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枯柟

  楩柟枯崢嶸①,鄉黨皆莫記。不知幾百歲,慘慘無生意②。(枯柟、傷大材之見棄也。首敘老於孤立。)

  ①《蜀都賦》:“楩楠幽藹於穀底。”《子虛賦》:“刻削崢嶸。”

  ②陶潛詩:“慘慘寒日”

  上枝摩蒼天①,下根蟠厚地。巨圍雷霆拆,萬孔蟲蟻萃。凍雨落流膠②,衝風奪佳氣③。白鵠遂不來④,天雞為愁思⑤。(此言其憔悴失所。枝根雖具,生意久亡,故造物日侵,而蟲鳥見傷。)

  ①魏文帝詩:“修於摩蒼天。”

  ②《楚辭》:“使凍雨兮灑塵。”《爾雅注》:“江東呼夏月暴雨為凍雨。”庾信詩:“枯楓乍落膠。”“朱注”流膠,樹中膠液流出也。

  ③《楚辭》:“衝風起兮水揚波。”注:“衝風,隧風也。”宋江夏王鋒《修柏賦》:“衝風不能摧其枝。”

  ④吳邁遠詩:“可憐雙白鵠。”

  ⑤謝靈運詩:“天雞弄和風。”《爾雅》:“翰,一名天雞,赤羽之鳥也。”注:《逸周書》:“文翰,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按《汲塚周書·王會篇》雲:“蜀人以文鶾。”文鶾者,若翬雉。

  猶含棟梁具①,無複霄漢誌②。良工古昔少③,識者出涕淚④。種榆水中央⑤,成長何容易。截承金露盤⑥,嫋嫋不自畏。(未用比喻作結,慨用舍之失宜。棟梁,傷大才莫用。種榆,比力小任重。此章,首段四句,下兩段各八句。)

  ①《王命論》:“楶棁之材,不荷棟梁之任。”

  ②仲長統《樂誌論》:“可以淩霄漢,出宇宙之外矣。”

  ③《東都賦》:“眇古昔而論功。”

  ④蔡琰《笳曲》:“涕淚交垂。”

  ⑤《詩》:“東門之枌。”毛氏注:“枌,白榆也。”《爾雅釋》:“榆之皮色白者,名枌。”《齊民要術》:“榆性軟弱,久無不曲例,非佳好之木。”《詩》:“宛在水中央。”

  ⑥《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葉石林曰:此詩“猶含棟梁具,無複霄漢誌”,當是為房次律而作。自漢魏以來,詩人用意深遠,不失古風,惟此公為然,不特語言之工也。

  黃生曰:《病橘》一章,賦也。《病柏》、《枯柟》二章,比也。三詩皆得漢魏之髓,不在皮毛上論。

  不見原注:近無李白消息。

  “鶴注”詩雲:“世人皆欲殺”,當是白流夜郎之後,蓋上元二年也。梁氏編在寶應元年梓州作,不知是年,白己卒矣。曾鞏序:乾元元年,長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峽江,至巫山,以赦得釋。憩嶽陽、江夏,久之,複如浸陽,過金陵,徘徊於曆陽、宣城二郡間。其族人陽冰為當塗令,白過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時寶應元年也。《詩》:“愛而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①。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②,飄零酒一杯③。匡山讀書處④,頭白好歸來⑤。(此懷李白而作也。敏捷千篇,見才可憐。飄零縱酒,見狂可哀。歸老匡山,蓋憫其放逐而望其生還,始終是哀憐意。)。

  ①箕子被發佯狂,白之縱酒豪放,亦不得已而然。

  ②《漢書·儒林傳》:魯榮廣,高材敏捷。劉向《新序》:“聰明敏捷,人之美材。”

  ③《雪賦》:“從風飄零。”薛道衡詩:“陶然寄一杯。”

  ④太白,蜀人,而公亦在蜀,故雲歸來。《丹鉛錄》謂指彰明縣南之匡山,若以為匡廬,太白非九江人,何得言歸來乎?⑤《楚辭》:“王孫兮歸來。”

  顧宸曰:公與白同遊齊魯,在天寶四載。白有《魯郡石門別杜》詩,自此以後,公屢形懷憶,竟不得再見。冬日春日之懷及夢白二首,白在夜郎,公在秦州。此雲“不見李生久”,白在浪遊,公在成都。公與白最稱交好,考其相從歲月,僅在遊齊魯時。前乎此,後乎此,俱未相見也。附考:洪容齋《三筆》曰:杜詩:“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說者以為即廬山也。吳曾《能改齋漫錄》辯誤一卷,正辯是事。引杜田《杜詩補遺》雲:範傳正《李白新墓碑》雲: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綿州之屬邑,有大小匡山,白讀書於大匡山,有讀書堂尚存。其宅在清廉鄉,後廢為僧房,稱隴西院,蓋以太白得名。院有太白像,吳君以是證杜句,知匡山在蜀,非廬山也。予按當塗所刊《太白集》,其首載《新墓碑》,宣歙池等州觀察使範傳正撰,凡千五百餘字,但雲:“自國朝以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初無補遺所紀七十餘言,豈非好事者偽為此書,如《開元遺事》之類,以附會杜詩耶?歐陽《輿地廣記》雲,彰明有李白碑,白生於此縣。蓋亦傳說之誤,當以範碑為正。

  “朱注”杜田之說,本於楊天惠《彰明逸事》。《杜臆》:太白係出隴西,後遂誤傳為隴西成紀人。所雲清廉鄉,亦必青蓮之訛。

  黃鶴曰:李集有《望廬山五老》詩雲:“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又《望廬山瀑布》雲:“而我遊名山,對之心益閑。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又《南康軍圖經》雲:白性喜名山,飄然有物外誌,以廬阜水石佳處,遂往遊焉。至五老峰,愛其險峭奇勝,曰:“天下之壯觀也。卜築於此,吾將老焉。”今峰下有書堂舊基,白後北歸,猶不忍去,乃指廬山曰:“與君再會,不敢寒盟,丹崖綠壑,神其鑒之。”又白《送侄嵩遊廬山序》,“慚未歸於名山。”然則匡山斷指潯陽匡廬山。

  今按:《全蜀總誌》:龍安府江油縣,有大匡山,在縣治西三十裏,山勢高聳,狀如匡字。唐李白讀書處。豈修誌者,亦因《彰明逸事》而附會歟?又考《水經注》:遠法師《廬山誌》曰:殷周之際,匡俗先生遊此山,時人謂其所止為神仙之廬,因以名山。然則廬山亦稱匡山,蓋以姓得名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