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為自己的信念奮鬥

  center——劉誌丹同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思考

  center徐文學

  center(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本前提。江澤民指出:“關鍵是要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地樹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的信念。”劉誌丹同誌從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到1936年春犧牲的十多年裏,始終以黨的奮鬥目標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為革命赴湯蹈火,百折不撓,越鬥越勇,直到英勇獻身。他的革命精神,他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在黑暗中選擇革命的正確道路

  人類社會的發展,存在著先進文化與各種落後文化的矛盾與鬥爭,它對人的成長會給予深刻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個人的選擇。

  劉誌丹的出生地陝北是一個窮則思變的地方。20世紀初,陝北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政治黑暗,經濟蕭條,以軍統政,割據自重,稅多無數,民眾負擔日重,軍閥中飽私囊。陝北民眾背負常年敲骨吸髓之剝削壓迫,掙紮在死亡線上。許多村落為墟,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在如此閉塞的地方,反動統治者企圖以更加殘酷的手段繼續維持其統治,人民群眾則要求推翻現狀以求解放和發展,已養成了一種反抗剝削壓迫的心理,除平日在提款交稅時與統治者鬥爭外,而狡黠者往往利用此種社會背景,嘯集山林,使此地成為綠林豪傑活動之區。在這種社會環境中成長的劉誌丹,最熟悉當地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精神。

  富有革命傳統的陝北,對劉誌丹的青少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是自明朝末年到清初中國曆史上極其重要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以李自成為首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明末清初的曆史演進、政治風雲的變幻和農民革命傳統,深深地蘊藏在陝北民間,這是一本把有誌青年引上反抗統治剝削和樹立革命理想信念極好的曆史教科書。劉誌丹的父親劉培基和家中的長工張萬銀常給劉誌丹講述這些曆史故事,逐漸地使劉誌丹從小同情受苦民眾,仇恨壓迫百姓的官吏。劉誌丹到縣立高小上學,常聽進步教師講述辛亥革命故事,使他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青少年時期的劉誌丹,目睹家鄉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淒慘景象,在進步思想的不斷熏陶下,萌發了改造社會、複興中華的願望。

  劉誌丹在榆林中學求學時期,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這是他確立堅定人生信念的轉折點。榆林是陝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時的榆林中學在愛國人士杜斌丞主持下,改革校政,提倡進步思想,聘用了共產黨人魏野疇、李子洲等任教,各種新文化、新思想廣泛傳播,進步的革命組織,如學生自治會、共進社、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支部等相繼建立。劉誌丹進入該校學習,深受魏野疇、李子洲等共產黨員的熏陶和影響,如饑似渴地閱讀《向導》、《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李大釗等革命先驅的馬克思主義觀和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常常使他激動得徹夜難眠。劉誌丹對共產主義產生了深刻的信仰,他曾用戰鬥的激情在《愛國歌》中寫道:“黃河兩岸,長城內外,炎黃子孫再不能等待,挽弓持戈,馳騁疆場。快!內懲國賊,外抗強權,救我中華萬萬年。”在《萬惡的狂風》一文中呼喚“拿起百折不回的精神,拚命的與狂風飛沙相抵抗”,充分體現了這位熱血青年對祖國的強烈熱愛與憂患意識,這正是他信念堅定不移的根源所在。

  在黨的指導下,劉誌丹很快就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和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劉誌丹被選為榆林中學學生會會長,積極組織宣傳隊上街下鄉進行宣傳活動,在同軍閥和進行文化侵略的外國傳教士的鬥爭中,充分顯示了他的魅力和才能,寫戲詞、歌詞、演戲演說,情緒激昂,非常具有感召力。劉誌丹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委員時,上海五卅慘案消息傳到該校,他代表學生會致電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學生會表示聲援,組織學生上街示威遊行。他被選為陝北學生聯合會代表出席在三原召開的陝西省學生聯合會代表會議和共進社第二屆代表大會,雖因路途不便延誤了學代會隻參加了共進社的會議,仍被選為該會第一審查委員會委員。劉誌丹為大會的題詞表達了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未來的憧憬:“共進!共進!同誌引著被壓迫民族向帝國主義者進攻!不惜犧牲,殺開血路!前途自有光明與幸福!”

