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古近體詩共六十五首

  越中秋懷

  越中,唐時之越州,又謂之會稽郡,隸江南東道。

  越水繞碧山,周回數千裏。乃是天鏡中,分明畫相似。愛此從冥搜,(1)永懷臨湍遊。一為滄波客,十見紅蕖秋。(2)觀濤壯天險,(3)望海令人愁。路邏迫西照,歲晚悲東流。何必探禹穴,(4)逝將歸蓬丘。(5)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6)(1)孫綽《天台山賦序》:“遠寄冥搜。”李善注:“搜訪幽冥也。”

  (2)梁簡文帝詩:“紅蕖間青瑣,紫露濕丹楹。”

  (3)越地,左繞浙江,江有濤水,晝夜再上。枚乘《七發》曰:“觀濤於廣陵之曲江。”正謂此江也。

  (4)《漢書·司馬遷傳》:上會稽,探禹穴。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間雲禹入此穴。《水經注》:會稽山東有湮井,去廟七裏,深不見底,謂之禹井雲。東遊者多探其穴也。

  (5)《詩·國風》:“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朱傳》雲:“逝,往也。”

  《十洲記》:“蓬丘,蓬菜山也。”

  (6)《國語》:範蠡乘輕舟以泛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史記》:範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陶朱公。

  效古二首

  朝入天苑中,(1)謁帝蓬萊宮。(2)青山映輦道,(3)碧樹搖煙空。謬題金閨籍,(4)得與銀台通。(5)待詔奉明主,(6)抽毫頌清風。(7)歸時落日晚,蹀躞浮雲驄。(8)人馬本無意,飛馳自豪雄。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9)唐歌弦古曲,美酒沽新豐。(10)快意且為樂,列筵坐群公。(11)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12)早達勝晚遇,(13)羞比垂釣翁。(14)(1)天苑,禁苑也。

  (2)《唐書》:大明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高宗以風痹厭西內漱濕,龍朔三年始大興茸,曰蓬萊宮,鹹亨元年曰含元宮,長安元年複曰大明宮。

  (3)《上林賦》:“輦道C 屬。”顏師古注:“輦道,謂閣道可以乘輦而行者也。”

  (4)謝朓詩:“既通金閨籍。”李善注:金閨,即金門也。應劭《漢書注》曰:籍者,為尺二竹牒,紀其年紀、名字、物色,懸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5)唐大明富有銀台門,詳六卷注。

  (6)《通鑒》: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密邇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數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胡三省注:唐天子在大明宮,翰林院在右銀台門內;在興慶宮,院在金明門內;若在西內,院在顯福門內;若在東都及華清宮,皆有待詔之所。其待詔者,有詞學、經術、合煉、僧道、卜祝、術藝、書弈,各別院以凜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詞學。

  (7)謝莊《月賦》:“抽毫進牘,以命仲宣。”李善注:“毫,筆毫也。”

  《詩·大雅》:“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8)《韻會》:“蹀躞,行貌。”浮雲驄,見四卷注。

  (9)紫鴛鴦,見二卷注。金井,見三卷注。

  (10)梁元帝詩:“試酌新豐酒。”

  (11)謝靈運詩:“列筵皆靜寂。”呂延濟注:“列筵,謂四座也。”

  (12)轉蓬,見九卷注。

  (13)《南史》:張纘年二十二,累遷尚書吏部郎,俄而長兼侍中。時人以為早達。

  (14)垂釣翁,謂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始遇文王。

  其二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1)所以尹婕妤,羞見邢夫人,低頭不出氣,塞默少精神。(2)寄語無鹽子,(3)如君何足珍。

  (1)西施效,見二卷注。東鄰,見四卷注。

  (2)《史記》:武帝時,幸夫人尹婕妤,與邢夫人同時幸,有詔不得相見。

  尹夫人自請武帝,願望見邢夫人,帝許之。即令他夫人飾,從禦者數十人,為邢夫人來前。尹夫人前見之,曰:“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

  對曰:“視其身貌形狀,不足以當人主矣。”於是帝乃詔使邢夫人衣故衣,獨身來前。尹夫人望見之,曰:“此真是也。”於是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史記·日者傳》:“伏軾低頭,卒不能出氣。”《顏氏家訓》:“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

  (3)無鹽,醜婦,見四卷注。

  擬古十二首

  青天何曆曆,(1)明星如白石。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2)閨人理紈素,遊子悲行役。(3)瓶冰知冬寒,(4)霜露欺遠客。客似秋葉飛,飄颻不言歸。別後羅帶長,愁寬去時衣。乘月托宵夢,因之寄金徽。(5)(1)《古詩》:“眾星何曆曆。”曆曆,行列貌。

  (2)《太平禦覽》:《爾雅》雲:“河鼓謂之牽牛。”又古歌雲:“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黃姑者,即河鼓也。為吳音訛而然。《錦繡萬花穀》:“牽牛謂之河鼓,聲轉而為黃姑也。”《初學記》:天河,亦曰銀河。《白帖》:《淮南子》:烏鵲填河以成橋,而渡織女。《中華古今注》:鵲,一名神女,俗雲七日填河成橋。

  (3)顏師古《漢書注》:紈素,今之絹也。柳惲詩:“念君方遠遊,賤妾理紈素。”

  (4)《呂氏春秋》:“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5)《舊唐書》:貞觀二十二年,契苾回紇等十餘部落相繼歸國,太宗各因其地土,擇其部落,置為州府。以回紇部為瀚海都督府,仆骨為金微都督府雲雲。《新唐書》: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置,隸安北都護府。

  蕭士贇曰:此篇傷窮兵黷武,行役無期,男女怨曠,不得遂其室家之情,感時而悲者焉。哀而不傷,怨而不誹,真有國風之體。此晦庵之所謂“聖於詩”者與?

