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與諸公送陳郎將舊衡陽並序

  按《唐書·百官誌》,左右十四衛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將, 乃五品官也。衡陽,唐時郡名,即衡州。隸江南西道。

  仲尼旅人,文王明夷。(1)苟非其時,聖賢低眉。況仆之不肖者。而遷逐枯槁,固非其宜。朝心不開,暮發盡白。而登高送遠,(2)使人增愁。陳郎將義風凜然,英思逸發。來下曹城之榻,去邀才子之詩。動清興於中流,泛素波而徑去。諸公仰望不及,連章祖之。序慚起予,輒冠名賢之首;作者嗤我。乃為撫掌之資乎?(3)(1)《京氏易傳》:《易》曰:“旅人先笑後號咷。”又曰:“得其資斧。”仲尼為旅人,國可知矣。《周易》:“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周易集解》:“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聖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幹政事,以避小人之害也。荀爽曰:明在地下,為坤所蔽,大難之象。文王君臣相事,故當大難也。”王弼《易注》:“文王明夷,則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則國可知矣。”

  (2)《高唐賦》:“登高望遠,使人心悴。”

  (3)《晉書》:左思賦《三都》。初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雲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及思賦出,機絕歎伏,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焉。王羲之《與謝萬書》:語田裏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

  衡山蒼蒼入紫冥,(1)下看南極老人星。(2)回飆吹散五峰雪,(3)往往飛花落洞庭。氣清嶽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4)門前食客亂浮雲,世人皆比孟嚐君。(5)江上送行無白壁,(6)臨歧惆悵若為分。

  (1)《方輿勝覽》:南嶽,一名衡山,在衡山縣西三十裏,晉因山以名郡。《湘中記》:度應鬥衡,位值離宮,故曰衡山。又名霍山。《南嶽記》:衡山者,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翌軫,鈴總萬物,故名衡山。下踞離宮,統攝火鄉,故號南嶽。赤帝館其嶺,祝融宅其陽。逮於軒轅。以潛、霍二山副焉。《長沙記》:衡山軒翔,聳拔九千餘丈,尊卑參差七十二峰,岩洞、溪澗、泉石之勝,交錯其中。又有數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六源、八橋、六井、三穿、三漏。此最著者。七十二峰最大者五:祝融、紫蓋、雲密、石稟、天柱,而祝融為最高。《水經注》:湘水又北徑衡山具東。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蓋,一名石稟,一名容峰。容峰最為竦傑,自遠望之,蒼蒼隱天。故羅含雲:望若陳雲,自非清霧素朝,不見其峰。丹水湧其左。醴泉流其右,山經謂之峋嶁山,為南嶽也。《魏書》:發響九皋,翰飛紫冥。

  (2)《史記·天官書》:“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晉書》:“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於景;春分之夕,而沒於丁。見則治平,主壽昌。”

  (3)謝靈運詩:“回飆流輕雪。”

  (4)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懷金拖紫,退就散輩。”《後漢書》:“聖恩橫加,狠賜金紫。”章懷太子注:“《漢官儀》曰:二千石,金印紫經也。”

  (5)《史記》:孟嚐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盂嚐君。孟嚐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6)《呂氏春秋》:郈成子為魯聘於晉。過衛,右宰穀臣止而觴之,酒酣而送之以壁。

  送趙判宮赴黔府中丞叔幕

  《冊府元龜》:趙國珍,天寶中為黔府都督,本管經略等使。國珍有武略,習知南方地形,在五溪凡十餘年,中原興師,惟黔中封境無虞。《通鑒》:黔中節度使越國珍,本牂牁夷也。胡三省注:趙國珍,牂牁別部,充州蠻酋趙君道之裔。楊國忠兼劍南節度,以國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護五溪十餘年。天下方亂,其所部獨寧。所謂黔府中丞者,即其人歟?中丞是其兼銜耳。《唐書·地理誌》:黔州黔中郡下都督府,本黔安郡,天寶元年更名。