  劉誌丹的理想信念一經確立,就自始至終堅如磐石。他從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國共產黨之日起,就把一切都獻給了黨,無論是在什麽情況下,都對自己的選擇沒有懷疑過,對自己的信念沒有動搖過。他堅定地表示:“入黨就是要為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作為一個人來說,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

  @@二、時時處處維護和實現窮苦民眾的利益

  劉誌丹20出頭就成為陝北出名的革命家、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熱烈擁護,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和他領導的紅軍時時處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出身於秀才之家的劉誌丹青少年時代生活比其他孩子優越,家中一開始就極力反對他放著清福不享而去過還不如叫花子生活的那種食不飽腹、衣不裹體、鑽山洞、住叢林、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革命生活。但劉誌丹已立誌要解放全中國人民。他從鬧革命後,就受到敵人的通緝追捕,家中房屋被燒、財產被搶、祖墳被挖,家人到處躲避,二妹夫和一個叔伯弟弟被殺,他自己甚至在與部隊失散後沿途討飯。父親對他很不理解,請劉誌丹的舅舅勸他好好享享清福,不要再去受苦受罪了,而劉誌丹堅定地說:“我一個人成了員外頂啥用!我要使全中國人民都過上好生活。”“要使全中國人民都過上好生活”,這就是劉誌丹的人生價值觀。

  人民群眾是革命的勝利之本和力量之源,革命離開了人民就失去了其價值和意義。中國共產黨長征之後所以能夠在貧困落後的陝北落腳,就在於有一批像劉誌丹這樣的共產黨人立足於實際所領導的革命運動,使窮苦民眾從實實在在的具體利益中看到了共產黨確實是他們的代表者。群眾領袖劉誌丹是一位非常艱苦樸素、密切聯係群眾的領導人。他穿著沒麵的羊皮襖或粗布衣,頭上紮著陝北“虎頭包”式的白毛巾,長年奔走在一年四季隻能身披老羊皮、連內衣都沒有的窮苦百姓中間。他雖然擔任著師長、軍長、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但群眾戰士見了他就像見了親人一樣,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咱們的老劉”。“正月裏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誌丹”,表達企盼翻身解放過好日子心願的陝北民謠這樣稱讚代表了當地窮苦民眾利益的劉誌丹。

  劉誌丹心裏隻有人民,他就像一團火,無論到哪裏,就以強烈的革命熱情感召著周圍的每一個人,使他們從具體的實踐中認識革命、投身革命、支持革命,形成團結戰鬥的集體和無堅不摧的力量。劉誌丹先後把他的家人、親戚及家中的長工等都引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渭華起義時,劉誌丹等人用順口溜的形式頒發布告,道出了當時人民革命的原因,喚起了他們的革命熱情:“土豪劣紳加財東,剝削窮人真個凶。加以放賬驢打滾,賣兒賣女還不清”,“貪官汙吏都打倒,我們要做主人翁。建立蘇維埃政權,才能過成好光景”。他能在陝北屢挫屢起,就是因為有一批批窮苦民眾始終跟隨著他,並把爭取生存、溫飽的希望寄托於他舉起的紅旗。

