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著名軍事家——劉誌丹

  center張宏誌

  center(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說到軍事家,人們會想到統帥千軍萬馬,馳騁疆場,身經百戰,赫赫戰功……這當然是軍事家,是一般軍事家。還有另一種軍事家,他了解自己的國家,目睹黑暗統治,他首先是政治家;他熱愛人民,獻身於人民解放事業,他是革命家;在殘酷的鬥爭中,他懂得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在創建革命武裝的鬥爭中,為了一枝槍、一粒子彈,而情願去冒一切風險……就是這樣,他創建了幾人、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的革命軍隊。以這樣弱小的革命武裝,轉戰於敵人的重兵之間,使敵人聞風喪膽,這就是人民的軍事家——劉誌丹。盡管這裏沒有數萬或數十萬大兵團的野戰、會戰和決戰,然而卻擁有人民軍隊發展史上獨立支撐的一塊根據地,並且是在黨內“左”傾錯誤嚴重破壞下碩果僅存的一塊根據地,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

  @@一、劉誌丹的軍旅生涯

  1.創建革命武裝

  劉誌丹的軍事生涯始於1926年初進入黃埔軍校,終於1936年4月三交鎮作戰犧牲。戎馬倥傯曆十年,從1926年到1931年夏,劉誌丹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惡劣環境,衝破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其間曆經了各種各樣的失敗、挫折,他四次拉起隊伍,四次失敗,四仆四起,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革命氣魄。這些失敗使共產黨人得到了經驗增長了才幹:幹革命首先要有槍杆子,這是一個樸素的觀念;槍杆子從哪裏去抓?槍在敵人手裏,在反革命軍隊裏頭。從那裏去抓,這是又一個樸素觀念。走了彎路,吃了大虧,認識了一個道理:無產階級革命不能利用現成的舊時武裝,一切舊時的武裝都不能生成革命的軍隊。而這一點正是列寧主義關於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理論原則。從這一原則出發,在創建革命軍隊的過程中,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爭取一些條件,無疑是正確的。但這隻是臨時起作用的因素,而根本途徑是走向人民,在人民群眾中去創造人民的軍隊。正像劉誌丹總結這一曆史時期的經驗時所說的:“利用軍閥是暫時的,搞紅軍單靠軍閥的名義是搞不成的,準備好了條件我們就單獨去搞。”從這以後,劉誌丹便甩開了軍閥部隊而另尋途徑了。

  1931年9月,劉誌丹攜馬錫五進入南梁地區後,很快收編了三股地方武裝,終於組成了一支黨領導下的獨立武裝。1931年10月20日,陝北遊擊支隊與劉誌丹領導的南梁遊擊隊在南梁林鎮會合。隨後在敵軍中從事兵運工作的張秀山、王世泰、賀晉年、高錦純等一批共產黨員陸續轉來。從此,中共陝西省委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兩支遊擊隊會合後,於1932年2月在正寧縣北柴橋村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任命謝子長任總指揮、省委軍委書記李傑夫兼軍委書記。全隊編為3個大隊、直屬騎兵隊和警衛隊。全隊700人左右,現代武器和刀矛各半。陝甘遊擊隊是以江西紅軍為榜樣,以《古田會議決議》為指導建立起來的一支正式紅軍。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在各地黨組織共同努力下,劉誌丹經過三年奮鬥,終於創造了一支紅軍隊伍,從此開始了陝甘邊界的遊擊戰爭。

  2.初試鋒芒

  陝甘遊擊隊成立後,中共陝西省委命令遊擊隊南下,建立以三原為中心的渭北根據地。謝子長則主張依托橋山,建立以正寧為中心的橋山南段紅色政權。

  4月上旬,陝甘遊擊隊進至馬家堡,部隊分編為第三、第五兩個支隊。第三支隊,支隊長:劉誌丹,參謀長:吳岱峰;第五支隊,支隊長:閻紅彥,參謀長:楊重遠。陝甘遊擊隊總指揮即行撤銷;新支隊編成後,分別進入西路、渭北地區。

  第三支隊於4月24日逼近永壽縣城監軍鎮,殲滅該鎮民團一部,俘獲人槍各30餘。4月30日,誘殲常寧鎮民團,俘獲人槍各50餘。隨後,支隊展開於永壽、乾縣、禮泉、彬縣分散遊擊,開展打土豪發動群眾的革命鬥爭。

  陝甘遊擊隊進人渭北、西路地區後,強烈地刺激了敵人。渭北是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接壤的過渡地帶,素為關中藩籬;位於這一地帶的三原、富平,是進出西安的門戶;三原北部的嵯峨山,富平北部的將軍山,鳥瞰關中平原。省委所構思的渭北遊擊戰爭的中心區域,就在這一地區。西路,為陝甘紐帶,西蘭公路橫跨其間,是進出隴東的走道。渭北和西路,是敵人戰略上的要衝地域,不迫使我退出這一地區,敵決不會罷手。5月初,敵軍開始調動組織“圍剿”,敵軍的行動方針是分區“清剿”,機動追殲。

  省委獲悉敵人情報後,指示遊擊隊迅速北進,甩掉敵人的“圍剿”。5月上旬,陝甘遊擊隊各部先後北撤,10日,在旬邑縣清水原完成集結。

  部隊在清水原集結時,省委決定恢複遊擊隊總指揮部,任命劉誌丹為總指揮,李傑夫兼政治委員,楊重遠為參謀長,黃子文為政治部主任。第三支隊長由白錫林出任。第五支隊建製不變。中國共產黨陝甘遊擊隊委員會(下稱隊黨委)也隨之恢複。隊黨委恢複後,討論部隊行動方針時,劉誌丹認為,部隊應北進作戰。隊黨委接受了這一建議,決定出擊宜(君)中(部)洛(川)。

