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浙東沿海地區的進一步淪陷

錢塘江以東、以南地區習慣上被稱為浙東地區。1940年以後,日軍的陸海軍逐步把侵略勢力伸向這一地區,浙江的淪陷區域進一步擴大。

戰火首先是從鎮海燃起的。鎮海要塞在浙東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位於甬江口南北岸,南與象山港相連接,北與杭州灣相遙應,西通寧波、奉化、慈溪、餘姚、上虞等地,堪稱浙東門戶。為了加強該地的海防,國民黨軍事當局在甬江左右設有大炮九門,由鎮海要塞總隊所轄兩個中隊負責防務。另外在這一地區的軍事部署有:第一九四師第五八二團負責從象山港經梅花島、大榭島、柴橋到三山一線;第五八?團負責從三山至鎮海要塞南岸鎮海城南虹飛機場、霞浦、龍山一線;第五八一團為預備隊,控製在寧波的寶幢附近。

日軍結束了淞滬會戰後,其海軍艦隊就不斷向我海岸線炮擊騷擾。1940年7月,日軍大本營決定攻占鎮海要塞,並從廣西前線將大津和郎調至浙江擔任指揮官。7月14日,大津和郎率日軍一部,分乘20餘艘汽艇,在普陀以北海麵上集結。7月16日拂曉,日艦輪番向鎮海各要塞炮台炮擊,遭到炮台猛烈還擊,日艦遂撤往海外,接著日機12架由海麵起飛分批轟炸甬江口南北要塞。17日淩晨,鎮海口外日艦又向鎮海要塞猛烈炮擊,日海軍陸戰隊500人左右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乘裝甲汽艇在老鼠山偷襲登陸,登陸後一路襲擊要塞守備駐軍,一路搶占金雞山、戚家山等製高點。同時還有一部海軍陸戰隊在後海塘、大道頭登陸後進攻縣城。麵對日軍的凶猛來勢,炮台守軍及江南岸守軍第五八?團竭力抵抗,但終因力量薄弱、傷亡過重,使南岸陣地大部分失守。預備隊第五八一團奉令馳援不及,隻能扼守土地嶺至陳家山一線阻敵前進,當天鎮海淪陷。

鎮海的淪陷使浙東形勢趨於緊張,國民政府運輸戰略物資的重要“輸血線”滬甬線受到威脅。在此情況下,第一九四師師長陳德法決定集中兵力阻止日軍前進,待增援部隊到達後即行反攻。

17日上午,國民政府軍第十六師從上虞出發,趕赴前線增援第一九四師。第十六師先頭部隊第四十八團在衙前嶺與敵展開一場激烈遭遇戰,迫使日軍後撤。國民政府軍進抵烏鯉魚山、東山,主力前進至陳山下蘆家村,開始向日軍反攻。當時戰局的重點是戚家山,敵我雙方以戚家山為中心展開激烈的爭奪,從19日到21日中國軍隊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特別是21日猛烈攻擊戚家山,得而複失數次,最後終於收複戚家山,日軍不得不在炮艦掩護下撤退。21日午夜,國民政府軍對殘敵進行最後攻擊,第十六師第四十八團攻克了金雞山,第一九四師攻克港口。22日淩晨,又先後攻克了泥灣及宏遠、威遠炮台,鎮海終得以光複。日軍退出鎮海要塞後,占領了要塞附近的一些島嶼,以此作為再次攻擊要塞的支撐點。

