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焐角嗨愫耦匙

  周至政協

  厚畛子因山水而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河源頭曰畛。《山海經》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載,故而得名厚畛子。也有另一種解釋:當代著名作家葉廣芩經過考證後認為,厚畛子實際上是後來人以儻駱道在此相對的寬度命名的驛站。厚畛子鎮屬周至縣所轄,位於太白腳下、黑河源頭,與佛坪、洋縣、太白、眉縣相鄰。該鎮生物資源、水力資源、森林資源豐富,尤其旅遊資源具有壟斷性,並且是唯一兼跨長江、黃河兩大水係的景區鎮。全鎮總麵積822平方公裏,人口3500人,素有“中國山茱萸之鄉”等多項榮譽稱號。

  秦嶺乃“天下之脊”,是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它同淮河一起形成了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太白山不僅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巨大寶庫,這裏有各種植物5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6種。這裏森林垂直分布帶特別明顯:有分布中低山區的落葉闊葉林帶;有中山區的針闊葉混交林帶;有中高山區的針葉林帶;也有高山區的荒漠灌叢草甸帶。高山上有第四紀冰川遺跡,是旅遊、登山勝地和各種學科研究教學基地。太白山藥用植物名目繁多,且自成體係,奇花異卉俯拾皆是,素有“太白山上無閑草,滿地遍野都是寶”之稱。曆史上的封禪祭祀活動和相關記載多次見之典籍,文人墨客、學者雅士留下的詩詞楹聯、典故傳說源遠流長,它們均已成為太白山曆史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白山是道教聖地,山上山下修建了40多處宮觀廟宇,如太白廟、藥王殿、南天門、玉皇殿等。在林木蔥蘢的群山之中,逶迤伸展的跑馬梁下,靜臥著一座清代佛坪廳城的遺址,殘存的古代城牆、城門、碑碣、雕刻、衙署、書院、寺廟、街市以及具有陝南風格的居民建築,無一不閃爍著曆史文化的光輝。加之群山環抱、一水中流,林木蒼翠、村舍稀疏,儼然一派世外桃源的絢麗景色。在老縣城這個高山石頭城中,有全國罕見的《三龍戲珠》浮雕、《朝天吼》石刻等,極具曆史文物價值。難怪人們形象地把老縣城譽為“北方的香格裏拉”。

  全鎮開辟為老縣城、厚畛子鐵甲神穀、沙梁子、大蟒河四大景區,各景區都各具特色。太白山勢高聳,水溫差異大,氣候垂直分布效應明顯,因而自山麓至山頂,沿山體分布有暖溫、中溫、寒溫和亞寒四個氣候帶,天象景觀獨特,氣候變幻莫測,構成了“一山曆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獨特氣象景觀,“太白積雪六月天”自古便是“關中八景”之一。在旅遊開發上“以環境保護為前提”,“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的戰略,使厚畛子成為名副其實國內一流的生態旅遊區。

  完整的古城遺址

  從周至縣城南行110公裏,由古儻駱道中段越秦嶺,到長江流域的漢江支流清水河畔,豁然一片船形坪地。坪地上有座古城,在已經殘缺的高大城牆上,神秘地記錄著遙遠的輝煌。這就是湮沒已久的佛坪古城遺址,國內罕見的保存較完整的古代縣城遺址之一。

  這塊坪地原先是遮天蔽日的原始鬆林。清中期,為開發深山區,扼守儻駱道,疏散人口,設立級別略高於縣級的佛坪廳,廳同知五品官。這是清政府鼓勵官員進山的措施,清道光四年(1824)佛坪廳首任同知景梁曾招撫移民,在這塊東西約5公裏、南北約1.5公裏的船形坪地上,伐古樹、繪城圖,采石條、燒石灰,運沙土、夯城基,蓋衙門、修住宅,築城建署,次年建成佛坪廳。當年留在城西的一棵塔形古鬆,現高30多米,胸徑3米有餘,像船形坪地上的桅杆,是創業者的天然紀念塔。