  5月15日,陝甘遊擊隊夜襲馬欄,初戰告捷,全殲守敵511團兩個連,繳槍200餘枝。17日,紅軍沿馬欄河經轉角,向宜君前進,首殲鳳凰山守敵兩個連,再殲焦坪鎮、五裏鎮兩個民團,一日三捷,計俘獲人槍各500餘。五裏鎮戰鬥後,部隊分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糧食、擴紅、籌款。當地貧苦群眾革命熱情極高,紛紛要求參軍,部隊頓時擴大到1500餘人,而且裝備精良,除人手一槍外,還有三四十馱備用槍械。陝甘遊擊隊在五裏鎮稍事休整後,繼續北進。5月22日,首向南迂回,進入白水縣,繼而鋒回遽轉,北歸宜君,再殲宜君民團。然後沿鹹(陽)榆(林)公路西側山地疾馳北進。23日襲占中部縣(今黃陵)隆坊鎮,全殲守鎮民團。紅軍在這裏停留數日,一麵休整部隊,一麵做群眾工作。

  這時,17路軍特務團進入宜君,與86師511團會合,於25日進抵中部縣,沿洛河兩岸向北搜索前進。27日,陝甘遊擊隊轉移到富縣吉子峴。此時,陝軍警衛團已尾隨而至,其便衣隊已先機埋伏於莊內。正當紅軍忙於設營之際,敵先頭分隊與莊內便衣突然向紅軍發起攻擊。紅軍躍起反擊,首將莊內之敵驅逐,隨即布陣拒敵。戰鬥愈演愈烈,敵軍愈打愈多,後續梯隊接踵而至。此時敵511團已繞於紅軍背後,並向兩翼迂回,紅軍麵臨被包圍的危險,而且地形也不利,吉子峴東麵背靠洛河,西、北兩麵則為洛河支流環繞,南麵溝壑交織,守則無依托,退則不能機動,敵情與地形十分不利,部隊處境險惡。在這樣的情勢下,劉誌丹決計徒涉洛河,向東突圍,並決心棄輜重,輕裝疾進。紅軍此舉,出敵不意,部隊突圍成功。當紅軍踏上洛河左岸時,洪峰咆哮而下,將敵拒於右岸。此役紅軍雖然脫險,但舍棄了全部輜重,扔掉了三四十馱槍械,部隊也散失(傷亡甚微)300餘人。

  5月30日,陝甘遊擊隊進至洛川、富縣、宜川三縣之交的牛武鎮。這時,86師256旅513團陳卓武部一個營由宜川縣城西進至英旺鎮,企圖阻攔紅軍東進。劉誌丹決定,擊敵於立足未穩,求以全殲。5月31日淩晨,部隊從現駐地出發,強行軍奔襲英旺,午前8時,與敵接戰,出敵不備,一舉將其全殲,俘獲人槍300餘,戰馬百餘匹,彈藥2萬餘發。

  至此,86師256旅511、513兩個團均被紅軍殲滅一個營以上,被迫轉取守勢,17路軍警衛團亦已退回原防,敵人的“圍剿”就此收場了。陝甘遊擊隊自5月15日夜襲馬欄,至5月31日英旺獲捷,曆時半個月,轉戰7個縣,挺進700裏,曆經九戰,八勝一敗,殲敵86師256旅四個整連、一個整營及大量民團,共計俘獲人槍各1400餘。劉誌丹的軍事才能嶄然而出,指揮藝術初試鋒芒,從而在廣大幹部和戰士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對遊擊隊的勝利不但不予鼓勵,反而指責劉誌丹“圖小利而誤大局”,命令劉誌丹率軍南下,建立以韓城為中心的東路地區根據地。劉誌丹原擬在陝北建立根據地,不得已南下,結果,陝甘遊擊隊於6月中旬敗於韓城。退回橋山南段正寧地區時1400人的隊伍僅剩200餘人。劉誌丹被革職,閻紅彥出任總指揮。

  閻紅彥決定以正寧為中心建立根據地。此時,謝子長組織和領導了西華池兵變,百餘人參加紅軍,連同當地參軍的農民,陝甘遊擊隊迅速擴大到500餘人。8月中旬,敵人來攻。省委任命的陝甘遊擊隊政委李艮命令遊擊隊以陣地防禦死守根據地,不放棄蘇區一寸土,結果僅堅持了數天,部隊被打散。8月底,部隊在旬邑縣馬欄集合了200餘人。閻紅彥被革職。省委重新啟用謝子長,任總指揮。

  陝甘遊擊隊建隊10個月來,杜衡直接指揮的三次行動(出擊渭北、奪占韓城、死守正寧)三次失敗,三次撤換總指揮。而劉誌丹指揮向陝北發展,九次作戰,八勝一敗。杜衡指揮的失敗,說明他們對形勢估計的盲目性和軍事上的無知,這種狀況與其戰略指導責任是不相稱的。

  3.險惡中苦鬥

  省委書記杜衡對自己在戰爭中的錯誤不但沒有絲毫認識,反而產生了對遊擊隊幹部的懲辦主義。1932年12月19日,杜衡來到部隊,將排長以上幹部全部免職。24日,部隊在宜君縣轉角村(今屬旬邑)宣布陝西省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42師第2團,從班長中選出王世泰任團長,政治委員由杜衡兼任。

  廣大幹部和戰士對於杜衡的做法是有疑惑的,劉誌丹、謝子長以高度的黨性原則,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部隊,表示服從省委決定。謝子長從黨的利益和部隊建設的實際出發,建議把劉誌丹和楊重遠留在軍中。新任團長王世泰和全體官兵一致懇請杜衡留下劉誌丹、楊重遠。在這樣的情形下,杜衡才同意留下劉、楊。隨後,謝子長、閻紅彥即離開部隊去上海中央“受訓”。

  中共陝西省委隨後決定,以照金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相機向渭北、西路發展,以期迅速造成威逼西安的形勢。

  紅2團團長王世泰在劉誌丹輔佐下,迅速打開了照金地區的局麵。1933年4月5日,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在薛家寨宣告成立,紅2團也由原來的200餘人發展到500餘人,連同當地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和遊擊隊,照金根據地擁有1200餘人的武裝力量。劉誌丹被任命為紅2團參謀長。

