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反轉形態

頭肩形

形態概述

“頭肩形”是最著名的反轉形態,在形態分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可靠性相當高。根據反轉行情的性質,可以分為由多頭市場轉向空頭市場的頭肩頂和由空頭市場轉向多頭市場的頭肩底。

典型的“頭肩頂”形態,該形態好像人有一個明顯高出的頭部和兩個相對高出的肩部那樣而得名。圖中,ABC表示股價一段強有力的持續上升和相對縮量的回檔:隨著股價的強勁上揚,成交量急劇放大,當股價上升一段時間後,前期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大都獲利豐厚,於是出現獲利回吐,股價產生次級下跌。價量關係配置正常,下跌波段的成交量比上升波段的成交量明顯減少。股價的這段漲跌走勢構成了該形態的“左肩”部分。CDE表示股價的另一次上升與下跌:在經曆了短暫的回檔以後,那些錯過了上次升勢AB段的投資者趁機逢低買進,於是推動股價回升,股價的上漲超過了左肩頂點B的高度,成交量也同步放大,但低於左肩成交量。當股價越過左肩,創出新高D以後,獲利豐厚的回吐盤再次紛紛拋出,於是股價出現另一次縮量下跌,直至跌到前一次低點C附近的E,在價位上E和C基本對稱。這一次的漲跌構成了該形態的“頭部”。EFG表示第三次上漲與下跌:當股價跌至前次低點附近E時,再獲支撐而起漲,市場中那些錯過了前兩次,升勢AB段和CD段的投資者終於覺悟而大膽入市。可是,此時的市場人氣已經今不如昔,遠遠不及此前兩波,上漲時的成交量比第二階段CD(形成頭部時)還要小,股價在接近第一次高點(左肩價位)附近而無法達到第二次的高點D(頭部價位)便告下跌,股價的第三次高點F與第一次高點B大體對稱。這一次漲跌構成該形態的“右肩”部分。既然形成了“頭”和“肩”,那麽,“頭”“肩”之間必有“頸”。在形態學中,把兩次短期下跌低點的連線定義為該形態的“頸線”。如果股價跌破這一頸線,那麽頭肩頂形態便宣告成立。反之,形態構築失敗。GHI表示第三次下跌時穿破頸線,其後股價會產生一定幅度的反彈,以確認頸線失守的有效性。如果反彈高度不能越過頸線價位,那麽表明向下突破成立,頸線失守有效,頭肩頂形態形成。反之,則為假突破,頭肩頂形態不能成立。在形態學中,把這種確認某一技術位失守有效性的反彈稱為“反抽”。

形態要素

頭肩頂形態主要由以下要素:左肩(B)、頭部(D)、右肩(F)、頸線(通過CE的直線)、反抽(HI)確認(可有可無)、量價關係和時空對稱性構成。在股價走勢上由三個明顯的高峰組成,其中中間的一個明顯高於其他兩個,而在成交量方麵,則是自左向右依次下降的分布,即左肩最大、頭部次之,右肩最小。另外,在時間和空間上均應構成左右肩的大體對稱。

市場意義

頭肩頂的市場意義提示人們股價走勢即將反轉:起初,多頭力量不斷推動股價攀升,市場人氣沸騰,成交活躍。經過一次短期回調,股價走勢依然堅挺,並且創出新高。此後市場發生微妙變化。首先,高位出現量價背離,股價創新高,成交量卻並未創新高,反而較前次為小。其次,股價創新高以後的回落幅度過大,跌破上升趨勢線l(支撐線)。第三,最後的上升已經乏力,疲態顯現。最終導致行情反轉,跌破頸線,一輪多頭行情(或者牛市)就此結束。

賣出信號

頭肩頂發出的賣出信號是十分明確和相當可靠的。對於經驗豐富的投資者而言,當股價第三次縮量上升而無法超越頭部時,就應當引起高度警惕,隨時做好賣出準備。而當頭肩頂的頸線被擊穿時,便是明確可靠的賣出點。

