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古近體詩共四十七首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1)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2)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3)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4)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怡然青蓮宮,永願恣遊眺。

  (1)《莊子》:“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2)釋家以此身為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堅者是地,潤者是水,暖者是火,動者是風。

  (3)《楞嚴經》: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求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湛然常定之謂寂,瑩然不昧之謂照。寂,其體也。照,其用也。體用不離,寂照雙運,即是定慧交修,止觀互用之妙諦。

  (4)《維摩詰所說經》: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華嚴經》:雖知諸法無有前際,而廣說過去。雖知諸法無有後際,而廣說未來。雖知諸法無有中際,而廣說現在。金仙,謂佛。釋成時曰:李白詩雲:“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束文人如稻、麻、竹、葦,吐不出此十字。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未窮三四山,已曆千萬轉。寂寂聞猿愁,行行見雲收。高鬆來好月,空穀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峰巒秀中天,(1)登眺不可盡。丹丘遙相呼,顧我忽而哂。遂造窮穀間,(2)始知靜者閑。留歡達永夜,(3)清曉方言還。

  (1)中天,半天也。

  (2)窮穀,深穀也。

  (3)永夜,長夜也。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

  安州,唐時隸淮南道,又謂之安陸郡。般若,讀若百惹,釋言般若,華言智慧也,寺依此立名。

  翛然金園賞,(1)遠近含晴光。樓台成海氣,(2)章木皆天香。(3)忽逢青雲士,共解丹霞裳。(4)水退池上熱,風生鬆下涼。吞討破萬象,搴窺臨眾芳。而我遺有漏,(5)與君用無方。(6)心垢都已滅,(7)永言題禪房。

  (1)翛然,猶悠然也。《莊子》: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詳見二十二卷注。

  金園,寺中園圃也。須達長者欲買隻陀太子園為佛住處。太子戲言:“得金布滿地中,即當賣與。”須達遂出金餅布地,周滿園中,厚及五寸,廣惟十裏,買此園地,奉施如來,起立精舍。後人用“金園”事,本此。

  (2)王褒詩:“帶樓疑海氣,含蓋似浮雲。”

  (3)庾信詩:“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4)謝朓《七夕賦》:“厭白玉而為飾,霏丹霞而為裳。”

  (5)《大般若經》:雲何有漏法?佛告:善,現世間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所有一切墮三界法,是名有漏法。

  (6)《莊子》:“行乎無方。”郭象注:“隨物轉化也。”

  (7)《四十二章經》:心垢滅盡,淨無瑕穢。《維摩詰所說經》: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按《唐書》河南道有中都縣,本平陸縣,天寶元年更名。

  昨日東樓醉,還應倒接。(1)阿誰扶上馬?(2)不省下樓時。

  (1)接,帽也,用山公醉歸事,見五卷注。

  (2)《三國誌·龐統傳》:“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按《通誌·氏族略》:屈突氏,乃代北複姓也。本居玄朔,後徙昌黎,孝文改為屈氏,至西魏複為屈突。

  陶令八十日,長歌《歸去來》。(1)故人建昌宰,(2)借問幾時回?風落吳江雪,紛紛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為君開。

  (1)陶潛《歸去來辭序》:予家貧,耕殖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親故多勸予為長吏。家叔以予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裏,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與之情,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辭》。

  (2)唐時江南西道有建昌縣,隸洪州豫章郡。

  月下獨酌四首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其二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1)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2)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3)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4)勿為醒者傳。

  (1)孔融《與曹操論酒禁書》:“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晉書》:“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享酒食。”

  (2)《漢書》: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開。應劭注: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顏師古注:“相傳俗雲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3)《藝文類聚》:《魏略》曰:“太祖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濁酒為賢者,清酒為聖人。”

  (4)《晉書》:孟嘉好酣飲,愈多不亂。桓溫問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

  胡震亨曰:此首乃馬子才詩也。胡元瑞雲:近舉李墨跡為證,詩可偽,筆不可偽耶!琦按:馬之才,乃宋元祐中人,而《文苑英華》已載太白此詩,胡說恐誤。

  其三三月鹹陽城,千花晝如錦。(1)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一樽齊死生,(2)萬事固難審。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1)梁元帝詩:“黃龍戍北花如錦。”《洛陽伽藍記》:“春風扇柳,花樹如錦。”