  跨越歲月的風煙,佛坪古城整齊的街道布局依稀可辨。城內東西一條大街,正中至南門一條副街。同知府正對丁字街口,兩邊雁陣般排開守備、把總、司獄、學署、書院、常平倉、文廟等官署建築。商號民房在大街以南、副街兩側。西門外設厲壇、演武場、接官亭等,東門外建義倉及城隍廟等。據清《佛坪廳誌》載:道光五年(1825),佛坪轄3857戶、21830人,區劃為四裏30甲。到光緒八年(1882),佛坪戶口增加2倍多。城內曾額定守兵253名,加上官僚胥吏、倉獄驛卒、工農商貿從業者,全城約二三千人。官辦的板號、鐵廠、木廠,私營的工商字號,生意興隆。每逢一、四、七集日,四鄉山民上市,山城熱鬧非凡。民國二年(1913),廢廳改稱佛坪縣。由於土匪出沒,經常襲擾縣城,民國十四年(1925),新任縣知事吳其昌之兄被土匪綁架。次年,土匪大肆搶劫,縣府捕獲土匪七人,即行槍決,秋後將縣城遷往袁家莊(今佛坪縣城)。這裏因交通不便而凋零破敗、人煙寥落,終於鮮為人知。古城現在散居著40餘農戶、180口人,昔日繁華隻能從遺址文物中略窺一斑了。

  遺址最雄偉的建築是古城牆。據《佛坪廳誌》記:城“基闊二丈,頂闊一丈”。城牆外皮砌石頭,城基用漢白玉石條漿砌,牆身是白灰沙土混合夯築,堅固耐久。環城三門:東門稱“景陽”,門洞已塌,不通;南門稱“延熏”,已廢;西門稱“豐樂”,門洞雖坍塌,仍可通行。漢白玉石條砌基鋪道,被曆史的腳步磨得閃亮。青磚卷成的城門,被曆史的風霜侵蝕得滿身麻凹。

  這裏有精美的碑碣和石雕群,以修建記、墓碑、墓誌為多。碑文書法質樸多變,書體秀逸多姿。文書俱美的當推《重建文廟、文昌宮碑記》,行文流暢,書法沉雄樸茂;《重修城隍廟碑記》的楷書清秀俊美;《創建義學碑記》的行草結構朗潤;城隍廟《經幢對聯》的行書飄灑飛動。碑額的蟠螭紋、碑緣的人物和動物裝飾紋樣,工細規整,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尚。古城的碑碣是曆史的檔案和書法藝術寶庫。

  東門一帶集中著大型石雕。城東南的白雲塔,六角形,據說原七層,“文化大革命”中被拆,今天隻能見到路邊堆放著幾十塊巨大的漢白玉構件。塔的底層由直徑1.58米、周長4.98米的巨石雕成,側麵雕著風格粗獷的蓮花紋飾。塔南有兩尊1.3米的石像,風格粗樸,不及城東城北石洞中的小石雕像刻得精巧。城東南有四角三層的焚紙塔。文廟三龍戲珠大浮雕,長2米有餘,寬1.4米,三條巨龍騰空欲飛、爭嬉巨珠,首尾呼應,構圖圓滿、刻工嚴謹,造型中的一鱗一須也精細入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隨地散放著眾多的鼓形柱礎石、雕花門礅,鋪地青磚上均刻著“道光四年”的字樣。衙署的鼓形雕花門墩,1.4米高,巧妙利用了雪白的漢白玉中的天然紋理,刻成栩栩如生的動植物圖案。這裏的碑碣和石刻,件件通體潔白晶瑩,是清代石雕的佳品。

  遺址周圍的藥王洞、關帝廟、鐵廠坪、楊泗將軍泉、靈泉等名勝,珍珠般鑲繞周圍。藥王洞在城北半山腰崖洞中,洞前曾建有懸空閣。鐵廠坪在鐵廠溝內,遺留有清代道光、鹹豐年間采礦、煉鐵等遺址。城東城隍廟的大鐵鍾,高1.13米,胸圍2.17米,此鍾就是用鐵廠坪的鐵就地鑄造的。

  楊泗將軍泉在都督門東南,泉邊有棵大楊樹,高20餘米,兩抱粗,根下湧出三眼泉,匯成小溪急流,流量近每秒0.4立方米,水溫攝氏10度左右。據《佛坪廳誌》載:“將軍楊泗名從義,字子和,宋開國侯,知洋州。”這裏傳說著楊泗將軍開泉的悲壯故事:楊泗將軍隨皇帝征戰路過都督鎮,天氣炎熱,三軍人馬焦渴。皇帝急令楊泗將軍找水。楊泗將軍察看地形後,用力揮動鋼鐧,在大楊樹下猛捅,泉水立進湧出,即回複皇帝。皇帝問:“有水沒?”楊泗答:“清水長流。”皇帝大怒:“細水長流豈不渴死三軍?欺君誤事,斬首!”等皇帝飲了泉水,方知把“清水”誤聽為“細水”,在楊泗將軍泉邊建廟紀念。今廟址尚存,山民往來紀念,香火不絕。村裏引來泉水建為小小電站,飲水用電不忘掘泉人。

