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侯博客專欄

楊建侯藝術生涯簡介,創作作品展示等...
博文
(2004-03-21 22:06:28)
《錫報》1947年08月05日 刊文《象征社會的不平》楊建侯 藝術上有一種動作,一種形式,一種色彩,使其發生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的發生,常采用了象征的意味而作用起來的,中國曆代的帝皇以神幻莫測的龍雲來象征他的權威,德意誌納粹拿舉手禮來象征他民族的高傲,日本帝國用太陽旗來象征他的統治世界的野心,……相反地,一屈膝表示卑下以屈腰低首表示謙遜,社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6:14)
《錫報》1947年07月18日至25日連載 文稿《我與桂林》㈠西南藝術之塔楊建侯 我久別了故鄉,許多朋友都不知我到那地去?其實,兩個月內我已經暢遊了“風景甲天下”的桂林了。記得在二月底,徐悲鴻先生指示我要去桂林擔任省立藝專、素描教授,我因為久慕它的環境優良,山水秀挺,可以充實我作畫的資料,同時我(從未到過這個地方)也得將我自己的東西,表現一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5:48)
《錫報》1947年01月28日 文稿《文藝複興的三傑》楊建侯 《文藝複興的三傑》楊建侯(《錫報》1947年01月28日)   意大利在文藝複興以前,宗教的固執與沉暗,人生是苦悶得一點沒有光線的透露著,這,因為他們主教們以為人生為含淚暫過的旅途,不過為來世作一預備,應該刻苦禁欲,不過該享受樂趣,他們認為藝術 是一種享樂,除了修飾教堂而外,不能有自由發展的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5:35)
《錫報》1934年08月22日(主編 白浪) 題字“白浪畫會第三屆畫展特刊 悲鴻”; 撰文《白浪畫會之略曆》劍侯; 《白浪畫會之略曆》(發表於錫報1934年08月22日) 劍侯   壬申春,餘遊蘇州美專,孫君文林擬聯絡錫邑藝術同誌,組織畫會、相互研究,以期將來對於社會文化有所宣揚也,後因孫君業務忙碌,未克臻成。是年夏,得史秉衡、高雲鵬十數人熱烈讚同,成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5:08)
《錫報》1933年08月21日(第二期白浪畫會主編錢曉雲陳曉南) 題字“白浪二屆美術展覽特刊 悲鴻” 刊畫《肖像》(素描)楊建侯作 文稿《革命文藝的杜詩》楊建侯; 《革命文藝的杜詩》楊劍侯(《錫報》1933年08月21日)   曆代的大詩家,他的詩差不多大部分都是苦悶的象征,都對於現實世界不滿足,而具有反抗時代精神的作品,因為人生在苦悶的境遇中,越發要藝術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03-21 22:04:17)
無錫《國民導報》 1932年09月06日第四版 題字 “白浪一屆美展特刊汀鷺”; 刊畫《自寫像》(粉)楊劍侯作; 文稿《藝術家的態度》浪夫(楊建侯) 《藝術家的態度》浪夫(建侯)(無錫《國民導報》1932年9月6日四版)   一個純正藝術家,他不能把世界看在眼裏,世界是一個多麽惡劣的玩意,他若然把這惡毒的社會環境去意會,他必定會成功一個第二等的藝術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3:37)

《無錫日報》1984年04月23日第版 特寫《郵票上的曆史紀念》屠一清 四月二十三日是無錫解放紀念日。三十三年前,人民解放軍百萬雄獅過大江,占領了南京,同時解放了滬寧沿線城鎮,埋葬了蔣家王朝。我國郵票寶庫中有這一曆史的紀念,編號“紀41”第四枚郵票的畫麵,就是解放南京的內容,由現任南京師院美術係教授的我市畫家楊建侯創作,原作是油畫,現藏中國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2:51)

《無錫日報》1984年03月18日第三版 特寫《白浪畫會》陶寶慶  介紹《白浪畫會》的情況及楊建侯的作用; 三十年代初葉,無錫畫壇湧現了一個頗有影響的白浪畫會,創辦人是今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無錫人楊建侯先生。…………白浪畫會之名,出之楊建侯的筆名野島浪夫。現市書畫院長吳永康夫婦等前輩,當年都是白浪畫會的闖將。由於受白浪畫會影響,一些富有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3-21 22:02:06)

《安徽日報》1981年09月07日第版 特寫《鳳凰鬆下訪三老》肖雨 (楊建侯、趙良翰、張正吟) 《鳳凰鬆下訪三老》肖雨 安徽日報1981年09月07日   最近,我在九華上訪問了三位畫壇名師。南京師範學院美術係教授楊建侯、南京市美協副主席趙良翰、南京市書畫院畫師張正吟。   楊建侯教授早以那著名的巨幅油畫《南京解放》和生意盎然的國畫《群雁來歸》、《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鎮江日報》1985年11月02日第三版 特寫《畫壇貫正氣 桃李滿門牆》訪著名畫家、南師大教授楊建侯 雨佳 在丹陽新建成的“鳳亭”裏,我見到一位身幹佝僂、鬢發半白的老人。他仰望“呂鳳子紀念室”匾額,目光凝重,久久不願離去。這張清臒而又使人感到執著的臉龐似乎在哪裏見過!對了,他不是南京師範大學美術係教授、前不久中央電視台播放的人物傳記《在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