  紅軍遊擊戰爭的發展,使杜衡等頭腦發昏,他強令紅2團南下渭華,恢複渭華地區的革命鬥爭,以造成南(渭華)北(照金)夾擊西安的形勢。

  1933年6月17日,在照金蘇區北梁召開了中共陝甘邊特委、邊區政府、紅2團黨委聯席會議,會議記錄楊文謀。會上,杜衡極力鼓吹南下渭華地區,創造新的根據地。以劉誌丹、金理科為代表,反對紅2團南下渭華,主張堅持陝甘邊根據地。劉誌丹的發言被杜衡打斷,並給他扣上“一貫右傾”的大帽子。

  6月下旬,紅2團從北梁出發南下。24日淩晨搶占了渭河渡口,出敵不意,守敵一個連被我繳械。這時發現已誤人西安城郊。部隊在灞橋早飯、小憩。中午向臨潼前進,當晚在驪山宿營。紅2團順利度過了在渭河南岸的一天。但是人們都預感到了前程的險惡。敵人完成部署以後,一場惡戰已無法避免。當晚團黨委召開緊急擴大會議,討論行動方針。會上有人主張前進,有人主張後退。劉誌丹比別人考慮得更多,進亦險惡,退亦艱難,進之險,尚可回旋,退之艱,唯有死戰;再以黨內是非而論,中途退回去,勝敗都“錯”,敗於前進,覆車猶可鑒。兩弊相衡,敗於進,不敗於退。劉誌丹最後說:杜衡是壞人,我們自己搞起來的隊伍,他硬是要我們自己去搞垮,我們唯一的任務,是設法保全部隊,現在隻有前進了。在關鍵時刻表現出劉誌丹的持重和遠見。

  6月25日,紅2團準備出發的同時,陝軍警3旅唐嗣桐部亦已趕到。紅2團先敵數分鍾搶占了隘口,從而保證了部隊向藍田方向的秦嶺山區進發。唐嗣桐咬住不放。紅2團以步騎各一分隊,交替掩護,梯次撤退,邊退邊打,日經五戰,跑路150裏;指戰員們精神抖擻,為了保全紅2團這個戰鬥的整體,每一個人都下定了犧牲的決心。

  7月2日,紅2團擬經許廟東折,北越箭峪嶺,向華縣的高塘前進。清晨,部隊向許廟攻擊前進,不料敵民團憑堅死守,無法通過,被迫退回原駐地,另尋路徑。這時許廟方向之敵反撲過來,堵塞了紅2團前進之路,後麵的追兵也同時趕到。這裏地形十分不利,右為懸崖,左為峭壁,東西無路,南北受敵,處境十分險惡。紅2團在長期戰爭中練就了過硬的戰鬥作風,尤其是指揮員的身先士卒。劉誌丹、王世泰、汪鋒決計死戰突圍,率領全軍首先將尾追之敵打垮,解除了後顧之憂,然後全力突擊當麵之敵。隨營學校的學員們,在危難時刻發揮了戰鬥骨幹的作用,帶頭衝殺。他們的犧牲精神,他們的勇猛作風,終以自己的血肉殺出了一條通路,保障了全軍突出重圍。於是部隊轉鋒向東,繞過許廟,直插箭峪嶺。剛剛走出20裏,敵民團又蜂擁而來,狹路相逢勇者勝,紅2團再度將敵打垮,這一天曆經三次惡戰,前進90裏,晚間宿營澗峪口。這裏是進出秦嶺的山口,渭華起義的策源地——高塘已在麵前了。

  7月3日拂曉,唐嗣桐旅向澗峪口襲來,紅2團陷入敵軍重圍,部隊按預定地點分散突圍。6日始在洛南兩岔河會齊。至此,紅2團離開照金根據地已經一周。一周之內,找不到黨的地方組織,聯係不上群眾,在敵人重兵圍追之中,孤軍奮戰,全力苦撐。雖然部隊情緒不衰,但畢竟已經元氣大傷,許多忠勇的同誌陣亡,骨幹損失很大。在這樣的情勢下,團黨委召開會議,研究行動計劃,會議研究南下柞水,期與紅29軍聯絡(紅29軍已經失敗)。7日休息一天,8日出發南進。不料,敵軍在紅2團行動方向上預有準備,所有南去的要路、隘口都布置了兵力。當紅2團行至張坪時,突遭唐嗣桐旅襲擊,部隊被打散,劉誌丹、王世泰、汪鋒各帶一個分隊在深山密林中輾轉相互尋找。

  劉誌丹所帶分隊百餘人,在渭河河畔大部犧牲,突圍出去的少數人也無處集結。劉誌丹一人避入深山,幾乎餓死,幸遇蒲永勝而得救,在蒲處休養數日,繼續入南山尋找部隊。後來於7月中旬終於與王世泰等人會合。當劉誌丹見到同誌們時,長期的饑餓與感情的激動,竟使他暈了過去。同誌們一麵設法弄來一碗米湯,一麵給他擦槍,他的駁殼槍沾滿了泥汙,機頭和槍栓已很難張動。劉誌丹吃下一些東西,恢複了神誌。部隊繼續在深山裏周旋。敵人搜索仍然很嚴,部隊處境愈感艱難。盛暑7月的秦嶺山區,氣候變化無常,連日大雨瓢潑,同誌們身上無衣,腹內無食,在深夜的大雨中,體弱的同誌已是生命垂危。幾個體壯的同誌圍在劉誌丹身旁,用自己的體熱溫暖他的生命。最後設法燃起了一堆火,才使一些同誌免於凍死。危難之中,同誌們期望未來的戰鬥而追求生存。最後決定分散行動。劉誌丹、王世泰、楊文謀帶一路;吳岱峰、高錦純帶一路;分途突圍,最後終於脫險,10月初,先後回到紅26軍。各路脫險歸隊者總數約80人。

  紅2團500餘人,是在三年兵運工作、兩年遊擊戰爭中經過五年陶冶的隊伍,是在艱苦鬥爭中聚集起來的精華,500顆革命種子,卻被杜衡一下子給斷送了。從紅2團慘痛失敗中反思教訓,更證明劉誌丹的想法是正確的。

