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湖古鎮

  曾宏根

  湖鎮駐地距縣城10公裏,東臨三裏鎮鄉、西連華胥鎮、北界臨潼縣仁宗鄉和本縣金山鄉,南接孟村鄉,總麵積82.2平方公裏,轄十裏鋪、薛家河、東宋家、兀家岩、泄湖、沙河、西漫道、麻坡、蟠桃、張村、唐溝、杜坪、前李坪、後李坪、馬王、徐良坡、大興、西餘家溝、陳家溝、黑溝、唐凹、下付、牛家口、東李坪、騫家灣、簸箕掌、鏵嘴坪、馮家村等28個村民委員會,159個村民小組,130個自然村,總人口4.2萬人,除藏族一人外,其餘都是漢族,共有耕地麵積5.7萬畝,泄湖鎮是藍田縣設立較早的5個建製鎮之一。

  距離女媧氏莊不遠的泄湖鎮(過去寫為湖鎮),是關中名鎮。字當地人讀為“咽”(yě)。為何讀咽?清《藍田縣誌》和《西安通覽》都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唐代,著名學者李荃,一天回到家中,一位龍鍾老母來訪,原來是驪山老母,要傳《黃帝陰符經》給他。當傳講完畢,李荃端一個弧(古代盛水器)給老母在門前泉裏汲水而回到房中時,驪山老母已不知去向,因而持弧咽泣不止。後來他將自己門前泉起名咽弧泉。宋《長安誌》也記述了李筌咽弧泉的故事,此後鎮遂名咽弧鎮,今已諧其音訛寫為泄湖鎮。(又據《舊圖經》說:李筌在嵩山石壁中得《黃帝陰符經》,雖能口誦而不解意理。因入秦至驪下,遇驪山老母傳授。傳授既畢,袖中取一弧令筌取水,弧忽重百斤沉人泉底,久而未將水取來,己失老母。李筌悲泣號訴至久,不複見。)應當指出:李荃是一個不信卜巫迷信的無神論者(語見《辭海·李筌》條,並說《黃帝陰符經》為李筌托黃帝之名而作)。秦以後《戰國策》所記蘇秦得到的兵書《太公陰符》失傳,後人將神異之書稱為陰符。所謂“陰符”本來記著一些出土的古陶片或竹簽上的文字符號,李筌深知這些古文字除非有上古史上的“驪山老母”才能解讀,因而受到啟發撰寫了《太白陰符》,並托黃帝之名撰寫了《黃帝陰符經》,還給該書用自己名作注,留下了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兩部軍事著作。現咽弧泉已開發為商品礦泉水。

  解放前為湖鄉,解放後為湖區湖鄉,1958年命名為湖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為紅光公社,1970年恢複原湖公社,1984年改為湖鎮,2001年將馮家村鄉合並歸湖鎮至今。

  全鎮地形、北靠臨潼山、南臨灞河、北高而南低、地形複雜,有川、塬、半嶺、老嶺等地貌,農村以傳統農業為主兼多種經營,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豆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迅猛發展,特色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泄湖川道地區久有種植果樹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泄湖鎮政府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資源,引導農民建立了萬畝櫻桃基地,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為農民致富奔小康,開創出一條新路子,早春第一果櫻桃已成為享譽關中的名牌水果,成為市場的搶手貨,另外嶺區的反季節蔬菜,以及畜牧業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市場與空間,特別是新農村建設中道路水泥化,由於交通便利,路網縱橫,為嶺區農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農產品銷售拓展了一個很大的空間與良好的市場,使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古遺址及人文景觀

  1.陳家窩藍田猿人遺址

  位於縣城西北11公裏。泄湖鎮陳家窩村南約100米衝溝的左側,屬灞河右岸第四級階地。其時代屬新生代第四紀中更新世(a2)。遺址保護麵積為1000平方米。

  1963年7月19日,藍田縣人委派員協助古脊所野外工作隊,在該遺址發現了一具完整的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幾件舊石器和幾種與古人類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從而引起了科學界的重視。1964年經古脊所等11個單位組成考古隊進行了發掘。陳家窩藍田猿人下頜骨化石,經科學家研究認為屬於一個老年女性個體。下頜骨傾角為55°,齒麵耗損為2°,具有多頦孔,有明顯的聯合部突起和聯合棘,二複肌窩全位於下頜體粗壯度及其形態,與北京猿人下頜骨化石標本大體一致。不同之處是藍田標本前部傾角度小,聯合部高度與額孔高度差別極大,經用古地磁測定的年代數振一是距今約65萬年,二是距今約50萬年。科學家建議命名為“陳家窩亞種”,俗稱“陳家窩人”。

  陳家窩出土的舊石器種類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有人工打製痕跡的石核、石片等。其打製石器的材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脈石岩。石器具有交互打擊和二次加工的痕跡。較公王嶺藍田猿人遺址出土的舊石器,具有較大的進步性。與古人類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都屬北方動物群類型;其軟體動物也基本上都是現代生活於華北地區的種類。