  (2)《淮南子》:“輕天下,細萬物。齊死生,同變化。”

  其四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1)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

  (1)《晉書》:畢卓嚐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見五卷注。

  糟丘,見七卷注。

  春舊終南山鬆龍舊隱

  《地理今釋》: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府長安縣南五十裏,東至藍田縣,西至鳳翔府郿縣,綿亙八百餘裏。

  我來南山陽,事事不異昔。卻尋溪中水,還望岩下石。薔薇緣東窗,女蘿繞北壁。別來能幾日,草木長數尺。且複命酒樽,獨酌陶永夕。(1)(1)《韓詩》:“陶,暢也。”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誌

  《通典》:河南府河南縣有闕塞山,俗曰龍門。《太平寰宇記》:闕塞山,《左氏傳》:晉趙鞅納王,使女寬守闕塞。服虔謂“南山伊闕”是也。杜預注,洛陽西南伊闕口也,俗名龍門。

  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中夜忽驚覺,起立明燈前。開軒聊直望,曉雪河冰壯。哀哀歌苦寒,(1)鬱鬱獨惆悵。傅說板築臣,李斯鷹犬人。(2)欻起匡社稷,(3)寧複長艱辛。而我胡為者?歎息龍門下。富貴未可期,殷憂向誰寫?

  (4)去去淚滿襟,舉聲《梁甫吟》。(5)青雲當自致,(6)何必求知音?

  (1)古樂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2)傅說板築,見廿二卷注。李斯鷹犬,見三卷注。

  (3)《韻會》:欻,暴起也。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舉師揚威,並匡社稷。”

  (4)阮籍詩:“感物懷殷憂。”李善注:“《韓詩》曰:‘耿耿不寐,如有殷憂。’《詩·國風》:‘以寫我憂。’《毛傳》曰:‘寫,除也。’”

  (5)《梁甫吟》,見三卷注。

  (6)《吏記·範睢傳》:“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尋山僧不遇作

  石徑入丹壑,鬆門閉青苔。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使我空歎息,欲去仍徘徊。香雲遍山起,(1)花雨從天來。(2)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1)《華嚴經》:樂音和悅,香雲照耀。

  (2)《楞嚴經》:即時天雨百寶蓮花,青黃赤白,間錯粉糅。

  過汪氏別業二首

  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1)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2)汪生麵北阜,(3)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1)《列仙傳》:陵陽子明上黃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黃山圖經》:黃帝與容成子、浮丘公合丹於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諸峰。

  (2)鬥牛,謂南鬥、牽牛二星。《史記正義》:吳地,鬥牛之分野。

  (3)謝靈運詩:“卜室倚北阜。”劉良注:“阜,陵也。”

  其二疇昔未識君,(1)知君好賢才。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台。星火五月中,(2)景風從南來。(3)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4)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永夜達五更,(5)吳歈送瓊杯。(6)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遠海明,軒車且徘徊。更遊龍潭去,枕石拂莓苔。

  (1)杜預《左傳注》:“疇昔,猶前日也。”

  (2)《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蔡沈《集傳》:“星火,東方蒼龍七宿。火,謂大火,夏至昏之中星也。”

  (3)《淮南子》:“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故曰景風。”陳叔齊《籟紀》:“景風,一曰凱風,又曰薰風,亦曰巨風,起自赤天之暑門,從南方來。”

  (4)金罍,酒器也,詳七卷注。

  (5)謝靈運詩:“行觴奏悲歌,永夜繼白日。”

  (6)《楚辭》:“吳歈蔡謳,奏大呂些。”王逸注:“歈、謳,皆歌也。”

  待酒不至

  玉壺係青絲,沽酒來何遲?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晚酌東窗下,流鶯複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

  獨酌

  春草如有意,羅生玉堂陰。(1)東風吹愁來,白發坐相侵。獨酌勸孤影,(2)閑歌麵芳林。長鬆爾何知,蕭瑟為誰吟?(3)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過此一壺外,悠悠非我心。

  (1)《楚辭》:“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王逸注:“環其堂下,羅列而生。”

  (2)陶淵明詩:“揮杯勸孤影。”

  (3)《素問》:“鬆吟高山,虎嘯岩岫。”張正見詩:“鬆吟欲舞風。”