  @@二、第一次反“圍剿”,遊擊戰術形成

  劉誌丹等脫險歸來時,敵人開始對照金根據地進行“圍剿”。在強敵進攻下,邊區黨政機關從邊區政府所在地薛家寨突出重圍,照金根據地即告喪失。

  此前,7月28日,省委委員杜衡被捕,該杜隨即叛變,向敵人告密,全省黨組織遭到破壞。

  在這種情勢下,紅26軍和中共陝甘邊特委隻有獨立支撐。嚴酷的革命形勢把劉誌丹推上了曆史舞台,人們把希望的目光集中在劉誌丹身上。1933年11月3日至5日,邊區黨政軍聯席會議在合水縣包家寨召開。會議接受了劉誌丹等的方略:重建紅26軍42師;全軍和黨政機關退向橋山山脈深處,創建以南梁為中心的根據地。會後,11月7日,紅26軍42師宣告成立,現有400餘人編為紅3團、騎兵團,師長王泰吉,政治委員高崗,劉誌丹任參謀長。中旬,黨政人員進入南梁地區。經過三個月努力,1934年2月,陝甘邊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南梁蘇區即告建成。這時,紅42師重又擴大為700餘人,連同當地遊擊隊,已建立起1500餘人的革命武裝。

  1934年2月,國民黨陝甘當局對南梁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圍剿”,調集兵力計8個團約萬餘人。敵人的部署是南攻、北堵、東阻、西進。在敵人看來,中、宜截擊線,使紅軍不能東去;洛河川封鎖線又阻紅軍不能北進;南麵是大軍壓境,西麵則重兵臨門;如是便可迫使紅42師於陝甘邊決戰。但這卻形成了敵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加之各派係之間相互掣肘,於是便給了紅軍以可乘之機。敵軍與紅軍兵力對比為8:1(敵萬餘,主力紅軍和遊擊隊計1300餘),但綜觀全局,形勢並不甚嚴重。根據這種情況,劉誌丹決定以二路(南梁)、三路(照金)遊擊隊分別鉗製疲憊西線、南線之敵,置北、東兩線之敵於不顧,集中兵力打擊敵之總預備隊王子義團。這就意味著腰斬敵軍戰線中央。而實現這一計劃,作戰時機惟在分裂敵軍戰線,使王子義處於孤立暴露之時。這就必須創造戰機。

  為達到這一目的,2月上旬,劉誌丹率紅42師由南梁地區南下,穿過敵軍山河一帶防線,突然出現在照金地區,示形於南,然後拋開當麵之敵,向東北方向宜君地區轉去,殲瑤曲民團,俘獲人槍各20餘。隨即再殲小石板民團,俘獲人槍各10餘。繼而突襲五裏鎮,殲民團40餘。未及敵人查明動向,紅42師已折向西北,涉過沮水,進入中部縣西北隆坊一帶遊擊區。2月中旬殲滅店頭民團,俘獲人槍各20餘。然後沿葫蘆河經張村驛、直羅鎮,於2月中旬末回到南梁蘇區,在東華池一帶集結休整。

  為使敵軍驕者益驕,疲者愈疲,創造更加有利的戰機,紅42師在根據地稍事休整後,便大搖大擺地向洛河川前進,以北進會合陝北紅軍模樣吸引敵軍注意力。但當紅軍進入陝西省保安縣(今誌丹縣)境後,卻突然折向西北,突襲保安縣藺家砭,擊潰大匪霸張廷芝部藺士耀營,俘獲人槍各50餘。然後溯三道川向甘肅省華池縣進發,在瓦窯(藺家砭西南12裏)殺了一個回馬槍,殲滅尾隨紅軍之敵張廷芝一個騎兵連。繼而拋開張匪,向元城(華池縣西北方65裏)疾進,攻敵不備,殲滅民團譚世麟部30餘人,繳槍30餘枝。繼而直取趙梁子(元城西北68裏),再殲譚世麟部一個騎兵連。

  至此,紅42師南下照金,東出宜君,北折中部,西返南梁;繼而兵進洛河,揮師華池;千裏轉戰,盤旋在敵軍戰線外翼,隻打民團小敵,卻不碰敵軍主力,示形而不出戰,引而不發。紅軍此舉,先是助長了敵軍驕橫,繼而消磨了其銳氣。敵人卻錯誤地認為紅軍怯陣避戰;而當其處處撲空,欲戰而不得時,其鋒芒便減去了許多。是謂縱敵之驕,而擊其墮歸。戰機就這樣造成了。

  紅42師在元城、趙梁子兩戰成功後,揮戈南下,於4月初,到達西華池。次日,王子義從慶陽方向趕來,向紅42師發動猛攻,紅42師起而應戰。劉誌丹指揮紅42師與敵周旋兩天,第三日,終將該敵全殲。此次戰鬥,紅42師繳步槍600餘枝、駁殼槍50把、重機槍兩挺、迫擊炮兩門,生擒600餘人。紅42師僅有輕微傷亡。這是陝甘邊紅軍建軍以來第一次大勝仗,也是在敵我兵力相當的情形下而全殲敵軍的模範戰例,在西北紅軍戰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頁!王子義團的覆沒震撼了敵軍整個戰線,各路敵軍紛紛退去。第一次反“圍剿”作戰,標誌著西北紅軍戰略戰術的形成。

