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一 文上

  大體第一臣聞《老子》曰: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職而聽,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拱己而正矣。以明其然耶?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垂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理官,益掌驅禽,堯不能為一焉,奚以為君?而九子者為臣,其故何也?堯知九賦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乘成功以王天下。漢高帝曰:夫運籌策於幃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無形者,物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預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之事,而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來矣。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已有之,通肚君道者也。人主不通主道者則不然。自為之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賢者惡之,此功名之所以傷,國家之所以危。湯武一百而盡有夏商之財,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悅服;以其財賞,而天下皆競勸,通乎用非其有也。

  故稱設宮分職,君之體也;委任責成,君之體也;好謀無倦,君之體也;寬以得眾,君之體也;含垢藏疾,君之體也。君有君人之體,其臣畏而愛之,此帝王所以成業也。

  任長第二臣聞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聖人,誰能兼茲百行,備貫眾理乎?故舜合群司,隨才授位;漢述功臣,三傑異稱。況非此儔,而可備責耶?

  昔伊尹之興土工也;強脊者使之負土,眇者使之推,傴者使之塗,各有所宜而人性齊矣。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臣不如隰朋,請立以為大行;辟土聚粟,盡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請立以為司田;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以為大司馬;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不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以為大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太諫。君若欲治國強兵,則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則夷吾在此。黃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誌,貪者決取其利,愚者不愛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於谿毒。然而良醫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跂;及其下也,牧豎能追之,才有脩短也。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異形殊類,易事則悖矣。魏武詔曰: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者,任其長也。

  由此觀之,使韓信下幃,仲舒當戎,於公馳說,陸賈聽訟,必無曩時之勳而顯今日之名也。故任長之道,不可不察。

  品目第三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統,莫不勞聰明於品材,獲安逸於任使。

  故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聖,有賢。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讬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闇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而不知所執,此則庸人也。所謂士人者,心有所定,計有所守,雖不能盡道術之本,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處也。是故智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則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此則士人也。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而終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所謂賢者,德不逾閑,行中規繩;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傷其身,道足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菀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所謂聖者,德合天地,變通無方;剛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聖者也。

  《鈴經》曰: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識足以鑒古,才足以冠世,此則人之英也;法足以成教,行足以修義,仁足以得眾,明足以照下,此則人之俊也;身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操足以厲貪鄙,信足以懷殊俗,此則人之豪也;守節而無撓,處義而不怒,見嫌不苟免,見利不苟得,此則人之傑也。

  《家語》曰:昔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然後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則天下理也。此之謂矣。

  量才第四夫人才能參差、大小不同,猶升不可以盛斛,滿則棄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

  故伊尹曰:智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辯於萬物之情,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不失四時,通於地理,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是者舉以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德。通於人事,行猶舉繩,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忠正強諫,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故列士事,常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

  太公曰: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遮閭巷察奸詞禍;權數好事,夜臥早起,雖劇不悔,此妻子之將也;先語察事,勸而與食,實長希言,財物平均,此十人之將也;仞仞截截,垂意肅肅;不用諫言,數行刑戮;刑必見血,不避親戚,此百人之將也。訟辯好勝,嫉賊侵淩,斥人以刑,欲整一眾,此千人之將也。外兒怍怍,言語時出;知人饑飽,習人劇易,此萬人之將也,戰戰栗栗,日慎一日,近賢進謀,使人知節,言語不慢,忠心誠畢,此十萬人之將也。溫良實長,用心無兩,見賢進之,行法不枉,此百萬人之將也,勳勳紛紛,鄰國皆聞;出入豪居,百姓所親;誠信緩大,明於領世;能效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內,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經曰:智如源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礪,行可以為輔警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快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欲觀其亡,必由其下。故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同誌者相從,非賢者莫能用賢。故輔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機、得失之要。

  孫武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吾以此知勝之謂矣。

  知人第五臣聞主將之法,務覽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漢光武聰聽之主也,謬於龐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弊於張邈。何則?夫物類者,世之所惑亂也。

  故曰:宜者類智而非智也,愚者類君而非君子也,戇者類勇而非勇也。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幽秀之幼似禾,驪牛之黃似虎,白骨疑象,碔砆類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孔子曰: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貌深情。故有貌願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焊。太公曰:士有嚴而不肖者,有溫良而為盜者,有外貌恭敬、中心欺慢者,有精精而無情者,有威威而無成者,有如敢斷而不能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有倭倭亻々而有效者,有貌勇食而內怯者,有夢夢而反易人者,無使不至,無使不遂。天下所賤,聖人所貴,凡人莫知。惟有大明,乃見其際。此士之外貌而不與中情相應者也。