  其二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1)明月看欲墮,(2)當窗懸清光。遙夜一美人,(3)羅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4)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5)行人皆躑躅,(6)棲鳥去回翔。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1)古詩:“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江總詩:“並勝餘人白玉堂。”

  (2)《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

  (3)遙夜,長夜也。《楚辭》:“靚杪秋之遙夜。”

  (4)《陌上桑》,古相和歌曲,詳六卷注。

  (5)歌聲繞梁,見十一卷注。《魯靈光殿賦》:“飛梁偃蹇以虹指。”

  (6)《韻會》:“躑躅,住足也。”

  其三長繩難係日,(1)自古共悲辛。黃金高北鬥,(2)不惜買陽春。石火無留光,還如世中人。(3)即事已如夢,後來我誰身?提壺莫辭貧,取酒會四鄰。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1)傅玄詩:“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係白日。”

  (2)《唐書·尉遲敬德傳》:王曰:“公之心如山嶽然,雖積金至鬥,豈能移之。”又唐人詩:“身後堆金柱北鬥。”疑當時俚語有此。

  (3)劉勰《新論》:“人之短生,猶如石火,炯然以過。”《法苑珠林》:“石火無恒焰,電光非久停。”

  其四清都綠玉樹,(1)灼爍瑤台春。(2)攀花弄秀色,遠贈天仙人。(3)香風送紫蕊,直到扶桑津。(4)恥掇世上豔,所貴心之珍。相思傳一笑,聊欲示情親。

  (1)《楚辭》:“造旬始而觀清都。”朱子注:“清都,列子以為帝之所居也。”

  (2)左思《蜀都賦》:“暉麗灼爍。”劉淵林注:“灼爍,豔色也。”劉良注:“灼爍,光彩貌。”鮑照詩:“朝日灼爍發園華。”《拾遺記》:昆侖山傍有瑤台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台基。

  (3)《抱樸子》: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

  (4)木華《海賦》:“翔陽逸駭於扶桑之津。”呂延濟注:“扶桑之津,日出之處。”

  其五今日風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吹簫舞彩鳳,(1)酌醴鱠神魚,(2)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達士遺天地,東門有二疏。(3)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施。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鮒。(4)(1)吹蕭致鳳,用蕭史事,見六卷注。

  (2)嵇康詩:“鸞觴酌醴,神鼎烹魚。”《說文》:“醴,酒一宿熟者。”

  曹植詩:“玉尊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3)《漢書》:疏廣為太傅,兄子受為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在位五歲,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

  受叩頭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

  公卿、大夫、敵人、邑子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而去。

  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廣既歸鄉裏,日令家供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

  (4)涸轍鮒,用莊子事,見二十卷注。

  其六運速天地閉,(1)胡風結飛霜。百草死冬月,六龍頹西荒。(2)太白出東方,(3)彗星揚精光。(4)鴛鴦非越鳥,何為眷南翔?(5)惟昔鷹將大,(6)今為侯與王。得水成蚊龍,(7)爭池奪鳳凰。(8)北鬥不酌酒,南箕空簸揚。(9)(1)《周易》:“天地閉,賢人隱。”《月令》:“孟冬之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2)六龍,謂天子大駕,詳八卷注。

  (3)《漢書》:太白出西方,失其行,夷狄敗。出東方,失其行,中國敗。

  《宋書》:太白出東方,利用兵,西方不利。

  (4)《晉書》: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

  見則兵起、大水。主掃除,除舊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史臣按:彗本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為災。《唐書》: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見於東方,在婁、胃間,色白。長四尺,東方疾行,曆昴、畢、觜觿、參、東井、輿鬼、柳、軒轅,至右執法西。凡五旬餘不見。閏四月辛酉朔,有彗星出於西方。長數丈,至五月乃滅。婁為魯,胃、昴、畢為趙,觜觿、參為唐,東井、輿鬼為京師分, 柳其半為周分。二彗仍見者,薦禍也。

  (5)曹植詩:“願隨越鳥,翻飛南翔。”

  (6)陳琳《檄文》:“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韻會》:“將,與也。”

  (7)《魏書·楊大眼傳》:時將南伐,李衝典選征官,用為軍主。大眼顧謂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謂蚊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終不複與諸君齊列矣。”

  (8)《晉中興書》:荀勖徙中書監為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曰:“奪我鳳凰池,卿諸人何賀我耶?”

  (9)《詩·小雅》:“惟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惟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孔穎達《正義》雲:“言惟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其北則有鬥星,不可以挹□□其酒漿。”

  “運速天地閉”,喻國家否運之至,如四運將終之時,天地之氣亦為之閉塞不通。“胡風結飛霜”,喻祿山起兵為害。“百草死冬月”,喻人民遭亂而死。“六龍頹西荒”,喻明皇西幸蜀中。“太白出東方,彗星揚精光”,謂仰觀天象,昭昭可察,災害不知何日可除。“鴛鴦非越鳥,何為眷南翔”,謂己非南人,而向南奔走。疑太白於此時偕婦同行,故用鴛鴦為喻。此詩其作於流夜郎之前耶?“惟昔鷹將犬,今為侯與王”,謂出身微劣,不過效鷹犬之用,而能得尺寸之功以致身高位者多也。“得水成蚊龍”,謂將帥郭子儀、李光弼一流。”爭池奪鳳凰”,謂宰相房琯、張鎬一流。“北鬥不酌酒,南箕空簸揚”,傷己無人薦過,如彼天星之中北鬥,雖有鬥名,而不可用之以酌酒。南箕雖有箕名,而不可用之以簸揚米穀。徒有高才,不為人用,其自悲之意深矣。蕭氏以為太白從永王時作詩諷其勤王而王不從,故作是詩者,非也。

  其七世路今太行,(1)回車竟何托。萬族皆調枯,(2)遂無少可樂。曠野多白骨,(3)幽魂共銷鑠。榮貴當及時,春華宜照灼。(4)人非昆山玉,(5)安得長璀錯。

  (6)身沒期不朽,榮名在麟閣。(7)(1)劉孝標《廣絕交論》:“世路險巇,一至於此。太行孟門,豈雲嶄絕。”

  太行山路最為險峻,見五卷注。

  (2)陶潛詩:“萬族各有托。”

  (3)《魏許昌碑表》:“白骨既交輝於曠野。”

  (4)蘇武詩:“努力愛春華。”李善注:“春華,喻少時也。”古《讀曲歌》:“千葉紅芙蓉,照灼綠水邊。”

  (5)《韓詩外傳》:“玉出於昆山。”

  (6)《說文》:“璀,玉光也。”《魯靈光殿賦》:“下岪嶎以璀錯。”

  (7)漢宣帝圖畫功臣於麒麟閣,詳四卷注。

  其八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1)流螢飛百草。日月終銷毀,(2)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鬆,(3)安見此樹老。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爾非千歲翁,多恨去世早。飲酒入玉壺,(4)藏身以為寶。

  (1)《歲華紀麗》:“秋露白,故曰玉露。”

  (2)《楚辭》:“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

  (3)蟪蛄,寒蟬也,詳五卷注。

  (4)費長房見老翁賣藥,市罷,輒跳入壺中。詳九卷注。

  其九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1)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2)月兔空搗藥,(3)扶桑已成薪。(4)白骨寂無言,青鬆豈知春。前後更歎息,浮榮何足珍。

  (1)《列子》: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類。

  (2)《左傳》:“保於逆旅。”杜預注:“逆旅,客舍也。”孔穎達《正義》:“逆,迎也,旅,客也,迎止賓客之處也。”《莊子》:“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

  (3)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4)《楚辭章句》:“東方有扶桑之木,其高萬仞。日下浴於湯穀,上拂其扶桑,愛始而登,照曜四方。”