  廓落青雲心,(1)結交黃金盡。富貴翻相忘,令人忽自曬。蹭蹬鬢毛斑,(2)盛時難再還。巨源咄石生,(3)何事馬蹄間?綠蘿長不厭,卻欲還東山。(4)君為魯曾子,(5)拜揖高堂裏。叔繼趙平原。(6)偏承明主恩。風霜推獨坐,(7)旌節鎮雄藩。(8)虎士秉金鉞,(9)蛾眉開玉樽。才高幕下去,義重林中言。(10)水宿五溪月,(11)霜啼三峽猿。(12)東風春草綠,江上候歸軒。”(13)(1)宋玉《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呂延濟注:“廓落,空寂也。”

  (2)《韻會》:“蹭蹬,困頓也。”

  (3)《晉書》: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人也。州辟部河南從事。與石鑒共宿,濤夜起蹴鑒曰:“今為何等時而眠耶?知太傅臥何意?”鑒曰:“宰相三不朝,與尺一令歸第,卿何慮也?”濤曰:“咄!石生無事馬蹄間耶?”投傳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4)又《晉書》:謝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誌,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5)《史記》:曾參,南武城人,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

  (6)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至者數千人。

  (7)漢時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得專席而坐,詳見十卷注。

  (8)《舊唐書》:天寶中,緣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受命之日,賜之旌節,謂之節度使,得以專製軍事,外任之重無比焉。《新唐書·百官誌》:節度使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豎六纛。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

  (9)虎士,有力之士,詳見八卷注。《詩·商頌》:“有虔秉鉞。”秉,執也。陸雲《吳故丞相陸公誄》:“金鉞鏡日,雲旗絳天。”

  (10)《晉書》:阮鹹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

  (11)謝靈運詩:“水宿淹晨暮。”呂延濟注:水宿,宿舟中也。《通典》:黔中,古蠻夷之國,春秋、戰國皆楚地,秦惠王欲楚黔中地,以武關外易之,即此是也。通謂之五溪。注雲:五溪謂西、辰、巫、武、沅五溪也。

  (12)《水經注》:《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一百許裏,山水紆曲,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穀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白貼》:《荊州記》曰:“巴東三峽。猿長鳴至三聲,聞者莫不垂淚。”

  (13)《南齊書》:凡車有幡者,謂之軒。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方輿勝覽》:琵琶峽,在巫山對蜀江之南,形如琵琶。此鄉婦女,皆曉音律。

  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長安如夢裏,何日是歸期?

  楊升庵曰:太白詩“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又曰“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孟蜀韓琮詩“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青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亦祖太白句法。

  送梁四歸東平

  東平,唐時郡名,即鄆州也,隸河南道。

  玉壺契美酒,送別強為歡。大火南星月,(1)長郊北路難。殷王期負鼎,(2)汶水起垂竿。(3)莫學東山臥,參差老謝安。(4)(1)《六經天文編》:夏氏曰:“仲夏之月,初昏之時,大火見於南方正午之位。”

  (2)《史記》:阿衡欲幹湯而無由,乃為有菩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越絕書》:伊尹負鼎入殷,遂佐湯取天下。

  (3)《春秋正義》:《釋例》曰:汶水出泰山萊蕪縣西南,經濟北至東平須昌縣入濟。《行水金鑒》:《述征記》雲:泰山郡水皆名汶,今縣界有五汶,皆源別而流同。其原山之汶水,西南流經乾封具治南,去縣三裏,又西南流九十裏,人鄆州中都縣。按五汶者,曰:北汶、小汶、紫汶、牟汶,其一則經流也。

  (4)謝安高臥東山,見七卷注。

  江夏送友人

  江夏,唐時郡名,即鄂州也,屬江南西道。

  雪點翠雲裘,(1)送君黃鶴樓。(2)黃鶴振玉羽,(3)西飛帝王州。鳳無琅玕實,(4)何以贈遠遊?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1)宋玉《諷賦》:“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

  (2)楊齊賢曰:黃鶴樓,在鄂州。《國經》雲:“費文禕得仙。駕黃鶴憩此。”