  劉誌丹無論在地方還是在部隊,都非常重視時時處處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與戰士的利益。紅軍的一切生活來源,嚴格地規定由剝削者地主來負擔。部隊沒收地主豪紳的財物首先分給勞苦大眾,然後才是部隊。部隊分配東西時,也是先分給戰士,有次隻剩下了一條女人穿的花棉褲分給劉誌丹,他就翻過來穿。他的一雙布鞋白天穿在腳上,晚上枕在頭下。群眾慰問送來的豬肉、羊肉、白麵等,先分給先鋒連和義勇軍,然後按數量多少分給各部隊。行軍作戰命令,由他自己親手起草;每晚的口令也是由他自己擬出;每到一地宿營,隻要有空必定親自做飯。他既沒有勤務員,也沒有警衛員,隻配有一匹馬、一個馬夫兼炊事員。他的馬經常是傷病員騎,自己步行。他九死一生、百折不撓創建革命軍隊和根據地,時時處處為群眾和戰士利益著想,自己卻一生清貧,犧牲時遺物隻有幾份文件和幾支香煙!這就不難理解劉誌丹為什麽在西北根據地內享有這麽高的威信和他領導的革命具有那麽強的吸引力。正因為如此,群眾一看到劉誌丹和紅軍就自動組織起來唱歌歡迎,洗衣、送水,熱情慰勞。劉誌丹率領部隊向山西進軍途中,陝北群眾聽說劉誌丹的軍隊過來了,紛紛前去迎接,有人甚至從幾十裏路以外趕來。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太太也來了。她看不見就用手上下摸著劉誌丹,激動得熱淚盈眶。周恩來看到這種情景,也感動得流出熱淚。他曾多次讚揚說:誌丹同誌對黨忠貞不貳,最守紀律,是品質高尚的共產黨員。他犧牲的噩耗傳來,西北蘇區中心瓦窯堡數千人集會追悼,許多人痛哭失聲乃至倒地。

  劉誌丹始終把黨的目標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把黨的事業作為自己的事業,除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他給我們留下的是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和楷模形象。正如林伯渠所說:“在邊區的農村中,我不止一次地聽到老百姓談起他。人們是以對家人那種親切來敘述他們的領袖的,那裏有矜誇,有不可動搖的信賴,甚至小孩子唱起小調來也歌頌著革命,歌頌著他帶領他們的快樂日子。部隊的戰士時時提起過去帶領他們在西北高原上縱橫馳騁的領袖,他們稱讚他的堅決勇敢,認為他是他們中間的一個,從沒有一個在提起他時,不表示自己的崇敬與感激的。……那活生生動人的事實教我認識到誌丹的布爾什維克的品質,體驗到革命同誌間的戰鬥友誼,也驕傲著中國人民中產生出這樣優秀的子弟。”“誌丹一生獻身革命,對黨、對自己所熱愛的人民,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所創造起來的邊區,是和他的血肉分不開的……”

  @@三、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毛澤東同誌曾說過,劉誌丹同誌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劉誌丹在其為革命奮鬥的短短十多年裏,經曆了極其艱苦複雜的鬥爭。他經曆了無數的艱辛和曲折,進行了許多驚心動魄的鬥爭,曾先後三次被捕,多次被錯誤地降職和無端指責,但他都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維護團結,顧全大局,對黨毫不動搖,忠心耿耿。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在其軍隊中進行“清黨”,將劉誌丹等共產黨人扣押於開封,並威逼他們“必須宣誓脫離共黨,聽國民黨之領導,守國民黨之規則”,否則要“查明槍決”。劉誌丹等同誌毫不畏懼,斷然拒絕了馮的無理要求,後在湖北孝子店車站機智脫險,又到武漢找黨。

  1932年春,劉誌丹奉命到駐在旬邑職田鎮的地方軍閥蘇雨生部隊任團長,準備起義,因被當地豪紳告發被捕囚禁於彬縣。他雖身陷囹圄,仍暗中策令其他同誌工作,毫無懼怠,後經黨組織營救獲釋。

