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轉型與經濟學

羅蘭

【主要內容】

在《轉型與經濟學》一書中,羅蘭成功地對轉型經濟學研究最有趣的方麵作出了完整的說明,即從政治約束、市場和企業治理結構三個方麵比較了對待轉型的兩種觀點,即華盛頓共識和演進―製度觀,以及在兩大觀點指導下的兩種轉型方法。貫穿其全文的思想,強調了人們對社會經濟係統的相對無知,對社會工程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大爆炸式轉型的反感。該書深入討論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不同的轉型經驗,對中國的轉型給予大篇幅的正麵介紹。作者還指出,對轉型經濟的研究大大推動了現代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發展,其中包括合同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法和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等。

在每一編和每一章,作者首先介紹理論和經濟學模型,引起讀者的注意。然後討論理論與模型在轉型現實中的應用,並通過具體案例剖析理論的失敗和理論未能涵蓋現實的一些方麵。同時該書還分析理論在其他方麵的應用,並介紹了該領域相關方麵的經驗文獻。該書研究的覆蓋麵貫穿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公司財務等領域,更廣泛地說,涵蓋了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轉型與經濟學》一書中強調:轉型作為一種製度變遷,其中有許多出乎預料的因素和事件。作者以轉型過程中的一連串出乎意料作為該書引言,指出了各國的轉型研究者與決策者實際上曾經在6個重要領域表現出對轉型缺乏預見:第一,沒有料到價格自由化與宏觀穩定化之後產量的大幅度下降和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第二,沒有料到大規模私有化過程中“內部人”在失控的條件下如此獲益,以致帶來嚴重後果;第三,沒有料到轉型過程中犯罪活動如此猖獗,特別是在俄羅斯;第四,沒有料到在轉型進程中發生了蘇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解體;第五,沒有料到民主選舉的反作用,亦即共產黨人仍然可以通過選舉重歸權力中心;第六,最大的正麵的意料之外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轉型包含著無數經濟代理人的互動關係,這通常意味著多重均衡,沒有人能夠預知將被選擇的均衡點。因此轉型結果存在著巨大的總和不確定性。轉型過程就是經濟代理人和政策製定者麵對總和不確定性進行博弈決策的結果。

轉型之前的社會主義體係表現為價格係統和市場完全不存在,預算軟約束現象,短缺及無效率等特點。作者簡單描繪了迄今為止轉型的主要模式,對比分析了中國、匈牙利、越南、波蘭、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改革的速度和順序以及這些國家在改革不同時期的宏觀運行的結果。作者在轉型經濟產生的若幹不同的所有權和公司治理結構中對中國鄉鎮企業的快速成長尤為關注。通過對轉型的簡要論述,引出了本書三個部分所要回答的三個問題:(1)給定每一個國家麵對的初始狀態,如何理解轉型策略的差異;(2)如何理解自由化之後宏觀運行的差異;(3)如何理解基於所有權和公司治理結構的變化的企業業績的差異。下麵是本書內容的全麵介紹:

第一編考察政治程序如何對大規模改革作出動態決策。比較係統地研究了確定條件下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政治約束及其對經濟轉型的影響。其基本的結論如下:一是政治約束決定了經濟轉型的方向和模式。其中事前政治約束可以阻止決策的可行性,事後約束則是針對轉型後果產生的反作用或逆轉約束。約束無論事先還是事後,在確定性條件下,其效果將是一致的,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則會有實質性的不同。二是兩種不同的轉型模式下,政治約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效果不同。綜合的分析表明,在漸進模式下,政治約束不僅必要而且會更加有效率。三是政治約束決定和控製經濟轉型的順序和速度。四是經濟轉型在達到一些基於政治約束的經濟後果的同時,會在一定時期誘導政治轉型。五是穩定的政治和強有力的政府,可以防止經濟轉型的逆轉,為了防止逆轉,政府必須支出大量的成本,從成本最小化角度考慮,漸進式的經濟轉型的防止逆轉成本相對較小,因為,政府可以運用大量的事後約束手段矯正轉型目標。

作者始終圍繞華盛頓共識和漸進―製度觀這兩種不同的轉型觀點對改革和改革策略的政治經濟學的不同的看法和態度展開論述。實踐證明,漸進―製度觀點對待改革的態度以及改革策略的實施較華盛頓共識觀點更為全麵和科學。因為漸進―製度觀堅持轉型的總和不確定性,在改革策略上強調改革的漸進主義,依靠不斷的試驗,適當地開展改革;就改革的本身和重點來說,漸進―製度觀提出建立市場的製度基礎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家進入參與競爭;在製度的條件上強調法律和金融體係的變化、政府組織的改革、發展自我實施的社會規範。

