等亦奏天庭,然後領罪。”

  元帥怒曰:“汝等罪惡重大,時刻尚且不能容之,安待來日?”洞賓曰:“安見罪惡重大?”元帥曰:“平山塞海,放火殺人,罪惡不大,更有誰大?”

  洞賓曰:“有誰見證?”元帥曰:“東海龍王有表奏汝。”洞賓曰:“安得聽其一麵之辭?”元帥曰:“吾隻奉玉帝聖旨,那管汝等是非!”言罷舉刀直取洞賓。

  洞賓不敢與戰,繞陣而奔,鍾離看見龍王陳兵在後,心中大怒;又見天將追迫洞賓,挺槍便出。天將見鍾離出馬,舍了洞賓,便取鍾離。兩馬相交,約鬥二百餘合不分勝負,忽天兵陣後東海龍王出馬助戰,八仙隊中洞賓亦出敵住。龍王回馬夾攻,又約二十餘合。天兵陣後南海龍王又出,八仙隊中湘子出馬敵住;天兵陣後四海龍王齊出,八仙隊中采和、仙姑亦出敵住。西邊擂鼓搖旗,步騎相攻,塵飛煙起,從午至申,勝敗不分。會上眾仙看見,暗暗稱奇,忽陣中大響一聲,鍾離坐下之馬倒,將鍾離掀在地上。趙元帥縱馬趕至,提刀正要砍落,不防鐵拐從後奔來,舉杖正中元帥手腕,棄刀於地而走。鐵拐提起鍾離,乘勢力攻。龍王大敗而逃,餘兵四散奔走。八仙追至海①邊而還。會上諸仙持酒慶賀,果老曰:“今日雖則勝之,卻是有忤玉旨,明日必有大兵至矣,如之奈何?此騎虎之勢,不可下矣!諸位仙友在此,萬望扶持。”時有齊天大聖,亦與其會,乃大笑言曰:“諸友放心!某雖不才,願當一麵。天兵若至,管教片甲不回。”八仙稱謝,再三囑托一遍,又向會上飲酒去了。

  觀音和好朝天

  卻說趙元帥被傷手腕,回至天庭奏曰:“臣某承命巡視山海之中,泰山果倒於海,東海果係填塞,殺人放火,事事皆真。臣率天兵征討,八仙仍複逞強,殺傷臣手,追迫龍王,伏望再派強將剿除,以肅天威。”是時龍王一麵往如來借兵,一麵又有告急聲至,玉帝大怒,即命關、溫二將,統領天兵二十餘萬,漫空布野,在龍華會來擒捉八仙。又令馬、趙二將,統兵二十餘萬助陣。途中關元帥謂溫元帥曰:“此行雖當助力,亦須問明是非,若龍王不得罪於八仙,彼八仙又安能逞此強乎?況此事又非小可,八仙交結亦多。

  吾看此番必有人來和解。昨趙元帥過於剛暴,所以敗與他人。今吾與汝去,當臨時觀變,先禮後兵可也。”溫元帥曰:“此言正合吾意。”兵至龍華,列成陣勢。溫、關出馬,令人通報,請八仙答話。鐵拐曰:“此關、溫先禮後兵之意,然其軍容強盛,不可輕敵,我往老君處求救,汝等可戰則戰,可守則守,須度量行之。”眾曰:“然。”鐵拐駕雲去了。

  鍾離與果老曰:“汝與國舅、仙姑同理軍務,采和、湘子輔助大聖教授,吾與洞賓與關、溫對陣。”吩咐已畢,乃出馬陣前,躬身與溫、關施禮。溫、關亦躬身答禮畢。關元帥從容言曰:“昨何抗拒天兵?”鍾曰:“非敢抗拒天兵,因趙元帥剛猛不容分理,所以未及承旨耳。”關曰:“然則汝何故推山塞海?”鍾曰:“因過海赴會,龍王無故強奪五板,且擒仙友藍采和,拘囚幽室,某等再三往取不還。更恃四海之兵,以此淩弱,某等含屈無伸,以致如此。”言猶未絕,忽喊聲震天,乃馬、趙二將從後殺到,溫、關、鍾、呂四人對陣,全然不動。馬、趙侵掠八仙後陣至急,忽八仙陣中突出一員大將,手執鐵棒,勢猛過人,英雄無故,眾視之乃齊天大聖也。更不打話,直取馬、趙二將。馬、趙迎敵,鬥至數合,大聖手起,一棒打下,二十萬天兵沒其一半。眾皆失色。馬、趙欲退,大聖又起一棒,馬、趙挺刀齊隔,二刀皆折。

  正在危急,忽見老君、如來皆到,大叫:“敵將休鬥,待我講和。”大聖方才住手。老君、如來忙至陣前,勸開二陣。喚八仙、龍王向前問故。忽見一人駕雲到來,眾視之,乃是觀音見二處戰爭,來此看理。老君、如來二人以手招觀音相見曰:“大士正來得好,不然亦將遣人相迎,以和解一事。”

  觀音曰:“何事?”老君曰:“八仙與龍王之爭!欲大士同為之分解耳。”