  (3)鮑照《舞鶴賦》:“振玉羽而臨霞。”

  (4)琅玕實,見二卷注。

  送郗昂謫巴中

  按:《羊士諤詩集》有詩題雲《乾元初嚴黃門自京兆少尹貶巴州刺史》雲雲,詩下注雲:時郗詹事昂自拾遺貶清化尉,黃門年三十餘,且為府主,與郗意氣友善,賦詩高會,文字猶存。又李華《楊騎曹集序》:刑部侍郎長安孫公逖,以文章之冠,為考功員外郎,精試群材。君與南陽張茂之、京兆杜鴻漸、琅琊顏真卿、蘭陵蕭穎士、河東柳芳、天水趙驊、頓丘李琚、趙郡李崿、李頎、南陽張階、常山閻防、範陽張南容、高平郗昂等,連年登第。

  瑤草寒不死,(1)移植滄江濱。東風灑雨露,會入天地春。予若洞庭葉,(2)隨波送逐臣。思歸未可得,書此謝情人。

  (1)江淹詩:“瑤草正翕赩。”李善注:“瑤草,玉芝也。”琦按:詩家甲瑤草,謂珍異之草耳,未必專指玉芝而言。

  (2)《楚辭》:“洞庭波兮木葉下。”

  江夏送張丞

  欲別心不忍,臨行情更親。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藉草依流水,(1)攀花贈遠人。送君從此去,回首泣迷津。

  (1)孫綽《天台山賦》:“藉萋萋之纖草。”李善注:“以草薦地而坐曰藉。”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三峽,詳見八卷注。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1)(1)《水經注》:江水東經羊腸、虎臂灘。楊亮為益州刺史,至此舟覆。

  懲其波瀾,蜀人至今猶名之為使君灘。《太平寰宇記》:使君灘,在萬州東二裏大江中。昔楊亮赴任益州,行船至此覆沒,故名。《一統誌》:使君灘,在荊州夷陵州西一百十裏。

  送二季之江東

  初發強中作,題詩與惠連。(1)多慚一日長,不及二龍賢。(2)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3)雲峰出遠海,(4)帆影掛清川。禹穴藏書地,(5)匡山種杏田。(6)此行俱有適,遲爾早歸旋。(7)(1)謝靈運有《登臨海嶠初發強中與從弟惠連》詩。劉履曰:強中,地名,今山下有強口,疑即此也。

  (2)《世說》,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

  (3)楊齊賢曰:西塞山,在鄂州。陸放翁《入蜀記》:晚過道士磯,石壁數百尺,色正青,了無竅穴。而竹樹迸根交絡其上,蒼翠可愛,自過小孤,臨江峰嶂,無出其右。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飛”者。李太白《送弟之江東》雲:“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必在荊楚作,故有中路之句。張文潛雲:“危磯插江生,石壁劈青玉”,殆為此山寫真。又雲:“已逢嫵媚散花峽,不怕艱危道士磯”,蓋江行惟馬當及西塞最為湍險難上。

  (4)謝靈運詩:“滅跡入雲峰。”

  (5)《太平禦覽》:《九土文括略》曰:會稽山,有一石穴委曲,黃帝藏書於此,禹得之。施宿《會稽誌》:陽明洞天,在會稽縣宛委山龍瑞宮。舊經雲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洞外飛來石上,為禹穴,傳雲禹藏書處,一雲禹得玉匱金書於此。薛方山《浙江通誌》:宛委山上有石匱壁立,中有孔穴,號陽明洞,即舊經所謂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夏禹發之,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又於中得金簡玉字之書,悟百川之理。賀知章《纂山記》曰:黃帝號宛委穴為赤帝陽明之府,於此藏書。大禹始於此穴得書,複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禹穴。

  (6)匡山。即廬山也。《廬山記》:匡續結廬於山,故號匡廬山。《神仙傳》:董奉還豫章廬山下居,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