在鎮海反擊戰中,從力量上看,日軍有軍艦上的大炮和飛機相配合,運用了40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出動各類軍艦40餘艘、飛機30餘架,明顯占有較大優勢。國民政府軍能在裝備較差的情況下,僅靠第一九四師少量的兵力阻擊、牽製日軍,穩定了局勢,後來終於在第十六師的援助下展開了全麵反擊。這次反擊戰共斃日軍400人、擊傷600餘人,國民政府軍也付出了較大的傷亡代價,陣亡將士達600名,但畢竟最後收複了鎮海,極大地鼓舞了浙江人民抗日必勝的信心,在浙江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由於這次勝利,寧波人民得以暫時免遭日軍入侵和蹂躪之苦。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前期,新四軍以及國民黨第三戰區的各部隊在江南、淮北、蘇北一帶頻頻展開對日遊擊戰,威脅到了日軍對京滬杭的占領,駐上海的日軍第十三軍決定發起對蘇、浙、皖地區的大掃蕩。1940年9月,日軍先是在天長、六合、來安、盱眙等地區進行掃蕩,企圖合圍、聚殲在淮南的新四軍第五支隊。從10月起,日軍開始對江南蕪湖以南之涇縣、廣德、長興以北之山區,錢塘江以南之諸暨、紹興一帶的南方逐次進行掃蕩,企圖驅逐接近京、滬、杭地區的國民黨第三戰區部隊及新四軍。

10月初,日軍在皖南分三路直撲涇縣,但在涇縣附近及青弋江兩岸山地間,日軍遭到了新四軍和國民政府軍第二十五軍的包圍,損失嚴重,這時在浙西嘉興、桐鄉一帶原已集結的數千日軍便打算乘機動作。浙西日軍分四路竄犯:第一路由長興進犯泗安、廣德;第二路由武康進犯安吉、孝豐,在遭到國民政府軍的阻擊後,該路日軍便向皖南的廣德竄去;第三路由餘杭進犯臨安、新登、桐廬。10月10日,日軍占新登後企圖分兵進犯桐廬,國民政府軍重兵扼守桐廬正麵,計劃誘敵於桐廬地區予以消滅。當日軍竄入桐廬以北後,對國民政府軍的布置有所察覺,便向東回竄;第四路是日軍此次軍事行動的主力,從富陽渡富春江竄犯諸暨、紹興一帶。10月12日,日軍一部渡富春江由場口、窄溪兩處向大章村竄犯,10月13日,在景山鄉(今常安鎮)滄頭、黃泥山一帶遭到國民政府軍第七十九師第二三五團的阻擊。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瘋狂攻擊,駐軍在當地人民的支援下利用當地有利地形靈活運動,與敵展開肉搏戰,經半天血戰,日軍敗走滄頭。這次景山阻擊戰,擊傷日機一架,繳獲大炮一門及大批槍支彈藥等戰利品,並使日軍付出了較大的傷亡代價,但中國軍隊損失也很大,陣亡官兵157人。1941年4月,景山人民在黃泥山豎立了“陸軍第七十九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歌頌這次戰鬥的重大勝利和紀念犧牲的烈士。

日軍第四路的另一部在渡過富春江後經大源鎮也向大章村進竄。10月15日,兩股日軍會合集結在大章村,計有騎兵700名,步兵、炮兵2000餘名。下午,大章村以南及長佳、白石等地的日軍遭到地方駐軍的圍攻,雙方發生激烈戰鬥,互有傷亡。此後日軍繼續向東南流竄到諸暨西北的應店街,準備進攻諸暨城,國民政府軍第十六師第四十七團到崔屋嶺、大青山一帶堵擊,官兵傷亡慘重。

18日,日軍3000多人深入諸暨境內,並竄入城內。當時國民政府軍已撤出諸暨城,預先布置在諸暨四郊的山嶽地區。日軍進入諸暨城後,國民政府軍奮起反攻,將日軍三麵包抄。由蕭山南下增援的日軍也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堵截,國民政府軍一部又抄出敵後,攻克富陽的場口,19日晨,冒著大雨加緊反攻諸暨城,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日軍在傷亡較大的情況下隻好向蕭山回竄,上午9時,國民政府軍完全克複諸暨城。

