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0.1 大遺址區產業組織優化及管理機製探討

10.1.1 國內外研究進展及研究意義

1.國內外研究進展

1997年,國務院在《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首次采用了“大遺址”的提法。它是我國近10年來從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角度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用於專指中國文化遺產中規模特大、文物價值突出的大型考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大遺址由遺存本體與相關環境組成,具有遺存豐富、曆史信息蘊涵量大、現存景觀宏偉,且年代久遠、地域廣闊、類型眾多、結構複雜等特點。它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文化發展史的主要載體和珍貴物證。國務院對“大遺址”提法的采用標誌著大遺址這一文化遺產在我國文化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地位突顯。

大遺址的保護是第一位的,這在全世界各界已形成共識。但在我國現階段,由於缺乏及時相關的考古技術和先進保護措施,在保護過程中必須限製許多生產經營活動行為,結果使得大遺址的保護工作常常與大遺址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矛盾或不協調,最終引致人為破壞成為目前大遺址保護麵臨的最大威協。調查研究發現,遺址所在地群眾生產經營活動行為、遺址所在地群眾日常生活、遺址所在地及其周邊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築,以及大遺址區內外居民收入、生活方式、環境營造的差異而直接挫傷的遺址居民的保護積極性甚至產生的逆反心理是導致人為破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教授、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陸建鬆教授、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教授等人通過研究,深感問題非常嚴重,亟待解決。

國務院1997年發出《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通知非常明確的將大遺址保護列於“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係,切實做好文物的搶救與保護工作”的首位,具體指出要將大遺址保護納入當地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充分考慮遺址所在地群眾的切身利益,采取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土地用途等措施,努力扶持既有利於遺址保護又能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的產業,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局麵。

2006年5月31日~6月2日在紹興古城召開的《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200餘名國內外學者就“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建立基於遺產價值的保護、管理和監測體係;發展負責任的文化旅遊,為參觀者提供美好的參觀經曆;吸引公共和私人機構共同參與的遺產融資”等四方麵議題進行探討。本次會議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所有的文化遺產保護行為都需要社區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隻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文化遺產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結合,這也是提高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意義所在,應該也是在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前夕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所在。

孟憲民、陸建鬆等人從規劃角度考慮,認為大遺址保護展示,涉及全局和長遠,要解決長期被動的問題,無法回避以一個什麽樣的目標和規劃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出“我國大遺址保護展示規劃的指導思想應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調動全社會各方麵的力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遵循保護文化及環境遺產的規律,緊密圍繞我國大遺址麵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以從根本上改變大遺址保護的被動局麵、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多學科研究為先導,以重點大遺址治理為突破口,把大遺址保護展示體係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處理好長遠與當前、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促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提出了“堅持把大遺址保護展示與產業調整、特色旅遊、農民脫貧致富、安居工程、城鄉綠化美化、生態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發揮政府職能,依靠廣大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以公益性投入為主導,建立多元化投入機製”的觀點,並建議加強相關方麵的管理政策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徐嵩齡研究員(2002年)從傳統經濟學、文化經濟學與生態經濟學角度綜合考查,指出了文化遺產資源的六個經濟學特征:遺產具有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並以遺產以文化價值為主導。遺產產業應是“文化價值導向”的。遺產產業提供的是服務性消費,這些服務僅止於對遺產的觀賞、體驗及相關的娛樂、休閑,不會涉及對遺產實體的耗用。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與不可替代性。由於人們對遺產文化價值內涵的認識具有不可窮盡性而使遺產具有經濟價值增值性。遺產通過消費鏈帶動國民經濟(最突出表現就是帶動旅遊消費)。通過對《文化與自然遺產經濟學界定及管理體製》(2002年)的研究,提出了具有經營功能並承擔經營責任的遺產單位的經濟性質是“非贏利性單位”(Non-Profit Firms)(其含義是:它的經營不是“利潤導向”(For-Profit),而是“文化價值導向”(Cultural Value Oriented);它的“文化價值導向”下的經營,應力求獲得最大經濟收益;它的收益不用於分紅,而是用於對遺產事業的再投入;它有權獲得政府補貼與社會讚助,有權享受免稅或部分免稅)的觀點,強調中國遺產單位的經營製度應以遺產保護優先,經營的非贏利性質,經營的文化價值導向,經營經濟收益最大化為認識出發點,並建議在遺產的功能使用方麵(尤其是遺產產業的經營方麵)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對《西歐國家文化遺產管理製度的改革及對中國的啟示》(2005年)研究,提出了重要觀點:政府職能朝宏觀管理的方向定位;遺產服務是現代遺產管理的中心問題;遺產服務應以遺產的文化價值為核心;遺產服務應實施非營利經營製度;遺產服務的供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市場規則經營;把商業經營技術與遺產和遺產服務的特點結合起來培養文化遺產經營人員;遺產單位應從政府、企業、社會資助或投入,以及遺產單位本身的經營收入方麵多渠道獲得經費;注重“成本―效益”(cost-benefit)與“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指出管理模式是針對具體的遺產單位而言的,無論中國還是國外,對遺產單位的管理,並非采取單一模式,總是根據遺產的特點做出恰當選擇。另外,還從以陝西發展文物旅遊業為案例的政策研究角度,研究了中國經濟製度轉型期文物事業管理體製改革問題,提出了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落後地區)發展文物產業以及文物產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觀點。認為應該成立國家遺產管理局進行遺產管理。