  使載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餘萬株。鬱鬱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杏子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穀少而取杏多青,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旁傾覆,至家量杏,一如穀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齧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

  (7)《韻會》:“遲,待也。”謝靈運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雲“臨江遲來客”是也。《詩·小雅》:“言旋言歸,複我邦族。”謝靈運詩:“三載期歸旋。”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藝文類聚》:《羅浮山記》曰:羅浮者,蓋總稱。羅、羅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體,謂之羅浮。在增城、博羅二縣之境。舊說羅浮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長溪,神明神禽,玉樹朱草。桂水分五嶺,(1)衡山朝九疑。(2)鄉關眇安西,(3)流浪將何之?(4)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疇昔紫芳意,(5)已過黃發期。(6)君王縱疏散,雲壑借巢、夷。(7)爾去之羅浮,我還慈峨眉。(8)中闊道萬裏,霞月遙相思。如尋楚狂子,(9)瓊樹有芳枝。

  (1)《通典》:桂州臨桂縣有離水,一名桂江,水源多桂,不生雜樹。《漢書》:南有五嶺之戍。顏師古注: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耳。而別標名,則有五焉。裴氏《廣州記》曰:“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是為五嶺。鄧德明《南康記》曰:大瘦嶺一也,桂陽騎田嶺二也,九真都龐嶺三也,臨賀萌渚嶺四也,始安趁成嶺五也。戴凱之《竹譜》:五嶺之說,互有異同,餘往交州,行路所見,兼訪舊老,考諸古誌,則今南康、始安、臨賀,為北嶺;臨漳、寧浦為南嶺。五都界內各有一嶺,似隔南北之水,俱通南越之地。南康、臨賀、始安三郡,通廣州;寧浦、臨漳二郡,在廣州西南,通交州。或趙佗所通,或馬援所並,厥跡在焉,故陸機謂“伐鼓五嶺表”,道九真也。徐廣《雜記》以剡、鬆、陽、建安、康樂為五嶺,其謬遠矣。俞益期與韓康伯,以晉興所統南移、大營、九岡,為五嶺之數,又其謬也。

  (2)《初學記》:南嶽衡山,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高官,攝位火鄉,赤帝館其嶺,祝融托其陽,故號南嶽。周旋數百裏,高四千一十丈。東南臨湘川,自湘川至長沙七百裏,九向九背,然後不見。《元和郡縣誌》:九疑山,在道州延唐縣東南一百裏,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

  (3)楊齊賢曰:唐安西大部護府初治西州,後徙治高昌故地,又徙治龜茲,而故府複為西州交河郡。琦按文義,安西字疑訛,指為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者,恐未是。

  (4)陶潛《祭從弟文》:“流浪無成,懼負素誌。”

  (5)疇昔,昔日也。已見前注。江淹詩:“終覿紫芳心。”李善注:“紫芳,紫芝也。”

  (6)《爾雅》:“黃發,壽也。”郭璞注:“黃發,發落更生黃者。”邢昺疏:“舍人曰黃發,老人發白更黃也。”曹植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張銑注:“黃發期,謂壽考也。”

  (7)《北山移文》:“誘我鬆桂,欺我雲壑。”

  (8)《通典》:嘉州峨眉縣有峨眉山。

  (9)《列仙傳》:陸通者,雲楚狂接輿也。好養生,食橐盧、木實及蕪菁子,遊諸名山,在蜀峨眉山上,世世見之,曆數百年仙去。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江南通誌》:疊嶂樓,在寧國府郡治後,即謝朓為宣城太守時之高齋地。一名北樓,亦稱謝公樓,唐鹹通間,刺史獨孤霖改建,易今名。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1)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2)中間小謝又清發。(3)俱懷逸興壯思飛,(4)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5)(1)陸機詩:“長風萬裏舉,慶雲鬱嵯峨。”

  (2)《後漢書·寶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章懷太子注:言東觀經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錄並皆在焉。東漢建安之末,有孔融、王粲、陳琳、徐幹、劉楨、應瑒、阮瑀及曹氏父子所作之詩,世謂之“建安體。”風骨遒上,最饒古氣。