  其十仙人騎彩鳳,昨下閬風岑。(1)海水三清淺,(2)桃源一見尋。(3)遺我綠玉懷,兼之紫瓊琴。杯以傾美酒,琴以閑素心。(4)二物非世有,何論珠與金。琴彈鬆裏風,杯勸天上月。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

  (1)《十洲記》:昆侖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之輝,名曰閬風巔。

  (2)《神仙傳》:麻姑雲:“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日。”

  (3)桃源,見二卷注。

  (4)江淹詩:“素心正如此。”李善注:“《方言》曰:素,本也。”

  其十一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1)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期彩雲重,(2)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

  (1)吳均詩:“願君早旋反,及此荷花鮮。”

  (2)《楚辭》:“與佳期兮夕張。”

  其十二去去複去去,辭君還憶君。(1)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人生難稱意,(2)豈得長為群。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雲。(3)別久容華晚,琅玕不能飯。(4)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5)(1)《古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2)鮑照詩:“人生不得常稱意。”

  (3)《吳越春秋》:“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西陽雜俎》:“紫胸輕小者,是越燕。”《爾雅翼》:“越燕,小而多聲,頷下紫,巢於門楣上,謂之紫燕,亦謂之漢燕。”顏延之《赭白馬賦》:“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

  (4)張衡《南都賦》:“珍羞琅玕,充溢圓方。”李周翰注:“琅玕,玉名,飲食比之所以為美。”

  (5)《初學記》:劉義慶《幽明錄》曰: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

  古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其夫,而化為石,因以為名焉。”

  感興八首

  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1)宛轉入夢宵,無心向楚君,錦衾抱秋月,(2)綺席空蘭芬。(3)茫昧竟誰測,虛傳宋玉文。(4)(1)瑤姬,見一卷《惜餘春賦》注。

  (2)《詩·國風》:“錦衾爛兮。”

  (3)江淹詩:“綺席生浮埃。”

  (4)宋玉《高唐賦》,見二卷古詩第五十八首注。

  其二洛浦有宓妃,(1)飄颻雪爭飛。輕雲拂素月,了可見清輝。解珮欲西去,含情詎相違。香塵動羅襪,祿水不沾衣。陳王徒作賦,神女豈同歸。(2)好色傷大雅,多為世所譏。

  (1)《楚辭·九歎》:“迎宓妃於伊雒。”王逸注:“宓妃,神女。蓋伊洛水之精也。”《史記·索隱》:“如淳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為洛水之神。”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2)“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願誠信之先達,解玉佩以要之。”“淩波微步,羅襪生塵。”皆賦中語也。陳王,即曹植,植以太和六年封陳王。

  蕭士贇曰《高唐》、《神女》二賦,乃宋玉寓言以成文章。《洛神賦》,則子建擬之而作。後世之人如癡子聽人說夢,以為誠有其事。太白知其托詞,而譏其傷大雅,可謂識見高遠矣。

  其三裂素持作書,(1)將寄萬裏懷。眷眷待遠信,(2)竟歲無人來。征鴻務隨陽,(3)又不為我棲。委之在深篋,蠢魚壞其題。(4)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1)《後漢書·範式傳》:“裂素為書,以遺巨卿。”李善《文選注》:“纂文曰書,縑曰素。”

  (2)《東觀餘論》:古者謂使為信,故逸少帖雲:信遂不取答。《真誥》雲: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傳》雲:荊州信去倚待。《陶隱居帖》雲:明旦信還,仍過取反。凡言信者,皆謂使人也。近世猶有此語,故《虞永興帖》雲:事已信人口具。而今之流俗遂以遣書饋物為信,故謂之書信,而謂前人之語亦然,不複知魏、晉以還所謂信者乃使之別名耳。

  (3)江淹詩:“遠心何所慕,雲邊有征鴻。”鄭康成《毛詩箋》:“雁者,隨陽而處。”孔安國《尚書傳》:“隨陽之鳥,鴻雁之屬。”孔穎達《正義》:“日之行也,夏至漸南,冬至漸北。鴻雁之屬,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都賦》所雲“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是也。日,陽也,此鳥南北與日進退,隨陽之鳥,故稱陽鳥。

  (4)古人渭書簽為題,傳所雲“隋唐藏書,皆金題玉躞”是矣。此所雲題者乃書劄麵上手筆封題之處。

  其四芙蓉嬌綠波,桃李誇白日。偶蒙春風榮,生此豔陽質。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宛轉龍火飛,零落互相失。詎知淩寒鬆,千載長守一。(1)

  (1)守一,不變其常也。

  蕭士讚曰:按此篇已見二卷古詩四十七首。必是當時傳寫之殊,編詩者不能別,姑存於此卷。觀者試以首句比並而論,美惡顯然,識者自見之矣。

  注已見前,不複重出。

  其五十五遊神仙,仙遊示曾歇。吹笙吟鬆風,泛瑟窺海月。(1)西山玉童子,使我煉金骨。(2)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1)江淹詩:“泛瑟臥遙帷。”張銑注:“泛瑟,撫瑟也。”

  (2)魏文帝詩:“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

  《靈寶經》:“煉骨成金。”

  其六西國有美女,結樓青雲端。蛾眉豔曉月,一笑傾城歡。高節不可奪,(1)炯心如凝丹。(2)常恐彩色晚,(3)不為人所觀。安得配君子,共乘雙飛鸞。

  (1)古詩,“君亮執高節。”

  (2)《晉書》:張華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

  (3)江淹詩:“彩色世所重。”

  琦按:此篇與二卷中古詩之二十七首互有同異,想亦是其初稿,編詩者不審,遂重列於此耳。注已見前者,不複重出。

  其七朅來荊山客,(1)誰為瑉玉分。(2)良寶絕見棄,虛持三獻君。直木忌先伐,芬蘭哀自焚。盈滿天所損,沉冥道所群。東海有碧水,西山多白雲。魯連及夷、齊,可以躡清芬。

  (1)朅來,詳見十三卷《懷友人岑倫》詩注。

  (2)《說文》:“瑉,石之美者。”鮑照詩:“涇渭不可雜,瑉玉當早分。”

  蕭士贇曰:此篇已見二卷古風之三十六首,但有數語之異,是亦當時初本傳寫之殊,編詩者不盡棄,兩存之耳。注已見前者,不複重出。

  其八嘉穀隱豐草,(1)草深苗且稀。(2)農夫既不異,孤穗將安歸?常恐委疇隴,(3)忽與秋蓬飛。烏得薦宗廟,為君生光輝。

  (1)《書·呂刑》:“農殖嘉穀。”《說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詩·大雅》:“茀厥豐草。”

  (2)陶潛詩:“草盛豆苗稀。”

  (3)曹植詩:“黍稷委疇隴,農夫安所獲。”