  王明“左”傾錯誤使劉誌丹同誌深受其害。劉誌丹和陝甘邊特委執行正確路線的同誌被王明“左”傾路線統治的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代表團指責為“富農路線”和“右傾機會主義”,劉誌丹更被斥為“一貫右傾”、“同國民黨部隊有秘密勾結”、是“右派”,並給他戴上“白軍軍官”、“反革命”帽子。他多次被降職,並錯誤地受到處分,但他從沒有怨言,更不計較職務地位高低,不論在上麵,還是在基層,都照樣努力工作。對此,與劉誌丹一起工作的同誌非常不滿,而他總是從大局出發說:“現在不是說誰正確的時候,先設法保存好我們的力量。”更有甚者,王明“左”傾錯誤的執行者還以開會為名,於1935年10月初將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劉誌丹騙回逮捕。劉誌丹在返回途中恰好碰見了往前線送逮捕他和其他同誌密令的通信員。這位通信員不知信的內容,把信交給劉誌丹,但他為了不使黨分裂、不使紅軍自相殘殺,仍讓將信送往前線,自己反而策馬加鞭前往中央北方局派駐西北代表團駐地瓦窯堡,想向他們申訴,寧願逮捕自己也不要逮捕前線的同誌。但他一到瓦窯堡立即被投入監獄,連五歲的女兒和妻子也被監視。“左”傾機會主義者竟說劉誌丹“明知要被逮捕,反而不跑,是狡猾地以此使黨對其信任”,並武斷劉誌丹是“為消滅紅軍而創造紅軍根據地的反革命”,誣陷他率領紅軍打開縣城消滅白軍純係“反革命欺騙群眾的花招”。在獄中,劉誌丹作為“首犯”,戴著手銬,釘著腳鐐,他麵對隨時都有可能被活埋、槍斃的殘酷現實,泰然處之,並向同獄的同誌說:“我們死也不能說假話。黑雲總遮不住太陽。”保持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氣節。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劉誌丹等才得以獲得自由重返革命隊伍。當時,一些出獄的同誌,因蒙受不白之冤,個個義憤填膺,劉誌丹卻告誡大家,黨內的曆史問題不必性急,要忠誠為黨工作,讓黨在實際行動中鑒定每個黨員,並指出:“過去了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是路線問題,要相信黨中央、毛主席會解決好。要聽從中央分配,到各自崗位上去積極工作。”還多次向部隊講話強調:“革命利益高於一切,要識大體顧大局。要絕對服從中央領導,聽從中央調遣。”黨中央指出:“劉誌丹等同誌堅持的政治路線和立場是正確的”,“當陝北‘肅反’問題未徹底弄清楚時,他們一貫地把握了布爾什維克立場和態度,這是值得我黨同誌們學習和效法的。”劉誌丹以身作則,不計恩怨,照常工作,從而使長征到達陝北的各路紅軍和西北紅軍很快打成一片,共同壯大發展了西北根據地。

  @@四、以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走最艱難的路

  革命的道路是曲折而艱險的,隻有以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踏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劉誌丹同誌所走的正是這樣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革命道路。他為革命奮鬥的十多年裏,雖出生入死,幾經挫折,多次蒙冤,身陷囹圄,但卻信念更堅,鬥誌更旺,銳氣更足,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楷模。

  五卅運動爆發後,黨號召青年學習軍事,劉誌丹毅然投筆從戎,抱定“走最艱難的路”的決心,投奔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旋即隨軍北伐。之後,劉誌丹被派往馮玉祥國民軍聯軍任第四路軍黨代表兼政治處長,以新的思想訓練軍隊。不久,他又以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代表的身份到豫西收編軍閥劉鎮華部。劉鎮華先以重金收買,繼而以扣留、殺頭相威脅,但劉誌丹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堅決完成收編該部任務。

  被馮玉祥“清黨”後他又回到陝西,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利用各種關係與矛盾,在軍閥部隊中開展兵運,在民團和土匪的夾縫中為革命工作。劉誌丹認為:“我們沒槍,怎樣革命?現在就是要利用各種方法,團結人,爭取人,這些人有槍,能爭取過來,我們就有了武裝。”1929年春,他與共產黨員曹力如、王子宜通過合法鬥爭,挫敗了保安縣惡霸勢力,劉誌丹取得了保安縣民團團總職務,在民團中秘密建立黨組織,將其改造成黨掌握的一支武裝力量。1929年到1931年間,劉誌丹等利用關係,先後打入陝甘寧邊界軍閥部隊和民團進行兵運工作,曾收繳了甘肅合水縣太白鎮反動民團的槍支,先後籌劃三道川、職田鎮等軍閥部隊起義均遭失敗,甚至自己被監禁,但他從不氣餒,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百折不撓的革命氣概。劉誌丹總結這段工作時說:“幾年來,陝甘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誌那樣,以井岡山為依托,搞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逐步發展擴大遊擊區,即使嚴重局麵到來,我們也有站腳的地方和回旋的餘地。現在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從兵運工作中,劉誌丹逐漸認識到,利用軍閥武裝應當和農民運動相結合,建立全新的革命武裝力量。他在鬥爭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思想日漸成熟。

