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八、宦黨亂國賊劉瑾

個人檔案

姓名:劉瑾

原名:談謹

生卒:1451―1510

享年:60歲

名言:(王)嶽結閣臣欲製上出入,故先去所忌耳。且鷹犬何損萬幾。若司禮監得人,左班官安敢如是。劉瑾像

劉瑾,明朝宦官。明武宗正德年間受寵,從最低下的鍾鼓司,一步步升至司禮太監的高位,直至司禮秉筆太監,幾乎控製了整個朝政。初入宮時,劉瑾先在東宮服侍太子朱厚照,在他的慫恿下,這位日後的大明天子不務政事,專思淫樂,劉瑾借機權擅天下,頤指氣使,侵田地、貪賄賂、罷忠臣、任奸佞,朝野內外罵聲震天。最終被武宗逮捕抄家,被施以“淩遲三日,?屍梟首”的最殘酷刑罰。

借得東風力直上青雲霄

劉瑾,本姓談,明景泰二年(1451)生於陝西興平。他自幼生性頑劣,黠猾無賴。6歲時,被鎮守太監劉順收為義子,遂改姓劉。劉順見劉瑾少不經事,就用花言巧語騙他淨了身,然後把他帶入宮中服役。

入宮後,劉瑾耳聞目睹了腐敗官場的爾傾我軋。他從得勢之人洋洋自得,失勢之士抱頭鼠竄中,深刻地感悟到了權勢的重要。他常常幻想著自己將來成為一個像王振那樣權傾朝野的太監。為了實現這極其狂妄的政治目的,他不斷施展察言觀色、見機行事、陽奉陰違、挑撥離間等看家本領,騙取了主子的信任。

成化元年(1465),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令劉瑾掌管鍾鼓司,負責管理出朝鍾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株雜戲。鍾鼓司是明朝24個宦官衙門中地位最低下的,其他衙門甚至都不恥與鍾鼓司並列,而稱其為“東衙門”。據說入此司的人,終生都不能遷調別處。

劉瑾怎甘忍受在這裏過一輩子低賤的日子?有脾氣他也不敢隨便發,隻好偶爾找個老百姓撒撒火,可沒料到,這一把火差點將他自己燒死。一次劉瑾出宮辦差,與市人發生糾紛,將一市民毆打致死,被關押治罪,依法應判其死刑。後來,他的一個朋友曹元百般周旋,賂通了刑部主事朱恩,才減罪為杖一百,好歹保住了他的性命。事後,在宦官李廣的引薦下,劉瑾才得以繼續留在宮中服役。但他開始事事謹慎。就這樣,劉瑾在宮中又熬過了27年。

弘治五年(1492)三月,明孝宗朱?樘立長子朱厚照為皇太子,孝宗看到劉瑾老成持重,明白事理,又手腳麻利,便讓他去伺奉太子。劉瑾知道自己終於盼到了出頭之日。從此以後,他與太子同飲食,共起居,千方百計博取其歡心,漸漸贏得了太子的信任和依賴。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明孝宗駕崩。同月,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次年改元正德。

武宗即位時年僅15歲,在東宮做太子時,被劉瑾慫恿得熱衷玩樂,不喜朝政,當了皇帝,他仍習慣於寵信自己在東宮時的一班太監。其中,有八個人最受寵幸,他們欺上瞞下,恣意橫行,被時人稱之為“八虎”。而在“八虎”中,為首的就是劉瑾。

此時的劉瑾已升任為鍾鼓司掌印太監,他充分利用武宗愛玩的心理,經常向皇帝獻飛鷹、獵犬、歌伎等,還悄悄帶武宗微服出宮遊玩,博得了武宗極大的歡心,又很快被升任為內官監太監,總督團營。團營是明代軍隊的主力,讓劉瑾總督團營,等於把軍權交給了他,這就為他後來專權提供了便利條件。劉瑾還利用這個便利,讓武宗設立皇莊30多處,作為皇帝的私人家園,並在其中安插親信宦官管理皇莊。宦官們盤剝百姓,橫行霸道,無惡不作,致使京畿一帶的農民深受其害。

