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祥苑

回顧曆史,以史為戒
博文
6.重慶:新民報的記者1943年父親從重慶大學畢業後,按照和陳銘德的約定,回到新民報工作,如願地當上了記者。他最初是跑社會新聞,主要是報道一些市內的消息,由於他勤於學習和觀察,知識麵擴大,又善於接交各界人士,逐漸成為一名有經驗的有著廣泛社會聯係的記者,他也從社會新聞轉到政治新聞,報道國內重大事件。從1943年到1949年,作為新民報的記者,他是中國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重慶:母親的“婦女與家庭“華西大學是貴族學校,華西的女生大多出身富裕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又能講英語,被稱爲淑女,她看到她的幾個師姐嫁入豪門,成爲官夫人或濶太太,雖然生活優越,但她們沒有經濟獨立,精柛並不愉快。她的舅舅想著這個聰明漂亮又受過良好教育的外甥女也能攀上個達官貴人,助他擠入上流社會,但母親可不願這樣過一輩子。在舅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重慶大學:校園學潮和校園之戀當時能上大學的女生很少,而且大都是在家政係,藝朮係或囯文係,學工商管理的女生真是鳳毛麟角,母親聰慧,美麗,文章好,字也好,自然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公主。第二年父親來到他們班上,經過城市生活多年的薰陶和磨練,他已不是那個鄉下娃了,他身著淺色西裝,戴一幅金絲眼鏡,風度瀟灑,知識豐富,談吐不凡,書法和文章更是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宜賓:母親和她的“家“母親1920年生於四川宜賓,我的外祖父在她倆三嵗時就去世了,留下兩房年輕的寡婦和一個年幼的女兒。這兩房太太都沒有改嫁,兩人親如姐妹,守著這唯一的女兒和不多田產,孤兒寡母清清貧貧的過日子。她們一心一意把這女兒當兒子養,指望著她將來給養老送終。後來我外婆的兩個弟弟做起了生意,生意紅火起來。這兩個兄弟為人丈義豪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重慶:新民報的小文書老天不負有心人,他又一次推開了幸運的大門,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個貴人,新民報的老闆和創始人陳銘德先生。新民報的創始人陳銘德,鄧季星夫婦是中國近代新聞業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兩位受過西方教育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崇尚西方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理念,要把他們的報紙辦成中國的報業托拉斯。他們禮遇賢士,廣攬人才,新民報從1930年一個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的父親母親已去世多年。謹以此文緬懷我們的先人。回顧他們的一生,從1920到2000,中國社會從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內戰爭,土改,肅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反右,文革,粉碎四人幫,八九民運,改革開放,整個國家都一直在折騰,作為平民百姓,他們在這個大環境下,想不折騰也不行。我在這裏講一個我們家這幾十年折騰的故事。1.從銅梁縣到民生公司我的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02 13:20:54)
             板橋潰壩三十五年祭                1975年我和祥都在河南西平縣化肥廠工作。那一年的夏天格外的熱。八月初祥和幾個同事去湖北出差,八月八日,我有事去鄭州,那天天氣陰沉下起了大雨。下午辦完事後我想著隻有婆婆和才一歲的姍姍在家裏,今天一定要趕回去。一路上看到沿途許多莊稼已經被淹,有幾處水已快淹到路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歲月淌不盡的希望III第三章早逝的春天科大,我的母親,你帶著十年累累的傷痕,迎來了科學的春天.1978年的秋天,恢複高考後招收的第一批學生,77級本科生和78級研究生來到了科大,使這所冷落了多年的校園顯得欣欣向榮和生氣勃勃.這一年招收的新生中,年齡最小的是科大少年班的學生,他們不到十五歲就跨進科大的校門,他們是時代的寵兒.年齡最大的就要算78級研究生中的老五屆學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歲月淌不盡的希望II
第二章西平縣的兒女在古老遼闊的豫東平原上,在京廣鐵路線上,有一個叫做西平的小縣.1972元月年我被分配到這裏.我生在重慶,長在北京,雖然也下鄉勞動過,但從來也沒有想到我要在農村安家。我們剛上大學的時候,科學院力學所的崔季平老師曾經向我們介紹過我們要學的專業:"物理力學".他說,這門學科是錢學森教授在我國首次創立的。他的目標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記實文學歲月淌不盡的希望
{本文的部分內容曾在華夏文摘曆史博物館刊登}
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在北京西單出現了一張題為"中央文革小組向何處去?",署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雄師戰鬥隊"的大字報,它曾經被傳抄,複印,流傳到全國,美國之音也曾做過報道。這顆小小的流星,在那黑暗的天空中僅僅閃爍了瞬間,就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而我和我的同伴們卻為此付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