理論跌幅

頭肩頂形態突破後的理論跌幅是根據其形態高度h測算的。從突破點起算,股價將至少跌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頭肩頂的形態高度是指從頭部價位到頸線價位的距離。

頭肩底

“頭肩底”和頭肩頂相比,在圖形上正好是倒轉過來,即它的頭和肩均向下,而頸線則處於上方。圖中,ABC表示股價一段猛烈的持續下跌和相對縮量的反彈:隨著股價的劇烈下跌,成交量急劇放大,當股價下跌一段時間後,前期賣出股票的投資者大都有了很大的差價,於是出現搶底回補,股價產生反彈。價量配置出現背離,反彈波段的成交量比下跌波段的成交量明顯減少。股價的這段下跌與反彈走勢構成了該形態的“左肩”部分。CDE表示股價的另一次下跌與反彈:在經曆了短暫的次級反彈以後,那些上次錯過了高位賣出機會的投資者趁機逢高賣出,於是壓製股價回落,股價的下跌超過了左肩低點B的深度,成交量繼續縮小,低於左肩成交量。當股價跌破左肩,創出新低D以後,落差巨大的回補盤再次出現,於是股價出現另一次反彈,這次反彈的成交量有所回升,反彈一直進行到前一次高點C附近的E,E與C在價位上基本對稱。這一次的跌與漲構成了該形態的“頭部”。EFG表示第三次下跌與上漲:當股價反彈到前次高點附近時,再遇阻力而回落,市場中錯過了前兩次賣出機會的投資者終於有所覺悟而勇於賣出。可是,此時的市場狀況已經今非昔比,殺跌力量遠遠不及此前兩波,相反,低位承接明顯增強,盡管下跌時的成交量比第二階段CD(形成頭部時)還要大,但是股價卻在接近第一次低點B(左肩價位)附近而無法達到第二次的低點D(頭部價位)便告回升,股價的第三次低點F與第一次低點B形成大體對稱。這一次跌漲構成該形態的“右肩”部分。既然形成了“頭”和“肩”,那麽,“頭”“肩”之間必有“頸”。在形態學中,把兩次短期反彈高點的連線定義為該形態的“頸線”。如果股價突破這一頸線,那麽頭肩底形態便宣告成立。反之,形態構築失敗。GHI表示第三次上漲時放量突破頸線,其後股價會產生一定幅度的回檔,以確認頸線突破的有效性。如果回檔深度未能跌破頸線價位,那麽表明向上突破有效,頭肩底形態成立。反之,則為假突破。在形態學中,把這種確認某一技術位突破有效性的回檔稱為“回抽”(圖中HI)。回抽是一種特殊的回檔,其方向是從上向下。

形態要素

頭肩底形態主要由以下要素:左肩(B)、頭部(D)、右肩(F)、頸線、回抽(HI)確認、量價關係和時空對稱性構成。在股價走勢上由三個較為明顯的低穀組成,其中中間的一個明顯低於其他兩個,而在成交量方麵則較為複雜,自左向右先降後升,即左肩較小、頭部最小,右肩較大。最後以大成交量向上突破頸線。另外,在時間和空間上均應構成左右肩的大體對稱。

市場意義

頭肩底的市場意義提示人們股價走勢即將反轉:起初,空頭力量十分巨大,不斷壓製股價走低,市場氣氛恐懼,成交放大。經過一次短期反彈,股價走勢依然低迷,並且創出新低。此後市場形勢發生微妙變化。首先,低位出現量價一致,不再背離,股價創新低,成交量卻縮至最小。其次,創新低以後的反彈力度加大,突破下降趨勢線l(壓力線)。第三,最後的下跌已經無力。最終導致行情反轉,突破頸線,一輪空頭行情(或者熊市)就此結束。

買入信號

頭肩底發出的買入信號十分明確和相當可靠。當頭肩底的頸線被帶量突破時,便是第一買入點。而當股價縮量回抽,重新抬頭時,即構成第二買入點。

理論漲幅

頭肩底形態突破後的理論升幅同樣是根據其形態高度h測算的。即從突破點起算,股價將至少漲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頭肩底的形態高度是指從頭部價位到頸線價位的距離。