內閣輔臣劉健、謝遷、李東陽等元老重臣,對劉瑾“八虎”的跋扈橫行,看在眼裏,恨在心頭。正德元年(1506)十月,為了使武宗擺脫“八虎”,親理朝政,他們連續上疏,啟發誘導武宗以國事為重,割絕私愛,及早除掉“八虎”。可惜,這些奏疏卻都被武宗留在宮中,不予理睬。數日後,部分尚書、科道官也交章論諫,武宗仍置若罔聞。

此時恰好天現異兆,五官監侯楊源以天變來警告武宗。劉健、謝遷等抓住這一時機,再次上疏請誅劉瑾等人。接著,戶部尚書韓文又聯合吏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尚書和都察院禦史、通政史司、大理寺卿等朝中大臣,讓當時著名才子李夢陽執筆草擬奏疏。這份奏疏寫得理正義直、慷慨縱橫、辭意懇切。疏文首先列舉了劉瑾一夥近來“製造偽巧,Y蕩上心”的種種事實,又追述了曆史上“閹宦誤國”的先例,最後提出:“今(馬)永成(八虎之一)等罪惡既著,若縱而不治,為患非細。伏望陛下將永成等縛送法司,以消禍萌。”

武宗接到奏疏,知道劉瑾等人的行徑引起了群臣的公憤,隻好把奏疏交給內閣討論。之後,迫於群臣的壓力,武宗答應處死劉瑾等人。然而,在朝臣計議已定,奏章都已經準備好的關鍵時刻,卻有人泄了密。吏部尚書焦芳是劉瑾私黨,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內閣的意見及武宗的態度告訴了劉瑾。劉瑾大驚,當即帶領馬永成等趕赴武宗寢宮,圍在皇帝麵前放聲痛哭。武宗原是在群臣逼迫下作出決定的,現在見劉瑾等人哭訴,心中很是後悔。

劉瑾乘機挑撥道,王嶽等人是為了要限製皇上的行動,勾結閣臣來控製陛下,所以才想除掉皇上的心腹。再說陛下雖然喜好遊玩,但並沒有貽誤國事。如果司禮監掌握在忠於皇上的人手裏,閣臣們就不會如此大膽脅迫皇上了。聽了這番話,武宗態度完全改變,不僅不殺劉瑾等人,反而任命劉瑾掌管司禮監,“八虎”中的馬永成掌管東廠,穀大用掌管西廠,並連夜收捕王嶽等人,發配到南京。

次日一大早,群臣入朝,聽說形勢急轉直下,一時間麵麵相覷,手足無措。為首的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一致請求辭職。在劉瑾等人的策劃下,劉健、謝遷的辭呈被批準。吏部尚書焦芳因告密有功,被命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值內閣。

此後,劉瑾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雖然大權在握,他卻不滿足,還想要掌握更大的權力。於是,他千方百計地引導武宗尋歡作樂,並總是在武宗玩得最高興的時候遞上朝臣的奏折。武宗當然很不耐煩,就吩咐劉瑾直接去處理。這正中劉瑾的下懷。於是他便經常以皇帝的名義自作主張處理政事。

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

為了能讓武宗沉溺淫樂,達到自己專權的目的,劉瑾可謂挖空了心思。

正德二年(1507)八月,按照劉瑾的主意,武宗在京城西華門外建起了規模龐大的密室,稱之為“豹房”。他把這裏當作了自己的新家,整天在其中流連忘返。有個叫於永的錦衣衛都督同知,知道武宗對宮中的嬪妃都失去了興趣,就向他獻計說:“聽說西域地方有絕色美女,容光照人,肌膚細膩,比起漢家女子要勝過百倍。”武宗果然派人搜求西域美女,安置在豹房密室,晝夜歡宴。