  知此士者而有術焉:微察問之,以觀其辭;窮之以辭,以觀其變;與之閒謀,以觀其誠;明白顯問,以觀其德;遠使以財,以觀其廉;試之以色,以觀其貞;告之以難,以觀其勇;醉之以酒,以觀其態。《莊子》曰: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智,急與之期而觀其信,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呂氏春秋》曰: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近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愛,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哀之以驗其仁,苦之以驗其誌。

  經曰:任寵之人,觀其不驕奢;疏廢之人,觀其不背越;榮顯之人,觀其不矜誇;隱約之人,觀其不懾懼。少者觀其恭敬好學而能悌;壯者觀其廉絜務行而勝其私;老者觀其思慎,強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閒,觀其慈孝;兄弟之閒,觀其和友;鄉黨之閒,觀其信義;君臣之閒,觀其忠惠,此之謂觀誠。

  《人物誌》曰:骨植而柔立者,謂之宏毅;宏毅也者,仁之質也。氣清而朗者,謂之文理;文理也者,禮之本也。體端而實者,謂之貞固;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勁而精者,謂之勇敢;勇敢也者,義之決也。色平而暢者,謂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質恒性,故謂之五常。故曰:直而不剛則木,勁而不精則力,固而不端則愚,氣而不清則越,暢而不平則蕩。然則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決在於氣,慘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緩急之狀在於言,若質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勁植固,聲清色懌,儀容容直,則純粹之德也。

  夫人有氣,氣也者,謂誠在其中,必見諸外。故心氣粗訟者,其聲沈散;心氣詳慎者,其聲和節;心氣戾者,其聲粗獷;心氣寬柔者,其聲溫潤。信氣中易,義氣時舒,和氣簡略,勇氣壯立,此之謂聽氣。

  又有察色:察也謂心氣內蓄,皆可以色取之。夫誠智必有難盡之色,誠仁必有可尊之色,誠勇必有難懾之色,誠忠必有可觀之色,誠絜必有難汙之色,誠貞必有可信之色,質色浩然固以安,偽色曼然亂以煩,此之謂察色。

  又有考誌:考誌者,謂方與之言以察其誌。其氣寬以柔,其色檢而不諂,其禮先人,其言後人,每自見其所不足者,是益人也;若好臨以色,高人以氣,勝人以言,防其所不足,而廢其所不能者,是損人也;其貌直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飾其美,不隱其惡,不防其過者,是質人也;若其貌曲媚,其言諛巧,飾其見物,務其小證,以故自說者,是無質人也;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煩亂以事而誌不惑,深導以利而心不移,臨懾以而氣不卑者,是平心固守人也;若喜怒以物而心變易,亂之以事而誌不治,示之以利而心遷動,懾之以威而氣恇懼者,是鄙心而假氣人也;設之以物而數決,驚之以卒而屢應,不文而慧者,是有智思之人;若難設以物,難說以言,守一而不知變,固執而不知改,是愚很人也。若屏言而勿顧,自私而不護,非是而強之,是誣嫉人也。此之謂考誌。

  又有測隱:測隱者,若小施而好得,小讓而大爭,言願以為質,偽愛以為忠,尊其行以收其名,此隱於仁賢;若問則不對,詳而不窮,貌示有餘,假道自從,困之以物,窮則讬深,此隱於藝文也;若高言以為廉,矯厲以為勇,內恐外誇,亟而稱說,以詐氣臨人,此隱於廉勇也;若自事君親而好以告人,飾其見物而不誠於內,發名以君親,因名以私身,此隱於忠孝也,此謂測隱矣。

  夫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而立假節以感視聽者,曰毀誌者也;若飲食以親,貨賂以交,損利以合,得其權譽而隱於物者,曰貪鄙者也;若小知而不大解,小能而不大成,規小物而不知大倫,曰華誕者也。

  又有揆德:揆德者,其言忠行夷,秉誌無私,施不求反,情忠而察,貌拙而安者,曰仁心者也;有事變而能治效,窮而能達,措身立功而能遂,曰有知者也;有富貴恭儉,而能威嚴,有禮而不驕,曰有德者也;有隱約而不懾,安樂而不奢,勳勞而不變,喜怒而有度,曰有守者也;有恭敬以事君,恩愛以事親,情乖而不叛,力竭而無違,曰忠孝者也,此之謂揆德。

  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識智,則眾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是故仲尼訓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無信,以明為似之難保;察其所安,觀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率此道也,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察相第六《左傳》曰:周內史叔服如魯,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難也收子。穀也豐下,必有後於魯國。《漢書》曰:高祖立濞為吳王。已拜,上相之曰:汝麵狀有反相,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豈非汝耶?天下一家,慎無反。由此觀之,以相察士,其來尚矣。

