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豐鎬遺址重要遺存現狀調查報告及保護措施豐鎬遺址調查組

  一、概述

  豐鎬二京是西安地區第一次出現的全國性都城。自公元前11世紀中期武王滅商,至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的近三百年間,它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豐鎬遺址位於今天陝西省長安縣灃河兩岸,對於研究西周社會曆史和中國城市的發生、發展都具有珍貴的曆史、科學價值。1961年國務院公布豐鎬遺址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邑建於周文王,鎬京建於周武王。故詩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蒸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蒸哉。”周文王攻滅崇侯後在灃河西岸建立豐京,又命其子發(周武王)在灃河東岸營建鎬京。周文王死後,周武王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伐紂滅商,建立了周王朝。豐京距鎬京甚近,且周王居鎬以後,豐京仍然保留著周王宗廟,故西周諸王常客於豐或在豐料理國事。所以史家向來將豐、鎬並稱,或說二者是周都雙城。

  周都豐鎬的湮沒過程,未見古史有詳細記載。據推斷,豐、鎬的大部分建築可能毀於幽王被殺的戰火中,平王東遷後,因失去都城地位而衰落。鎬京的廢棄似較早些,因古史中未見鎬京在西周以後的記載,且在今鎬京應在位置的遺址內,也未發現東周的文化遺存。豐邑的湮沒年代較晚,據《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在秦伐晉之役中,生俘晉侯,曾將晉侯舍諸“靈台”,杜注“在京兆�縣,周之故台”。可見豐邑在東周時仍保留著部分建築,或者仍被繼續使用著。到秦始皇時,豐鎬故址便已經完全廢棄荒蕪了。

  漢唐以來,史書記載豐鎬位置時,多以附近的水道,如灃水、�水、�池和昆明池為依據。另外還用當時的城邑,如漢長安城、�縣城、唐長安城的相互方位關係加以引證。但隨著�水和�池的湮沒,昆明池變為農田,古灃水的位置就模糊不辨。北宋以後,人們對周都豐鎬更不能確指其地。明清以來,人們作了不少努力,試圖弄清豐鎬舊址的位置,但都限於條件而不能實現。

  對於豐鎬遺址的考古調查和研究始於1933年。解放以後,自1951年開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現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灃河兩岸進行了多次調查,在灃河西岸的客省莊、張家坡等地進行了重點發掘。自1983年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灃東的花園村、普渡村一帶的高地進行了勘探和發掘。陝西省文管會、西安市文管會、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豐鎬遺址保管所也陸續在這裏做了一些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使我們對周都豐、鎬及當時的社會曆史有了直觀的認識。

  經過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現基本查明豐鎬遺址的範圍。豐京遺址在今灃河中遊西岸,東到灃河,西至靈沼河,北到客省莊、張家坡以北,南至新旺、馮村以南。客省莊、馬王村、張家坡、海家坡、大原村、馮村、曹家寨、新旺村一帶的高地,是豐京遺址地下文物遺存分布較密集的地區。鎬京遺址在今灃河中遊東岸,西臨灃河,北臨�河故道南岸,東南被漢代砌築的昆明池破壞。洛水村、上泉村、普渡村、花園村和鬥門鎮一帶的高岡地帶是鎬京遺址地下文物遺存分布較密集地區。

  二、現狀調查

  (一)重要遺存

  1.客省莊遺址

  位於灃河西岸的客省莊村。1955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該遺址以新石器時代陝西龍山文化和西周時代遺存為主。最下層有很少的仰韶文化堆積。陝西龍山文化(有人稱為客省莊二期文化)內涵豐富,發掘了10座半地穴房址和3座窯址,出土了一批特征鮮明的陶器,首次集中揭示了這類文化遺存的麵貌和性質。西周時代遺存主要有51座墓葬。還發現了東周墓葬以及戰國時代的水井。

  2.客省莊西周夯土基址

  1959年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在馬王村村北的發掘中,首次發現兩處殘缺的西周夯土基址,為探索豐京中心所在地提供了重要線索。