雖然武宗對劉瑾萬分寵信,可朝中大臣卻對劉瑾深惡痛絕,為避免惹火燒身,他們采取了匿名信的方式上奏武宗,告發劉瑾禍國殃民的罪行。誰知武宗見到奏折後竟毫不在意地說:“朕就是把天下給劉瑾也無不可。”他還把告狀的信件交給劉瑾去處理,以示信任。一次,為了追查告狀者,劉瑾下令百官跪在奉天門外,自己站在百官麵前厲聲嗬斥,要寫告狀信的人自己站出來。由於天氣炎熱,又不準官員們喝水,許多人被渴得昏了過去,有三人熱渴而死。直到日暮,仍無人應承,劉瑾便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吏300多人統統收進了錦衣衛大牢。第二天,首輔李東陽出麵,上疏朝廷營救群臣。劉瑾這時也聽說匿名告狀信是宦官中反對他的人所寫,才放了眾官員。劉瑾的威勢一天天膨脹,在他的氣焰逼迫下,有的朝臣被迫辭官不做,回歸故裏;留任的朝臣也大都不敢說話。

對於那些敢於直言上書的大臣,劉瑾則采取借故嚴懲的方法。五官監侯楊源曾借天象示警,勸武宗懲辦“八虎”,劉瑾對他恨之入骨,矯旨杖其三十。不久,楊源又針對劉瑾竊權,上疏請求武宗收攬權柄,預防禍患。劉瑾大怒,又矯旨杖其六十,杖後便將其謫戍。由於傷勢過重,楊源死於途中。兵部尚書劉大夏被劉瑾誣陷下獄,不久改為戍守肅州。其時劉大夏已經是73歲的古稀老人,離開京師時父老攜筐送食,所到之處民眾為之罷市,並焚香祝其生還。這更惹惱了劉瑾,後又製造借口幾次罰他輸米邊塞。劉瑾還指使東廠特務羅織罪名,將一些正直大臣隨意枷鎖、下獄、廷杖、謫戍。

劉瑾不僅采用這種卑鄙、殘忍的手段來打擊反對過自己的正直官員,而且,為了掃清他總攬朝政的障礙,又暗中擬定了一個所謂“奸黨”的黑名單,把在朝中任職而不附和他的官員,都列入其中。

正德二年(1507)三月,一天早朝,劉瑾假傳聖旨,令廷臣跪在金水橋南聽詔,頒布所謂“奸黨榜”,公開宣讀53人的姓名,把他們或降職,或革職。這些都是不甘附和劉瑾的正直大臣。《明史》稱這些人“皆海內號忠直者也”。

為了進一步擴充自己的權力,劉瑾不僅派廠、衛特務四處打探,對官員和民眾進行嚴密的監視。同時,還把忠於自己的太監提拔重用,委以要職,讓他們分別占據各邊防要鎮。北方邊境韃靼部經常入侵擾民,宣府、大同一帶深受其害。由於用太監做監軍,偶有小勝即向朝廷報捷,一再請功封賞,邊境軍功封賞逐漸泛濫起來。

朝中官員見武宗一天到晚在豹房淫樂,不臨朝理政,大小事皆由劉瑾代替裁決,也隻好向劉瑾匯報請示了。在劉瑾家門口,每天都有一些官員等候接見。這期間,全國各地的奏章,除了送往宮中外,都必須用紅帖即所謂“紅本”,先呈送劉瑾閱示,然後再由劉瑾送至內宮票擬。劉瑾不識幾個字,不能親自動手批答,就把奏章帶回自己家裏,讓他的妹夫、禮部司務孫聰和他的心腹華亭無賴張文冕幫助決斷。而這二人,文字水平不高,所寫訓示、偽旨,文字鄙冗,意義不明,官員們看後常不明其意。為了掩飾這種醜態,劉瑾就把大學士焦芳叫到自己家中進行文字的潤色加工。首輔李東陽勢孤力薄,隻得俯首聽命。在京城內外,流傳一首俗謠:“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一個太監竟然能與皇帝相提並論,可見劉瑾專橫到了何等地步。

