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2章 教育和科學(1)

  那麽,第三個戰略重點教育和科學呢?這幾年,我們的幹部對於教育和科學的重要性的認識,應該說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農村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製,農業生產發展了,專業戶大量地出現了,廣大農民興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現在農民自費求師學藝的事很多。戶縣有一所中學辦了一個短訓班,要收費,農民自己帶著錢來學技術。過去吃大鍋飯,你傳授技術他不要,現在自己帶著錢來學技術,這是很大的變化。現在由於包幹到戶,誰有本事,誰就生產得多,收入高,農民學技術的興趣就起來了。農村形勢的變化,使我們幹部在思想上也感覺到在農村辦教育、學科學的重要性了。但是,把教育和科學看作戰略重點之一,不是一般地重要,而是提到戰略的高度、戰略重點的地位,很多人在認識上還跟不上十二大的要求。

  十二大把教育提到戰略重點的高度,這是由教育在經濟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

  教育擔負著培養勞動後備力量和專門人才的重大任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教育的狀況如何,直接影響和製約著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們的經濟工作,無論工業也好,農業也好,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生產技術水平低和經營管理水平低,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不適應翻兩番這個奮鬥目標的要求。我們現在的工業技術水平大體上相當於發達國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相差20來年。當然,某些局部某些項目和技術,我們和發達國家是一樣的,它是80年代,70年代的水平,我們也是80年代、70年代的水平,個別的甚至超過了它。

  但也有一些部分還停留在40年代的水平,連50年代、60年代的水平都達不到。我們的農業技術,大家曉得,基本是手工勞動。經營管理水平也是比較落後的,據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不少工廠的經營管理還沒有恢複到50年代的水平。一些基礎工作,象車間、班組的原始資料,勞動定額管理,原材料消耗定額等,這在50年代還比較完善,可是現在有些工廠連這些都沒有完全恢複起來,各種原始資料不健全,甚至沒有,這是差的工廠了。那更差的工廠就是多年虧損,工作組幾進幾出,還是老樣子。我去年看到渭南地區一個化工廠就是這種狀況。這樣的工廠不是個別的。那麽,好的工廠經營管理水平就高麽?也不高。我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去年,我到天津一家化纖工廠去參觀,這家工廠的設備是從日本、德國引進的自動化生產線,人家一台機子定員一個人,我們定員為兩個至三個人。電子計算機,我們才開始用於生產,還不是大量使用。國外呢?已經用電子計算機來搞經營管理。

  一個大的企業分布全國,它每時每刻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個分廠的生產情況。我們現在指揮生產還主要靠人工嘛!可以看出,我們的經營管理水平是落後的。技術水平的落後,經營管理水平的落後,就限製了生產的發展,就不可能充分發揮設備、資金的作用。誰都知道,資金周轉愈快愈好,一塊錢如果能周轉十次的話,就可以頂10塊錢用。現在,我們的資金周轉速度很慢,大概一年一次多一點,就是一個錢頂一個半錢,最多兩個錢用。如果我們的經營管理好一點,一個錢就可以頂三個錢用,那這個資金狀況就不同了。所以,經營管理水平和資金的效益是連在一起的。發揮設備作用也是這樣,有的同誌講,我們國家的機床鍛壓設備總數和日本相當,但產值隻相當於日本的10%,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經營管理水平低。我講這些例子,都說明我們的經營管理落後,生產技術落後,限製了經濟的發展。所以,中央領導同誌講:我們生產狀況是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

  高消耗是說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成本高,在我們陝西就更高一點。效率低,主要是說我們的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也不高,這是和工業發達的國家作比較。在國內也有一個比較,和上海比,我們就低得多。去年,我到戶縣一個生產大隊辦的化工企業看了看。這個小企業製造雪花膏,賺錢可不少。它用的原料不多,都是幾十公斤,幾百公斤,頂多一兩噸。原料從哪裏來呢?都是上海運來的。我問:西安就沒有?他們說:一個是原料很缺,我們省化學工業比較落後。

  一個是質次價高,從上海買加上運費還比西安便宜。這不叫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率、低質量嗎?這怎麽能有競爭能力呢?所以,要翻兩番必須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如果說,在現有的老技術、老設備、老材料、老工藝、老產品的基礎上,我們實現戰略目標的資金、能源、材料條件都不具備,翻兩番就辦不到,那麽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基礎上,我們實現戰略目標的資金、能源、材料條件就具備,翻兩番是可以辦到的。

  結論就是:不靠科學技術進步,戰略目標就有落空的危險;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戰略目標就有實現的把握。所以,我們必須解決科學技術的問題,人才培養問題,這樣才能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才能實現翻兩番。

