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精英谱

南方的才子北方将,陕西土地埋皇上。在华夏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块浩渺烟云的水土上,曾经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正文

路遥

(2009-11-27 07:37:09) 下一个




我知道路遥是在
80年左右,我听我的叔父谈起路遥。我的叔父大约1966年从西安外语学院毕业,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发配到延川县立中学任教。他学的是俄语,但是那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学已经不教俄语了,于是我叔父改教语文,所以路遥曾经是我叔父的学生。文革后路遥在西安任《延河》编辑,有一次叔父路径西安,曾经到去看路遥,那时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刚刚出版,路遥赠送叔父了一本这部小说,并题词留念。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 

路遥是陕西省清涧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上学。

1967年,18岁的在校学生王卫国(后改名路遥)和那时所有的青年学生一样投身到疯狂的文革运动中去,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曾经担任陕西省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

一年多以后,路遥被免去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1969年底路遥回到 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70年代初期,路遥进入延川县文化馆,成为一名创作员。

 1972年,《陕西文艺》(今为《延河》)杂志发表了路遥的小说《优胜红旗》,这是路遥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后来,路遥还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基石》。

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路遥任《陕西 文艺》(后为《延河》)编辑。

1980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惊人动魄的一幕》,这部小说正面描写 的伤痕,勇敢张扬青年的觉醒,1980年在《当代》发表后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的名字,终于被中国文坛瞩目。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另外一部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

1986年路遥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但是这部小说在当时文学界并没有被认可,反而被当时评论家称之为一部失败的作品。但是1987年底的一天,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导的叶咏梅偶遇路遥,才知道路遥创作了这部作品。路遥的小说《人生》 在电台播放时就曾引发过轰动,在叶咏梅的推动下,原本不被文坛看好的《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之后,引起全国听众强烈反响。

随后路遥与1988年终于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三卷100万字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路遥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 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堪称新时期文学的一 座丰碑。路遥因此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 骚。

但是在完成这部巨著后不久,路遥因积劳成疾,19921117日上午8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花絮:

路遥的初恋情人是林红,一位容貌姣好的北京知青。在路遥1969年革职返乡途中,有人转交给路遥一封信,信是林红写的绝交信。这有点像他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最后的境遇。林红的离去,对年轻的路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延川县任创作员期间,路遥结识了另外一位北京知青林达。林达给予他路遥很多关心与慰藉。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期 间,林达在经济上也给予路遥很多支援与资助。大学毕业后不久,路遥与林达结婚。

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到西安担任《陕西文艺》编辑,林达也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编辑工作。

贾平凹诚挚有言:在陕西,将有两个人会长久,就是石鲁和路遥。路遥文学馆馆长、延安大学中文系梁向阳教授认为,在中国文坛的大环境中,路遥也会长久的,因为无数的奋斗者、无数下层社会的人们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感受温暖,找到奋斗的理由。

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陕西省委决定,由路遥担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纸任命尚未下达,重病在身的路遥住进了医院。

路遥有一个女儿女儿路远(后改名为路茗茗)。

路遥在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时,长期离开西安到外地采风和创作,林达则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路遥的作息生活习惯是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喜独处的路遥时常自觉地封闭自我。凡此种种,都让妻子林达难以适应、无法容忍。路遥与妻子在生活习惯、 性格上的差异越来越凸显,一度达到激烈冲突的程度。路遥谢世前,他和妻子的关系僵硬而对立,双方曾达成协议离婚的方案,但终究没有签署。

路遥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因其对中国文坛的卓越贡献,被延大师生视为母校的骄傲。2002年延安大学为路遥铸造了一座高60厘米的上半身铜像立在图书馆前,以此纪念路遥。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