調整機構、控製要害部門,是劉瑾實現獨攬大權的重要措施。他一方麵排斥異己,把不肯附依自己的官員從各個部門清除;另一方麵,又網羅親信,讓其心腹去掌握要害部門的實權。為此,他首先調整中央機構,以內閣、各部為重點,派其親信焦芳、劉宇、曹元入閣,控製內閣,又委任親信張?任吏部尚書,劉璣為戶部尚書,王敞任兵部尚書,劉?任刑部尚書,畢亨任工部尚書,楊綸任都察院副都禦史,張綸掌大理寺。在各部要員中,如侍郎、禦史等,也都安插了不少他的黨羽。

北京宦官文化博物館在完成中央機構調整後,劉瑾又全力調整地方省級政府機構,挑選心腹太監到地方上去擔任鎮守,以控製各省及邊鎮的軍政、民政和財政。劉瑾對依附自己的廷臣廣為安插,而他所委派的職位較低的官員,就更是不可勝數了。僅正德元年,一次就遷擢官校1560人。他又假傳聖旨授錦衣官數百員。他還把播州土司楊斌授為四川按察史,令閭潔督山東學政,甚至連謄寫《通鑒纂要》一書中裝潢表冊的工匠都被他給予官職。

明朝任免官吏,本有嚴格的程序。劉瑾弄權後,便亂下條子委官。這樣一來,劉瑾委派的官員似乎遍及天下。可以說,劉瑾在行使權力上完全代替了皇帝,他視內閣如無物,凡內閣調旨撰敕,或被其批駁再三,或任其徑自改竄,真假混淆,無從分辨。劉瑾還把自稱其“門下”的焦芳作為釘子安插在內閣,“裁閱奏章,一阿瑾意”,開了明代閣臣阿附太監的先河。

在聚斂錢財方麵,劉瑾可謂是貪得無厭。除了指派爪牙強取豪奪外,連外地官員進京朝見皇帝,京官出差回京,都必須先到劉瑾家裏送上厚禮。當時各省布政使一級官員進京送禮的規矩是兩萬兩銀子,有的沒有準備或銀兩不夠,隻好先在京城借債,回省後再設法償還,以致產生了個專用詞叫“京債”。

在應天任戶部右侍郎的楊廷和因為送厚禮給劉瑾,很快升任戶部尚書。手握實權的楊廷和後來又送給劉瑾黃金2000兩,劉瑾就把他提任為文淵閣大學士,並兼戶部尚書。右都督神英,年紀已老應當致仕回鄉,但他給劉瑾送了厚禮,被升任涇陽伯,年俸800石。那些不送禮或送禮少的官員往往受到劉瑾的排斥和迫害。南京都禦史張泰是個勤政清廉的官員,理當升遷,但是僅向劉瑾送了點土特產,劉瑾十分不滿,令他致仕回鄉。翰林學士吳儼為人正直,從不行賄,也被罷了官。南京戶部尚書雍泰雖與劉瑾是陝西同鄉,但是不願給劉瑾送禮,結果上任第四天就被免職。中下層京官一般生活拮據,給事中周鑰到外地出差回京,因借不到銀兩向劉瑾送禮,竟然急得自殺。

此外,劉瑾還派人到各地搜刮錢財,地方官就趁機盤剝百姓,把負擔都加在民眾身上。除了勒索官吏外,劉瑾還仗勢侵奪農民良田以擴充莊田,他曾拆除民房近4000間,侵占官地50多頃。劉瑾還任意更改畝製,加征稅額,百姓對此怨聲載道。劉瑾利用搜刮來的錢財在其老家陝西大興土木,為其祖上興建祠堂,修築墳塋,並建義勇永安王廟,由武宗皇帝親題“忠義”匾額,讓當地官吏按時祭拜。此外,他還在京城朝陽門外,花幾十萬兩銀子修建玄明宮,作為供奉玄天上帝的場所。