  故曰:富貴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經曰:言貴賤者,存乎骨骼;言脩短者,存乎虛實;言性靈者,存乎容止,斯其大體。

  夫相人先視其麵,麵有五嶽四瀆、五官六府、九州八極、七門二儀。若夫權骨才起、膚色潤澤者,九品之候也;輔骨小見、鼻準微端者,八品之候也;輔角成棱倉庫皆平者,七品之候也;天中豐隆、印堂端正者,六品之候也;伏犀明峻、輔角豐穠者,五品之候也;邊地高深、福堂廣厚者,四品之候也;犀及司空、龍角纖直者,三品之候也;頭頂高深、龍犀成就者,二品之候也;四倉盡滿、骨角俱明者,一品之候也。似龍者為文吏,似虎者為將軍,似牛者為宰輔,似馬者為武吏,似者為清官、為方伯。天中主貴、氣平滿者,宜官祿也。天庭主上公大丞相之氣;司空主天宮,亦三公之氣;中正主群寮之氣,平品人物之司也;印堂主天下印授,掌符印之官也。山根平美、及有奇骨伏起,為婚連帝室,公主婿也。高廣主方伯之坐,陽尺主州佐之官,武庫主兵甲典庫之吏,輔角主遠州刺史之官,邊地主邊州之任,日角主公侯之坐,房心主京輦之任,驛馬主急疾之吏,額角主卿寺之位,上卿主帝卿之位,虎眉主大將軍,牛角主王之統師小將,元角主將軍之相。

  夫人有六賤:頭小身大,為一賤;目無光澤,為二賤;舉動不便,為三賤;鼻不成就,準向前低,為四賤;腳長腰短,為五賤;文策不成、唇細橫長,為六賤,此貴賊乎骨骼者也。

  夫木主春,生長之行也;火主夏,豐盛之時也;金主秋,收藏之節也;水主冬,萬物伏匿之日也;土主季夏,萬物結實之月也。故曰:凡人美眉目、好指爪者,庶幾好施人也;毛發光澤、唇口如朱者,才能學藝人也;鼻孔小縮、準頭低曲者,慳吝人也;耳孔小、齒瓣細者,邪諂奸佞人也;耳輪厚大、鼻準圓實、乳頭端淨、頦頤深廣厚大者,忠信謹厚人也,此性靈存乎容止者也。

  夫命之與相,猶聲之與饗也。聲動乎幾,響窮乎應,必然理矣。雖雲以言信行、失之宰予,以貌度性,失之子羽,然傳稱無憂而戚、憂必及之,無慶而歡、樂必還之,此心有先動,而神有先知,則色有先見。故扁鵲見桓公,知其將亡;申叔見巫臣,知其竊妻。或躍馬膳珍,或飛而食肉,或早隸晚侯,或初刑末王,銅岩無以飽生,玉饌終乎餓死,則彼度表捕骨,指色摘理,不可誣也,故列雲爾。

  論士第七臣聞黃石公曰:昔太平之時,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世亂則叛逆生,王澤竭則盟誓相罰,德同無以相加,乃攬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則興,失士則崩,何以明之?昔齊桓公見小臣稷,一土三往而不得見,從者止之。桓公曰: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書》曰:能自師者王。何以明之?齊宣王見顏觸,曰:觸前。觸亦曰:王前。議曰:夫觸前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觸為慕勢,不若使王為趨士。宣王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者貴乎?對曰:昔秦攻齊,令曰:有有敢去柳下季龔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隘。由是言之,生王之頭,曾不如死士之龔。宣王竟師之。

  諺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何以明之?淳於髡謂齊宣王曰:古者好馬,王亦好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獨不好。王曰:國無士耳,有則寡人亦悅之。髡曰:古有驊騮騏驥,今之無有,王選於眾,王好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無有,王選於眾,王朔味矣;古有毛嬙西施,今之無有,王選於眾,王好色矣。王必待堯舜禹湯之士,而後好之,則堯舜禹湯之士,亦不好王矣。

  語曰:瓊艘瑤楫,無涉川之用;金弧玉弦,無激矢之能。是以介絜而無政事者,非撥亂之器;儒雅而乏治理者,非翼亮之士。何偶明之?魏無知見陳平於漢王,漢王用之。絳、灌等讒平曰:平盜嫂受金。漢王讓魏無知,無知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聞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於勝負之數,陛下假用之乎?今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耳。盜嫂受金,又安足疑哉?漢王曰:善。