  蕭士贇曰:此篇比興之詩,刺時賢不能引類拔萃以為國用者與?“嘉穀隱豐草,草深苗且稀”,喻賢人在野,混於常人之中。“農夫既不異,孤穗將安歸”,農夫見穀之在草,而不別異之,猶賢者見賢之在野,而不薦引之也。“常恐委疇隴,忽與秋蓬飛”,喻在野之賢唯恐老之將至與草木俱腐也。

  “烏得薦宗廟,為君生光輝”,在野之賢冀在位之賢引而進之,以羽儀朝廷也。嗟乎!士懷才而不遇,千載讀之,猶有感激。

  寓言三首

  周公負斧扆,(1)成王何夔夔?(2)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賢聖遇讒慝,不免人君疑。天風拔大木,禾黍鹹傷萎。管、蔡扇蒼蠅,公賦《鴟鴞》詩。

  金滕若不啟,忠信誰明之。(3)(1)《逸周書》:成王嗣,幼弱,未能踐天子之位。周公攝政,君天下,弭亂六年而天下大治。乃會方國諸侯於宗周,大朝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負斧扆,南麵立。《禮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鄭康成注,負之言背也。斧依,為斧文屏風於戶牖之間,周公於前立焉。孔穎達《禮記正義》:天子當依而立者。依狀如屏風,以絳為質,高八尺,東西當戶牖之間,繡為斧文也。亦曰斧依。故《覲禮》曰:天子設斧依於戶牖之間,左右幾,天子袞冕負斧依。鄭注雲:依,如今綈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爾雅》雲:牖戶之間謂之扆。郭注雲:窗東戶西也。依此諸解,是設依於廟堂戶牖之間,天子見諸侯則依而立,負之而南麵以對諸侯也。扆、依,古字通用。

  (2)《書·舜典》:“夔夔齊慄。”孔安國《傳》:“夔夔,悚懼貌。”

  (3)《尚書》: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為壇於南方北麵,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公歸,納冊於金滕之匱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書,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王執書以泣曰:“昔公勤勞王家,惟餘衝人勿及知。今矢動威以彰周公之德。唯朕小子,其親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歲則大熟。《史記·蒙恬列傳》:昔周成王初立,未離繈褓,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周公旦自揃其爪以沉於河,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書而藏之記府。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觀於記府,得周公旦沉書,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魯世家》亦載此事。太白此詩蓋合二事而互言之。

  蕭士贇曰:此懼讒詩也,隱括金滕之事以申其意。

  其二遙裔雙彩鳳,(1)婉孌三青禽。(2)往還瑤台裏,鳴舞玉山岑。(3)以歡秦蛾意,(4)複得王母心。區區精衛鳥,銜木空哀吟。(5)(1)盧思道詩:“豐茸雞樹密,遙裔鶴煙稠。”

  (2)毛萇《詩傳》:“婉孌,少好貌。”《山海經》:“三青鳥,皆西王母使也。”詳六卷注。

  (3)瑤台、玉山,皆西王母之居。見五卷注。江淹詩:“願乘青鳥翼,徑出玉山岑。”

  (4)秦娥,謂秦穆公女弄玉也。見六卷注。

  (5)精衛銜木填海,見一卷《大鵬賦》注。

  蕭士贇曰:此刺當時出入宮掖,取媚後妃、公主,以求爵位者。彩鳳、青禽,以比佞幸。瑤台、玉山,以比宮掖。秦娥,以比公主。王母,以比後妃。精衛銜木,以比小臣懷區區報國之心,盡忠竭誠而不見知,其意微而顯矣。

  其三長安春色歸,先人青門道。(1)綠楊不自持,從風欲傾例。海燕還秦宮,雙飛入簾櫳。(2)相思不相見,托夢遼城東。(3)(1)《雍錄》:青門,在漢都城,為東麵南來第一門,即邵乎種瓜之地也。

  (2)謝惠連詩:“升月照簾櫳。”《說文》:“櫳,房室之疏也。”

  (3)秦置遼西、遼東二郡,因在遼水之西、東而名。在唐時,遼西為柳城郡及北平郡之東境,遼東為安東都護府之地,外與奚、契丹、室韋、靺鞨諸夷相接,皆邊城也,有兵戍之。

  蕭士贇曰:此閨思詩也。良人從軍,滔滔不歸,感時觸物而動懷人之思者歟?綠楊、海燕,以起興也,婉然《國風》之體,所謂“聖於詩”者,此哉!秋夕旅懷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感遇四首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金骨既不毀,玉顏長自春。可憐浮丘公,(1)猗靡與情親。(2)舉手白日間,分明謝時人。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

  (1)王子晉、浮丘公事,詳見五卷《鳳笙篇》注。

  (2)《子虛賦》:“扶輿猗靡。”張銑注:“猗靡,相隨貌。”阮籍詩:“猗靡情歡愛。”

  蕭士贇曰:此詩蓋有所懷,托二仙而言也。

  其二可歎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目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1)飄落欲何依。

  (1)陶潛詩:“采菊東籬下。”

  其三昔餘聞姮娥,竊藥駐雲發。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飛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1)紫宮誇蛾眉,(2)隨手會凋歇。

  (1)《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高誘注:“恒娥,羿妻。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山。”

  (2)左思詩:“列宅紫宮裏。”李周翰注:“紫宮,天子所居處。”

  其四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舉國莫能和,巴人皆卷舌。(1)一惑登徒言,(2)恩情遂中絕。(3)(1)宋玉《高唐賦》言巫山彩雲,及《對楚王問》言,客有歌於郢中,為《陽春》《白雪》,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俱詳二卷注。

  (2)《登徒子好色賦》: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來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

  玉曰:“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徽詞,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

  (3)班婕好詩:“棄捐篋笥中,恩精中道絕。”

  蕭士贇曰:太白此篇,借宋玉事以申己意也。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土

  《唐書·百官誌》:開元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宰相一人為學士知院事,常侍一人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玄宗常選耆儒,日一人侍讀,以質史籍疑義,至是,置集賢院侍讀學士、侍講直學士。其後,又增置修撰官、校理官、待製官、留院官、知校討官、文學直之員。又雲:學士之職,本以文學言語被顧問,出入侍從,因得參謀議、納諫諍,其禮尤寵。而翰林院者,待詔之所也。唐製:乘輿所在,必有文詞經學之士,下至卜、醫、伎術之流,皆直於別院,以備宴見。而文書、詔令則中書舍人掌之。自太宗時,名儒學士時時召以草製,然猶未有名號,乾封以後始號北門學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張說、陸堅、張九齡等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既而又以中書務劇,文書多壅滯,乃選文學之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掌製詔、書敕。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至號為內相。又以為天子私人,凡充其職者無定員,自諸曹尚書,下至校書郎,皆得預選。