藩王叛平日國賊碎身時

正德五年(1510)四月,安化王起兵造反,在起兵文告中,他列舉了劉瑾的種種罪名,共十七大罪狀。其時,朝廷派劉瑾黨羽大理寺少卿周東赴寧夏度量屯田。周東為了多收取銀兩賄賂劉瑾,下令多計算屯田的畝數,這等於加倍對戍邊的將士們盤剝敲詐,激起了眾怒。安化王便利用邊關將士的不滿,煽動他們起兵反抗朝廷,屯戍寧夏一帶的武將們表示願意跟隨他起兵,安化王於是密謀起事。他在王府宴請巡撫及鎮守官員,酒過半巡,安化王的手下周昂帶兵闖進來,當場誅殺朝廷派來的監軍太監李僧等人,並分兵追殺周東。隨後,他們頒布文告,打著誅滅劉瑾的旗號,公開起兵與朝廷對抗。

武宗聞報,十分吃驚,下旨命都禦史楊一清和太監張永率兵平叛。楊一清在正德初年負責修建陝西邊境防禦工事,因不肯依附劉瑾受到排擠,以致被逮係牢獄,多虧李東陽營救,才得以出獄並致仕回鄉。為了平息叛亂,武宗重新起用楊一清總製軍務,命張永為監軍,一同率兵前往討伐。安化王為人狂妄,並無雄才大略,加之又缺乏足夠的準備,在楊一清率大軍趕到之前,其起兵之事就已被楊的部將仇鉞挫敗,安化王被活捉。

太監張永本是“八虎”之一,後來劉瑾勢力壯大,獨攬大權,漸漸不把其餘“七虎”放在眼裏,因此張永與劉瑾不和。此前,劉瑾借武宗的名義把張永調往南京,從此不許他入宮。張永不服,衝進皇宮找武宗爭辯,武宗並不知情,命人找來劉瑾詢問,二人在武宗麵前爭執並廝打起來,被在場的穀大用等人勸住。武宗出麵調解,允許張永留在北京,但是張永對劉瑾的怨怒已到極點。

楊一清知張永與劉瑾結怨,在寧夏安撫期間盡力與之結納,二人相處甚為融洽。一日,楊一清與張永坐帳,楊對張說:“這次出師,幸賴公公的威力,才得以平定反叛。但是,藩王宗室叛亂容易平定,消除國家的內患可就難了。”

“內患何指?”

楊一清沒有立即回答,隻是在張永的手掌上寫了一個“瑾”字。張永心領神會,對楊一清說:“劉瑾晝夜守在皇上前後,在朝中專權數年,耳目眾多,確實不易鏟除。”

見張永畏難,楊一清便慷慨陳詞道:“公公也是皇上寵信之人,這次討伐叛亂,不把重任交付他人,而交付於公公,皇上之意,不言自明。而今,平叛奏捷,皇上必問及寧夏之事,公公可乘機將叛軍發布的文告交給皇上,再向皇上陳說劉瑾罪行及人心思變的嚴峻形勢。皇上英明,必要除掉劉瑾。那時,公公掌握大權,消除弊政,施惠天下,千秋功業,全在公公身上了。”

“假如事情不能成功,又當如何?”

“公公揭發劉瑾罪行,皇上必信而不疑。萬一皇上不信,公公就頓首搶地,痛哭流涕,請死於帝前,剖心瀝血說明絕非妄言,皇上必定為之動心。隻要皇上點頭,就要立即動手,切不可有一點遲緩。否則,事機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聽了楊一清的話,張永勃然站起道:“為國除奸,老奴何惜餘年!”