  大革命失敗後,劉誌丹與其他同誌一起,在西北地區開始了探索中國革命勝利道路的艱辛曆程。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他和其他同誌秘密組織軍閥李虎臣部許權中旅配合農民於1928年5月在陝西渭華地區發動起義,建立了工農革命軍和50多個鄉、村的蘇維埃政權,領導農民打土豪,分財物,革命運動如火如荼,農民群眾熱情地歌唱:“不愛銀子不愛財,光愛工農蘇維埃,不愛金子不愛錢,光愛人民新政權。”這次起義雖然堅持50多天失敗了,但卻在全國開創了黨領導的軍隊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政權的先河。劉誌丹從渭華起義失敗後便苦心經營,為創建根據地奮鬥了7年之久。1929年,他到陝甘邊界的橋山,見當地是“三不管”的地方,一些土匪搞幾支槍,就能在此割據一座山頭,便動員黨員說,連土匪都可以在這些地方稱山大王,弄得軍閥無可奈何,為什麽我們共產黨人不可以在這裏鬧革命呢?翌年夏天,他拉起一支200人的隊伍上了永寧山,當地民謠傳唱:“劉誌丹練兵石峁灣,要把世事顛倒顛。”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出現了新的革命形勢,劉誌丹等先後成立了西北反帝同盟軍、紅軍陝甘遊擊隊、紅26軍,開辟了照金革命根據地和南梁革命根據地,極大地推動了陝甘革命鬥爭的發展。1935年2月,劉誌丹與謝子長分別領導的陝甘邊和陝北兩個革命根據地正式合一,統一了兩地區黨與軍隊的領導,發布了一係列政策法令,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群眾工作出現了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華北事變後,全國抗日形勢迅速高漲。1936年2月,黨中央組織紅軍抗日先鋒軍渡河東征,命令劉誌丹和宋任窮率領紅28軍擔任側翼,配合中央紅軍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線的道路。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紅28軍取得了節節勝利。為了消滅三交鎮的敵軍,劉誌丹親自觀察地形,詳細研究敵情,嚴密部署戰鬥。4月14日,在圍攻三交鎮敵軍的戰鬥中,他一直在軍部指揮所裏緊張地指揮戰鬥,當日午後,他在前沿陣地指揮戰士向敵人發起衝鋒時,不幸中彈傷及心髒,他強忍劇烈疼痛,斷斷續續地向身邊的同誌說:“讓宋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隨後英勇犧牲,實現了他為信念奮鬥到死的誓言,年僅33歲。

  劉誌丹以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走著最艱難的革命道路,與其他同誌一起,終於創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使其成為萬裏長征後黨中央和各主力紅軍的落腳點、中國革命勝利的出發點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地。

  @@五、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

  共產黨人不僅要有遠大而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有實現理想信念的能力。

  劉誌丹同誌在領導創建西北紅軍和根據地的過程中,堅持把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指導工作。他的革命膽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來自於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理解,來自於他敏銳深邃的洞察力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來自於他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劉誌丹同誌胸懷寬廣,身居叢林窯洞,心想全國革命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工作實事求是,又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這是他能夠堅定地為理想信念奮鬥的根本條件。

  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西北地區革命鬥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武器,也是他能夠駕馭各種複雜鬥爭局麵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理論旗幟。早在榆林中學時他就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在於實際應用”,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在黃埔軍校學習時他非常用功,得了瘧疾也不耽誤學習,同學們勸他休息,他卻說:失去時間就是失去知識。在革命鬥爭中,劉誌丹很善於總結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教訓,還提出不僅要使幹部知道,特別是要讓每個戰士都知道。