  晨趨紫禁中,(1)夕待金門詔。(2)觀書散遺帙,(3)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青蠅易相點,(4)《白雪》難同調。(5)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俏。雲天屬清郎,林壑憶遊眺。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嚴光桐廬溪,(6)謝客臨海嶠。(7)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1)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收華紫禁。”李善注:“王者之宮,以象紫微,故謂宮中為紫禁。”李延濟注:“紫禁,即紫宮,天子所居也。”

  (2)《漢書·東方朔傳》:“待詔金門,稍得親近。”

  (3)《說文》:帙,書衣也。謝靈運詩:“散帙問所知。”散帙者,解散其書外所裹之帙而翻閱之也。

  (4)陳子昂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蓋青蠅遺糞白玉之上,致成點汙,以比讒譖之言能使修潔之士致招罪尤也。

  (5)《白雪》,曲名,其曲彌高,其和彌寡。見二卷注。

  (6)章懷太子《後漢書注》:“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下可坐十人,臨水,名曰嚴陵釣壇也。”

  (7)謝客,即謝靈運,客是其小名。詳十六卷注。靈運有《登臨海嶠》詩,張銑注:“臨海,郡名。嶠,山頂也。”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舊唐書》:開元二十九年正月製: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天寶二年三月,改西京玄元廟為太清宮,東京為太微宮,天下諸郡為紫極宮。

  《方輿勝覽》:江州紫極宮,去州二裏,即今天慶觀。蘇東坡曰:李太白有《潯陽紫極宮感秋》,時紫極宮,今天慶觀也。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予,蓋其師卓玘之所為。

  何處聞秋聲,翛翛北窗竹。(1)回薄萬古心,(2)攬之不盈掬。(3)靜坐觀眾妙,(4)浩然媚幽獨。(5)白雲南山來,就我簷下宿。(6)懶從唐生決,(7)羞訪季主卜。(8)四十九年非,(9)一往不可複。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陶令歸去來,田家酒應熟。(10)(1)謝朓詩:“颯颯滿池荷,翛翛蔭窗竹。”古《塘上行》:“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2)《皇娥歌》:“萬象回薄化無方。”

  (3)陸機詩:“攬之不盈手。”

  (4)《老子》:“眾妙之門。”

  (5)謝靈運詩:“幽獨賴鳴琴。”

  (6)陶潛詩:“白雲宿簷端。”

  (7)張衡《思玄賦》:“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用唐舉相蔡澤事,見十七卷注。

  (8)《史記》: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長安東市。

  (9)《淮南子》: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10)陶潛《問來使》詩:“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江上秋懷

  餐霞臥舊壑,(1)散發謝遠遊。(2)山蟬號枯桑,始複知天秋。朔雁別海裔,(3)越燕辭江樓。(4)颯颯風卷沙,茫茫霧縈洲。黃雲結暮色,白水揚寒流。

  惻愴心自悲,潺湲淚難收。(5)蘅蘭方蕭瑟,(6)長歎令人愁。

  (1)餐霞,吞食霞氣,仙家修煉之法,詳十三卷注。

  (2)散發,不冠而發披亂也。張華詩:“散發重陰下。”

  (3)謝靈運《撰征賦》:“眷轉蓬之辭根,悼朔雁之赴越。”《淮南子》:“遊於江潯海裔。”高誘注:“裔,邊也。”

  (4)越燕,今之紫燕,已見本卷注。

  (5)《楚辭》:“橫流滋兮潺湲。”王逸注:“潺湲,流貌。”

  (6)郭璞《爾雅注》:“杜蘅,似葵而香。”邢昺疏:“《本草唐本注》雲:杜蘅,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雲馬蹄香。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根似細辛、白前等。”《山海經》雲“天帝山有草,其狀如葵,其臭如蘪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是也。

  秋夕書懷

  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感此瀟湘客,淒其流浪情。海懷結滄洲,霞想遊赤城。(1)始探蓬壺事,(2)旋覺天地輕。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蘿月掩空幕,鬆霜結前楹。滅見息群動,(3)獵微窮至精。(4)桃花有源水,(5)可以保吾生。

  (1)《初學記》,《名山略記》雲:赤城山,一名燒山,東卿司命君所居。

  洞周圍三百裏,上有上王清平天。詳見七卷注。

  (2)《拾遺記》:“蓬壺,蓬萊也。”

  (3)陶潛詩:“日入群動息。”

  (4)《莊子》:“至精無形。”

  (5)桃花源,見二卷注。

  避地司空原言懷

  《一統誌》:司空山,在安慶府太湖縣西北一百六十裏,山極高峻。山半有洗馬池,即古司空原,李白嚐避地於此。《太平寰宇記》:司空山,在舒州太湖縣東北一百三十裏。

  南風昔不競(1),豪聖思經倫。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雖有匡濟心,終為樂禍人。(2)我則異於是,潛光皖水濱。(3)卜築司空原,(4)北將天柱鄰。(5)雪霽萬裏月,雲開九江春。(6)俟乎太階平,(7)然後托微身。傾家事金鼎,(8)年貌可長新。所願得此道,終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馭,(9)攀星戲河律。

  (10)一隨王喬去,(11)長年玉天賓。(12)(1)《左傳》: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

  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杜預注:歌者吹律以詠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太白借用作晉朝南渡兵力不競解。

  (2)《晉書》:祖逖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論曰:祖逖散穀周貧,聞雞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艱,原其素懷,抑為貪亂者矣。太白樂禍之論蓋本於此。《梁書》:高詛睹海內方亂,有匡濟之心。

  (3)曹植詩:“潛光養羽翼,進趣且徐徐。”《太平寰宇記》:皖水。在舒州懷寧縣西北,自壽州霍山縣南流入,經縣北二裏,又東南流二百四十裏入大江,謂之皖口。《一統誌》:皖水在潛山縣北,下流會潛水,經府城,西達大江。

  (4)《江南通誌》:太白書堂,在太湖縣司空山,李白避地於此,有“卜築司空原”之句。

  (5)《韻會》:“將,與也。”《唐六典注》: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懷寧縣,自漢以來為南嶽。《通典》:舒州懷寧縣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方輿勝覽》:天柱峰,在皖山,高三千七百丈,周三百五十裏。山東有瀑布。

  漢武帝嚐登此山,即司元洞府,九天司命真君所主也。《江南通誌》:天柱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連,其峰最高,突出眾山之上,峭拔如柱,屹然為尊,道書謂之司元洞天。漢武帝嚐登封於此,以代南嶽。山有魏左慈煉丹故跡。

  (6)九江,在潯陽,見十四卷注。

  (7)《長楊賦》:“玉衡正而泰階平。”詳一卷《明堂賦》注。

  (8)江淹《別賦》:“煉金鼎而方堅。”李善注:“煉全為丹之鼎也。”

  (9)《廣雅》:“日禦謂之羲和。”陳子昂詩:“還丹奔日馭,卻老餌雲霞。”