日軍退出諸暨後,與由蕭山向東南出擾之另一股日軍兩路會合進犯紹興城,在柯橋、漓渚附近與國民政府軍交火。26日,國民政府軍主動撤出紹興城,轉移到郊外,並控製要點準備反攻。28日展開激烈攻城戰,中午時分,國民政府軍由五雲門、南門衝入城內,日軍不支,一麵縱火一麵撤退,紹興得以攻克。日軍發動的十月攻勢到此告終。

日軍發動的“十月攻勢”,以混成兵團兩個聯隊7000餘人,雜以偽軍,分股流竄浙西和浙東。日軍所到之處燒殺劫掠,不少地方淪為荒墟,特別是對諸暨城的焚燒最慘,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巨大。這次戰役,中國軍隊把握主動,到處予敵以殲滅性打擊,粉碎了日軍要消滅我東南抗戰力量的企圖,就連日本大本營也認為這次作戰地域廣,戰線正麵約為250公裏,因分散使用部隊,未能達到預定目的。

1940年底到1941年初,日軍加緊進行“南進”的軍事準備,並決定在南進期間從地麵、海麵及空中加強封鎖。具體地講就是切斷法屬印支路線,破壞滇緬公路,以海軍封鎖海麵,陸軍封鎖海港,加強對華經濟壓迫。日本大本營下達的《1941年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中將“封鎖”列為日軍作戰的首要任務。日本對中國進行封鎖既有經濟意義也有軍事意義,在經濟上,當時日本已經切斷了桂越鐵路,使國民政府三大重要國際交通線僅剩下了滇緬公路。為了爭取外援,國民政府隻得加強對東南閩浙沿海各港灣的利用,如浙江的寧波、海門、溫州、福建的福州等地。由於這些東南地區的港口城市貯存了大量物資,有的還盛產重要的軍事工業原料螢石礦,因此對日本來說,封鎖這一地區就可以從這一地區奪取其垂慕已久的重要資源。在軍事上,日本為了實施其南進政策,閩浙海口是其必然要關注的地區,因為該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軍事補給線,一旦封鎖則可以切斷這條補給線,防止中國戰略物資的轉運。另外,通過對東南地區的封鎖,還可以侍機尋找第三戰區部隊作戰,鞏固其對京滬杭的占領。正是出於上述原因,1941年2月26日,日本大本營命令“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對浙江省以北,華南方麵軍對福建省以南之中國沿海,今後應分別以本軍部分兵力,隨時實施以封鎖為目的之作戰”。3月下旬,日本大本營陸軍部又指示中國派遣軍,可以使用直轄的駐守在上海吳淞的第五師團,在浙江沿海實施登陸作戰,封鎖浙江沿海,奪取寧波、溫州等港口貯存的物資,特別是寧波以南石浦生產的螢石。此外大本營還指示第五師團在寧波一帶作戰結束後,仍須以一半兵力暫時駐守該地。

日本中國派遣軍在接到上述指示後,即同占領浙滬地區的日軍第十三軍司令官澤田茂進行聯絡,準備行動。4月14日,日軍第十三軍司令部從上海推進到杭州,同時開始集結兵力。日軍參加此次作戰的部隊計有第二十二師團、第五師團、第十五師團赤鹿支隊及第十一混成旅團之一部,計4萬多人,另有海空軍配合其軍事行動。具體作戰方針是:西線第二十二師團、第十五師團之一部從杭州方麵向諸暨發動進攻,策應東線從吳淞南下的第五師團在寧波等沿海城市的登陸作戰,兩線兵力同時實施東西夾擊。