  農業要翻兩番,也要解決科學技術和人才問題。雜交水稻是湖南發明的,獲得國家科學頭等獎,在漢中推廣80萬畝,平均畝1000斤,比常規稻種增產200斤。5年共增產5億多斤,價值1000萬元。經濟效益很高。投資一塊錢,收入二百塊錢。這不是靠科學技術翻番了嗎?歧山縣馬莊公社有個生產隊,應用土壤分析的技術,分析腐殖質和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還談不上微量元素分析),掌握小麥什麽時候缺多少氮、多少磷、多少鉀,進行科學施肥,需要什麽追什麽,需要多少追多少。這樣,使化肥利用率由35%提高到50%,節省近50%,一斤糧的成本降低41%,隻有三分二厘錢。這不也是翻番嗎?棉田覆蓋地膜,大家已經知道了。根據韓城、涇陽等八個縣的調查,覆蓋地膜比不覆蓋地膜的棉花增產26%一60%,在同等條件下,扣除地膜成本後,覆蓋地膜的旱地棉田可增加收入14元,水地棉田可增加收入40元。渭北的合陽縣推廣保墒抗旱的工作法,1981年和1982兩年53萬畝小麥畝產都超過300斤,比臨近的澄城高出37%,比白水高出45%。這些例子都說明,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方法同落後的技術、生產方法相比,在經濟效益上的差別是很大的,而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方法,沒有人才不行。於是,科學技術問題和人才問題就同時提出來了。

  但是,不辦教育,人才哪裏來?辦好教育,造就人才,才能發展我們的科學技術事業,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所謂人才,一個是指幹部。現在的黨政幹部,都可叫管理幹部。我們現在管理人才的水平不高,不提高不行。我們的幹部教育從50年代後期就中斷了,直到粉碎“四人幫”後才恢複起來,損失很大。現在很多人沒有係統地學習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就更沒有學。有的同誌連最基本的社會科學知識都不具備。最近,黨校中青年幹部班招生,從考試情況看,我們的幹部的確缺乏社會科學知識。

  比如,什麽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有37%的人答不出來。整天搞經濟工作,但是不知道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我們天天講利潤怎樣分配,可是,什麽叫利潤?64%的人連這個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都弄錯了。什麽是世界觀?很多同誌也答不出來。有一個題叫試論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我們有個同誌得“0”分。剛學過十二大文件,答不出三個戰略重點。我們國家沿海的省份有哪幾個?80%的人答不清楚。有的同誌答成河南、雲南。這不是連地理常識都沒有嘛。這些幹部怎麽辦?隻有學習、再學習。請大家不要忘記,這是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招生。中青年幹部都招45歲以下的,一般是40歲左右。這批幹部正是做事情時候。所以,提高現有幹部文化水平是一個很迫切的任務。如果不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這批幹部的發展就會受到限製。老的東西管一管還可以,新的東西就管不了。

  我們要振興經濟就要有人才。現在,我們國家的人才不足,知識分子有多少呢?10億人口,960萬平方公裏這樣一個大國,知識分子有多少呢?過去毛澤東同誌講500萬人。據中央統計,現在中專以上的知識分子全國有700萬人。太少了嘛!發展經濟要有人才,這是國外經驗所證明了的。蘇聯、日本、德國、美國大體上都是15年、20來年實現經濟翻兩番的,我們翻兩番也是可能的。他們為什麽在相近的年代能翻兩番呢?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有人才、有技術。德國、日本戰後打得破破爛爛,但很快就翻上去了,原因就是他們有人才、有技術。老的資本主義國家,人才的積累、技術的積累比較雄厚。國家打爛了,人不一定都打死。有人才在,就能實現經濟上的翻番。所以,我們一定要辦好教育。沒有發達的教育,造就不出人才來。工人、農民的文化技術水平沒有提高,我們要在後十年振興經濟,翻兩番,是很困難的。鄧小平同誌講:“我們國家是很有希望的,現在的關鍵是培養人才問題。沒有知識辦不好事情。”

  我們要振興經濟、發展生產,當然離不開物質條件,比如生產設備等,這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人,是人才。有了人才,國家資源才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有限的財力、物力就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沒有人才,就是資源豐富也開發不了,利用不了,仍然擺脫不了落後貧困的狀況。所以,我們要發展經濟就要抓人才,抓教育。這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的需要,實現翻兩番的需要。這是第一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不僅從經濟上看,教育應該擺在戰略重點的地位,而且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看,教育也應該擺在戰略的地位。十二大報告說:“物質文明的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的建設不但起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保證它的正確的發展方向。兩種文明的建設,互為條件,又互為目的。”又說:“社會主義還必須有一個特征,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沒有這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教育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麵的重要內容,而且同思想建設有直接的關係。報告還指出:“普及教育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所以,為什麽講教育是個戰略重點,也要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來理解。

  我們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能僅僅講物質文明,還必須同時講精神文明。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而講精神文明,就不能不聯係到教育的問題。我們的教育擔負著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任務,又要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從而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離開了教育,就培養不出這樣的人來。

  今天,在我國農村,農民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精神麵貌方麵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今天的農民既不同於解放以前的農民,也有別於解放初期的農民。農民作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他們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麵;作為昨天的私有者,他們又不可避免地會有某些舊社會殘留下來的舊觀念、舊思想的一麵,還沒有擺脫或者沒有完全擺脫小生產、小私有者的落後意識或習氣。這就需要我們做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其中包括發展教育事業,運用教育的手段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水平。