  1977年至1978年,豐鎬隊在客省莊和馬王村之間的地帶,發現並發掘了3座西周時期的大型夯土基址。一號夯土基址在四號夯土基址的西南約60米處,基址為長方形,東西殘長22,南北寬7.3米。二號夯土基址在四號夯土基址的西南約30米處,破壞嚴重,形狀不清,殘存部分東西9.3,南北1.65米。在二號夯土基址之北約25米的斷崖上,暴露兩段管道,由一端粗一端細的陶水管套接而成。三號夯土基址在四號夯土基址正南約15米處,與一號夯土基址在東西一條直線上,兩者相距約65米。三號夯土基址破壞也較嚴重,基址東部略作方形,東西殘長20米,南北寬18米,西部呈長方形,東西殘長12.5,寬1.7~2.1米,似是一條廊道。

  1983年秋至1984年夏發掘的客省莊四號夯土基址位於客省莊西南,馬王村之北,西臨客省莊磚瓦窯廠(現為一鋼廠),南距馬王村小學北牆約45米。基址的平麵略呈“T”字形,西部較寬,東部略向南突,但大多被斷崖破壞。基址東西長61.5米,西部南北最寬35.5米,東部殘寬27.3米,總麵積達1827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西周建築基址。

  1982年至1984年,豐鎬隊在客省莊和馬王村之間進行了普探,又發現十多處西周夯土基址,其中較大的有九座,編號為五至十四號夯土基址。

  五號夯土基址在四號夯土基址的正東約100米處,位於灃西棉花站的後院內。現存夯土麵距地表2.6米,基址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約30米,南北寬8~10米,夯土厚度至0.5~2.5米之間。

  六號夯土基址在五號夯土基址正南約30米處,位於灃河管理處的後院內。夯土麵距現地表2.4米,這處夯土基址形狀不甚規整,東西最長約13米,南北最寬約10米,夯土厚度至2.5米左右。

  七號夯土基址在一號夯土基址南約50米處,位於馬王村小學後操場北牆處。夯土麵距現地表0.9米,基址東西長約12米,南北寬約8米,夯土厚度在2米左右。

  八號夯土基址在七號夯土基址西南約35米處,位於馬王村小學後操場西牆內。夯土麵距現地表1.5~1.8米,基址的西部已被破壞,現東西殘長5米,南北寬8米,夯土厚度在2米左右。

  九號夯土基址在八號夯土基址正東約50米處,位於馬王村小學後操場內,夯土麵距現地表1.5米,基址東西殘長7米,南北寬約8米,夯土厚度在2米左右。

  十號夯土基址在九號夯土基址的東北約20米處,北距三號夯土基址55米,位於馬王村小學北排教室南側。夯土麵距現地表0.5米左右,基址東西殘長7米,南北寬約8米,夯土厚度在2~3米左右。

  十一號夯土基址在西戶公路南側,北距四號夯土基址約160米。夯土麵距現地表0.7米,基址南北長12米,東西寬5米,夯土厚度約1.5米左右。

  十二號夯土基址在十一號夯土基址的東南約10米處。夯土麵距現地表約1米,基址東西殘長14米,夯土厚約1.2至1.7米。基址南臨斷崖,在斷崖上可以看到夯土基址的斷麵。

  十四號夯土基址在十一號夯土基址東北約50米、六號夯土基址正南約105米處。基址東西長約7米,南北寬5米,夯土麵距現地表0.7米,夯土厚約2.5米左右。基址下麵壓著西周早期的灰坑。

  3.張家坡墓葬區

  主要分布在張家坡、海家坡、大原村一帶的高地上。這是豐京最大的一處貴族族葬公共墓地,經鑽探已發現的墓葬達3000餘座,其中已發掘了1000多座,估計整個墓地墓葬總數約有10000座左右,是目前已知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處西周墓地。同時還發現有大量附葬的車馬坑、馬坑、牛坑等。