樊海強??,權東計,李海燕等人對大遺址產業化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大遺址產業化的重要作用和現實基礎,提出了大遺址產業化的基本策略,即推進大遺址區經營主體的多元化、保護和展示技術的現代化、大遺址文化產品的商品化、大遺址文化商品的市場化、大遺址資源開發的深度化、管理的科學化。通過對《遺址文化產業體係構建與結構優化探析――以陝西關中地區為例》研究,從以遺址文化產業為對象,從理論基礎探析、產業體係構建、以關中地區為實例的行業結構優化和空間結構優化等方麵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研究,以空間行政歸屬為標準,為關中地區提出了由一個核心增長極(西安市),四個次級增長極(鹹陽、寶雞、渭南、銅川),兩條主要產業軸(一條是“渭南市―西安市―鹹陽市―寶雞市”東西主要軸線,另一條是“西安―銅川”南北主要軸線),兩條次級產業軸(分別是西側的“涇陽―彬縣―長武”產業軸線、東側的“高陵―富平―蒲城―合陽―韓城”產業軸線),組成的倒“木”字型的產業空間結構。

張明皓??、張豔鋒、李海健等人在《西漢帝陵大遺址的保護與規劃構想》(2004)中提出,在西安和鹹陽加快城市一體化進程的情況下,西漢帝陵大遺址應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和利用。構想將其分成6個區,分別展示不同的古跡:茂陵和平陵景區。展現漢代大型石雕藝術,隨葬珍品和古建築風貌。延陵、康陵、渭陵和義陵景區。展現帝陵及其陪葬墓的群體眾多、規模龐大的特點。安陵和長陵景區。展現漢代軍事列陣與民俗生活。陽陵景區。展現漢代帝陵的陵墓形製特點,同時也可供考古工作者及其他學者研究之用。杜陵景區。展現漢代的建築特點,可以做一定的複原,進行建築遺址陳列。霸陵景區。可以作為特例,展現漢代帝陵“因山為陵”的特點。在重點保護區內規劃旅遊路線,采取栽種植物標誌、局部覆罩等手段展示遺存;在一般保護區內建設內部道路、陳列館等;在建設控製地帶設置停車場、變電站等服務設施。

夏威夷大學旅遊產業管理學院現任院長在紹興會議“為文化旅遊重新定位”的分組討論報告中說,衡量負責任的旅遊的標準是參觀者越來越關心文化遺產,能夠擁有美好的參觀經曆,體驗到文化遺產的深刻內涵,公共與私營部門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詮釋提供越來越多的支持與資金,通過開發文化旅遊來減輕貧困,成立中小型文化遺產相關企業,使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為文化遺產感到驕傲。如果我們要實現有責任感的文化遺產旅遊,我們必須確保文化旅遊官員、文化遺產保護倡導者與官員、旅遊景點、當地商業領域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經濟條件下,需要有公共與私營部門參與的富有創造性的融資方法。

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前主任莎倫?薩莉文提出了基於遺產價值的遺產地管理體係,也是紹興會議所積極推薦的一種遺產管理手段。這是一種根據遺產地所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評估,進行規劃、開發和管理,並能夠通過適當的政策和戰略加以體現的遺產地管理體係。薩莉文認為,文化遺產的價值應該包括曆史價值、美學和藝術價值、科學和研究價值、社會價值。所謂基於價值的管理成功的關鍵是自覺和綜合評估遺產地可能擁有的所有文化價值,然後根據對這些價值的保護製定管理決策。她說,在全球化的形勢下,基於價值的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要實現這個目標要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遺產地的詳細材料,包括遺產地的曆史、所有權、實際狀況和邊界等必要信息;(2)要充分認識到遺產地所有的價值,以此來確定遺產地的意義所在;(3)除了遺產地的文化價值之外,還必須對影響遺產保護和管理能力的其他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包括外部和內部影響因素;(4)明確遺產地管理的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5)製定達到目標的發展戰略,包括計劃具體的行動,製定防止疏忽破壞的規則或標準,開發或完成遺址的經營程序,特別是基於當地實際情況的開發戰略;(6)編製規劃或管理指南並進行實施;(7)監測規劃的實施情況並予以必要的調整。