  毛澤東總結井岡山鬥爭的經驗,創造了紅軍遊擊戰的戰略戰術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字訣,說的是紅軍在戰略戰術上的流動性、突然性和進攻性。劉誌丹作為西北紅軍的統帥,把這些原則靈活地應用於西北根據地的具體環境。井岡山紅軍實行的是“敵進我退”,“退”乃避敵銳氣。為此目的,西北紅軍在敵軍“圍剿”時,沒有實行退卻,而是采取了“敵進我進”,即跳至敵軍戰線外翼,盤旋於赤、白交界線上,其達到的目的,仍然是避敵銳氣。所以如此,因為一則,陝甘邊根據地範圍小,且不鞏固,紅軍力量亦弱,作向心退卻,回旋餘地甚小。而敵軍亦是同樣的弱,赤、白交界線上空隙很多,十分便於紅軍機動,同時又可乘勢擴大紅軍影響,有利於擴大根據地。“敵駐我擾,敵疲我打”,說的是發揮紅軍作戰的主動性、靈活性。而主動性、靈活性之爭取,關鍵在於變化敵我之間的內線和外線的關係。在敵軍發動“圍剿”時,敵處外線進攻,我處內線防禦。當敵處於駐滯狀態或疲憊不堪時,正是我由內線轉入外線的有利時機。西北紅軍在實現這一原則時,不是襲擾當麵之敵,而是以更加迂回的行動縱敵之驕,鬆懈敵軍戰鬥意誌,瓦解敵軍戰線,用以創造戰機。如前所述,當敵軍進入蘇區後,始終不明紅軍去向,攻無目標,戰無對陣,其求勝之心便挫折了許多。戰機就是這樣逐步成熟的。“敵退我追”,說的是內線與外線、防禦與進攻等關係變換的時機,在敵人退卻時最為適宜。換言之,即戰機來臨。在實現這一原則時,西北紅軍並不是直接進攻退卻之敵,而是在更加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實現的。如前所述,在殲滅王子義團時,紅軍先是由內線轉入外線(千裏轉戰,突然出現在王子義麵前);再是由外線變換為內線(突然退卻,誘敵就範);最後以突然而猛烈的動作轉取外線進攻,將該敵全殲。

  第一次反“圍剿”作戰,是西北紅軍建軍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紅42師轉戰千裏,九戰九捷,曆時兩個月,其戰略戰術,體現了遊擊戰的高級形態,包含有運動戰因素,表明了它已經邁入了正規紅軍的新曆程。紅42師在反“圍剿”作戰中,前期,出奇製勝,打了許多巧仗;後期,由於處境惡劣,不得不拚了許多硬仗。第一次反“圍剿”中的紅42師,打出了軍威。它能走,會打,長於奇襲,善打硬仗,練就了過硬的戰鬥作風。這支年輕的紅軍,已經是以勝利者之威而震懾強敵了。它的指揮員劉誌丹,則是智勇雙全,不但具有壓倒敵人的勇氣,而且學會了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形成了軍事領導的權威。而指揮權威的建立,尤其是戰略指導的決定權之集中,則表明了紅軍的軍事領袖的形成。劉誌丹已經是全軍上下一致尊敬的軍事權威了。

  @@三、第二次反“圍剿”,正規兵團的指揮藝術

  1934年是勝利的一年,陝甘邊、陝北兩塊根據地都獲得了大發展。1935年1月25日召開的陝北蘇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陝北省蘇維埃政府。30日,陝北紅軍第27軍亦告建成。

  1935年2月5日,中國共產黨西北工委、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委,同時宣告成立,從此,陝甘邊、陝北兩塊根據地,紅26、紅27軍兩支紅軍,形成了統一領導,西北革命根據地即告建成。兩委成立前,2月初,劉誌丹曾兩次去安定縣水晶溝探視傷病交加的謝子長。西北紅軍的兩位領袖就重要問題尤其是當時形勢中最為緊要的反“圍剿”作戰問題,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見。兩位戰友談到紅26、紅27兩軍統一指揮問題,劉誌丹說,大戰迫在眉睫,我一直擔心即將開始的反“圍剿”,這次,敵人“來者不善”,紅26、紅27軍還是由你指揮。謝子長說:強敵壓境,我也憂心忡忡,我現在的病情,怕是不能和同誌們一起戰鬥了,兩軍指揮全靠你了。劉誌丹又說:有你在,自然應由你來指揮,在你健康未恢複前,帥你來掛,我來挑擔子。此時此刻,兩位領袖想的是讓紅軍去打勝仗,去消滅敵人,保衛根據地。劉誌丹、謝子長這次會晤,是西北紅軍建軍曆程中的重要曆史情節,它給經曆過那段曆史的老紅軍戰士以深思,給後人以啟迪。兩委成立後立即投入第二次反“圍剿”。劉誌丹肩負起統帥責任。

  敵人第一次“圍剿”遭到慘敗後,不但地方軍閥慌了手腳,蔣介石也坐臥不寧了。1934年10月以後,蔣介石的統帥部便直接籌劃對西北紅軍的進攻了,調河南駐軍高桂滋第84師入陝。這樣敵人的“圍剿”便演變為國民黨中央政府直接組織的全國性內戰了。蔣介石糾集第86師(陝北軍閥井嶽秀)、第84師(中央軍旁係高桂滋)、第35師(甘軍馬鴻賓)、第42師(陝軍楊虎城)、第61師(蔣嫡係胡宗南)共5個師25個團4萬餘人。敵人的戰略方針,是妄圖以軍事鎮壓和政治欺騙的反革命兩手進行摧毀性的“分區清剿”。不圖重兵速進,隻謀逐區蠶食,逐地推進,逐漸壓縮,迫紅軍於狹小的圈內,聚而殲之。敵人的這一方針,實際上是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堡壘主義於西北的再用。

  綜觀全局,敵人在縱長(北迄府穀,南至三水)1500裏、橫寬(東臨黃河,西接環江)500裏的廣大地區,部署了五個“圍剿”區。即神府區、米佳吳區、安綏清區、南梁區、三淳耀區。就敵軍態勢而言,北線的神府區是鉗製方向;米佳吳區則是一個緩衝地帶;南線的三淳耀為監視地區;西線的南梁地區是進攻重點;而其戰略重心則在安綏清地區。敵軍這一部署,戰線廣袤千裏,空隙很多,加之敵人派係之間的矛盾,戰略上難以協調。這種形勢,既便於紅軍主力尋敵弱點,獵獲目標,又便於遊擊隊回旋穿插。

  劉誌丹根據周家嶮會議確立的戰略方針,親筆草擬了粉碎敵人第二次“圍剿”的動員令,2月18日發布全軍。動員令分析了全國和陝甘地區的革命形勢,著重指出:此次敵人“圍剿”規模雖大,但各派軍閥之間矛盾重重,弱點很多。胡宗南、楊虎城、馬鴻賓、井嶽秀都各有打算,不會冒舍本之險。隻有高桂滋,氣勢洶洶,甘為馬前卒,而冒險深入。這個敵人於我危害甚大,打破該敵,“圍剿”便基本上粉碎了。