  井叔家族墓地位於張家坡村西,1983年至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進行發掘。包括一座雙墓道大墓(M157)、三座單墓道大墓(M152、M168、M170)和若幹較大的豎穴墓(如M163、M165等)和馬坑、車馬坑等。這些墓葬中大都出有井叔自作的青銅禮器,因此可以確認大墓的墓主乃是幾個不同時期的井叔。井叔其人是見諸於西周銅器銘文的,其中的一位井叔,根據傳世的�鼎等銅器銘文,可以判定是西周懿王時期的朝廷重臣。這幾座帶墓道的井叔墓是張家坡墓地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墓葬。

  西周車馬坑已有不少發現,在今豐鎬遺址保管所內集中分布著7座。1956年共發掘了4座,分別是一號(原編墓號167)、二號(原編墓號168)、三號(原編墓號185)和四號(原編墓號192)。其中對保存比較完整的二號車馬坑修建了保護廳,對外進行陳列。此外,還探到另外三座車馬坑,但都沒有發掘。未發掘的車馬坑之一在第四號車馬坑東約五六米,也是南北的長方坑,大小略同於第四號車馬坑。未發掘的車馬坑之二在第一號車馬坑之西約八九米,坑形及大小不明。未發掘的車馬坑之三在第二號車馬坑的東南約四五米,是東西的窄長方坑,寬約三米。

  4.新旺、馮村遺址區

  主要分布在新旺、馮村一帶的高地上。經過考古鑽探和發掘,發現有居住遺址、銅器窖藏和手工業作坊遺址。居址有土窯式和半地穴式兩種。這一區域內已多次發現青銅器窖藏。1967年出土盂、各一件,盂上有銘文49字。1973年出土鼎、盂各一件;1982年出土大小鼎各一件。1993年春,新旺村北修建宅基時出土鼎等5件。此外還發現有製骨作坊、陶窯等手工作坊遺址。

  5.97SCMT1地層剖麵

  位於馬王鎮灃河毛紡廠東的預製廠北部。1997年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進行發掘。97SCMT1以西壁剖麵為例,可分為四層:第一層是表土層,厚約0.2米;第二層是晚期擾土層,厚約0.2米;第三層是灰土層,時代為西周晚期;第四層是黃土層,厚約1米,時代約為商周之際。本探方發現灰坑5個,它們與地層堆積的關係是:H8、H 3均開口在第三層之下,H3打破H11,H11又疊壓在H16之上,H11打破第四層,H16打破H18,第四層疊壓在H18之上。T1地層剖麵被學術界視為確定商周分界年代的界標和先周西周考古學文化分期斷代的標準考古文化層,現臨時予以就地保護。

  6.鎬京西周夯土基址

  196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在洛水村村西發掘5×5米探方四個,發現西周初期夯土殘基址一處,為探索鎬京中心所在地提供了線索。此基址於1964年後全遭破壞。

  1983年5月至1984年7月,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鎬京考古隊對鎬京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部分鑽探,在官莊村、鬥門鎮、下泉村磚廠及花樓子發現了西周建築基址10餘處以及大量建築材料。

  一號建築基址在官莊窯場老式罐罐窯東。大部分已被破壞。根據鑽探和其周圍的遺址、遺物的分布,可以推測為一座南北向的高台建築物,東西長約45米,南北寬25米。

  二號建築遺址位於一號建築北約10米處。1982年官莊村修造輪窯時,已將整個基址2/3毀壞。原基址南北12米,東西20米。

  三號建築基址北距二號建築基址約6米,位於官莊窯場內。經搶救清理,發現夯土南北長15米,東西寬2.3~3.35米。

  四號建築基址在官莊窯場西南約300米的花樓子台地中部偏北處,平整土地時已被填平。

  五號建築基址在花樓子台地東北,距四號建築基址約50米。原本是一座高大的土丘,高達7米有餘。由於自然風蝕和人為取土的破壞,到解放初期,土丘的高度隻剩下3~4米左右。1974年,當時的鬥門人民公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將花樓子土丘幾乎夷為平地。同時,又在土丘東側修築了一條鬥門通往鹹陽的土公路,將夯土台基寬8~10米,深1.2~1.5米挖去。這樣花樓子高台就所剩無幾了。