  (10)河律,謂天河之津。

  (11)王喬有三:一是上古之仙人,或稱王子喬,或稱王喬,《楚辭》中累引之,見十二卷注。一是周靈王之太子晉,亦稱王子喬,見五卷注。一是後漢時河東人,為葉縣令者,見十一卷莊。

  (12)玉天,道家所謂玉清境之天,天寶君所治,即清微天也。又王績詩:“三山銀作地,八洞玉為天。”

  上崔相百憂章

  崔相,即崔渙。詳十一卷注。按太白《為宋中丞自薦表》雲:“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協行,中道奔走,卻至彭澤,具已陳首。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渙及臣推覆清雪,尋經奏聞。”此侍及《萬憤詞》皆作於是時。

  共工赫怒,天維中摧。(1)鯤鯨噴蕩,(2)揚濤起雷。魚龍陷人,成此禍胎。

  (3)火焚昆山,玉石相磓。(4)仰希霖雨,灑寶炎煨。(5)箭發石開,(6)戈揮日回。(7)鄒衍慟哭,燕霜颯來。(8)微誠不感,猶縶夏台。(9)蒼鷹搏攫,(10)丹棘崔嵬。(11)豪聖凋枯,王風傷哀。(12)斯文未喪,東嶽豈頹。(13)穆逃楚難,(14)鄒脫吳災。(15)見機苦遲,二公所咍。(16)驥不驟進,(17)麟何來哉!(18)星離一門,(19)草擲二孩。萬憤結緝,(20)憂從中催。金瑟玉壺,(21)盡為愁媒。舉酒太息,泣血盈杯。台星再朗,天網重恢。(22)屈法申恩,(23)棄瑕取材。(24)冶長非罪,尼父無猜。(25)覆盆儻舉,(26)應照寒灰。

  (27)(1)《列子》: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

  成公綏《天地賦》:“共工赫怒,天柱摧折。”宋玉《大言賦》:“壯士憤兮絕天維。”

  (2)鯤,北溟大魚也。鯨,亦海中大魚。俱見《大鵬賦》注。

  (3)《漢書·枚乘傳》:“福生有基,禍生有胎。”

  (4)《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廣韻》:“磓,落也。”

  (5)《韻會》:“煨,燼也。”

  (6)《西京雜記》:李廣獵於冥山之陽,見臥虎,射之,沒矢飲羽,進而視之,乃石也,其形類虎。退而更射,鏃破幹折而石不傷。予嚐以問揚子雲,子雲曰:“至誠,則金石為開。”班固《幽通賦》:李虎發而石開。

  (7)《淮南子》:魯陽公與韓構,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8)李善《文選注》:《淮南子》曰:鄒衍盡忠於燕惠王,惠王信譖而係之。鄒衍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

  (9)《史記》:“桀召湯而囚之夏台,已而釋之。”《索隱》曰:“夏台,獄名。”《廣雅》:“獄,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裏,周曰囹圉。”

  (10)《漢書》:郅都遷為中尉,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顏師古曰:“言其鷙擊之甚。”

  (11)《周易》:“置於叢棘。”虞翻注:“獄外種九棘,故稱叢棘。”

  孔穎達《正義》:“謂囚執之處以叢棘而禁之也。”《初學記》:《春秋元命苞》曰:“樹棘槐,聽訟於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實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歸實。槐之言歸也,情見歸實。《爾雅翼》:棘有赤、白二種。丹棘,即赤棘也。

  (12)陳子昂詩:“終古代興沒,豪聖莫能爭。”又雲:“丘陵徒自出,賢聖幾凋枯。”楊齊賢注:“豪聖,周公也。遭流言之變,王道凋枯,故豳以下諸詩傷哀之。”

  (13)《禮記》:孔子早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

  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蓋寢疾七日而沒。《初學記》:泰山,五嶽之東嶽也。

  (14)《漢書》:楚元王以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常設,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稱疾臥。申公、白生強起之,曰:“獨不念先王之德歟?今王一旦失小禮,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稱:‘知幾其神乎?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以久處,豈為區區之禮哉!”遂謝病去。申公、白生獨留。王戊稍淫暴,乃與吳通謀。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春於市。

  (15)又鄒陽,齊人也。仕吳,以文辯著名。吳王以太子事怨望,稱疾不朝,陰有邪謀,陽奏書諫,吳王不納其言,於是鄒陽知吳不可說,去之梁,從孝王遊。

  (16)《廣韻》:“咍,笑也。”

  (17)宋玉《九辯》:“驥不驟進而求服兮。”

  (18)《家語》: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鋤商,采薪於大野,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於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麏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麵,涕泣沾襟。叔孫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焉。”

  (19)鮑照《舞鶴賦》:“忽星離而雲罷。”李善注:“星離,分散也。”

  (20)《楚辭·九思》:“心結縎兮折摧。”《博雅》:“結縎,不解也。”

  (21)江淹詩:“白露滋金瑟,清風蕩玉琴。”

  (22)《晉書》: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說文》:“恢,大也。”台星再朗,謂崔相之明察,能照見幽微。天網重恢,冀其赦己之罪。

  (23)丘遲《與陳伯之書》:“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24)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收羅英雄,棄瑕取用。”

  (25)《史記》:公冶長,齊人,字子長。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6)《抱樸子》: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也。

  (27)《三國誌》: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

  萬憤詞投魏郎中

  海水渤潏,(1)人羅鯨鯢。(2)蓊胡沙而四塞,(3)始滔天於燕、齊。(4)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5)九土星分,(6)嗷嗷淒淒。南冠君子,(7)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8)淚血地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9)獨幽怨而沉迷。

  (10)兄九江兮弟三峽,(11)悲羽化之難齊。(12)穆陵關北愁愛子,(13)豫章天南隔老妻。(14)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複相提攜。樹棒拔桂,囚鸞寵雞。

  (15)舜昔授禹,伯成耕犁。(16)德自此衰,吾將安棲。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子胥鴟夷,(17)彭越醢醯,(18)自古豪烈,胡為此繄?