  2.湖一號遺址

  位於泄湖村北灞河二級階地,西臨沙河溝,東至兀家崖,南至泄湖街後崖背,北至鄉辦磚廠。遺址呈南北階梯形,文化層厚3至6米,麵積約為1.5×1公裏。1958年發現,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進行了兩次發掘,出土器物有陶器、骨器、石器。可見器形有:彩陶盆殘片、泥質紅陶交錯紋殘片和夾砂灰陶、泥質灰陶、杯、缸、紡輪等;石器以磨製為主,也有部分打製石器。骨器比較精製,有針笄、椎等,骨針比較細小,可能用於醫療。該遺址為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至龍山文化的聚落遺址。

  餘家溝遺址:位於湖鎮餘家溝村東南,1964年發現,遺址麵積60000m2,出村文物有脈石英石核,哺乳動物化石,劍齒象腿脛骨化石一般,係舊石石器遺址。

  沙石遺址:距湖鎮沙河村東約200米,遺址麵積3萬m2,1964年發現。出土文物有石英岩石核,砍砸器、刮削器、係舊石器遺址。

  兀家岩戰國遺址:位於泄湖鎮兀家岩村北麵,遺址麵積15萬m2,1988年發現,出土文物有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灰陶殘片、係戰國遺址。

  十裏鋪遺址:位與泄湖鎮十裏鋪村東,遺址麵積3.6萬m2,1989年10月發現,出土的有泥質繩紋灰紅陶豆鬲,係秦漢遺址。

  曆史人物

  周良翰墓:墓地在今湖鎮簸箕掌村,周良翰字定安,號玉山,藍田縣西街周家巷人,清順治十六年進士。1659年大考之年,其父患病,良翰待奉湯藥,衣不解帶,不想參與京試,父親促之再三深責之,試期將近良翰哽咽就道,京試得中進士,良翰返鄉鄉辦安葬,丁憂期滿,被任命為山東高密知縣。高密乃山東貧瘠之地,農民因畏苛捐所逼,逃之大半,四周荒蕪,曆代官員多視為畏途,人勸良翰奏上另調,良翰曰:“天下無難治之地,特無能治之人”,欣然任之,到任後單騎察訪,親自招撫流亡,時值隆冬須眉皆冰,百姓感德紛紛返鄉,旬月間,墾荒百餘頃,百姓自命其村為周家莊,地為周家地。次年東魯蝗災遍地,田禾俱損。唯高密田禾無恙,收成不減,人多謂盛德在天,蝗蟲抱子而去。任中周良翰訪察一管姓衙役敲詐勒索,奸淫婦女,無惡不作,前任知縣欲除反受其害。良翰到任將惡役拘捕嚴懲。百姓一時稱快。政聲卓著,由於良翰治理高密政聲遠聞,內議升遷。時遇繼母喪,丁憂歸裏,服滿考選內閣中書未仕,居鄉間20餘載,每日教諸生讀書,他治學嚴謹,受業者多有登科,曾參予主持修編《藍田縣誌》,邑人直呼先生而不呼名字。及歿葬簸箕掌周家祖塋。清代幾部縣誌均以循吏入誌。是藍田籍一位有名的廉吏。

  集市貿易與民風

  湖地處通衢之地,傍長坪路312國道,交通便利,又位於西川中心地區,川塬嶺盡攬其中,是我縣西川最大的貿易中心,每逢農曆三、六、九日方園數十裏群眾皆趕集上會,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社會主義大集”,湖首先其中,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曆史上多此戰亂,縣衙多移至湖辦公,是藍田西川有名重鎮,氣候溫潤,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宜糧宜林,宜草宜牧,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湖鎮為傳統農業鄉鎮,多為世代居住,民風淳樸,勤儉良善,以助人為樂為榮。清光緒二十七年(2000年)關中大饑,藍田餓殍遍地,湖蟠桃村義士馬伯鑾為拯救饑民,在牛兆濂勸說下將自己好糧數十車換取縣倉黴碗豆喂馬,其高風亮節,可見一斑。民風如此,湖人多以忠厚良善,鄙視奸詐偽善之舉,這裏是一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頗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與特色小吃曆史悠久。千年咽瓠泉遠近聞名。藍田礦泉水資源豐實,天然飲用已有16處,占西安地區已知礦泉水的(22處)的72.9%,咽瓠泉又名湖泉,位於縣城西北10公裏,俗稱唐代李鑒迂驪山老母講陰符經,日晡老母出一瓠令李鑒取水,瓠忽沉及還,老母已不見蹤跡。泉今尚在,其水清涼甘美,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鋰、鉬、鋅等微量元素,每日自流量1384立方米,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湖麵,是極富特色的地方名小吃,湖麵,選用高嶺地區純天然無汙染的蕎麥為原料,采用傳統的手工方法製作,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絲細,筋道,口感好,對糖尿病、高血壓病具有食療保健作用。

  早春第一果櫻桃。是水果中的珍品。她色澤豔麗,營養成份高,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因此被稱為綠色有機食品。湖種植櫻桃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曆史,經過近幾年的開發種植,麵積已達8000多畝,年產量3000多噸,畝均年收益6000-10000元,是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湖櫻桃在西安市場久負盛名,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是極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品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