第二編重點介紹了不同的自由化政策的影響,部門再配置的動態變化,以及大規模改革和製度變遷引起的巨大資源配置變化的宏觀經濟影響。提出了部門再配置的最優速度,價格自由化的速度,轉型初期的產量下降和執法的協調等問題及其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作者首先引入了阿吉翁―布朗夏爾(Aghion-Blanchard,1994)模型,卡斯坦荷拉赫―羅蘭(Castanheira-Roland,2000)模型,以此證明過慢和過快關閉國有企業對部門再配置的速度的影響。根據民主德國的經驗,過快的關閉國有企業會帶來相當大的經濟成本,使部門再配置的速度降低。這正是漸進―製度觀所主張的逐步縮小國有企業,硬化預算約束,通過壯大新的私有企業,把工人從國有企業吸收過來,使國有部門逐步縮小。

局部價格自由化可能導致重大的資源轉移,也可能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中歐、東歐轉型中最驚人的特點,是轉型開始時產生的嚴重的產量下降。作者提出反映價格自由化的破壞作用導致產量下降的兩個模型,即布朗夏爾(Blanchard,O.)和克萊默(Kremer,M.1997)模型以及羅蘭(Roland,G.)和沃迪爾(1999)模型。前一模型提出不完全信息造成交易談判的無效率,使生產鏈斷裂,從而造成產量的下降;後一模型認為這種產量下降的出現,是因為企業投資中搜尋摩擦和企業投資中關係的專門性兩者同時作用的結果。中國在轉型中實行的雙軌自由化被認為是一種創造性的方法,既克服了價格自由化的政治約束,又避免局部自由化的陷阱,代表了價格自由化的一種機智的漸進方式。中國的雙軌價格自由化是把企業的計劃供貨、價格固定在一定水平,企業生產的所有剩餘產品以市場價格出售,利潤歸企業所有。這種方法既保持了效率又體現了帕雷托改進特性,具有相當的優越性。雖然雙軌轉型製度在市場發展、爭取對改革的支持、避免產量下降方麵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如何以漸進的方式把雙軌製逐步取消,雙軌製是否限定了未來製度的發展,對市場軌道中特定的商業行為如何影響等。

華盛頓共識主張政府在轉型過程中的權力應盡可能地削弱,使經濟“非政治化”。而轉型的經驗證實了製度基礎對成功的市場經濟的重要性。缺乏保障財產權和執法有效的法律體製這種最起碼的政府控製力,容易導致市場的混亂無序,妨礙公平競爭。

第三編論述了企業對變化作出的調整,涉及了企業從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向私人所有轉變過程中激勵機製和經濟行為的變化。本編還分析了政府組織和公有企業(如中國的鄉鎮企業)的治理結構的變化,以及不同的私有化政策和金融改革的影響。

作者首先研究了社會主義中最重要的微觀經濟關係,政府―企業關係。提出了政企關係上的兩種主要觀點:觀點一強調政府過分幹預企業的行為導致企業無效率;觀點二強調政府與企業關係中所麵對的承諾,缺乏政府承諾是企業無效率的根本原因,並且導致棘輪效應。棘輪效應是社會主義製度下一個重要的激勵機製問題,企業因為擔心激勵機製中的額度指標會“節節上升”而傾向於無效率的留有餘地。棘輪效應可以通過打破政府對經理人員勞務市場的壟斷和給經理職業提供足夠的外部選擇加以消除。社會主義經濟中另一個重要的激勵機製問題是軟預算約束,持續的軟預算約束阻礙虧損企業實施結構重組和部門的資源再配置,使政府很難控製支出,破壞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棘輪效應和軟預算互相加強,因為政府傾向於不斷提升高效率企業的激勵指標,掠取它們的利益來補貼低效率的企業,又由於棘輪效應的存在,好企業不願意努力,棘輪效應和軟預算約束的結合導致普遍的無效率。羅蘭認為實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逐步打破壟斷現象,形成真正的競爭市場是硬化預算約束的重要手段。

其次,作者評價了各個國家不同私有化政策對企業效率和結構重組的影響。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可以實行大規模私有化的政策,但是隻有好企業才能用逐步售賣的策略實行私有化,並達到防禦性結構重組的目的。經驗表明,大規模私有化不能解決戰略性結構重組需要外部融資的問題,而外部所有權有助於戰略性結構重組和任命更有效率的經理。除了對企業結構重組的影響之外,大規模私有化政策可能由於政府財富的流失引起轉型經濟公共財政問題的惡化,從而危及宏觀經濟的均衡。從捷克共和國和俄羅斯大規模私有化的曆程來看,大規模私有化造成了又一次無效率,因為大利益集團通過俘獲國家政權阻礙稅收改革、法製的健全和金融政策的透明化等。而逐步出售給外部人的私有化政策有助於提高效率、硬化預算約束,使企業朝著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前進。

同樣,政府行政部門內部激勵機製的變化也成為轉型過程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隻有使政府部門的利益與市場發展協調一致,企業的發展才能取得成功。從實踐來看,俄羅斯在轉型中忽視了政府機構改革,在中國,政府組織機構內部自發產生的變化有力地推動了市場改革。中國政府在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分配製度上非常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積極發展當地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正麵激勵作用。中國的鄉鎮企業既生產私人物品也生產公共物品,這個事實減少了上級政府對其收入的掠奪,也減少了其隱瞞收入的動力。