根據以上部署,日軍第二十二師團主力、第十五師團及第十一混成旅團一部,於4月16日從杭州方向分三路向諸暨進犯,寧紹戰役正式爆發。左路由杭州乘艦繞至杭州灣南岸之三江城登陸,經紹興指向諸暨;中路由杭州渡江經蕭山向諸暨前進;右路由富陽渡江向諸暨前進。三路日軍企圖殲滅在諸暨附近的第三戰區所屬第十集團軍各部。左路日軍在三江城登陸後,17日進陷紹興,19日侵入楓橋鎮,與國民政府軍發生激戰;中路日軍在4月17日由蕭山南犯,20日晨會同楓橋鎮日軍陷諸暨,並繼續南進;右路日軍,於4月17日由富陽渡江經大源,20日進至十二都附近,遭到國民政府軍的圍殲,23日該部殘敵突圍竄入諸暨,並繼續向國民政府軍進攻。

日軍對浙東沿海的登陸作戰始於1941年4月19日。是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和海軍陸戰隊在軍艦、飛機的配合下分四路同時在浙東沿海的瑞安、海門、石浦、鎮海等地登陸。

第一路日軍為第五師團一部約4000人。該部日軍乘40艘汽艇於19日淩晨在飛雲江南岸的沙園、東岸的東山、西岸的橫山分別登陸,形成了對瑞安縣城的包圍態勢。國民政府軍第三十三師第六十六團一部在日軍猛攻下不戰撤出瑞安,日軍輕易入城,使溫州海防正麵打開了一個缺口。瑞安淪陷後,日軍又分兵300人餘人越桐嶺直奔瑞永大道前進,在距永嘉城30公裏的潘橋與縣保安第八大隊第二中隊遭遇,第二中隊傷亡慘重。而此時溫州方麵國民政府軍第三十三師主力則在沿海設防,一時無法抽調部隊回援應急,致使溫州城防空虛,在日軍兵臨城下時僅有剛剛開到的榮譽軍士大隊100餘名在新橋抵擋了一陣,這才使溫州城內各機關及民眾得以撤退。19日晚,溫州第一次陷落。5月2日,日軍滿載所劫物資撤出溫州,國民政府軍才乘機收複了溫州、瑞安。

第二路為日軍海軍陸戰隊。4月19日淩晨,該部在海門(今椒江)登陸,當日下午乘汽艇、炮艇在飛機掩護下,在三江口強行登陸,接著分水陸兩路向黃岩縣城進犯。陸路之日軍經上下郎時與另一路由臨海北岸竄來之日軍會合,二支日軍猛攻縣城東門;水路之日軍溯永寧江西上進犯縣城北門,約3時進占黃岩。國民黨軍隊經激烈抵抗後被迫撤退,台州守備指揮部少將指揮官蔣誌英親臨前沿陣地指揮,在激戰中壯烈犧牲。20日,日軍進占臨海,23日,日軍又在溫嶺木耳山、甘坎登陸,接著進犯淋川,將淋川房屋縱火焚毀,並大肆搶劫。5月1日,黃岩日軍退回海門,5月3日又從海門撤出,國民政府軍隨即收複了黃岩、海門。

第三路日軍於4月19日淩晨乘汽艇在象山縣延昌鄉的沙塘灣及昌國鄉的南沙等處登陸,然後經趙家山、汝慈分路進犯石浦及大金山一帶,當日石浦失守。6月3日,象山縣城也一度淪陷。