  1984年8月至1985年4月和1985年8月至1986年6月,對五號夯土建築基址進行了發掘。五號宮室建築坐北朝南,整體布局平麵呈“工”字形,分主體建築和左右兩翼附屬建築。總體長59米,寬23米,麵積1357平方米。

  六號建築基址在官莊窯場東北約100米處,基址2/3被下泉村通往鬥門鎮的生產路破壞,東西長約24米,南北寬約17.5米。

  七號建築基址位於六號建築基址北約30米處,幾乎破壞殆盡。東西長約9米,南北寬約6米。

  八號夯土台建築基址在六號基址西北約3米處。夯土台基西南部分被鬥門窯場取土破壞,僅殘存南北約10米,東西約8米。

  九號建築基址在六號建築基址西北約40米處。南北10.8,東西9.6米。

  十號建築基址在六號建築基址東約18米處。東西長36米,南北寬6~20米。

  十一號夯土台基在五號建築基址北約47米處的地方取土時發現,破壞特甚。1990年11月進行了鑽探,南北殘寬26米,東西殘長46米。

  此外,1991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在灃東普渡村周圍探明數座夯土基址,最大的一處長約40,寬約15米。

  7.客省莊漢代夯土基址

  包括幾處夯土基址。一處位於客省莊村東、灃河西岸,北臨西餘鐵路,麵積較大,斷麵可見夯土層高2~3米。漢代磚瓦多見。其上多為民宅所覆壓。在客省莊東堡子南邊和西堡子還分別發現西漢建築基址遺留。客省莊東堡子南邊的一處西漢建築基址破壞嚴重。客省莊西堡子西漢建築遺址位於村內偏西,從1955~1959年,社員在建築房屋時不斷挖出西漢遺物,如陶質管道、瓦片和石柱礎等。據專家推測,這處重要的西漢建築群可能是漢代昆明池西岸的宣曲宮遺址。

  8.大原村漢代夯土基址

  位於大原村西。為一大型夯土遺址,傳說為漢代的“運渡台”。原麵積較大,因村民平整土地挖去大部分,現僅存一小部分。東西38米,南北38米,高6米,每個夯層10公分。地麵多見漢代磚瓦殘片。

  (二)保護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豐鎬遺址地麵建築今已蕩然無存,西周時期的各種文物遺存已全部湮沒於地下。經過幾十年的考古調查和勘探發掘,已初步掌握了遺址地下的文物分布概況。198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並公布豐鎬遺址的保護範圍。重點保護區麵積為10平方公裏,一般保護區麵積為25平方公裏。

  豐鎬遺址曆次發掘的建築基址、墓葬、車馬坑等遺跡現象絕大部分已回填保護。僅有兩處已經進行或準備進行陳列保護。一處是1959年發掘的張家坡二號車馬坑,於20世紀60年代初修建了保護廳,對外陳列展示。另一處是1997年在灃河毛紡廠東發掘的T1的西壁地層剖麵,現已用塑料薄膜和彩條布加以覆蓋,為今後進一步實施保護和展示打下了基礎。

  豐京遺址重點保護範圍6平方公裏,一般保護範圍16平方公裏。該遺址地跨長安縣馬王鎮和靈沼鄉兩個鄉鎮,包括15個村莊,人口約5萬人。遺址區現有國營企業兩家,另有造紙廠等鄉鎮企業40餘家。

  鎬京遺址重點保護範圍4平方公裏,一般保護範圍9平方公裏。該遺址涉及長安縣鬥門鎮和鎬京鄉兩個鄉鎮。包括18個村莊。遺址區人口約6萬人。現有國營企業兩家,鄉鎮企業50餘家。

  豐鎬遺址麵臨的威脅和破壞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麵:

  1.盜掘田野古墓的文物犯罪活動屢禁不止,時有發生,使不少重要墓葬遭到破壞。

  2.磚瓦窯廠的生產對遺址的危害嚴重。經過多次取締,豐京遺址重點保護區內的磚瓦窯廠都已停產改產,但一般保護區仍存在個別磚瓦窯廠。鎬京遺址在重點和一般保護區內都有幾座磚瓦窯廠,造成遺址的破壞和文物的流失。