  友人會宿

  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春日獨酌二首

  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孤雲還空山,眾鳥各已歸。彼物皆有托,吾生獨無依。(2)對此石上月,(3)長醉歌芳菲。

  (1)《南史·衡陽王義季傳》:“陽和扇氣,播厥之始。”陸機詩:“蕙草饒淑氣。”張銑注:“淑,善也。”

  (2)陶潛詩:“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

  (3)謝靈運詩:“瞑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

  其二我有紫霞想,緬懷滄洲間。(1)且對一壺酒,澹然萬事閑。橫琴倚高鬆,把酒望遠山。長空去鳥沒,落日孤雲還。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顏。

  (1)《廣韻》:“緬,遠也。”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太白自注:時於落星石上,以紫綺裘換酒為歡。

  《地理廣記》:開封縣有蓬池,亦曰蓬澤,故衛國之匡地。《竹書紀年》雲“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即此。《太平寰宇記》:蓬池,在開封府尉氏縣北五裏。按《述征記》雲:大梁西南九十裏尉氏縣,有蓬池。

  阮籍詩雲:“徘徊蓬池上,回顧望大梁。”即此也。隱者蓋居於其間,故因以為號。《江南通誌》:落星岡,在應天府西北九裏,一名落星墩,又曰落星石。《景定建康誌》:落星岡,一名落星墩,在城西北九裏,周回二十六裏,高一十二丈。又江寧縣西五十裏臨江,亦有落星岡。李白嚐於落星石以紫綺裘換酒為歡,此地也。

  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羅浮麻姑台,(1)此去或未返。遇君蓬池隱,就我石上飯。空言不成歡,強笑惜日晚。綠水向雁門,(2)黃雲蔽龍山。(3)歎息兩客鳥,徘徊吳、越間。共語一執手,留連夜將久。解我紫綺裘,且換金陵酒。酒來笑複歌,興酣樂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明晨掛帆席,(4)離恨滿滄波。

  (1)《廣東通誌》:麻姑峰,在羅浮山之南,其前有麻姑台,下有白蓮池,池水注朱明洞。《羅浮山誌》:衝虛觀西南有石峰峭拔,名曰麻姑峰,旁有岩曰麻姑台。樹石清幽,其上常有彩雲白鶴,仙女集焉。晉、唐以來,人多有見之者。

  (2)《景定建康誌》:雁門山,在城東南六十裏,周回二十裏,高一百二十五丈。西連彭城山,南連大城山,北連陵山。山勢連綿,類北地雁門,故以為名。《輿地誌》雲:山東北有溫泉,可以浴,飲之能治冷疾。《江南通誌》:雁門山,在江寧府上元縣東南六十裏。

  (3)《太平寰宇記》:岩山,在升州江寧縣南四十五裏,其山岩險,故曰岩山。宋孝武改曰龍山。《六朝事跡》:雞寵山,《寰宇記》雲在城西北九裏,西接落星澗,北臨棲玄塘。《輿地誌》雲:雞籠山在覆舟山之西二百餘步,其狀如雞籠,因以為名。宋文帝元嘉中,改為龍山。以黑龍嚐見真武湖,此山正臨湖上,因以為名,今去縣六裏。又《景定建康誌》:龍山在城西南九十五裏,周回二十四裏,高一百二十丈,入太平州當塗縣,北有水。以其山似龍形,因以為名。

  (4)木華《海賦》:“維長綃,掛帆席。”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閑夜坐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調,宛若《寒鬆吟》。《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1)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2)(1)釋居月《琴曲譜錄》有《悲風操》、《寒鬆操》、《白雪操》。《白帖》:《陽春》、《白雪》、《綠水》、《悲風》、《幽蘭》、《別鶴》,並琴曲名。

  (2)《風俗通》:伯子牙方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以世無足為知音者也。

  青溪半夜聞笛

  “青溪”,當作“清溪”,在江南池州府城西北五裏,其地在唐時為秋浦縣。

  羌笛《梅花引》,(1)吳溪隴水情。(2)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聲。(3)(1)羌笛,見四卷注。楊齊賢曰:《梅花引》,曲名。《樂府詩集》:“《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2)古歌:“隴頭流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詳見《愁陽春賦》注。