  經過無數的失敗挫折與成功,在革命實踐中,劉誌丹形成了適合西北地區軍隊和根據地建設的重要思想。

  關於軍隊建設思想:劉誌丹從多次革命失敗中認識到,革命沒有一個為共產黨絕對領導的、真正為人民利益而戰鬥的軍隊是不行的。他主張建立強大的、為我黨所絕對領導的自己的軍隊。他總結實踐經驗後指出:搞武裝鬥爭非靠山不可。應當先建立組織,積蓄力量,進而武裝起來,打擊敵人。“槍杆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現成的辦法,是把各民間的武裝和敵人的武裝變成革命的武裝。”他提出在建軍中要以工農為基礎,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先組織赤衛隊,再編成遊擊隊,經過一定鍛煉後,再提升為工農紅軍。收編非法武裝,先編為義勇軍,經教育改造後再編入紅軍。這樣,在根據地建立了紅軍、遊擊隊、赤衛隊三結合的武裝體製,每個連隊都建立了黨的支部,重視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生活,嚴格部隊紀律。

  關於軍事戰略戰術思想:劉誌丹接受了陝西多次革命起義失敗的教訓,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決定紅軍的作戰任務,在保存自己的條件下,消滅敵人,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在敵強我弱、雙方力量懸殊、根據地和紅軍遊擊隊經常受到敵人“圍剿”的情況下,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誘而殲之,以計取之;長途奔襲,積極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粉碎敵人的進攻。打運動戰時,圍點打援、奔襲孤立無援之敵。

  關於建立革命根據地思想:他比較早地認識到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性,多次提到“一個革命軍隊沒有根據地就如同一個人沒有家一樣,就難免處於困境,甚至遭受失敗。”他認為在革命力量暫時還很弱小的情況下,根據地隻能建立在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地方;革命武裝殲滅敵人,摧毀反動政權,就是為了建立革命政權,領導人民從事各項建設。他每到一地,就開展地方工作,找當地黨政同誌談話,派軍隊人員幫助建立黨政機關,依靠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根據地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政治上人民當家做主,實行民主選舉;經濟上,在分配土地和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恢複集市貿易,發行邊幣,維護工商業和小商小販利益,和白區商人建立貿易關係,發展工商業,繁榮經濟;文化上,發展教育,掃除文盲,創辦列寧學校和陝甘特委的黨內刊物與邊區政府的刊物。

  關於發展革命力量和建立統一戰線思想:劉誌丹認為,必須依靠覺悟了的人民自己解放自己,革命是千百萬民眾的事業,隻有組織群眾、動員群眾、領導群眾,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保證革命的勝利。朋友要越多越好,敵人要越少越好,要靈活地運用各種辦法,團結人,爭取人,關鍵是團結民眾,這樣我們才能有基礎,才能站住腳。他領導的部隊,十分重視做群眾工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為了發展革命武裝力量和創建革命根據地,劉誌丹經常在軍閥部隊中開展兵運,在民團和土匪的夾縫中利用其矛盾,同各色人物打交道,建立各種形式的統一戰線。他通過當地哥老會、舊同事、老熟人等先後與一些民團首領和有影響的人士建立聯係。對土匪采取分化利用改造的方針。陝甘等地不少出身貧苦的人迫於生活無奈淪為土匪,劉誌丹對其中凡是同情、傾向革命的,都肝膽相照,熱忱相待,耐心爭取,使其棄暗投明。對那些民團和哥老會組織,劉誌丹采取區別對待、分化瓦解的方針,爭取不願與紅軍為敵的,孤立打擊最反動的,為紅軍和根據地發展創造條件。對國民黨的雜牌軍,實行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方針。

  劉誌丹短暫而偉大的一生得到了黨和人民高度評價。他犧牲後黨的領導人紛紛題詞紀念這位英雄。1943年朱德同誌代表黨中央和八路軍在延安公祭劉誌丹同誌的大會上致詞說:“劉誌丹自大革命起直到為黨犧牲,均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方式組織革命軍隊,雖屢遭失敗,但他百折不回至死不變,垮了再來,再垮再來,這種精神和毅力是建軍的基本條件。如果有人要問共產黨員是什麽樣子,那麽就請看看劉誌丹同誌。”這是對劉誌丹同誌堅定的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獻身精神的高度概括。我們今天紀念劉誌丹同誌,就是要學習他為信念而奮鬥終生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而奮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