  從文化情況來看,解放後30多年,我國的農民教育和農村普及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今天的農村已經不能和舊社會愚昧落後的農村相提並論。據估計,現在我們省大概有400萬高、初中畢業生在農村,大部分在關中,陝南、陝北少一些。所以,不能說我們的農村仍然是愚昧落後的。但是,另一方麵,全省還有700多萬文盲。其中青壯年文盲20多萬。因此不能說,我們的農村就完全擺脫了愚昧落後的狀況。正是由於這種情況,落後的東西才得以乘隙而起。封建、迷信、賭博、買賣婚姻、流氓犯罪等落後或醜惡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農村的文化落後有關的。

  要消除這種東西,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而要徹底改變農村文化落後的狀況,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就隻能主要靠教育。進一步講,要把農民培養成有高度的社會主義思想覺悟的人,更要靠教育。毛主席在延安時候說過:工農幹部如果沒有文化,必須首先學文化,你連字都不認識,怎麽看書?連書都不看,怎麽掌握馬列主義?所以提倡工農幹部學文化,學了文化再更好地學馬列主義。當然,文化不限於識字,現在應該比延安時候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教育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條件。

  第三個理由。十二大指出:我們“不僅需要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而且需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新人。”這不僅是對經濟戰線的要求,而且是對各條戰線的要求,對全黨的要求。為了共產主義大業,為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必須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新人。我們國家10億人口,青少年有5億多。我們省有2800多萬人口,中小學在校學生就有600百多萬,加上校外的青少年,占人口的一半以上。現在這一代青少年十年、二十年以後就是各條戰線的勞動者或骨幹力量。

  能不能把他們培育好,怎樣才能培育好,他們的素質將來怎樣,這是關係我們事業成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根本問題。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命運與這一代青少年的狀況(思想、文化、體質等)是緊緊連係在一起的,而培育就意味著教育。

  現在,大多數青年愈來愈認識到有文化、懂技術的重要性,不少人學習的願望十分強烈。我們必須看到這一點,把育人的工作做好。大多數家長也希望子女成才,教子女學壞的,大概也有,隻是極少數。前年,我們在農村開始推行責任製,搞包產到戶。陝北反映,學齡兒童入學率大大下降,原因是把羊承包給農民以後,學生家長把小學生叫回家放羊去了。這可了不得啊,生產責任製一搞,學齡兒童入學率大大下降,趕快大聲疾呼!可是,從去年到現在,再聽不到反映了。原來是農民沒有鬧清楚,後來一看不行,還得送子女念書,現在升學率又上去了。所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對這一代青少年的教育,滿懷信心地搞好對這一代青少年的教育。

  我們的戰略部署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我看這基礎裏邊,條件裏邊,都包括教育。因為基礎和條件兩個概念,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當然也包括教育。力量呢?物質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經濟的力量、政治的力量,國家的力量、群眾的力量等等。教育既然是發展經濟的戰略重點,又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條件,自然也屬於這個“力量”的範圍。所以,我們的教育工作一定要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列。

  教育的周期比較長,小學五、六年,中學六年,大學本科四年以上,培養一個人才至少需要十多年時間。所以,做好教育工作不僅要看到當前的急需,而且要預見到長期的需要,要看到1990年以後我們農村需要大批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科學知識的各類人才和勞動者。

  總之,我們不僅要把教育和經濟發展聯係起來考慮,也要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聯係起來考慮,還要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聯係起來考慮。因此,十二大把教育提到戰略重點的地位。這是我理解的第三個理由。

  現在,遇到了一個矛盾,就是我們說教育怎樣重要,是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呀,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條件呀,可是有些人,特別是一部分幹部,那種輕視知識,輕視知識分子,忽視教育的思想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十二大報告指出:“過去由於‘左’傾思想和小生產觀念的束縛,在我黨內,相當普遍、相當長期地存在著輕視教育,科學、文化和歧視知識分子的錯誤觀念,嚴重妨礙著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所以,要把教育真正當作戰略重點來抓,必須同時清除“左”傾思想和小生產者的狹隘觀念,否則,教育的戰略地位就是一句空話。我們黨過去在很長的時期內是重視教育的。大家知道,黨校、抗大、馬列學院等等,就是在延安的時候開辦的。解放初期,也重視教育。後來受“左”傾思想影響和小生產觀念的束縛,就忽視教育,歧視知識分子了。三中全會以來,指導思想擺順了,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學擺在戰略重點地位。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是付出了很大代價得出的正確結論,我們應該很好地宣傳十二大這個戰略重點的思想,宣傳教育在建設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克服輕視知識、輕視知識分子、忽視教育的錯誤思想。

  教育事業是全黨的事業,全黨應該重視教育,各行各業都應該關心和支持教育。教育部門責無旁貸,就更應該重視了。教育搞上去了,就能促進經濟振興,促進國家興旺發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