  (3)玉關,見四卷注。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久臥青山雲,遂為青山客。山深雲更好,賞弄終日夕。月銜樓間峰,泉漱階下石。(1)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借。鼯啼桂方秋,(2)風滅籟歸寂。(3)緬思洪崖術,(4)欲往滄海隔。雲車來何遲,(5)撫己空歎息。

  (1)《周禮》:善溝者水漱之。

  (2)鼯,飛生鳥也,見七卷注。

  (3)《初學記》:“風吹萬物,有聲曰籟。”

  (4)《廣韻》:“緬,遠也。”《神仙傳》:衛叔卿與數人博戲,其子度世曰:“是誰也?”叔卿曰:“洪崖先生。”

  (5)魏武帝詩:“乘駕雲車,驂駕白鹿。”古詩:“軒車來何遲。”

  夏日山中

  懶搖白羽扇,(1)裸袒青林中。(2)脫巾掛石壁,露頂灑鬆風。

  (1)《堂書鈔》:《語林》雲:“武侯乘素輿,執白羽扇。”

  (2)《羽獵賦》:”布乎青林之下。”

  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1)明朝有意抱琴來。

  (1)《宋書》:陶潛性嗜酒,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春日醉起言誌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1)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2)春風語流鶯。感之欲歎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3)曲盡已忘情。

  (1)《宋書》:顏延之得酒,必頹然自得。

  (2)張景陽詩:“借問此何時,胡蝶飛南園。”

  (3)浩歌,大歌也。《楚辭》:“臨風怳兮浩歌。”

  《麓堂詩話》:太白天才絕出,真所謂“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今所傳石刻“處世若大夢”一詩,序稱“大醉中作,賀生為我讀之”。此等詩皆信手縱筆而就,他可知已。琦嚐見石刻於星鳳樓帖中,”覺來盼庭前”

  作“攬衣覽庭際”,“一鳥”作“有鳥”,“對酒還自傾”作“未歎酒已傾”,數字不同。賀生不知為誰,若指知章,恐無此理。疑其出於後人偽托也。

  廬山東林寺夜懷

  《江西通誌》:東林寺,在廬山之麓,晉太元九年慧遠建。此山儀形九疊,峻竦天絕,而寺之所居,尤盡林壑之美。背負爐峰,旁帶瀑布,清流環階,白雲生棟,別營禪室,最居深靜。凡在瞻禮,神氣為之清爽。

  慎蒙《名山記》:廬山有東林寺,寺始於晉慧遠法師。謝靈運為鑿池種蓮。師與隱者十八人同修淨土社,緇素鹹在,謂之蓮社。師送客至虎溪而止。常與陶淵明、陸修靜談,不覺過溪,共笑而反。今三門內,屋於橋上,水淹塞,去即虎溪。傍稻田中,有蓮數本,即蓮池也。出寺有大溪,度石橋,或雲此為虎溪。

  我尋青蓮宇,(1)獨往謝城闕。(2)霜清東林鍾,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3)宴坐寂不動,(4)大千入毫發。(5)湛然冥真心,(6)曠劫斷出沒。(7)(1)陳子昂詩:“聞道白雲居,窈窕青蓮宇。”楊齊賢曰:青蓮宇,梵宮也。(2)《楚辭章句》:“謝,去也。”

  (3)《阿彌陀經》: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4)《維摩詰經》:舍利弗言: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釋氏要覽》: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

  (5)李善《文選注》:大千者,謂一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獄。上非想天,為一世界。千世界為小千世界,千小世界為中千世界。千中世界為大千世界。

  《法苑珠林》:須菩提答阿難曰:“我念一時入於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廣若斯,置一毛端,往來旋轉如陶家輪。”

  (6)《南史》:帝問大僧正慧念曰:“見不可思議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動。”《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7)《韻會》:梵書以一世為一劫。謝靈運《山居賦》:“析曠劫之微言,說象法之遺旨。”

  尋雍尊師隱居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花暖青牛臥,鬆高白鶴眠。(1)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1)《列仙傳》:老子乘青牛車去,入大秦。《玉策記》:千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於木。其未千歲者,終不集於樹上也。色純白,而腦盡成丹。