從國內外研究現狀可以看出:(1)目前基本形成共識的方麵是,大遺址的保護必須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而且必須通過實施產業發展戰略實現二者的有效結合;(2)對文化遺產的經濟學特征和遺產產業經營及管理一般理論研究深入係統。(3)僅僅從大遺址文化產業發展角度開展大遺址區產業發展研究,視角單一、沒有打破行政區劃、不係統,沒有從事大遺址區合作創新網絡的研究。

2.研究意義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連綿不斷的曆史和豐富的地上、地下古代文明史跡是中華民族曾經高度發達,並對世界各國的文明與進步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曆史見證。其中大遺址以其在跨越時代久遠、分布地域廣闊、結構類型眾多、內涵豐富多樣,成為我國古代文明史跡的主體。據統計,在7000多處全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屬於大遺址的約2000多處,約占總數的1/3;在我國126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屬於大遺址的有412處,也約占1/3。

在現行保護技術和管理體製下,大遺址保護與大遺址區經濟發展存在嚴重不協調。地方政府為了促進大遺址區經濟發展和解決遺址保護單位財政困難問題,采取了多樣化的大遺址資源經營管理形式,如唐昭陵的單一民營企業介入現象、漢陽陵的單一文保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現象、秦兵馬俑的博物館主導管理下的博物館與陝西省旅遊集團公司分工聯合經營管理現象,以及漢杜陵的幾十家企業介入現象等。另外漢長安城遺址區的亂搭亂建現象也非常引人注目。經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地方政府引導民營企業介入的初次設想是很好的,但由於經營沒有特色或經營行為違反文物保護法,使得民營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農民違犯文物保護法從事有礙文物保護的生產經營活動是期望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但又沒有切實可行的創新措施所致。其根本原因是大遺址區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與大遺址保護要求相容的合作創新網絡。這正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意義所在。

10.1.2 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應以網絡圖構建的基本方法、步驟為軸線,從“基礎準備研究―大遺址區域整合基本思路和整合方案―區域大遺址文化產業網絡圖―典型大遺址區的產業組織網絡圖―前兩類網絡圖的係統集成及管理機製”方麵內容開展大遺址區產業組織優化研究。研究將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查詢法、實地調研法、典型案例解讀法、SWOT分析法、價值分析法、網絡圖析法、層次分析模型,和諧管理理論、博弈論、交易費用理論、公共管理學、現代產業組織經濟學理論、係統動力學等方法。

首先是基礎準備研究:研究大遺址區的概念、內涵和特性,以及與文物法中所說的大遺址保護範圍的區別與聯係;區域大遺址的分布特征和大遺址之間的時空關係;大遺址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分析區域整合的依據和評價標準,論證區域整合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重點難點是大遺址區的概念及特性研究,區域整合的必要性和條件、區域整合的依據和評價標準的研究。

其次是基於產業組織優化的大遺址區域整合基本思路和整合方案研究:研究大遺址的價值和與大遺址本體的相關環境構成,並從區域發展的宏微觀兩方麵分析環境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研究區域發展背景、不同類型大遺址的價值演進規律和產業發展的環境背景條件,確定不同大遺址在區域大遺址群及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基於產業組織優化的區域大遺址區域整合的基本思路和整合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

重點難點是研究不同大遺址的價值演進規律和產業發展的環境背景條件,確定不同大遺址在大遺址群及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基於產業組織優化的大遺址區域整合的基本思路和整合方案。

第三是構建區域大遺址文化產業優化網絡圖和可行性分析研究:研究定位網絡圖的目標;研究圖中點(即大遺址區)的經濟含義、主題形象和功能定位以及點的空間和內容構成;研究圖中點與點之間連線的含義;研究連線上的賦權問題,確定大遺址與大遺址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密切程度;研究該網絡圖的實施方案、相關保障措施體係及政府運作方式。

重點難點是基於主題形象和功能定位的大遺址區核心產業的選擇以及大遺址區核心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網絡圖的可操作性實施方案、相關保障措施及政府運作管理方式。

第四是構建區域典型大遺址區的產業組織優化網絡圖與可行性分析研究:研究定位網絡圖的目標;研究點的內容構成、空間構成、層次構成和圖中點(各主體)的經濟含義、角色和功能等;研究圖中點與點之間連線(即各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責、權、利關係)的含義;研究連線上的賦權問題,確定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責、權、利關係密切程度;研究該網絡圖的實施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相關保障措施及大遺址區的運作管理模式問題。

重點難點是對典型大遺址區的深入細致調查分析評價;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網絡圖中的點、線研究和網絡圖建立。

第五是研究第三和第四兩類網絡的係統集成及管理問題:研究構建係統集成網絡圖及集成效果的綜合評價問題;研究相配套的政府管理體製建設問題;研究處於同一大遺址區不同行政區域地方政府管理之間的協調問題;研究大遺址區政府不同部門管理之間的協調問題等等。

重點難點是構建係統集成網絡圖,並對集成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相配套的政府管理體製建設;管轄同一大遺址區的不同行政區域、不同行政部門、不同級別的政府關係協調機製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