  觀音曰:“此事不敢如命。”老君、如來曰:“何故?”觀音笑曰:“洞賓①忤(wǔ)——不順從,不恭敬。

  那生最是輕薄。我向在洛陽造橋,彼常多方調戲。”老君、如來大笑曰:“今有我二老在,卻不妨事也。”三人坐定,龍王、八仙各來陳說其理。如來終是大果,聽了隻念“阿彌陀佛”;老君終是老肚,聽了隻說“也罷也罷”,全無是非可否。八仙與龍王又在爭論不息。觀音十分心焦,隻得向前謂老君、如來曰:“此事如何分剖?”二人曰:“全憑大士主張。”觀音曰:“以弟之愚見,處此不難,但玉帝既怒,必須先見玉帝,然後處之。”二人曰:“大士之言有理。”三人乃同見土帝曰:“特來講和八仙、龍王之爭。”玉帝曰:“八仙十分無狀,既推出塞海,放火殺人,又傷吾大將,其罪難逃。”三人曰:“八仙固是有罪,然其初起於龍王,無故奪其渡海玉板,又且囚困采和,兩個忿爭,以致如此。及其問罪兵至,以未有辨奏之故,非敢抗拒天兵也。”

  玉帝曰;“既然如此,惟三位之命是聽。”

  三人齊出,再至陣前,觀音謂八仙、龍王曰:“天下無久爭而不和之理,若必力爭,兩必有傷,自古如此,吾等見過玉帝,特為汝和解,須當皆聽吾言。”龍王、八仙曰:“大士處得其平,無有不聽。”觀音問:“玉板何在?”

  龍王曰:“燒海之時,又被八仙奪去,”觀音令八仙取玉板至。八片之中,選其至美無暇者二片,付與龍王,以償二子之命。且慰之曰:“汝子為此而死,今已死之,不可複生矣,惟將二物償汝,留之宮中如見二子也。”龍王涕泣哽咽稱謝。且稟曰:“此事從命矣,但龍宮被塞,何處安身?”大士默然,請之於老君、如來。二人曰:“前事處之當極,此事還要大士主張。”

  觀音曰:“此亦不難。”乃向前將手指一伸,便入海中一挑,把那泰山挑起,放在原處,海中殿宇景物如故。眾皆悅服稱賀。老君、如來曰:“今日若非大士至此,吾二老全無主張矣。”於是三人領八仙、龍王至帝庭謝罪。帝曰:“事如何處?”老君、如來曰:“大士將玉板二片以償龍王二子之命,複整理山海如故,眾皆悅服矣。”玉帝關雲一望,見泰山益高,東洋益深。乃大笑曰:“人言觀音神通廣大,至今果然。”乃召八仙、龍王曰:“汝等無故擾亂乾坤,本當重罪,但看在老道、老佛分上,並皆從寬,龍王罰俸一年,八仙謫降一等,俱限一年滿足複常。”八仙、龍王謝罪。帝即命四將班師,老君三人辭別玉帝而出。龍王、八仙在外拜謝。三人乃一齊辭別,駕雲各往本處而去。自此天淵迥別,天下太平。

  詩曰:八仙蹤跡居島蓬,會罷蟠桃過海東;大士不為扶山海,龍王安得就深宮。

  自後八仙屢屢出見人間,但凡人肉眼多不識得者。彼亦必待有緣者而方度也。又將諸仙近事以及神通列述於後:國朝時,忽有道士賣木圈於市,其圈連環,並無刀斧痕跡。人皆奇之。

  有一書生悟曰:“神仙多戲術,今二圈連環,似一呂字,意者是呂洞賓也。”

  出拜之求度,道士曰:“何故如此?”書生曰:“悟圈中之意,知師力呂祖也。道士曰:“後麵之人叫我賣耳。”書生回頭,不見道士。

  長安一人家,造醬一大缸,有毒蛇淹死其中,主人不知。忽有老者騎驢而過,直入其家,打破醬缸而去,主人出視之,有毒蛇一條在內。大驚,奔往謝之,其老騎驢緩緩而行,主人力追不及。人以為張果老也。

  南中有爛腳丐者,臥於橋上,終日呼人替其摩摩腳。三日呼,無其人知。

  忽大笑,騰雲而去,人以為李鐵拐也。然其摩摩腳者,諭言能為之摩者,即度之也,借無人識。

  廣中新造一寺,本寺僧建一石碑,欲書鍾、王之名家字。一日寺僧出,令徒守之。忽一道士至其寺,就筆欲寫其碑。小徒不從,奪去其碑。道士即以筆染水寫詩一首,其字流動如珠,今存焉。詩中有“自別嶽陽曾到此”之句,蓋純陽所為也。

  山東魯王好道,殿前有一大槐,已死數年,王深惜之,不忍代砍,一日①齋僧,一道士後至,坐其樹下。內臣持齋與之。道士從手上束以一黑丸含其口,內臣惡之。道士將樹鑽一孔,納丸其中,書以呂字於地而去。次日其樹複生,枝葉皆茂盛如故。

  又三日,魯王設醮,有一尼懷胎求食,而魯王笑與之食。俄而腹痛欲產,魯王命居一室,忽產一子,王命育之,其夜子母皆不見。僅留二口字於壁上。

  此皆近聞,錄之終篇,其餘仿此。

  ①束——集起。

  卷二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