  楊齊賢曰:青牛,花葉上青蟲也。有兩角,如蝸牛,故雲。琦按:“青牛”、“白鶴”,不過用道家事耳,不必別作創解。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湖廣通誌》:黃鶴樓,在武昌府城西南隅,世傳仙人乘黃鶴過此, 因名。雄據江山,為楚會大觀。

  一為遷客去長沙,(1)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1)江淹《恨賦》:“遷客海上。”

  (2)《樂府詩集》:“《梅花客》,本笛中曲也。”

  對酒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昨日朱顏子,今日白發催。棘生石虎殿,(1)鹿走姑蘇台。(2)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3)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4)(1)《十六國春秋》:石虎饗群臣於太武前殿,佛圖澄殿上褰衣而行,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虎令發石下而視之,有棘子生焉。

  (2)《漢書·伍被傳》: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

  (3)鮑照《蕪城賦》:“直視千裏外,唯見起黃埃。”李善注:“埃,塵也。”

  (4)又鮑照詩:“壯士皆死盡,餘人安在哉!”

  醉題王漢陽廳

  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張華《禽經注》:《廣誌》雲:鷓鴣似雌雉,飛但徂南不北也。《異物記》雲:鷓鴣白黑成文,其鳴自呼,象小雉,其誌懷南不北徂也。

  嘲王曆陽不肯飲酒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1)空負頭上巾,(2)吾於爾何有?

  (1)陶淵明畜素琴一張,宅邊有五柳樹,見十卷《戲贈鄭溧陽》詩注。

  (2)陶淵明詩:“若複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獨坐敬亭山

  《江南通誌》:敬亭山在寧國府城北十裏,古名昭亭山,東臨宛溪, 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自遣

  對酒不覺瞑,(1)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1)《韻會》:“暝,夕也。”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西溪叢語》:《綿州圖經》雲:戴天山,在縣北五十裏,有大明寺, 開元中,李白讀書於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謂“康山讀書處”也。

  《一統誌》:大匡山,在綿州彰明縣北三十裏,一名康山, 亦名戴天山。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1)飛泉掛碧峰。(2)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1)王藹詩:“日阪散朱雰,天隅斂青靄。”

  (2)陸機詩:“飛泉漱鳴玉。”

  唐仲言曰:今人作詩,多忌重疊,右丞《早朝》妙絕古今,猶未免五用衣冠之議,如此詩“水聲”“飛泉”、“樹”“鬆”“桃”“竹”,語皆犯重。籲!古人於言外求佳,今人於句中求隙,失之遠矣。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日下空亭暮,城荒古跡餘。地形連海盡,天影落江虛。舊賞人雖隔,(1)新知樂未疏。(2)彩雲思作賦(3),丹壁問藏書。查擁隨流葉,(4)萍開出水魚。夕來秋興滿,回首意何如?

  (1)謝朓詩:“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

  (2)《楚辭》:“樂莫樂兮新相知。”

  (3)彩雲作賦,用宋玉賦朝雲事,是讚其才思之美。

  (4)《韻會》:“楂,水中浮木也。”

  秋夜獨坐懷故山

  小隱慕安石,(1)遠遊學子平。(2)天書訪江海。雲臥起鹹京。(3)入侍瑤池宴,(4)出陪玉輦行。(5)誇胡新賦作,(6)諫獵短書成。(7)但奉紫霄顧,(8)非邀青史名。(9)莊周空說劍,(10)墨翟恥論兵。(11)拙薄遂疏絕,歸閑事耦耕。(12)顧無蒼生望,(13)空愛紫芝榮。(14)寥落暝霞色,微茫舊壑情。

  秋山綠蘿月,今夕為誰明?

  (1)王康琚詩:“小隱隱林藪,大隱隱朝市。”謝安石高臥東山,見七卷注。

  (2)向子平肆意遊五嶽名山,見十三卷注。《楚辭》:“《遠遊》者,屈原之所作也。其辭曰: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3)鮑照詩:“雲臥恣天行。”

  (4)《穆天子傳》: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

  (5)潘嶽《籍田賦》:“天子乃禦玉輦。”

  (6)誇胡,用揚雄賦長楊事,見一卷《大獵賦》注。

  (7)《史記》“司馬相如常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相如上疏諫之。

  (8)梁簡文帝賦: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

  (9)青史,見二十二卷注。

  (10)《莊子·說劍篇》: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太子乃與見王,王曰:“夫子所禦杖,長短何如?”曰:“臣有三劍,唯王所用。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巨竊謂大王薄之。”

