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義專欄

放下是灑脫, 提起是勇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第十二篇文過飾非英國人(上)我的外出旅遊,往往會度過剛出門的不安期、中途的無憂無慮期,以及回鄉的焦慮期。回鄉的焦慮期裏,我不僅有些要重新麵臨工作的心理壓力,更有些思索,要對走過的這片土地來個大盤點。白天旅遊,夜夜把自個兒的文章掛到遠在美國矽穀的“文學城”上去。法國親戚朋友的電話順著英吉利海峽的光纖電纜打過來。去倫敦南郊機場沒有象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第十一篇驚鴻一現木乃伊(上)夜,妻突然發現明日離開倫敦是下午三點,而不是中午十二點,足足有三小時的空餘時間。根據錢先生的提醒,我們原本要去看臘像館的,說那裏頭有撒切爾夫人的原身臘像,還有鄧小平的……從旅館出發到臘像館坐出租車隻有3.6英磅,價錢也不貴。可是商量來商量去,妻還是說去看大英博物館吧,順便可以找一找意識流女作家沃爾夫的公寓,還有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2-05 22:31:58)
第十篇緣何偏愛戴安娜(上)這一天,我們沒去大名鼎鼎的溫莎古堡,而去瞻仰了戴安娜王妃的遺物。由於趕得太過匆忙,出租車在路邊剛一停歇,我們就一腳踩到了青蔥氣息撲鼻的戴妃王宮外的大草地上。那種氣息成片成片地襲來,特別濃烈,就像你在海邊聞到海腥味一樣,讓人體會到這裏有一種不死的生命在時時刻刻召喚你。那麽,戴安娜王妃遺體上的腎髒真的被摘除了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九篇莎翁是英王私生子(上)我06年4月中旬寫完“此莎翁也彼莎翁”文沒幾天,報載“哈姆雷特露馬腳美學者稱莎士比亞是英王私生子”,讓我早已懸疑的心依舊吃驚不少,但我相信以下那本書所說的太合乎邏輯了。話說一本名為《牛津:伊麗莎白之子》的新書日前走進美國讀者的視線。標題中的“牛津”並非指英國牛津郡,而是牛津第17世伯爵愛德華·德維爾。來自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2-05 22:18:40)
第八篇再別康橋終如願(上)到英國一遊,不去溫莎古堡倒沒關係,不到劍橋或牛津大學參觀一番,總覺得說不過去。女兒說:“牛津也很重要,很多詞,別的詞典查不出來,都要到《牛津詞典》查。”她是想去牛津。妻說劍橋名人多一點。我說劍橋出了徐誌摩,他寫了中國現代最好的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妻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2-04 23:38:43)
第七篇西敏寺偉人如麻(上)女兒說,有點可惜了,今天把大把時間放在莎翁故居。“無論如何,我們學文科的總要去的。”妻則首肯著。我也想,四、五十年才到此地一遊,值得的,隻是要告訴後來的親朋好友,你們如果對莎翁不太感興趣,或行程倉促,就免此一遊吧!我們拎著厚厚的莎士比亞全集,早早地在冷風颼颼的火車站等那回程的火車,女兒埋怨,妻不滿,大家又回到小鎮上去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2-04 23:33:09)
第六篇此莎翁也彼莎翁(上)當今的倫敦是2012年奧運候選城市(Candidate),到處飄揚著支持競標的鮮豔奪目的“Backthebid”的旗幟。但在我和學過英美文學的妻心中,卻時時惦著要一睹這個國家的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容顏。中餐館吃過晚飯,我隨便問了問女待,她竟說不知莎翁故居在何處:“大概在郊區吧,那裏很荒涼的。”回旅館,打探去莎翁故居的火車站,前台那人拿了張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詩】黃石國家公園印象小記(下)
之六哀88年山火*黑枝禿葉猶堪憐,遙憶當年祝融天,才有雄鬆化古稀。又見嫩枝滿山間。*1988年,黃石國家公園慘遭山火焚燒達半年之久,摧毀百分之三十六的林木。當時有兩萬餘名消防人員進山滅火,但仍然人力不逮,山火後來總算被十月份的大雨澆滅。十五年後的今天,旅人仍見滿目蒼夷,嫩綠的小鬆苗雖是漫山遍野,但成長進程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詩】黃石國家公園印象小記(上)代序(妻說)妻對女兒說,你老爸突然會寫古詩了!妻在影集的旁白上寫道:黃石國家公園四天遊,其中2003年5月26日是美國國瘍日(MemorialDay),午餐在國家公園中最豪華的酒店用餐。女兒和媽媽在點菜,老爸例行公事式的拿出中文課本,要女兒念中文,正好學到一首唐詩,念念叨叨之間,老爸說,我也可以仿著這詩的樣子,寫點詩嘛。說話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2-04 14:50:29)
第五篇海市蜃樓一日遊(上)3月28日,周一,倫敦清晨7:22。暫時無法確認美國是27日還是28日?把“文學城”上的文章掛好——“你這個速度,帶出來的文章可不夠掛的。”妻說。女兒還在生我的氣,說我吵到她,還像她在美國讀書那樣,不讓她睡懶覺書一樣,還有,昨天在美國家裏搶她白菜吃。這孩子,都十六歲了。大清早,在妻這隻“導盲犬”的引導下,我們齊齊來到泰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