重要提示

值得強調的是,盡管頭肩底和頭肩頂一樣,都屬於頭肩形,但是頭肩底的形態特征和市場涵義要比頭肩頂複雜得多。除了上述內容以外,頭肩底與頭肩頂相比還有以下區別:第一,在頭肩底的形態內,回抽多數會出現;第二,頭肩底的突破,需要有較大成交量配合;第三,頭肩底形成的時間較長;第四,頭肩底波動幅度較小,有時往往是平肩。

雙重、多重形

形態概述

“雙重”“多重形”是十分常見的轉勢形態,其中,多重形的可靠程度僅次於頭肩形。根據行情的轉勢特征,雙重、多重形可以分為由多頭市場轉為空頭市場的頂部形態和由空頭市場轉向多頭市場的底部形態。

雙重頂與多重頂

“雙重頂”簡稱“雙頂”或“雙頭”,也稱“M頭”,股價在有量配合的情況下上升到某一水平之後,開始回落,成交隨之減小,當回落到一定低位時,獲得支撐而企穩,股價重新上升,成交再次放大,但是,這次放量過程明顯不及前一次,股價也在前一次高點附近遇阻回落。於是,在兩次衝頂未果的情形下股價走出下跌行情,並且跌破前次回落的低點。在形態學中,把通過這個低點的水平線稱做該形態的頸線。股價跌破頸線以後,往往會產生一個特殊的反彈過程(反抽),如果這次反彈不能越過頸線價位,那就意味著雙頂形態的成立。兩個以上(主要是三個)的峰頂相差不遠,形成數次衝關不成的現象,叫做“多(三)重頂。”

市場意義

雙重頂形態反映出這樣的市場意義:股價的持續上漲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利潤。隨著股價的進一步上漲,獲利回吐盤不斷湧現,壓製行情向上發展,導致股價第一次回落。當股價回落到一定低位時,便吸引了回補盤和短線客的重新進場,於是股價再度走高。由於成交量不能進一步放大,信心不足的投資者開始動搖,認為上一次錯過了高點賣出機會,所以當股價再一次回升到高點附近時,許多人紛紛加入空方行列,采取了積極賣出的策略,眾多的拋售盤壓製股價無法越過前次高點。由於股價兩次高位遇阻,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浮躁,市場多頭逐漸翻空,中長線投資者決定離場,股價跌破頸線,雙頂得以形成,一波中長期升勢就此結束,行情發生轉折性變化。

賣出點

雙頂形態的第一賣出點是股價剛剛跌破頸線時的1點,第二賣出點則是股價反抽接近頸線時的2點。

理論跌幅

雙重頂反轉形態一旦確認,便可以運用理論量幅測算後市跌幅。股價理論跌幅等於突破點價位減形態高度,即從股價突破點算起,股價至少要跌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隻有位於理論跌幅價位以下的支撐才是較為可靠的支撐。

雙重底與多重底

“雙重底”簡稱“雙底”,也稱“W底”,股價持續下跌到某一水平後,產生反彈,但反彈幅度一般不大,反彈時間也不很長,當反彈到一定高位時,便遇阻滯漲,股價重新下跌,但這次下跌成交量卻大幅度縮減,當跌至前一次低點附近時又獲支撐。於是,在兩次探底獲得成功的情形下股價走出上升行情,並且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突破前次反彈的高點。在形態學中,把通過這個高點的水平線稱做該形態的頸線。股價突破頸線以後,常常會有一個特殊的回檔過程(回抽),如果這次回檔沒有跌破頸線價位,那就表明雙底形態已被確認。兩個以上(主要是三個)的穀底相差不遠,形成數次探底不破的現象,叫做“多(三)重底”。