  (3)鍾嶸《詩品》論謝惠連雲:“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

  (4)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湧,壯思雲飛。”

  (5)散發,科頭也。扁舟,特舟也。俱見二卷注。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按《唐書·百官誌》,節度使之下,有副使一人,同節度副使十人。又安撫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之下,皆有副使一人。

  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1)虎嘯俟騰躍,(2)雞鳴遭亂離。(3)千金市駿馬,萬裏逐王師。結交樓煩將,(4)侍從羽林兒。(5)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大勳竟莫敘,已過秋風吹。(6)秉鉞有季公,(7)凜然負英姿。(8)寄深旦戎幕,(9)望重必台司。(10)感激一然諾,(11)縱橫兩無疑。伏奏歸北闕。(12)鳴駿忽西馳。(13)列將鹹出祖,(14)英寮惜分離。鬥酒滿四筵,歌笑宛溪湄。(15)君攜東山妓,(16)我詠《北門》詩。(17)貴賤交不易,恐傷中園葵。(18)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19)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此別又千裏,秦、吳眇天涯。月明關山苦,(20)水劇隴頭悲。(21)借問幾時還,春風入黃池。(22)無令長相思,折斷緣楊枝。

  (1)《晉書》:劉琨,字越石。少得雋朗之目,與範陽祖納,俱以雄豪著名。在晉陽,嚐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賊聞之,皆淒然長歎。中夜奏胡筋,賊又流涕歔欷,有懷土之切。向曉複吹之,賊並棄圍而走。劉越石有《扶風歌》:“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雲雲,凡九首。其《橫吹曲》,今逸不存,或指吹胡笳而言,恐未的。

  (2)張衡《思玄賦》:“超逾騰躍絕世俗。”

  (3)《世說注》:《晉陽秋》曰:祖逖與劉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

  (4)《史記》:“所將卒斬樓煩將五人。”李奇曰:“樓煩,縣名。其人善騎射,故以名射士為樓煩,取其美稱,未必樓煩人也。張晏曰:樓煩,胡國名。”

  (5)《漢書》:羽林掌送從。武帝太初元年置,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費昶詩:“家本樓煩俗,召募羽林兒。”

  (6)上元中,宋州刺史劉展舉兵反,其黨張景超、孫待封攻陷蘇、湖,進逼杭州,為溫晁、李藏用所敗,見後二十八卷注。劉副使於時亦在兵間,而功不得錄,故有“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大勳竟莫敘,已過秋風吹”之句。

  (7)《詩·商頌》:“有虔秉鉞。”《南齊書》:秉鉞出關,凝威江甸。季公,謂季廣琛。《舊唐書》:上元二年正月,溫州刺史季廣琛,為宣州刺史,充浙江西道節度使。

  (8)《十六國春秋》:英姿邁古,藝業超時。

  (9)戎幕,節度使之幕府。

  (10)羊祜《讓開府表》:“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注:“台司,三公也。”

  (11)《漢書》:貫高,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

  (12)北闕,是上書奏事之徒所詣者,見十三卷注。

  (13)《北史》:“鳴騶清路,盛列羽儀。”章懷太子《後漢書注》:“陷,騎士也。”

  (14)《詩·大雅》:“韓侯出祖,出宿千屠。”

  (15)《江南通誌》:宛溪,在寧國府城東。

  (16)《世說》:謝安在東山畜妓。

  (17)毛萇《詩傳》:“《北門》,刺仕不得誌也。言衛之忠臣不得其誌耳。”

  (18)古詩:“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交不成。”

  (19)《漢書·高帝紀》:“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應劭曰:“卮,飲酒禮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晉灼曰:“音支。”顏師古曰:“卮,飲酒圓器也。”《韓非子》:“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

  (20)庾信《蕩子賦》:“關山惟月明。”

  (21)郭仲產《秦川記》:隴山東西百八十裏,登山嶺東望,秦川四五百裏,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至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故歌曰:“隴頭流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望遠,涕零雙墜。”