最後,作者詳細探討了企業預算如何在私有化之後被硬化以及怎樣避免銀行的軟預算約束的問題。主要就銀行體製分散化的作用,結構重組如何調整經濟活動的走向,建立新型商業聯係,避免無力支付債務發生連鎖反應和“法不責眾”的後果,新興私有部門進入的動態機製的重要性以及投資於改進項目審查技術的重要性等問題進行了論述。

在全書結尾部分,羅蘭對轉型的兩種觀點做了總的評價。較早開始轉型、產量下降以後再度增長,現在有希望進入歐盟的中歐國家可以看做華盛頓共識的成功;而俄羅斯的經驗基本上可以看做華盛頓共識缺點的證明。相反,中國轉型的成功不能歸功於華盛頓共識,而可以看做對漸進―製度觀點的充分肯定。

【簡要評述】

與轉型早期大量的政策文獻不同,《轉型與經濟學》是一部轉型的前沿理論的綜述性著作。倫敦大學學院和哈佛大學著名教授菲利浦?阿吉翁(Philippe Aghion)認為熱若爾?羅蘭把現代經濟學理論工具與他對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深刻了解結合起來,闡明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理解。更進一步說,《轉型與經濟學》引導讀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大規模製度變遷,思考是什麽使一些資本主義經濟比另一些更加成功。該書所介紹的理論是過去十餘年中,全世界的頂尖經濟學家和晚輩學者(包括一大批海內外中國經濟學家)應用現代經濟學的最新理論作出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所解決的是轉型現實所提出而現代經濟學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對中國的轉型實踐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

《轉型與經濟學》不僅是一本有著深厚學術背景的書,數以百計的引用文獻出自各種經濟學家的經典著作和頂尖學術雜誌中的論文,又是一本與實踐緊密聯係的書,作者對於中歐、東歐和東亞等國家轉型中的許多經濟現象和改革實踐描述準確,分析到位。法國圖盧茲社會科學大學經濟學教授讓―雅克?拉豐(Jean-Jacques Laffont)這樣評價:熱若爾?羅蘭極好地總結了十年來的轉型經濟學研究,使我們大家受益匪淺。他本人在這一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著作清楚地說明了以應用性理論作為開端的這一領域,是如何創造出政治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舉世聞名的新思想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對中國的轉型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並與其他轉型國家的實踐進行對比。在當今中國,市場化改革麵臨爭議之時,作者通過各種經濟學理論和模型對中國轉型中的許多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一點對於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非常有益。

最後必須要提到本書的譯筆。對一本思想背景深厚的書籍而言,準確到位的翻譯至關緊要。譯者張帆和潘佐紅無疑圓滿地完成了這一任務。通觀全書,文字流暢有如泉湧,原書的意蘊也盡在其中。

(王兆生)

參考文獻:

[1]Aghion,P.,and O.Blanchard.(1994),“On the Speed of Transition in Central Europe.”National Bureau for Economic Research Macroeconomics Annual:283-319.

[2]Aghion,P.,and O.Blanchard.(1998),“On privatization Method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ir Implications.”Economics of Transition,6(1):87-99.

[3]Blanchard,O.(1997).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Oxford,UK:Clarendon Lectur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Kremer,M.,and E.Maskin.(1996),“Wage Inequality and Segregation by skill.”National Bureau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5718.

[5]Maskin,E.,and J.Tirole.(1999),“Unforseen Contingencies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6(1):83-114.

[6]Roland,G.(1987)“Investment Growth Fluctuations in the USSR:An Econometric Analysis.”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1(3):192-206.

[7]Roland,G.(1990),“Complexity,Bounded Rationality and Equilibrium:The Soviet-Type Cas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4(3):401-424.

[8]Roland,G.(1991),“Political Economy of Sequencing Tactic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In L.Csaba(ed.),Systemic Change and Stabilization in Eastern Europe,47-64.Aldershot:Dartmouth.

[9]Roland,G.(1994),“The Role of Political Constraints in Transition Strategies.”Economics of Transition,2(1):27-41.

[10]Roland,G.(1997),“Political Constraints and the Transition Experience.”In S.Zecchini(ed.),Lessons from the Economic Transition,169-188.Dordrecht:Kluwer.

[11]Roland,G.,and K.Sekkat.(1992),“Market Socialism and the Managerial Labor Market.”In P.Bardhan and J.Roemer(eds.)Market Socialism,204-215.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Roland,G.,and A.Szafarz.(1990),“The Ratchet Efect and the Planner's Experienc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4:1079-1088.

[13]Roland,G.,and T.Verdier.(1994),“Privatization in Eastern Europe:Irreversibility and Critical Mass Effect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54:161-183.

[14]Roland,G.,and T.Verdier.(1999a),“Transition and the Output Fall.”Economics of Transition,7(1):1-28.

[15]Roland,G.,and T.Verdier.(1999b),“Law Enforcement and Transition.”Mimeo,European Center for Advances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16]張軍,轉型與增長[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

[17]鄒至莊,中國經濟轉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