  關於反“圍剿”任務。動員令指出:中共西北工委決定,集中兵力,打破高敵戰線,而後向南向西發展,以便將陝北、陝甘邊連成一片,並打通與神府蘇區的聯係,鞏固擴大革命根據地。

  關於反“圍剿”作戰計劃。動員令指出:紅42師主力第3團和抗日義勇軍北上陝北,與紅84師組成西北紅軍主力兵團,機動作戰;紅42師第1團,進至耀縣柳林地區,監視鉗製敵軍胡宗南第61師,開展三淳耀宜遊擊戰爭;紅42師第2團完成阻擊敵軍馬鴻賓第35師的任務後,迅速脫出戰線,進至順寧地區,開辟定(邊)環(縣)新區;騎兵團進至黑水寺地區,相機東進,開辟宜川新區,並積極向韓(城)合(陽)一帶遊擊,擴大政治影響;紅42師主力轉至外線後,留地方遊擊隊堅持南梁地區內線鬥爭,陝甘邊後方機關相機轉至洛河川,背靠陝北堅持鬥爭。

  神府獨立團開展現地鬥爭,準備應付惡劣環境,堅持獨立作戰。為了加強陝北各遊擊隊的軍事指揮係統,以有效的配合主力紅軍作戰,西北軍委將各遊擊隊統一編為六個縱隊。任務是:第一縱隊由米西向北發展,以策應神府獨立團;第2、第5縱隊堅持綏德、佳縣、吳堡地區鬥爭,並相機沿黃河向神府方向發展;第三縱隊向靖邊縣長城內外發展,威脅井(嶽秀)軍側後,並積極創造新區;第四縱隊向安塞、延安方向發展,對安塞、延安縣城取包圍態勢;第6縱隊向東發展,隔(黃)河與晉軍對抗;沒有編入縱隊序列的第9、第17兩支隊,向延長、宜川方向遊擊,與紅42師騎兵團相呼應。

  動員令要求全軍上下實行嚴格的軍事化(正規化),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反對散漫現象和遊擊習氣,保障統一行動。

  動員令對建立戰時供應、補給、修械和後方醫院等做了具體布置。提出在清綏地區和下寺灣兩地建立軍委辦事處和陝甘軍事委員會,負責戰爭勤務工作。

  這個動員令的精髓是集中兵力。劉誌丹對於軍事戰略上集中兵力和政治策略上利用矛盾,認識之深,運用之妙,使他在敵人第二次“圍剿”那樣嚴重、複雜的形勢下,保持了清醒的戰略頭腦,從而得以自如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對於戰場上的五個敵人——胡宗南、馬鴻賓、楊虎城、井嶽秀、高桂滋——采取了棄胡,甩馬,鉗製楊,集中兵力打擊高桂滋、井嶽秀。這樣,敵軍25個團(戰役打響,又增加了晉軍孫楚3個團)便被甩掉了17個,剩了高、井8個團。而對高、井兩敵,又采取了先打高、再打井的策略。這是紅軍取得反“圍剿”勝利的決定性一著。

  第二次反“圍剿”戰役始於1934年12月31日南溝岔戰鬥,止於1935年6月28日解放靖邊縣城。全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戰役第一階段:紅27軍前哨戰(1934.12.31-1935.4.30)。

  戰役第二階段:紅軍主力兵團組成,實施內線反攻(1935.5.1-5.10)。

  1935年5月1日,紅42師第3團和西北抗日義勇軍(下稱義勇軍)與紅84師在白廟岔會師,當日成立了前敵總指揮部。西北紅軍由此組成了一支主力兵團。總兵力計紅42師第3團和義勇軍,共900餘人;紅84師1、2、3團,共1200餘人。總計2100餘人,長短槍1500餘枝、輕機槍4挺。

  西北紅軍主力兵團組成後,開始內線反攻,首戰取得了楊家園則、馬家坪戰鬥的勝利,解放了安定縣城,打破了高軍在赤源、秀延地區建立的丁字形戰線,消滅了深入蘇區內部之敵,以粉碎敵人的逐區“清剿”。楊家園則戰鬥總計斃敵營長以下50餘人,俘敵500餘人,繳長短槍500餘枝、輕機槍12挺。這一仗打得幹脆利索,大獲全勝。這一勝利,使紅軍裝備大為改觀,機關槍由原來的4挺增加到16挺,“老套簡”、“漢陽造”也換上了捷克式,2000多人的部隊已是人手一槍。軍威之振,士氣之高,可想而知。馬家坪一戰斃敵40餘人,俘敵450餘人,繳獲長短槍400餘枝、輕機槍18挺、重機槍2挺、迫擊炮2門、銀洋數十萬元,400馱軍需物資悉數而收。

  這一勝利影響所及是多方麵的。紅軍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變化,戰士們第一次領到了餉,第一次穿上了新軍裝。全軍上下一色草綠色的細布軍服,在軍帽上綴上紅五星,軍容、軍姿整齊了許多。此外,還將內襯的衣服發給了地方黨政幹部和遊擊隊。

  陝北前線紅軍在楊家園則地區的勝利,意味著紅軍轉入進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了。

  戰役第三階段:玉家灣會議,紅軍轉入外線反攻(1935.5.11-6.28)。

  5月10日,西北工委、軍委在安定縣玉家灣召開會議。前敵總指揮劉誌丹向西北工委作了軍事形勢報告,並對下一階段作戰提出建議。會議經過認真研究,決定轉人外線進攻,轉換戰役方向,由打高牽井,轉為打井牽高。行動方針是,首先剪斷高軍南部戰線,甩高軍主力於北(綏德地區),以解除紅軍南進的後顧之憂,進而集中兵力打井嶽秀。西北工委充分估計到戰役發展的有利形勢和不利因素,號召西北紅軍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再接再厲,一鼓而勝,在“紅五月打通陝甘邊與陝北根據地的聯係”。