  3.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宅基用地對遺址的侵蝕速度很快。豐鎬遺址每年新辟莊基500餘戶,需占用土地200餘畝。這些新辟莊基的定點大多事先未征得文物部門的許可,沒有避開遺址密集區並進行必要的勘探和發掘。如客省莊四號夯土基址上近幾年陸續建起了一排民房,張家坡墓葬區的重點保護區也不斷被新建宅基占壓。

  4.當地群眾日常生活取土蠶食遺址的重點部位。農村生活用土對遺址造成很大危害。例如,張家坡墓葬區除了幾個較大的土壕以外,村民還常在自家的責任田內取土,埋藏較淺的遺跡很容易遭到破壞。去年,鎬京五號宮室的夯土基址曾遭到人為取土的破壞。

  5.鄉鎮企業大量占用遺址土地,大多不履行文物報批手續,對遺址不斷侵蝕占用。

  豐鎬遺址的保護麵積大,任務重,難度高,不僅需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還需要當地群眾的積極配合。然而長期以來,由於豐鎬遺址的保護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生活的改善,當地政府和群眾缺乏遺址保護的積極性,並沒有切實承擔起有關遺址保護的重任。

  豐鎬遺址的保護亟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麵加大投入。然而由於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尚處於較低階段,對古遺址保護的經費投人很少,且渠道單一,基本上是政府撥款。當地保管所在經費缺乏的情況下,難以有效開展保護遺址的活動。

  三、保護措施

  (一)保護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根據豐鎬遺址的保護現狀,我們建議采取如下的保護原則: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有效製止對遺址的人為破壞;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狠抓保護、利用和管理三個關鍵環節;堅持各級政府部門保護為主,動員當地單位和群眾共同參與,建立全社會參與的遺址保護新體製;堅持遺址的保護與旅遊觀光相結合,展示遺址的重要曆史價值;堅持遺址的保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相結合,發展扶植適合遺址保護的產業;堅持遺址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對遺址進行綠化美化。

  豐鎬遺址保護的總體目標是:在全麵完整保護好整個遺址的基礎上,加強對重點遺址的保護和利用,開辟一組文物旅遊景點,同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綠化美化工程,逐步將遺址區建成一個以展示西周曆史文化麵貌為主題,以重點遺址和專題博物館為主要內容,以田園風光為襯托的大型曆史文化旅遊區。

  (二)基本保護措施

  1.加強領導,認真落實遺址所在鄉鎮、村委會與縣政府和市政府簽訂的《文物保護管理目標責任書》。各級政府要有高度的曆史責任感,把遺址的保護和展示作為大事,認真納入領導責任製,切實加強領導,協調各個部門,采取有效措施,肩負起遺址保護的責任。

  2.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以及《陝西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西安市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不斷加強當地政府部門和普通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法製觀念。成立專門的遺址保護監察機構,嚴格執法,依法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使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走向法製化、科學化的軌道。

  3.根據豐鎬遺址的特點,製定總體保護與利用規劃,並使之成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加以實施。

  4.有效製止對遺址直接的人為破壞,堅決製止磚瓦窯場和其他生產活動對遺址的破壞;對群眾生產、生活用土劃定區域,經過考古勘探和發掘之後再投入使用;結合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嚴厲打擊盜掘古墓葬、古遺址的犯罪活動。

  5.遺址區內所有的建設項目以及宅基地的劃撥必須向文物部門履行報批手續,並經考古勘探和發掘,若無重大發現,方可動工。

  6.建議當地政府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扶植、引導農民從事一些既不損壞遺址,又可以產生較好經濟效益的種植、養殖業。

  7.調整和充實得力人員,加強豐鎬遺址的保管所的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由專人負責的定期巡查製度,認真落實文物保護責任。

