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06-14 18:21:00)

這次去紐約玩有一些小經驗,也許對後麵去的人有幫助:1.記得帶現金!紐約很多餐館隻收現金,或者收卡也要加上信用卡費。2.大部分博物館和所有公共汽車目前都要求戴口罩,博物館門口有發口罩的,但公交上有的有免費口罩有的沒有,還是自己帶一些保險。handsanitizer也是,如果坐公交建議帶點在身上,隨時消毒。3.交通我們是買的紐約7天metrocard:https://new.mta.info/fares,地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6-13 13:49:05)

早上特意又去秀八珍喝了上次忘了喝的紅豆圓子湯:淡淡的甜,有桂圓和枸杞,又有小圓子的糯,口感豐富。喜歡。 吃完早飯悠哉遊哉去看Intrepid,打卡又一艘航母。 這裏還有美國唯一一艘對外展示的潛水艇,冷戰時期服過役: 一架協和式飛機,可以上去感受一下超音速客機。因為要單買票,我們就沒上去。走過去的時候,頭頂有三架戰機飛過...。 一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6-12 13:24:40)

紐約的第四天從一碗著實的牛肉粉兒開始:不去自由女神像怎麽能說自己到過紐約呢?坐船過去,人很多,船上幾乎滿員。遠眺艾麗絲島:先到自由女神像:看紐約天際線。陰天,但別有一番風味。想起老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了:接著轉戰艾麗絲島。以為很快會看完,沒想到各種展覽,我們參觀了兩個小時也沒看完,就是肚子餓的受不了了。在餓得前心貼後背之後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6-10 14:47:28)

紐約第三天,早餐從一盤腸粉和又一個現做的煎餅果子開始:做好準備,出發去大都會:如果說自然曆史博物館六個小時轉了8、90%,大都會六個小時隻轉了不到一半。其中一個小時是跟解說遛的博物館highlights。也難怪大都會位列世界第四大博物館(僅次於盧浮宮、冬宮和國博)。感覺最後倆小時小朋友們都走不動了。先看了埃及廳,每次來都覺得這裏很震撼,搬了整個廟來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6-09 14:31:55)

紐約的第二天簡直是長征,一天走了兩萬五千步。美好的一天從美好的早餐開始。秀八珍簡陋的門臉兒也擋不住大家早飯的熱情,鮮榨豆漿、現做的煎餅果子、燒餅夾雞蛋和腸、油條:最好吃的是這個燒餅夾牛肉:吃過早飯,元氣滿滿。先去看茱莉亞音樂學院和林肯中心:再去看看哥大:古老的教育學院占了整整一個街區:到古根海姆逛一圈。這裏主要是看建築了,展覽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6-08 16:10:46)

有好多年沒來紐約了,這次應小朋友要求,頂著“風險”又一次來紐約玩一圈。 第一天先在中央公園逛一逛: 過了馬路就是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周末這裏繞博物館一周都是farmer'smarket,非常熱鬧。可惜我們著急進去趕10:30的入場時間,找博物館的入口找得焦頭爛額,顧不上看了。博物館幾個入口都在修,尤其以前的主入口,門口根本沒人。已 現在的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5-05 13:38:43)

ThePsychopathTest英國記者JonRonson調查心理學這個行業以後寫的,幾個案例串在一起。我本來想了解一下心理學,看完了覺得好像不是我感興趣的。以前聽過國內一位心理學家作的係列講座,她是斯坦福大學一位教授的學生,她的講座作得很吸引人。但這本關於心理學的書開頭還行,有些懸念。後麵有點無聊,花了一個月才看完。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周圍怎麽這麽多精神病!女心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3-14 07:27:27)

過了新年,又過春節,但春節過後就失去了做美食的動力:工作有點忙,小朋友的事兒有點多,於是就懶了。春天來了,看看過些日子是不是興趣又來了吧。先放個春節大餐的全家福:小酒兒就著白斬雞,年三十兒的大菜:燈籠茄子,應個景兒:羊肉串:這個帶子被公認最好吃,而且最簡單,黃油煎一下,撒點兒鹽、黑胡椒、檸檬汁和蔥末,又嫩又香:大年初一就吃點兒家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2-02-07 16:04:23)

望春風格非2016年出版的小說。“日來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間,千秋邈遠,歲月蒼老,蒿藜遍地,劫灰滿目。”小說像拚圖一樣,通過故鄉的幾十個人物,拚出故鄉的興衰過往,也代表了中國各地鄉村的變遷。我其實還是很喜歡格非這種迷舟似的敘事方式,一層層抽絲剝繭,慢慢揭示事情的原因和結果。這本書也不例外。但這本書確實不像《山河入夢》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昨天晚飯的時候和小朋友聊天,不知道怎麽談起6degreesofseparation,又引申說起來美國的幾次巧遇,真的是巧啊。記一下這些奇妙的緣分時刻吧:第一次是我和老公還有幾個大學同學,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個購物場所。大家都走在扶梯上,就見反方向來了一對夫妻看著眼熟。我們還沒說話,他們就先叫了出來,原來是大學同年級的大班長和他太太-也是我們同級同學。大學畢業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