市場意義

雙重底形態反映出這樣的市場意義:股價的持續下跌導致市場產生惜售,而新低價位的出現卻吸引了部分抄底盤和回補盤,這些買盤力量支持股價第一次回升。當股價回升到一定高位時,便引來了回吐盤和短線客的重新離場,於是股價再度走低。由於成交量大幅度萎縮,市場拋壓並不嚴重,場外觀望的投資者開始動心,覺得上一次錯過了低點買進的機會,所以當股價再一次回調到低點附近時,許多人紛紛加入多方行列,采取了積極買進的策略,眾多的搶底盤支撐股價沒有擊穿前次低點。由於股價兩次低位獲撐,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活躍,市場空頭逐漸翻多,中長線投資者決定進場,股價衝破頸線,雙底得以形成,一波中長期跌勢宣告結束,行情發生轉折性變化。

買入點

對於雙底形態而言,第二買入點2往往是最佳買入點,這是由於“買進應謹慎,賣出要果斷”的原理所造成的。

理論漲幅

雙重底的反轉突破形態一旦確認,便可運用理論量幅測算後市股價漲幅。股價理論漲幅等於突破點價位加形態高度,即從股價突破點算起,股價至少要漲到與形態高度相等的距離。隻有位於理論漲幅價位以上的阻力才是較為真正的阻力。

圓弧形

形態概述

“圓弧形”,簡稱“圓形”,是另一種比較特別的反轉形態,它的最大特征是形態的軌邊不是直線,而是曲線,即把股價在某一時間段的高點用折線連起來,將每一個局部的高點都考慮進去,就可以得到一條類似於圓弧的曲線,覆蓋在股價之上,或者是,把某一時間段的每一個局部的低點連在一起,得到一條圓弧形的曲線,緊貼在股價之下。前者屬於圓弧頂,後者屬於圓弧底。圓弧形是供求雙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力量相互消長、逐漸變化的產物。這種圖形表示出的趨勢方向較為簡明,並且具有連續性和對稱性的特點,但其出現的次數一般要比頭肩形少得多。

“圓弧頂”,簡稱“圓頂”,有時也稱“倒碗形”,它經常出現在流通盤較大的個股走勢或股指走勢中。流通盤較小的個股,因為股價投機性較強,在其走勢的頂部很難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因而很少形成圓弧頂的情況。股價經過一段時間上漲之後,雖然漲升態勢仍然維持,但是漲升速度明顯減慢,漲升軌跡出現改變。股價雖然屢創新高,但是新高的力度微乎其微,在較前高的不遠處便告回落,而回落不久卻又很快漲升,如此反複,振蕩築頂。整個圖形分為兩段,拐點以前每一高點略有抬高,拐點以後每一高點逐漸降低。成交量呈現不規則變動。在整個圓頂形態的構築過程中,成交量通常很高,而且很不規則。然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頂點(拐點)形成以後的一些較小變動中已經出現了從多頭特征向空頭特征的轉化征兆,但是成交量發出的真正警告通常要在股價開始直線下跌時才會顯現。總之,圓頂形態的量價關係總體表現為背離態勢,即股價走勢形成圓弧頂,而成交分布呈現圓弧底。

市場意義

圓弧頂的市場意義在於預警市勢即將大跌:經過了一段多方力量強於空方力量的較量之後,雙方力量對比關係發生微妙變化。多方力量開始減弱,常常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擊之力,相反空方力量緩慢增加,雖然暫時尚不能立即扭轉局勢,但其後續力量不斷壯大,有效地阻擋了多方的前進,前期的漲勢明顯放緩。而當多空力量對比達到平衡狀態,股價形態正好形成圓頂高點。此後,多方量能不濟,沒有新多進場,市場持股信心開始動搖,於是股價緩緩滑落。隨著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加入到空方行列,多空力量的對比差異便會越來越大,以至於空方最後完全控製局勢,因而跌勢轉急,形成破位之勢。圓頂形態是股價大跌的前兆,投資者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如果前期的漲升時間過長、整個形態構築過程中的成交量又十分巨大而不規則、市場氣氛極為樂觀,那麽這將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極具殺傷力的頂部。