第四路為日軍第五師團第九旅團、海軍陸戰隊及部分偽軍。4月17日淩晨3時左右,日軍第五師團一部分乘快汽艇百餘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直撲鎮海要塞及附近地區;同時,集結在普陀山以北約30公裏的敵軍艦、汽艇40艘,在大津和郎率領下準備再次向鎮海發起攻擊。而當時國民政府軍在象山至曹娥江地區僅有第一九四師和暫編第三十四師,分任甬江以南防務,防守正麵大,兵力少。又由於17日紹興已經淪陷,第三十四師奉命趕赴百官,準備參與紹興、諸暨方麵作戰,因此第一九四師兩個團不得已將右翼向北延伸,填補左翼空白,兵力布置更加薄弱。19日淩晨,鎮海口外日軍開始向鎮海江南及江北多處強行登陸。在江南方麵,從黃瓦跟登陸的日軍與從金雞山登陸的日軍會合後繼續西犯,第一九四師第五八一團的一個連在竺山頭一帶英勇阻擊,因寡不敵眾,最後全連官兵壯烈犧牲。上午10時,日軍汽艇突破鎮海口封鎖線後溯江而上,先後又在王家洋、梅墟登陸,從江東進犯寧波;江北方麵日軍在鎮海石塘下登陸後襲擊鎮海縣城,當時守軍雖奮力抵抗,但孤軍無援,大部犧牲,鎮海縣城在19日上午淪陷。日軍攻占鎮海後,鎮海要塞司令官、陸軍少將大津和郎命令日軍瘋狂屠殺無辜漁民,鎮壓抗日武裝。然後,日軍又竄至清水浦附近,並向王家、馬家推進,寧波形勢趨於緊張。是日午夜,日軍以汽艇20餘艘開向甬江上遊,迂回包抄寧波,寧波外圍的防務力量迅速撤至城區。20日拂曉,日軍向江北岸守軍進犯,甬江上又出現日軍10餘艘小汽艇。寧波城區與江北岸均處於包圍之中,已無險可守,第一九四師和寧波防守司令部退出寧波市轉向奉化,寧波淪陷。

4月20日,日軍主力沿鄞奉公路向奉化進犯。22日,日軍攻陷溪口,後又在飛機掩護下發起對奉化攻擊,國民政府軍抵抗乏力,奉化陷落。從寧波撤至奉化的第一九四師損失慘重,不得不轉移到嵊奉公路的楓樹嶺、陳家坪、妙高台一帶憑險阻敵前進。日軍占領溪口後,想盡辦法勸蔣介石的親屬出任維持會會長,當時蔣介石曾電令師長陳德法從速營救,並責令陳德法負責收複溪口。當時反攻溪口的具體部署是:以寧波防守司令部右地區蘇本善部佯攻奉化縣城,以寧波防守司令部左地區章桂嶺部攻擊江口之敵,以防敵增援溪口,以第一九四師為主力反攻溪口。5月2日溪口反攻戰開始。第五八一團第一營占領了溪口南麵的敵主要陣地,擊斃敵中隊長及兵士數十名,並居高臨下,向溪口之敵猛烈射擊。由於第二、第三營攻擊溪口橋西小高地未能奏效,故無法衝進溪口收兩麵夾擊之效,而第五八二團也未及時到達敵之背後,使溪口之日軍退出後轉攻其失去的陣地,雙方展開激烈爭奪戰。後鑒於江口、奉化城之日軍向溪口增援,國民政府軍損失慘重,遂撤回原陣地依險固守,反攻溪口之戰於此結束。

就在日軍一路進攻寧波、奉化、溪口的同時,另一路日軍於4月22日淩晨向慈溪城猛撲,攻陷該城,隨後於4月23日陷餘姚,在餘姚稍事休整後,又沿甬紹鐵路向上虞進犯,24日上虞失陷,國民政府軍組織了反攻,克複了上虞。

日軍在各路均得手的情況下,按預定計劃劫掠大量物資後開始撤退。海軍陸戰隊於5月7日返回吳淞,在鎮海登陸的第五師團主力則占領著寧波、奉化、餘姚、慈溪等城,以後在這一線上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態勢。

從1940年日軍渡過錢塘江打破隔江對峙局麵後,曆經鎮海戰役、寧紹戰役等幾大戰役,浙東淪陷的縣份計有蕭山、鎮海、新登、諸暨、紹興、瑞安、永嘉(溫州)、平陽、玉環、樂清、海門、黃岩、臨海、鄞縣(寧波)、慈溪、奉化、上虞、餘姚等。日本侵略者因兵力的限製無法長期占領如此廣大的地區,有些地方一度被占領後即自動撤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