  8.豐鎬遺址麵積廣大,全麵保護非常困難。在此情況下,必須抓住重點,以點帶麵,目前應將幾處重點遺址的土地全部征用。

  9.對考古發掘的重要遺址采取保護與展示相結合的措施,同時廣開渠道,籌措資金,啟動專題博物館的建設,盡快形成集保護與旅遊為一體的文物參觀點,培養群眾對遺址重要曆史價值的認識。

  10.加強對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研究工作,防止重要遺址的破壞和出土文物的流失,為今後遺址的保護和展示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

  11.健全群眾文物保護網絡機製並積極發揮其作用,及時反映和溝通遺址保護信息,做好保護工作。

  (三)具體保護意見

  1.豐京遺址絕對保護區

  對豐京遺址的客省莊、張家坡、新旺三個絕對保護區的保護界樁重新進行複查,並對缺漏之處加以補栽。

  對絕對保護區重要遺址的保護標誌碑進行複查,並在缺漏之處重新樹立。

  2.客省莊四號西周夯土基址

  近期要製止在夯土基址及其附近宅基地的繼續劃撥和建設。

  從長期來看,應當爭取資金,對這塊土地加以征用,拆除上麵已建的民宅,對原夯土基址加以保護複原,對外陳列展示。

  3.張家坡墓葬區

  立即停止在張家坡墓葬絕對保護區的村宅劃撥和建設,與馬王鎮政府和當地村委會協商,在村北的絕對保護區之外,根據考古遺存的情況,規劃一片宅基地。

  嚴格對墓葬區村民生活取土的限製。村民不得隨意在自己的責任田中取土。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由文物部門和村委會聯合劃出一處土壕,在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後開始使用。嚴禁商業賣土;村民取土須經村長簽字,並報豐鎬保管所同意後進行。

  豐鎬保管所派專人對此區域定期巡查,及時製止盜墓和隨意取土等破壞文物的活動,並對正常的生活用土進行監督,防止遺址的破壞和文物的流失。

  選擇部分形製特殊、出土文物豐富的典型墓葬,如井叔家族墓等,就地複原保護。

  對現有車馬坑保護廳周圍已發掘後回填或鑽探的其餘6座車馬坑,選擇保存較好的幾個加以發掘,就地建立保護廳。使之與現有的車馬坑保護廳連成一片,並對外開放,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西周車馬坑旅遊參觀點。

  我們還可以考慮征用或長期租用墓葬絕對保護區的全部土地,把這裏建設成我市的一處花卉苗木基地。

  4.鎬京五號西周宮室遺址

  近期責成當地村委會加強保護,嚴禁村民在夯土基址上取土。

  建議對此宮室遺址的土地全部征用。在上麵樹立保護標誌碑。四周圍欄,與周圍農田和道路隔離。對宮殿基址進行保護複原,使之成為西周遺存的重要參觀地點。

  5.97SCMT1地層剖麵

  對T1剖麵修建保護廳加以保護展示。

  建議對T1剖麵所在的預製廠土地(約7600平方米)全部征用。此地南臨西戶公路,交通便利,可在此建豐鎬遺址專題博物館。

  6.大原村漢代夯土基址

  近期要堅決製止對基址取土造成的破壞,對現存夯土台基進行圍欄保護,夯土台基的四周栽植保護界樁或標誌林帶。

  在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對現存夯土台基進行圍欄保護,夯土台基的四周栽植保護界樁或保護林帶。

  後記:2001年7至8月,為加強豐鎬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進行文物保護方案的編製,西安市文物園林管理局抽調局機關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的專業人員,成立了豐鎬遺址調查組。這一項目由向德副局長總負責,具體參加調研的人員有文物處調研員張達宏,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所長孫福喜、館員張全民。這一報告就是在當時調研基礎上編寫出來的,已上報國家文物局。調研工作還得到了豐鎬保管所領導和同誌的支持,在此一並表示感謝。本次發表文字上基本保持原貌,僅略作刪改,附圖從原來的10幅中選擇了數幅。最近幾年,遺址的情況又發生了許多變化,文中所述的情況又與實際產生了新的出入。錯漏舛誤之處,敬祈方家指正。讓我們共同為遺址保護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