  (19)蒼蒼之天,高乎視低,(20)如其聽卑,脫我牢狴。(21)儻辨美玉,君收白珪。(22)(1)木華《海賦》:“天綱浡潏。”李善注:“浡潏,沸湧貌。”《桓子新論》曰:“夏禹之時,洪水浡潏。”

  (2)鯨鯢,以喻不靖之人,詳八卷注,此以指祿山作亂也。

  (3)李善《文選注》:“蓊,聚也。”

  (4)《書·堯典》:“浩浩滔天。”祿山自範陽起逆,遂據燕地,燕與齊接壤,故兼言之曰“始滔天於燕、齊”也。

  (5)《淮南子注》:言日乘車駕以六龍。詳三卷注,以喻明皇幸蜀也。蜀在秦之西,故曰秦西。

  (6)《國語》:“能平九土。”韋昭曰:“九土,九州之土也。”《淮南子》:“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伸土。”左恩《蜀都賦》:“九土墾分,萬國錯峙。”

  (7)《左傳》: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

  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伶人也。”使與之琴,操南音。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8)蕭士贇曰:高堂,喻朝廷也。琦按:世之稱父母多曰高堂,太白詩中絕無思親之句,疑其遷化久矣。考《漢書·賈誼傳》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常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蕭氏以高堂為喻朝廷,其說近是。

  (9)《梁書》:抱痛圜門,含憤獄戶。

  (10)劉公幹詩:“沉迷簿領書,回回自昏亂。”

  (11)《文獻通考》:九江,在江州之西北,詳十四卷注。《四川通誌》:巫峽,在巫山縣東三十裏,與西陵峽、歸峽並稱三峽。上自夔州,下至歸州、夷陵州,凡七百裏中皆三峽之地。

  (12)羽化,如仙人之化生羽翼,蓋謂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飛仙之輕舉遠逝而相聚會,不能得也。

  (13)《唐書·地理誌》:沂州沂水縣北有穆陵關。《山東通誌》:穆陵關,在沂水縣北一百二十裏,古齊關也。《一統誌》:穆陵關,在青州大峴山上。《左傳》:齊桓公曰:“賜我先君履,南至於穆陵。”即此。又《元和郡縣誌》:穆陵關,在黃州麻城縣西八十八裏。在穆陵山上。是穆陵關有二處,而太白所稱者,則齊地之穆陵關也。蓋是時伯禽尚在東魯未歸耳。

  (14)豫章,郡名,唐時屬江南西道,又謂之洪州,在潯陽郡之南。疑太白臥廬山時,家室寓此,《流夜郎寄內》詩曰“南來不得豫章書”,可見。

  (15)《後漢書》: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鴞而囚鸞鳳”。

  (16)《莊子》: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日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夫子闔行耶?無落吾事。”

  俋俋乎耕而不顧。

  (17)《說苑》:吳王賜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子胥乃自刺殺。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浮之江中。《漢書》:“比幹剖心,子胥鴟夷。”應劭曰:“吳王取馬革為鴟夷,盛子胥而沉之江。鴟夷,榼形。”顏師古曰:“鴟夷,即令之盛酒鴟夷幐。”高誘《呂覽注》:“革囊之大者為鴟夷。”《史記·索隱》:“韋昭雲:以皮作鴟鳥形,名曰鴟夷。鴟夷,皮榼也。服虔雲:用馬革作囊以裹屍,投之於江。”

  (18)《史記》: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

  (19)《廣韻》:“繄,辭也。”《韻會》:“繄,語助也。”

  (20)《莊子》:“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呂氏春秋》:“天之處高而聽卑。”

  (21)《初學記》:狴牢者,亦獄別名。《家語》:孔子為魯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王肅注:狴,獄牢也。

  (22)《詩·小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琦按:《太白集》中,稱其兄者五人:新平長史粲也,襄陽少府皓也,虞城宰錫也,中都明府某也,徐王延年也。稱其弟者十七人:金城尉叔卿也,臨洛今皓也,舍人台卿也,南平太守之遙也,宣州長史昭也,單父主簿凝也,鄱陽司馬昌岠也,溧陽尉濟也,京兆參軍令問也,不言職位者延陵也,冽也,幼成也,況也,襄也,綰也,錞也,浮屠談皓也。大抵皆從兄弟也。此詩有雲“兄九江兮弟三峽”,與下文“愛子”“老妻”並言,似指其親兄弟而言。

  上有兄,下有弟,則太白乃其仲歟?然兄弟之名則無可據,姑表出之,以俟淹博者之詳考。

  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

  《通鑒》:乾元二年八月,襄州將康楚元、張嘉延據州作亂,刺史王政奔荊州。楚元自稱南楚霸王。九月,張嘉延襲破荊州,荊南節度使杜鴻漸棄城走,澧、朗、鄂、峽、歸等州,官吏聞之,爭潛竄山穀。十一月,康楚元等眾至萬餘人。商州刺史充荊、襄等道租庸使韋倫發兵討之,駐於鄧之境,招諭降者,厚撫之,伺其稍怠,進軍擊之,生擒楚元,其眾遂潰,得其所掠租庸二百萬緡, 荊、襄皆平。

  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江島。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1)水窮三苗國,(2)地窄三湘道。(3)歲晏天崢嶸,(4)時危人枯槁。思歸阻喪亂。去國傷懷抱。

  郢路方丘墟,(5)章華亦傾倒。(6)風悲猿嘯苦,水落鴻飛早。日隱西赤沙,月明東城草。(7)關河望已絕,氛霧行當掃。(8)長叫天可聞,吾將問蒼昊。

  (9)(1)《淮南子》:“堯乃使羿斷修蛇於洞庭。”高誘注:“修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類。”《元和郡縣誌》:昔羿屠巴蛇於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2)孔安國《尚書傳》: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例,去京師二千五百裏。《通典》:嶽州古蒼梧之野,亦三苗國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二湖相連,青草在南,洞庭在北。注雲:凡今長沙、衡陽諸郡, 皆古三苗之地。

  (3)三湘,詳一卷《悲清秋賦》注。

  (4)《楚辭》:“歲既晏兮孰華予。”王逸注:“晏,晚也。”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李善注:“《廣雅》曰:崢嶸,高貌。歲之將盡,猶物之高也。”

  (5)《通典》:江陵郡,今之荊州。春秋以來,楚國之都謂之郢都,西通巫、巴,東接雲、夢,亦一都會也。《楚辭》:“惟郢路之遼遠。”左思《魏都賦》:“臨淄牢落,鄢郢丘墟。”呂延濟注:“丘墟,謂居人少也。”

  (6)《方輿勝覽》:江陵府有章華台。晉杜預雲:“在今南郡華容城中。”

  華容,即今監利。

  (7)《水經注》:洞庭湖水廣圓五百餘裏,日月若出沒於其中。《方輿勝覽》:洞庭湖在巴陵縣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裏。《嶽陽風土記》:赤沙湖,在華容縣南,夏秋水泛,與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嶽麓詩》所謂“殿角插入赤沙湖”也。《一統誌》:赤沙湖,在洞庭湖西,夏秋水泛,與洞庭為一,涸時惟見赤沙。舊記雲:洞庭南連青草,西亙赤沙,七八百裏,又謂之三湖。《初學記》:盛弘之《荊州記》雲: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數百裏,湖南有青草山,因以為名。《一統誌》: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連洞庭,南接瀟湘,東納汨羅之水,每夏秋水泛,與洞庭為一,水涸則此湖先幹,青草生焉。琦按:“城草”,恐是“青草”之訛,然青草在南,而詩雲“東青草”,則又未敢定也。