  (22)胡三省《通鑒注》:宣州當塗縣有黃池鎮。《一統誌》:黃池河,在太平府城南六十裏,東接固城河,西接蕪湖縣河,入大江,南至黃池鎮,北至宣城縣界。《江南通誌》:黃池河,在池州當塗縣南七十裏,寧國府城北一百二十裏。一名玉溪,郡東南之水,皆聚此出大江。河心分界,南屬宣城,北屬當塗。

  涇川送族弟錞

  太白自注:時盧校書草序,當侍禦為詩。

  涇川三百裏,(1)若耶羞見之。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上有琴高水,(2)下有陵陽祠。(3)仙人不見我,明月空相知。問我何事來,盧敖結幽期。(4)蓬山振雄筆,繡服揮清詞。(5)江湖發秀色,草木含榮滋。置酒送惠連,吾家稱白眉。(6)愧無海嶠作,敢闕河梁詩?(7)見爾複幾朝,俄然告將離。(8)中流漾采鷁,(9)列岸叢金羈。歎息蒼悟鳳,(10)分瓊樹枝。清晨各飛去,飄落天南垂。(11)望極落日盡,秋深瞑猿悲。寄情與流水,但有長相思。

  (1)涇川,即涇溪也,在涇縣西南一裏,唐時隸宣城郡。源出石埭,流經南陵宣城,逾蕪湖入大江。《通典》宣州涇縣有涇水,越州會稽縣有若耶溪。

  (2)《江南通誌》:琴溪,在寧國府涇縣,源出自寧國諸山,與溪頭水合,西過琴高山下,乃名琴溪。傳是仙人琴高控鯉之地。

  (3)《一統誌》:望仙亭,在陵陽山中峰之半,相傳漢竇子明升仙之地。有唐天寶間所建仙壇宮。陵陽祠,即仙壇宮也。

  (4)盧敖,詳見十四卷注。

  (5)學者稱東觀為道家蓬萊山,見前二首注。繡衣禦史,見十一、十二卷注。“蓬山振雄筆”,謂盧校書草敘也。“繡服揮清詞”,謂常侍禦作詩也。

  (6)“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見十六卷注。

  (7)李陵《與蘇武詩》:“攜手河梁上,遊子暮何之。”劉良注:“河梁,橋也。”《魏書》:中山王熙之鎮鄴也,知友才學之士,袁翻、李琰、李神俊、王誦兄弟、裴敬憲等,鹹餞於河梁,賦詩告別。

  (8)吳均詩:“有客告將離,贈言重蘭蕙。”

  (9)謝靈運有《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與子別山阿,含酸赴修畛。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子虛賦》:“浮文鷁。”張揖注:“鷁,水鳥也,畫其像於船首。”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文虹橋兮彩鷁舟。”

  (10)陸機《雲賦》:“翼靈鳳於蒼悟,起滯龍於演汙。”

  (11)瓊樹枝,見二卷注。垂,邊也。

  五鬆山送殷淑

  楊齊賢曰:五鬆山,在宣州南陵。

  秀色發江左,(1)風流奈若何?仲文了不還,(2)獨立揚清波。載酒五鬆山,頹然《自雲歌》。中天度落月,萬裏遙相過。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別離去,連峰鬱嵯峨。

  (1)江左,江南也。詳見十二卷注。

  (2)《晉書》:殷仲文,南蠻校尉顗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放歌倚東樓,行子期曉發。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1)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水客弄歸棹,雲帆卷輕霜。(2)扁舟敬亭下,(3)五兩先飄揚。(4)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思君無歲月,西笑阻河梁。

  (1)劉鑠詩:“羅帳延秋月。”呂向注:“延,引也。”

  (2)馬融《廣成頌》:“張雲帆,施霓。”

  (3)孟康《漢書注》:扁舟,特舟也。《唐書·地理誌》:宣州宣城縣有敬亭山。

  (4)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韻會》:“綄,船上候風羽,楚人謂之五兩。”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