賣出點

我們把圓頂形成以前的相對低點A與圓頂形成以後的回落低點B構成的連線稱為圓頂形態的頸線n,股價跌破頸線稱為向下突破,突破點即構成圓頂形態的第一賣出點,有時股價會有反抽確認過程出現,此時便構成圓頂形態的第二賣出點。

理論跌幅

圓頂形態的理論跌幅等於股價高點到頸線價位的距離h,即一旦股價形成向下突破,至少將跌到頸線價位減去理論跌幅的價位。

圓弧底

“圓弧底”,簡稱“圓底”,一般又稱為“碗形”“碟形”或“鍋形”。這種形態大多數是以一個較長的平底形狀出現在小盤股的股價走勢上,而且通常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一般來說時間的長度約在幾個月左右。當股價下跌到較低水平時逐漸穩定下來,此時成交量很小,隻有那些堅定看好後市的投資者或者有計劃的機構主力在悄悄緩慢買進,但是這些買進決不追漲,隻是極有耐心地限價收集。股價在清淡的氣氛中長時間橫盤,緩緩形成圓弧形底部。成交量的分布圖和股價走勢圖一樣,呈現同步圓弧,即先是緩緩下降,當下降到一個極低水平時,出現拐點,開始回升,然後逐漸增加。

市場意義

圓弧底的市場意義在於股價有望形成反轉,一旦向上突破,將會引發巨大升浪:圓弧底完整而平緩地顯示出市場多空雙方力量消長變化的全過程。由於該形態耗時較長,性情急躁的投資者往往隻看短線不見趨勢,被淡靜的市場氣氛所蒙騙,被漫長的橫盤走勢所折磨,往往看不到即將來臨的巨大升浪。形成圓底反轉的首要條件是空方壓力的不斷減輕,以前很高的成交量現在漸漸減少,雖然多方仍然裹足不前,但是壓力已經大為減輕,因此,盡管價格依然下跌,但速度減慢,幅度變小,而且趨勢也更接近於水平方向。在底部由於雙方力量的平衡,因此相對的成交十分稀少,然後股票需求開始增加,同時價格上揚,交投順暢活絡,成交量隨著漲勢而快速增加,出現向上突破的反轉行情。

買入點

我們把形成圓底以前的開跌段的相對高點A與圓底形成以後的回升高點B構成的連線稱為圓底形態的頸線n,股價衝過頸線稱為向上突破,突破點即構成圓底形態的第一買入點,股價回抽確認時便構成圓底形態的第二買入點。

理論漲幅

圓底形態的理論升幅等於股價低點到頸線價位的距離h,即一旦股價形成向上突破,一般可以漲到頸線價位加上理論升跌幅的價位。

喇叭形

形態概述

“喇叭形”是三角形的變形體,其圖形正好與對稱三角形相反,也稱擴散三角形。它是一種出現在頂部的反轉下跌形態。喇叭形是市場情緒異常激動的產物,股價的波動時而非常規則,時而十分衝動,市場進入狂熱階段。股價經過前期的上升以後,進入到一個特殊的震蕩階段:每一次上升均創新高,每一次下跌又都創局部新低。股價以窄幅波動開始,然後逐步擴大,形成了越來越高的三個高點,以及越來越低的兩個低點。成交量則呈現出巨大而不規則的特征。

市場意義

擴散三角形反映了交投情緒化的市場意義,預示著行情即將反轉開跌。這種形態一般出現於長期上升波段的末期,投資者正在麵對著一個缺乏理性和失去控製的市場,場內沸騰的人氣、狂熱的投機、遍布的謠言使得股價一會兒上躥衝高,一會兒下跳探底。衝高時,人們瘋狂追漲,爭先恐後,而當下探時,人們又盲目殺跌,倉皇逃命,他們對於後市要麽並無信心,要麽一無所知。投資者的衝動造成了股價的大起大落,而這種大起大落反過來又加劇了投資者的情緒波動,導致股價的波幅日益擴大,成交的變化日益雜亂,出現所謂“正反饋”效應。當這種瘋狂和無理智狀態達到極致時,便會形成正反饋的“崩潰”機製——轉勢大跌。