  (8)江淹詩:“皇晉遘陽九,天下橫氛霧。”張銑注:“氛霧,喻亂賊也。”

  (9)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承蒼吳之純殷。”張載注:“蒼、吳,皆天之稱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

  覽鏡書懷

  得道無古今,失道還衰老。自笑鏡中人,白發如霜草。捫心空歎息,問影何枯槁?桃李競何言,(1)終成南山皓。(2)(1)《史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南山四皓,見二十二卷注。

  田園言懷

  賈誼三年謫,(1)班超萬裏侯。(2)何如牽白犢,(3)飲水對清流。(4)(1)《漢書》:賈誼為長沙傅,三年,有服飛入誼舍,止於坐隅。誼既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

  (2)《後漢書》:班超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裏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裏侯相也。”

  後使西域,西域五十餘國悉皆納質內屬,封超為定遠侯。

  (3)《淮南子》:“宋人好善者家,無故黑牛生白犢。”

  (4)《高士傳》:許由、堯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穎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穀,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遊,欲聞求其名譽,汙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詩意謂仕宦而不得誌如賈誼一流,得誌如班超一流,皆羈旅異方,不如巢、許隱居獨樂,安步田園之為善也,其旨深矣。

  江南春懷

  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1)天涯失鄉路,江外老華發。(2)心飛秦塞雲,影滯楚關月。身世殊爛熳,田園久蕪沒。歲晏何所從?(3)長歌謝金闕。(4)(1)《埤雅》:黃鳥,亦名黎黃,其包黎黑而黃也。鳴則蠶生。韓子曰“以鳥鳴春”,若黃鳥之類,其善鳴者也。陰陽運作推侈,時至氣動,不得不爾,故先王以候節令。

  (2)華發,見九卷注。

  (3)歲晏,見本卷注。

  (4)《楚辭草句》:謝,去也。金闕,猶金門。“長歌謝金闕”,見不複有仕進之意。

  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1)西下峨眉峰。(2)為我一揮手,(3)如聽萬壑鬆。客心洗流水,(4)遺響入霜鍾。(5)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1)綠綺,司馬如相之琴也,見二十卷注。

  (2)《唐書·地理誌》,嘉州羅目縣有峨眉山。

  (3)嵇康《琴賦》:“伯牙揮手。”李善注:“揮,動也。”

  (4)流水,見十六卷注。

  (5)《山海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鍾鳴,故言知也。”

  魯東門觀刈蒲

  《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於水涯,柔滑而溫, 可以為席。”

  魯國寒事早,(1)初霜刈渚蒲。(2)揮鐮若轉月,(3)拂月生連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須,(4)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5)(1)陸倕詩:“江關寒事早,夜露傷秋草。”

  (2)梁簡文帝詩:“渚蒲變新節。”

  (3)《方言》:“刈鉤,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鐮。”顏師古《急就篇注》:“鉤,即鐮也,形曲如鉤,因以名雲。”

  (4)《蜀本草》:“龍芻,叢生,莖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龍須草,可為席。”

  (5)謝朓《詠席》詩:“但願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太平廣記》:新羅多海紅並海石榴。唐讚皇李德裕言:花名中帶“海”

  者,悉從海東來。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1)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2)落日好鳥歸。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3)(1)潘嶽《安石榴賦》:“似長離之棲鄧林,若珊瑚之映綠水。”

  (2)《古詩》:“清商隨風發。”

  (3)潘嶽詩:“引領望京室。”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排金扉而北入。”

  張銑注:“扉,門扉也。”

  南軒鬆

  南軒有孤鬆,柯葉自綿冪。(1)清風無閑時,蕭灑終日夕。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幹尺。

  (1)綿冪,枝葉稠密而相覆之意。

  詠山樽二首

  蟠木不彫飾,(1)且將斤斧疏。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梁餘。外與金罍並,(2)中涵玉醴虛。(3)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4)(1)《漢書》:“蟠木根柢,輪囷離奇。”顏師古注:“蟠木,屈曲之木也。”

  (2)金罍,酒器,見七卷注。

  (3)張衡《思玄賦》:“噏青岑之玉醴兮。”呂向注:“玉醴,玉泉也。”

  嵇康《琴賦》:“玉醴湧其前。”呂延濟注:“玉醴,玉漿也,味如酒。”

  此詩之意,則以玉醴為酒也。

  (4)江總詩:“玳筵歡趣密。”

  其二擁腫寒山木,(1)嵌空成酒樽。(2)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1)《莊子》:“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2)《甘泉賦》:“嵌岩岩其龍鱗。”顏師古注:“嵌,開張貌。”

  初出金門尋王侍禦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托繡衣。(1)能言終見棄,(2)還向隴西飛。

  (1)禦史繡衣,見十一卷注。

  (2)張華《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

  紫藤樹

  《筆談》:黃環,即今之朱藤也。葉如槐,其花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師人家園圃中作大架種之, 謂之“紫藤花”者是也,實如皂莢。《蜀都賦》所謂“青珠黃環”者,“黃環”

  即此藤之根,古今皆種以為庭檻之飾。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觀放白鷹二首

  八月邊風高,胡鷹白錦毛。孤飛一片雪,百裏見秋毫。

  其二寒冬十二月,(1)蒼鷹八九毛。(2)寄言燕雀莫相啅,(3)自有雲霄萬裏高。

  (1)蘇武詩:“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2)鷹一歲色黃,二歲色變次赤,三歲而色始蒼矣,故謂之蒼鷹。八九毛者,是始獲之鷹,剪其勁翮,令不能遠舉揚去。

  (3)啅,眾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誚意。

  此詩《河嶽英靈集》以為高適之作。題雲《見薛大臂鷹作》。適集亦載此詩。

  觀博平王誌安少府山水粉圖

  唐河北道博州博平郡有博平縣。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遊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博平真人王誌安,沉吟至此願掛冠。(1)鬆溪石磴帶秋色,(2)愁客思歸坐曉寒。

  (1)《南史》:蕭視素為諸暨令,到縣十餘日,掛衣冠於縣門而去。《釋常談》:休官謂之掛冠。西漢馮萌見王莽篡逆、乃曰:“不去,禍將及身。”

  遂解冠掛於城東門而去。

  (2)《韻會》:“磴,登涉之道也。”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唐河南道汴州陳留郡有雍丘縣。

  美人為政本忘機,服藥求仙事不違。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鬆歸。(1)先師有訣神將助,(2)大聖無心火自飛。九轉但能生羽翼,(3)雙鳧忽去定何依。(4)(1)瀛洲,海中仙山,見十五卷注。赤鬆子,古仙人,見二卷注。

  (2)《抱樸子》:古之道士合作神藥,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