  眾多的古樹名木和多彩的山萸花

  太白山有植物2700餘種。不少樹木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其中屬國家三級保護樹種的有華榛、青檀、領春木、金錢槭、水曲柳、陝西鵝耳櫟等;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的有太白紅豆杉、水青樹、連香樹、三白樹等;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有太白珙桐(也叫鴿子樹)等。

  進入太白山南麓,路旁有株直徑約1米的大樹,人稱鐵甲樹。鐵甲樹即刺葉櫟,因其生長極慢,且材質堅硬,刀砍斧斫不易斷,故有鐵甲木之稱。鐵甲樹幹上苔蘚斑駁、枝繁葉茂,約有兩千年以上樹齡。看它,就如同閱讀一本“樹書”,觀覽一行曆史,拜謁一位久經風霜的哲人。它將堅定、勇敢、矢誌不移寫在了大山的岩隙裏。

  太白山的原始森林別是一番景致:空中,疊翠百丈,遮天蔽日;地上,巨樹密排,落葉盈尺;地下,盤根錯節,樹石倚抱。這裏的鬆樹最多,大都長在石頭夾縫之中,或者長在腐朽了的落葉上。隻要有一條石縫或是一層薄土,鬆樹都能落根立身,而且向不同方向伸展枝翼,塑造各種形象:“參天鬆”剛直堅強,“迎客鬆”招手示意,“蒼龍鬆”蜿蜒曲折,“連理鬆”難分難解,“結義鬆”三五同根。

  鬆樹林最大的地方,在海拔1800米處的涼水井。這是鬆的世界:路從鬆林過,廟在鬆林修,鳥在鬆林鳴,金絲猴在鬆林蕩秋千……陽光從鬆樹間照下來,變成一條條“光線”。周圍靜得出奇,獨行的人走在鬆林中若大喊一聲,會把自己驚出一身冷汗。

  再往上是十數裏枇杷林。五月下旬,走進枇杷林,如同墜入花的海洋。

  山萸,也稱山茱萸,屬落葉喬木,花有香味。秋末冬初,果皮呈紅色,采收的果實去核後稱之山萸肉,有補肝益腎、澀精斂汗之功能,中醫以其果肉入藥。它是常用的滋補藥。

  厚畛子鎮的花耳坪春秋短、冬夏長、溫差大,土壤成分以褐土和山地石渣土為主,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適宜於山茱萸生長。

  在花耳坪,一片又一片的山萸樹布滿山溝。它從地上直接長出四五枝黑褐色的主幹,然後向四周分杈長開,枝條繁盛、樹冠不大。赤條條的樹枝上冒出點點嫩芽,一簇簇燦爛的小黃花像一把把小傘掛滿枝頭。

  西部大開發,再造秀美山川,以退耕還林、水土保持和天然林保護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實施以來,荒蕪的溝壑變成蔥鬱的林地。目前,全鎮種植生態型經濟林已有1.5萬畝,以山茱萸、花椒為主栽品種,年產量達2000餘噸。花耳坪建成為西安市最大的萬畝優質山茱萸生產基地。

  山茱萸經濟林的發展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也給這裏的農民開辟了致富的路子,拓展了旅遊業的發展空間。

  富有特色的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是山區的特色小吃,厚畛子的洋芋糍粑不吃不知其妙,它的筋、光、香,勝似美味佳肴,令人百吃不厭,吃了還想吃。糍粑吃法各樣,涼吃又叫幹吃。幹吃時可以蘸蜂蜜,則香甜爽口;蘸蒜泥或蘸醋辣子水吃,則清新刺激;也可蘸芝麻吃,則鮮香撲鼻。還可以油炸幹吃,既有元宵的光、軟、筋,又有鍋巴的脆、香、酥。糍粑熱吃也叫湯吃,易於消化。湯吃時可以弄些鮮蒜泥和生薑調味,吃醋水或漿水均可。吃醋水湯時可讓人酸辣出汗,吃漿水泥可以幫你降溫瀉火。熱吃時還可以連同青椒入鍋炒著吃,別有一番滋味。

  厚畛子糍粑好吃,關鍵是當地出產的洋芋好,外表光溜、皮薄肉嫩,雞蛋大小且個體均勻,好似黑河中的鵝卵石那樣光滑瓷實。因為這裏海拔在1500米左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一般是公曆3月底4月初下種,8月中下旬收獲,生長期較長,營養成分豐富且含量高。加之這裏的油沙土,特別適宜洋芋生長。