  (11)《呂氏春秋》:墨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知。高誘注:公輸般在楚,楚王使設雲梯為攻宋之具。墨子聞而往說之,楚王曰:“公輸般,天下之巧工也。寡人使攻宋之城,何為不得?”墨子曰:“使公輸般攻宋之城,臣請為宋守之備。”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又令公輸般守備,墨子九下之。不肯以善用兵見知於天下也。墨子名翟,魯人也。

  (12)《周禮》:“二耜為耦。”賈公彥疏:“二耜為耦者,兩人各執一耜,若長沮、桀溺耦而耕也。”《禮記》:“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陳澔注:“耦謂二人相偶也。”

  (13)《通鑒》:謝安少有重名,前後征辟,皆不就。寓居會稽,以山水、文籍自娛,雖為布衣,時人皆以公輔期之。士大夫至相謂曰:“安石不出,當如蒼生何?”

  (14)《四皓歌》:“莫莫高山,深穀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宋之間詩:“鏡愁玄發改,心愛紫芝榮。”

  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

  崔宗之,見十卷注。《唐書·地理誌》山南道鄧州南陽郡有南陽縣。《文獻通考》:琴有一十八樣,究之雅度,不過伏羲、大舜、夫子、靈開、雲和五等而已。夫子樣長三尺六寸四分。《說略》: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樣,皆肩垂而闊,非若今聳而狹也。惟此二樣乃合古製,或以夫子樣周遍皆作竹節樣,非古製。

  昔在南陽城,唯飡獨山蕨。(1)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2)時過菊潭上,(3)縱酒無休歇。(4)泛此黃金花,(5)頹然清歌發。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誰傳《廣陵散》,(6)但哭邙山骨。(7)泉戶何時明,(8)長歸狐兔窟。(9)(1)《太平寰宇記》:獨山在南陽縣西三十裏。《一統誌》:豫山在甫陽府城東北十五裏,孤峰峭立,俗名獨山,下有三十六陂。

  (2)白水,即淯水也,見二十卷《遊南陽白水》詩注。

  (3)《通典》:南陽郡菊潭縣有菊水,旁水居人飲此水,多壽也。《太平寰宇記》:菊水出南陽縣東石澗山,一名菊溪水,或雲水出石馬峰,峰如馬焉。其水重於諸水。盛弘之《荊州記》雲:源旁悉生芳菊,被崖浸潭,澗流滋液。其水極甘香,穀中有三十餘家不複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餘,其七十、八十者猶以為夭。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久壽,於此為征矣。《一統誌》:菊潭在南陽府內鄉縣西北,源出析穀東石澗山,或曰出石馬峰。水旁生甘菊,水極甘馨,有數十家,惟飲此水,壽多至百歲之上。其菊莖短花大,其味甘美異於他菊。人多收其種,傳於四方。

  (4)縱酒,出《史》、《漢》《田儋傳》。顏師古曰:縱,放也,放意而飲酒也。

  (5)陶潛侍:“泛此忘憂物。”

  (6)《世說》:稽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嚐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7)《太平寰宇記》:芒山,一作邙山,在河南縣北十裏,一名平逢山,亦郟山之別名也,都城所枕。楊佺期《洛城記》雲:北山,連嶺修亙四百餘裏,實古今東洛九原之地也。又戴延之《西征記》雲:西岸東垣,亙阜相屬,伊尹、蘇秦、張儀、扁鵲、田橫、劉寬、楊修、孔融、吳後主、蜀後主、張華、嵇康、石崇、何晏、陸陲、阮籍、羊祜,皆有塚在此山。《一統誌》:北邙山,在河南府城北十裏,山連偃師、鞏、孟津三縣,綿亙四百餘裏,東漢諸陵及唐宋名臣墳多在此。琦安:邙山,即崔葬處。

  (8)隋煬帝《秦孝王諱》:“仲秋卜宅,將歸泉戶。”

  (9)張孟陽詩:“狐兔窟其中,蕪穢不複掃。”