賣出信號

喇叭形給出的賣出信號是十分明確的。一般來說,三個高點和兩個低點是該形態已經構成的標誌,投資者應當在第三次衝高遇阻時賣出手中股票(第一賣出點)。而當股價進一步跌破第二個低點時,則應果斷清倉出局(第二賣出點)。股價在喇叭形之後的下跌過程中,一般會出現較為強勁的反抽,隻要反抽高度沒有超過下跌幅度的一半,那麽股價的跌勢仍將持續。

菱形

形態概述

“菱形”也叫“鑽石形”,是另一種出現在頂部的反轉下跌形態。由於菱形的形成需要十分活躍的交投,因而它很少出現在股價的底部,一般是在中級下跌之前的原始頂點或大量成交的頂部出現。這種形態可以看做是喇叭形和三角形的複合,即它的前半部分類似於擴散三角形(喇叭形),後半部分類似於對稱三角形,其V形頸線。(下軌邊)與倒V形上軌邊一起構成菱形形態,股價被界定在這一菱形範圍內上下振蕩,構築頭部。菱形的成交量分布同樣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和喇叭形一樣,具有高而不規則的成交量,後一階段和三角形一樣,成交量逐漸萎縮。菱形的轉勢下跌信號比起喇叭形更為可靠。

市場意義

菱形所反映的市場意義與喇叭形和三角形的單獨形態並無差異,前半部分的意義和喇叭形一樣,市場情緒非常衝動,追漲殺跌成為主流,喇叭形的形態特征隱含了其後的趨勢應當看跌。而緊隨其後的三角形則屬中途整理性質,使得這一下跌過程暫時推遲。但是,對稱三角形所具有的保持股價原有趨勢的特性終將導致股價仍將繼承其前喇叭形態所提示的方向而向下運行。

賣出點

菱形發出的賣出信號同樣相當明確。一般來說,前半部分的三個高點和兩個低點是喇叭形完成的標誌,第一賣出點應當選擇在第三次衝高遇阻時。第二賣出點應當選擇在股價向下突破後半部分對稱三角形的下軌邊時。

理論跌幅

由於菱形中包含了對稱三角形,所以該形態也具有測算股價下跌深度的功能。菱形的理論跌幅等於菱形破位點價位減去菱形形態高度,其中,菱形形態高度是指菱形的最寬處距離。

V形

形態概述

“V形”屬於劇烈反轉形態,它的底或頂隻出現一次,這一點與其他反轉形態有較大的不同。就V形底而言,股價走勢分為三個階段:下跌段、轉折點和回升段。下跌段是V形走勢左邊部分的急跌段,這段走勢持續的時間通常不是很長。轉折點出現在V形走勢的底部,形態十分尖銳,通常是在一兩個交易日內形成。轉折點附近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顯示換手充分,恐慌殺跌盤大量湧出。回升段是V形走勢右邊部分的急升段,與下跌段構成左右對稱,成交量繼續放大。出現在高位的倒V形走勢仍然形成反轉形態,也稱V形反轉,有時把它稱做尖頂形態。

市場意義

V形底部反轉顯示出這樣的市場意義:由於空方力量一直主導市場,股價形成持續陰跌不止的走勢,當跌至底部附近時,場內看空氣氛更加濃厚,導致場中“死多”翻空,恐慌性拋盤紛紛殺出,空頭能量的宣泄達到極致,此時多頭能量得到積累。在巨大的接盤承受住了洶湧的拋盤之後,巨量換手已經完成,多空力量發生逆轉,多方迅速控製市場局麵,造成股價出現戲劇性回升,並以與下跌時幾乎相同的速率收複失地。