  山裏人熱情好客,過去用糍粑招待來客,是因為沒有啥好吃的,如今用糍粑招待客人吃的是新鮮。做糍粑隻不過是厚畛子洋芋的一種吃法而已,洋芋如果下到玉米糝子鍋裏格外油香黏糊,不傷腸胃,而不像紅芋下鍋那樣利湯利水,令人胃作酸。洋芋還可以做炒肉片、炒肉絲,做成粉皮、粉絲、鍋巴等小食品。完全可以說,如今小洋芋闖出了大市場,成為山區人致富的主要作物。

  願您抽空來厚畛子農家樂親自嚐嚐洋芋糍粑,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饋贈。

  深山的傳奇故事

  大山深處有傳奇,這裏竟然發生過中國最早的工人起義。因為地處原始森林,明代以後進入了全麵采伐時期,大批伐木工人被集中在此地,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清嘉慶十八年(1813),伐木工人終於不堪忍受饑餓交迫的日子而爆發了大起義,2000多工人占領了厚畛子,繼而轉戰四川、貴州,成為一支很有實力的起義軍。這在沙梁子三義廟的碑文上都有記載。厚畛子搞旅遊開發,若在鎮南麵的照壁前建一組清代的起義群雕,定會為小鎮增色不少。

  厚畛子往上,秦嶺梁頂有驛站遺址營盤梁。營盤梁地麵相對平整,有石磚砌就的城圈。城內房屋塌倒、一片荒敗,一株小桃在碎磚旁掙紮生長。高大石碑斷成數截,臉麵朝下,沉睡草間。隻一塊清康熙年間的碑,仰麵青天,稍許完整像是在訴說著重建驛站的事。

  營盤梁頹於燹亂的小小驛站出土過千餘老磚、百餘石條,大量箭頭、銅錢、鐵鏃……1935年紅二十五軍攻打過營盤梁,1947年李先念率中原解放軍在此與國民黨軍隊和民團激戰,山間的樹林裏埋葬了無數戰死者的屍骸,誰屬國民黨誰屬共產黨從那些枯骨上已難說得清楚,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他們化做泥土,將永遠與青山同在了。

  厚畛子西邊,臨河有棧道,石孔整齊排列。石樁插入其間,上棚石板,為青苔所蓋。這樣的棧道,儻駱道上一共有13處之多。望著那些棧道遺跡,念及“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棧相勾連”的詩句,一種悲壯與凝重油然而生。

  醉人的山歌

  山歌,是山區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口頭創作的歌曲,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厚畛子山歌優美自然而不尚修飾,其歌詞不拐彎抹角,不矯揉造作,通俗易懂、明白如話,常常是經過山區人民多年生活的體驗而提煉出的口頭語言,有著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一般來說,厚畛子山歌的歌詞一般由四句組成,五句式的也很常見,還有三句、六句的,和在句中插入垛句或組成穿名子的歌詞。曲調也十分豐富,跳進多、音域廣,旋律起伏大。主要有下麵五類:

  小鎮街景“山歌號子”又稱“拉號子”或“吼號子”,其中有無詞和有詞之分。無詞號子純用襯字,有詞號子的特點是詞短號子長,有的甚至隻有一句詞,詞後接唱一段元詞的號子,這種號子均用高腔演唱。“山歌調子”亦稱“調子”,是當地山歌中詞曲相對固定字長的一種形式。它除了每曲都有固定的名稱外,歌中大都摻有長短不等、地方色彩濃鬱的襯字、襯句。“通山歌”又稱“茅山歌”、“草歌子”、“姐兒歌”、“班子歌”等等。稱呼因地而異,但都是指一種可以即興填詞的歌調而言的。這類山歌亦大致可分為節奏自由、音調悠揚的和節奏規整、結構嚴謹的兩種。“鑼鼓草”是在農忙季節、特別是薅草季節演唱的山歌。在舊社會,當地人就有農忙季節組織唐將班子之類互助組織的優良傳統。在這種集體勞動中專有一名歌手,身背鑼鼓口唱山歌進行鼓動或助興,稱之為“鑼鼓草”。它的曲調各地不同,但六句為單樂段,間以鑼鼓過門。歌調除了一些特定的外,大都可以即興編唱,或將歌手熟悉的其他民歌拿來演唱助興。風俗歌曲是山民婚喪嫁娶等風俗活動中所唱的民歌。厚畛子山歌一般均在山野裏放聲高歌,大多用高腔;在集體勞動中有時互相對歌,一領眾合,此起彼伏,十分熱烈,謂之“打對台”。有些山歌放在別的環境裏亦可平腔演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