  前總根據玉家灣會議精神,全麵考慮紅軍的戰略利益,決定先攻打延長。從直接的軍事利益來說,延長作戰是對敵南部戰線的側翼突破,敵軍南部戰線將因失掉延長而瓦解,這樣紅軍便砍掉了長蛇陣(綏德一延長一延安)的尾巴,打開了紅軍南進門戶,再則,便於與正在發展的甘泉、宜川地區連成一片,使紅色區域向南推進200餘裏。還有,延長是油礦區,打下延長不但可以接濟紅軍的軍需,而且有利於根據地財政貿易。為了保證攻打延長的勝利,劉誌丹提出了佯攻綏(德)清(澗)、誘敵北向、攻敵不備打延長的作戰方案。5月20日,全殲敵499團一個連。隨後紅軍移入清澗店子溝地區,在這裏虛張聲勢,擺出攻打綏德、清澗的姿態。敵軍果然上當,這時,紅軍則秘密南進,25日,到達大連溝一線,隱蔽待機。在劉誌丹巧取延長城的作戰方案下,28日拂曉,紅軍突然發起攻城,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未經大的戰鬥,延長城就被紅軍完全占領。至此,延長全境即告解放。

  在紅軍強大聲勢震懾下,延川守敵一個營及民團、警察數十人棄城逃往清澗。高軍84師再無力組織進攻了。至此紅軍反“圍剿”已經取得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西進(接著北上)打井(嶽秀)的機會已經到來。

  延川、延長解放以後,高軍已經一敗塗地,紅軍東線之禍患業已解除。前總決定,集中兵力打擊西線井嶽秀,首先攻克盤踞在安塞縣境的各個白點。安塞縣是陝甘邊、陝北兩個根據地的一個中間地帶,盤踞在這一地區的敵人像一根白帶子隔在陝甘邊、陝北兩區之間,剪掉這根白帶子,兩個紅色區域便連成一片。

  6月12日,前總派紅84師第1團、紅42師第3團圍攻安塞縣政府所在地興隆寨。在紅軍強大聲威震懾下,守敵一個連和民團扔下縣府機關於13日夜逃往延安城。紅軍活捉新舊兩任縣長及全部縣府人員,收繳了全部文書檔案及印信關防。

  6月17日,劉誌丹親自指揮紅84師第1、第2兩個團攻打安塞李家塌。李家塌坐落在兩溝交點的山角上,三麵是天然斷崖,一麵是人工削成的陡壁、壕溝,寨牆就修築在這個亢凸點之上。敵人憑靠著李家塌的險要地勢,築成一個堅固的巢穴,豢養著一支200多人的反動武裝,是安塞最後一個白點。戰鬥開始後,敵人憑險死守,紅軍在三天內輪番攻擊,均未奏效,指戰員們開始產生了一種拚命情緒。

  22日,劉誌丹親臨第一線,在寨子南麵山坡上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敵情和地形,搜索每個可以辨認的目標,最後發現山岩上有久經雨水衝刷而形成的石槽,雙手可以抓緊石槽之間的凸棱和草木梯次上攀,雙腳移階而上。劉誌丹立即找來師長楊琪、師政委張達誌和主攻團團長賀晉年,也請他們認真觀察。最後大家確認此處可以攀登。隨後便製定了一個作戰方案:由賀晉年帶領一個由37人組成的奮勇突擊隊,攀上南麵的崖頂,並火速登上寨牆,成功後向東發展,打開寨門,迎接主力入寨。劉誌丹指揮20挺機關槍進行火力掩護。第2團選擇若幹點,實施佯攻,鉗製敵人。當日下午2時,各部按預定方案,全線打響,激戰至下午7時,戰鬥勝利結束。

  6月23日,前總成立了臨時法庭,劉誌丹親自審判唐海鼇等幾個罪大惡極的頭目,當場宣布判處死刑。至此安塞全境宣告解放。陝甘邊、陝北兩個根據地連成一片。紅軍反“圍剿”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參軍參戰熱氣騰騰。尤其是赤衛隊員、少先隊員,成群結隊來部隊報名要求參軍。這時西北紅軍主力兵團已經由白廟岔會師時的2000餘人發展到4000餘人。

  紅軍解放安塞以後,已兵臨靖邊。靖邊守敵共計600餘人。劉誌丹決定以5倍於敵的優勢兵力速戰速決。戰鬥於6月28日拂曉開始,當日12時勝利結束。斃俘敵營長以下600餘人,繳各種槍550餘枝,六〇迫擊炮4門,七五迫擊炮2門。俘國民黨縣長、民團總指揮、肅反會主任、警察局長、縣黨部書記長和一大批土豪劣紳,共1000餘人。6月30日晨5時,保安守敵棄城逃走,保安縣城即告解放。至此,紅軍反“圍剿”戰役第三階段即告終止。第二次反“圍剿”全部戰役也宣告勝利結束。

  在第二次反“圍剿”中,主力兵團轉戰800裏,解放縣城6座,斃俘敵3000餘人,繳槍3000餘枝,各種口徑迫擊炮6門。陝甘邊遊擊隊和紅42師勝利完成了西、南兩線的戰略鉗製,殲敵千餘,克據點50餘座,開辟了定靖、甘宜、富中宜3個遊擊區,並新組建了紅42師第4團。雖然神府地區遭受了損失,但整個西北革命形勢卻是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據地極大地鞏固和發展了,紅軍迅速壯大了。紅色區域已經擴大到北迄長城沿線、南抵“北山”南緣、東臨黃河、西接環江的30個縣,其中包括陝西省25縣,即府穀、神木、米脂、佳縣、綏德、吳堡、橫山、靖邊、定邊、保安、安塞、安定、清澗、延川、延長、延安、甘泉、宜川、富縣、中部、宜君、同官、耀縣、旬邑、三水。甘肅省隴東5個縣,即寧縣、正寧、合水、慶陽、環縣。在這個廣大紅色區域,還掌握有6座縣城。西北紅軍亦已成長為一支正規兵團:紅26軍42師5個團,即步兵第1、第2、第3、第4團和一個騎兵團;紅27軍84師3個團,即第1、第2、第3團,神府區還有一個獨立團,全軍7000餘人。此外還有廣大的地方武裝。