張永在奏報朝廷的上疏中,提出要在八月十五日舉行獻俘儀式。然而,武宗還未看到,劉瑾已經先知道了奏折的內容。劉瑾其實早打算反叛朝廷,他私自藏匿了許多兵器,打算在八月十五日發動宮廷政變,所以要求張永推遲獻俘時間。張永聽從楊一清的建議,拒絕劉瑾的安排,反而加速進京,於八月十五日舉行了獻俘儀式,並請武宗參加。儀式結束後,武宗設盛宴慰勞張永等人,特命劉瑾作陪。劉瑾無奈,隻得遵命。

未等宴會結束,心亂如麻的劉瑾便先行告退。看到劉瑾已經離開,張永從袖中拿出叛軍討伐劉瑾的文告交給武宗,又把奏章呈上,曆數劉瑾罪狀。武宗看過後點著頭說:“奴才負朕!”張永緊接著道:“此事不可緩辦,否則我輩都將粉身碎骨,陛下又將何歸?”在旁的馬永成等也幫著張永說話。

武宗酒興大發,對此並未留意,便問:“劉瑾想要幹什麽?”張永趕忙回答:“取天下。”

武宗又問:“天下能任他取嗎?”張永立即答道:“他若奪取天下,聖上可怎麽辦?”

武宗雖然昏庸腐朽,但他可不願意讓人奪走他的天下。聽張永等這麽一說,火冒三丈,道:“朕一直寬待他,現在他竟敢如此負朕!”於是,傳令捉拿劉瑾。

張永立刻率領兵將包圍劉瑾的住宅,擒獲了正在籌劃叛亂的劉瑾。

第二天,在朝堂上審問劉瑾。刑部尚書劉宇負責主審,然而,懾於劉瑾的淫威,劉宇竟不敢審問,其餘百官也都噤口不言。劉瑾氣焰囂張,竟然公然叫道:“滿朝大臣都是我一手提拔的,誰敢來審問我?”許久,無人出聲,劉瑾更加得意。這時駙馬都尉蔡震從百官隊伍中站出來,厲聲喝道:“我是當朝國戚,並非你所提攜,我來審你!”他讓劉瑾跪下,劉瑾不肯,他便命令手下狠狠打劉瑾的嘴巴,直打得他滿嘴流血,劉瑾這才跪下,威風頓失。蔡震坐在主審的椅子上,與百官一起嚴審劉瑾,並出示了相關證據。劉瑾無法抵賴,隻好低頭認罪。

審訊結束後,武宗宣布處死劉瑾:“淩遲三日,?屍梟首,仍畫影圖形,榜示天下。”

八月二十五日,荼毒天下,被人稱為“立皇帝”的劉瑾被押赴刑場。

當時的刑部主事有一人名叫張文麒,將親眼所見淩遲過程詳細記下:

淩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人言犯人受驚,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剮畢開膛,則血皆從此出。至晚押(劉)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數刻,瑾尚能食粥。次日,則押至東角頭。先日瑾就刑,頗言(宮)內事,以麻核桃塞口,數十刀氣絕。

專權數年的閹賊劉瑾,終於吞下了他親手種下的苦果。

劉瑾一生視王振為偶像,夢想有他那樣的權勢,可他忘了王振死於亂兵的結局。土木之變餘波尚在,劉瑾再一次踏上宦官專權之路。這對千瘡百孔的明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劉瑾和他的黨羽爪牙,無疑是一條條填不飽肚子的蛀蟲,讓明朝這棵外強中幹的大樹從根爛到了枝葉。給朝廷帶來的是風雨飄搖,給忠臣帶來的是冤魂難安,給百姓帶來的是家破人亡,給江山、給社稷帶來的是戰火紛飛,分崩離析。在劉瑾死後的幾個月,京畿地區就爆發了劉六、劉七農民起義,給明朝統治以沉重打擊,這就是劉瑾的餘毒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