V形反轉事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征兆,其分析與預測是較為困難的,投資者隻能結合其他分析方法發出的一些相關信號比如波浪、支撐、指標等等進行研判。這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明確而尖銳的底部,即在前期下降通道的基礎上有一個擊穿下軌、加速下行、破位急跌的過程,並且伴隨著一致看空的市場氣氛以及十分巨大的成交量。

買入點

V形形態沒有明確的買入點,對於經驗豐富的投資者而言,主要應當是股價回升時的及時追漲。

島形

形態概述

“島形”反轉是與股價缺口緊密聯係的一個形態。按照股價的反轉方向,可以分為島形頂與島形底。

島形頂

“島形頂”形態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上漲以後,某一日突然向上跳空高開,形成高走之勢,留下一個比較明顯的向上缺口。其次,股價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內呈現高位徘徊,一直處在一個較為狹窄的價格範圍內變動。最後,股價又以向下跳空的方式開始下跌,再次留下一個向下的缺口。這樣一來,向上跳空和向下跳空的缺口大體出現在同一價位範圍,使得股價的頂部區域好像一個孤立的島嶼,兩邊的缺口恰似分隔島嶼和陸地的水域。頂部島嶼區域的成交量始終維持在十分巨大的水平上。

市場意義

島形頂形態的市場意義在於:股價的逼空式上漲造成場內投資者無法在低位買進股票,而持續的上漲又使這些投資者難以忍受踏空的痛苦。麵對股價的不斷上漲以及場中的各種消息,市場人氣迅速沸騰,踏空一族終於追漲,不計成本地搶進股票,於是形成大幅向上的跳空缺口。產生缺口的這一天,實際上正是人們情緒的最高點,此時股價不但沒有因為人們的熱情而繼續向上,反而在高位出現巨量滯漲,表明有人暗中大量出貨。由於踏空者的追漲,後知後覺的做多力量也已進場,至此,看好後市的人們都已全部買入,場內缺乏後續多頭,進一步的買盤出現斷檔,股價失去支撐而向下跳空,形成低走之勢。向下跳空的缺口一旦形成,頂部區域的大批籌碼即被套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股價則很難再次越過這一區域,前期的一波上漲行情就此發生向下反轉,漫漫跌勢從此開始。

賣出點

頂部島形反轉的第一賣出點是向下跳空缺口出現時,第二賣出點則是股價反抽試圖回補缺口時。

島形底

“島形底”形態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下跌以後,某一日突然向下跳空低開,形成低走之勢,留下一個比較明顯的向下缺口。其次,股價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內呈現低位徘徊,一直處在一個較為狹窄的價格範圍內變動。最後,股價又以向上跳空的方式開始上漲,再次留下一個向上的缺口。這樣一來,向下跳空和向上跳空的缺口大體出現在同一價位範圍,使得股價的底部區域好像一個孤立的島嶼,兩邊的缺口恰似分隔島嶼和陸地的水域。

市場意義

島形底形態的市場意義在於:股價的逼多式下跌造成場內投資者無法在高位賣出股票,而持續的下跌又使這些投資者難以忍受套牢的痛苦。麵對股價的不斷下跌以及場中的各種利空消息,市場信心徹底崩潰,套牢一族終於殺跌,不計成本地拋售股票,於是形成大幅向下的跳空缺口。產生缺口的這一天,實際上正是人們情緒的最低點,此時股價不但沒有因為人們的恐慌而繼續向下,反而在低位出現巨量止跌,表明有人暗中大量吸貨。由於套牢者的殺跌,後知後覺的做空力量也已離場,至此,看淡後市的人們都已全部賣出,場內缺乏後續空頭,進一步的賣盤消化殆盡,股價沒有阻力而向上跳空,形成高走之勢。向上跳空的缺口一旦形成,底部區域的大批籌碼即被踏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股價則很難再次跌破這一區域,前期的一波下跌行情就此發生向上反轉,中期升勢從此開始。

買進點

底部島形反轉的第一買進點是向上跳空缺口出現時,第二買進點則是股價回抽試圖封閉缺口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