  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西北軍委和前總的成立,西北紅軍主力兵團的組成,標誌著西北紅軍已經走上了新的發展階段,即由遊擊軍、遊擊戰向正規軍、運動戰的提高。經過反“圍剿”戰爭的洗禮,表明了西北工農紅軍已經組成了一支完全能夠勝任野戰任務的主力兵團。隨著主力兵團建成,主力軍、遊擊隊、赤衛隊三者的軍事職能即野戰化、地方性、群眾性有了明顯的分工。而這種分工,也就是遊擊軍向正規軍的提高、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西北紅軍在軍事戰略上的這一轉變,標誌著西北革命鬥爭已經走上了新的發展階段。

  @@四、將軍早逝,天才夭殤

  1935年夏,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麵軍長征到達川西,與紅四方麵軍會師。蔣介石對紅軍下一步行動做了預測:長征中的紅軍可能奔向陝北,故此,於9月間對西北剿共總司令部進行調整加強,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總司令,接著蔣介石便向陝、甘派遣重兵,加緊部署對西北紅軍的“圍剿”,企圖一舉蕩平西北根據地,使長征途中的紅軍和中共中央無處落腳。

  蔣介石一麵命陝、甘、晉、寧、綏五省地方軍閥聯合圍攻西北,一麵大舉調兵,除東北軍主力外,還動用了蔣家嫡係。八九月間,東北軍105師劉多荃部、67軍王以哲部、51軍於學忠部、騎兵第2軍何柱國部、57軍董英斌部,先後自鄂豫皖、河北等地開往陝西和陝甘邊;國民黨中央軍關麟征部,第10師譚自新部和寧夏馬鴻逵部,山西孫楚部、李生達部以及甘肅朱紹良部也紛紛開入陝西。

  西北工委和西北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在對敵情作了認真分析後,決定乘敵部署尚未就緒之際,首先打擊東線晉軍渡河之先頭部隊。8月初,劉誌丹率領紅軍主力進至清澗縣之袁家溝、花岩寺一帶,秘密插至吳堡縣宋家坡地區。前總決定首先消滅慕家原守敵,以便於我軍在這一帶擴大回旋地區,利於機動作戰。慕家原是個土寨子,寨牆堅固。守敵是晉軍206旅一個連。紅27軍84師一個團擔任主攻,10日拂曉,賀晉年帶領紅一團偷襲慕家原,未克。第二天前總把紅26軍42師紅3團也投入戰鬥,部隊很快衝進寨內,守敵一個連全部消滅。之後,劉誌丹按預定計劃又消滅了3個連的援軍,首戰告捷。

  慕家原戰鬥後,劉誌丹率紅軍主力南下新莊一帶(綏德東南約40裏)集結待機。此時陝北遊擊隊第2、第5縱隊正在圍攻定仙墕。定仙墕是敵軍吳堡、綏德外圍重要據點,又是敵軍伸向蘇區的一隻觸角,守敵為晉軍412團一個營。該敵在紅軍圍攻下頻頻告急。晉敵正太路護路軍第三旅旅長馬延壽率第6團前來增援。紅軍運用了圍點打援戰術。劉誌丹在定仙墕東北麵兩道山梁上布置好伏擊陣地:義勇軍和紅42師3團占領北麵山梁;紅84師1、2團占領南麵山梁;兩軍構成一個口袋陣。同時,派出陝北遊擊隊綏德五支隊向棗林坪方向偵察警戒。8月21日上午,援敵從棗林坪出發,向定仙墕疾進,紅42師將其攔在陣地前。敵軍全力反撲,連續攻占了幾個山頭,向定仙墕接近。這時,紅84師從敵軍側翼殺過來,予敵重創。敵損失慘重,呈現動搖。紅84師抓住戰機,派有力部隊繞到敵後,側擊敵背,敵軍頓時全線潰亂,狼狽逃竄,紅軍在追擊中將其全殲。定仙墕守敵也於同時覆沒。這一仗,打死打傷敵副團長齊汝英以下200多人,俘敵1800多人,繳八二迫擊炮6門、重機槍6挺、輕機槍37挺、長短槍1680餘枝、騾馬80餘匹。戰後,紅84師1團把繳獲的迫擊炮、重機槍集中起來,正式成立了機炮連,這是西北紅軍首次成立的重兵器連。爾後,部隊轉移到安定縣文安驛地區。稍事休整,又出師橫山一帶,打擊北線敵人。

  1935年9月18日,紅25軍與紅26、紅27軍在永坪會師組建起紅15軍團,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這時,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正在發展。紅15軍團成立後,立即投人反“圍剿”作戰。10月1日,在徐海東、劉誌丹指揮下,獲勞山大捷,殲東北軍第110師,擊斃師長何立中。

  西北紅軍反“圍剿”獲捷同時,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代表團和中共陝甘晉省委的“肅反”工作已經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勞山戰鬥後即將劉誌丹逮捕,險些釀成大禍。慶幸的是,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迅速查封了西北代表團“肅反”執行機關保衛局的“肅反”工作檔案,對“肅反”工作實施強行製止。中共中央成立了專門審查“肅反”的執行機關——五人黨務委員會。審查工作於11月底結束,作出《西北中央局審查肅反工作的決定》,為劉誌丹等眾多被捕同誌平反。12月,中央組建紅28軍,任命劉誌丹為軍長,宋任窮為政治委員。全軍1200餘人,轄250、251、252團。

  1936年2月,紅軍渡河東征。至3月底,展開於同蒲鐵路以西,南北起迄隰縣、興縣之間的呂梁山區數十縣,分兵發動群眾。4月3日,毛澤東決定收攏兵力,集中作戰,相機西渡回陝,故於3月30日命令紅28軍東渡黃河,肅清沿岸之敵,掩護主力後方,以保障全軍回師西渡。3月31日,劉誌丹率紅28軍在神木賀家川山坡渡口灣東渡黃河,奉命攻殲三交、轉角、辛關、義牒一帶之敵,恢複黃河交通。4月14日,紅28軍在進攻三交鎮作戰中,傑出的軍事將領、民族英雄、人民領袖劉誌丹軍長英勇犧牲,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的光輝事跡、軍事才能和革命精神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