  黃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祿得;守節之士,不可以威刑脅。致清白之士,修其禮;致守節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說燕昭王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者與廝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麵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黃石公曰: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矣。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擊禮田子方,而子方不為禮。太子不悅,謂子方曰:不識貧賤者驕人乎?富貴者驕人乎?子方曰: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人主驕人而亡其國,大夫驕人而亡其家。貧賤者若不得意,納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貧賤乎?宋燕相齊,見逐罷歸,謂諸大夫曰:有能與我赴諸侯乎?皆執仗排班,默而不對。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陳饒曰:舉士大夫易得而難用,尹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則有不平之心,是失之於己而責諸人也。燕曰:其說雲何?對曰:三升之稷,不足於士,而君雁鶩有餘粟,是君之過一也;果園梨栗,後宮婦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嚐,是君之過二也;綾紈綺縠,美麗於堂,從風而弊,士曾不得以為緣,是君之過三也。夫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輕,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猶鉛刀畜之,幹將用之,不亦難乎?宋燕曰:是燕之過也。

  語曰:夫人同明者相見,同聽者相聞,德合則未見而相親,聲同則處異而相應。《韓子》曰:趣舍同則相是,趣舍異則相非。何以明之?楚威王問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歟?何士人眾庶不譽之甚?宋玉曰:夫鳥有鳳而魚有鯨,鳳凰上擊九萬裏,翱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料天地之高哉?鯨魚朝發於昆侖之墟,暮宿於孟津,夫尺澤之鯢,豈能與量江海之大哉?故年獨鳥有鳳而魚有鯨,士亦有之。夫聖人瑰琦意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語曰:知人未易,人未易知。何以明之?汗明說春申君,春申君悅之。汗明-欲談,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意矣。汗明曰:未審君之聖與堯?春申君曰:臣何足以當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終言之:君之賢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聖堯,三年而後乃相知也。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聖於堯而臣賢於舜也。

  記曰:夫驥唯伯樂獨知之,若時無伯樂之知,即不容其為良馬也。士亦然矣。何以明之?孔子厄於陳蔡,顏回曰:夫子之德至大,天下莫能容。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穀梁傳》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羈冠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就師學問無方,心誌不通,身之罪也;心誌既通,而名譽不聞,友之罪也;名譽既聞,有司不舉,有司之罪也;有司舉之,王者不用,王者之過也。

  論曰:行遠道者,假於車馬;濟江海者,因於舟楫。故賢士之立功成名,因於資而假物者。何以明之?公輸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構宮室台榭,而不能自為專屋狹廬,材不足也;歐冶能因國君之銅鐵,以為金爐大鍾,而不能為壺鼎盤盂,無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潤眾庶,而不能自饒其家,勢不便也。故舜於曆山,恩不及州裏;太公屠牛於朝歌,利不及於妻子。及其用也,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堯,太公因之周文。君子能修身以假道,不能枉道而假財。

  語曰:夫有國之主,不可謂舉國無深謀之臣,闔朝無智策之士,在聽察所考精與不精,審與不審耳。何以明之?在昔漢祖,聽聰之主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韓信納其計,則燕、齊舉;陳餘不用其謀,則泜水敗。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虞公不用宮之奇之謀,滅於晉;仇由不聽赤章之言,仁於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濟崤黽之覆;趙括之母,不能救長平之敗,此皆人主之聽,不精屎審耳。天下之國,莫不有忠臣謀士也。

  黃石公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夫英雄者,國家之幹;士民者,國家之半。後其幹,收其半,則政行而無怨。知人則哲,唯帝難之,慎哉!

  政體第八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為天下之人強掩弱、詐欺愚,故立天子齊一之。謂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為絕國殊俗,不得被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

  夫教誨之政,有自來矣。何以言之?《管子》曰:措國於不傾之地,有德也;積於不涸之倉,務五穀也;藏於不竭之府,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於流水之原,以順人心也;使士於不諍之官,使人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量人力也;不求不可得,不強人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不偷取取一世宜也。知時者,可立以為長;審於時、察於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

  故曰:明版籍,審什伍,限夫田,定刑名,立君長,急農桑,去末作,敦學敩,核才藝,簡精悍,修武備,嚴禁令,信賞罰,糾遊戲,察苛克,此十五者,雖聖人複起,必此言也。夫欲論長短之變,故立政道以為經焉。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生殿
10傳習錄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

  • 新論

    作者:【漢】桓譚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第一 本造 秦呂不韋請迎高妙,作《呂氏春秋》。漢之淮南王聘天下辯通,以著篇章。書成,皆布之都市,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