  憶東山二首

  施宿《會稽誌》:東山,在上虞縣西南四十五裏,晉太傅謝安所居也。

  一名謝安山,巍然特出於眾峰間,拱揖虧蔽,如鸞鶴飛舞,其巔有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遺址,千嶂林立,下視滄海,天水相接,蓋絕景也。下山出微徑,為國慶寺,乃太傅故宅。旁有薔薇洞,俗傳太傅攜妓女遊宴之所。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其二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望月有懷

  清泉映疏鬆,不知幾千古?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無因見安道,(1)興盡愁人心。

  (1)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詳九卷注。

  對酒憶賀監二首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1)帳然有懷,而作是詩。

  (1)《本事詩》: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聲益光赫。“金龜”

  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武後朝內外官所佩之金龜也。楊升庵因杜詩有“金魚換酒”之句偶爾相似,遂謂“白弱冠遇賀知章在中宗朝,未改武後之製”雲雲。考武後天授元年九月。改內外官所佩魚為龜。中宗神龍元年二月,詔文武官五品以上,依舊式佩魚袋。當是時,太白年未滿十齡,何能與知章用遇於長安?又知章自開元以前,官不過太常博士,品居從七,於例亦未得佩魚。

  楊氏之說。殆未之考耶?

  四明有狂客,(1)風流賀季真。(2)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3)今為鬆下塵。(4)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1)《名山洞天福地記》:四明山,周圍一百八十裏,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2)《唐書》: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談說,陸象先嚐謂人曰:“季真清談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並謝。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晚節尤誕放,邀嬉裏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詞,筆不停書,鹹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複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3)陶潛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4)釋曇遷詩:“我住刊江側,終為鬆下塵。”

  其二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1)人亡餘故宅,(2)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

  (1)《唐書》:賀知章,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裏,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

  (2)施宿《會稽誌》:唐賀秘監宅,在會稽縣東北三裏八十步,今天長觀是。

  琦按:竇蒙《述書賦注》:賀知章,天寶二年以年老上表,請入道,歸鄉裏,特詔許之。知章以贏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九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誌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昆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願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

  允協初誌,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壑兩亡,推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兵部尚書。”據此書及《唐書》本傳,知章歸後無幾,即遷化矣。乃許鼎撰《通和祖先生墓誌》雲:賀監得攝生之妙,近數百年不死,荷笈賣藥如韓康伯。近在天台山升遐,遍於人聽。元和已亥,先生遇之,謂曰:“子寬中柔外,可以語至道也。後十歲遇爾於小有。”乃授斷穀丹經。徐弦序雲:賀監以天寶二年始得還鄉,既而天下多事,遂與世絕,止於吳、越,故老亦不能知其所終。是皆以知章仙去耶?讀此詩所雲“今為鬆下塵”,又雲“人亡餘故宅”,無稽之口可以杜矣。

  重憶一首

  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1)稽山無賀老,(2)卻棹酒船回。

  (1)將,與也。

  (2)稽山,謂會稽山。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史記》:“浩浩沅、湘兮。”《正義》曰:《說文》雲:沅水出牂牁東北,流入江。湘水出零陵縣海山北,入江。按二水皆經嶽州而入大江也。後人以沅、湘為嶽州之異稱。

  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古之傷心人,於此腸斷續。予非《懷沙》客,(1)但美《采菱曲》。(2)所願歸東山,寸心於此足。(3)(1)《史記》:屈原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2)《爾雅翼》:楚之風俗,當菱熟時,士女相與采之,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為繁華流蕩之極。《招魂》雲:“涉江采菱發《陽阿》。”《陽阿》者,采菱之曲也。

  (3)沈約詩:“所願從之遊,寸心於此足。”

  落日憶山中

  雨後煙景綠,晴天散餘霞。(1)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願遊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1)謝朓詩:“餘霞散成綺。”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搖蕩女蘿枝,半掛青天月。不知舊行徑,初拳幾枝蕨。(1)三載夜郎還,於茲煉金骨。

  (1)《埤雅》:“蕨初生無葉,可食,狀如大雀拳足,又如其足之蹶也,故謂之蕨。”《爾雅翼》:“蕨初生如小幾拳,紫色而肥。”楊升庵曰:黃山穀詩“蕨芽初長小兒拳”,以為奇句,然太白已有“不知行徑下,初拳幾枝蕨”之句,山穀落第二義矣。

  §§李白全集卷之二十四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