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

本隻想寫寫自家的故事,沒想到土匪竟然不允許!如今決定先致力剿匪,待自由民主之花在大陸盛開時,再來完成自家的故事好了。
個人資料
我是秋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4-04-03 16:04:55)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到貴陽的第五天,一大早,我穿著父親給我買的皮鞋,圍著父親為我挑選的純羊毛圍巾,在父親靜靜地陪伴下到了長途客車站,我們在那兒見到了謝平和她姑媽。找到貴陽-普安的直達車後,我和謝萍出示了串連證,很順利地乘上了回普安的長途客車。 客車啟動後,我向窗外望去,隻見父帶著這幾天我最熟悉的慈愛的笑在看著我。很快,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3-23 16:22:45)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我三叔家在貴陽,謝平的姑媽家也在貴陽,我們決定在貴陽親戚家住幾天,然後用串連證搭乘長途客車回普安的家。 搬到普安前,媽媽曾帶我們兄妹四人去過在貴陽的三叔家幾次。我還記得去三叔家要乘公共汽車到噴水池站下車。我和謝萍告別同伴們離開接待站後,發現我們住的接待站離三叔家並不很遠。我們找到了到貴陽噴水池的公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4-02-29 13:04:32)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幾天後,我們離開安順,走上了安順---貴陽這條出發前就確定了的串聯之路。 安順到貴陽近1百公裏,這段公路山路不多,沿路有不少田地,因要繞開田地,公路彎道較大。如果走鐵路,距離會縮短一些。為此,離開安順的第一天,我們就在鐵路上大步跳躍著走了好幾個小時,腿很快又開始酸痛起來。這次的酸痛與前幾天不同,不僅小腿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那時年僅十二、三歲的我和謝萍,也許因毫無涉世經驗,頭腦過於簡單,在空曠無人的山區公路上行走,居然沒有任何害怕的念頭或感覺。 幾天下來,我和謝萍的小腿酸痛難忍,且兩隻腳板都起了泡,我們一跛一拐地繼續前行,其他幾位同伴隻得跟著我們減速,為此每天都得多花一兩個小時在路上。隊長看我和謝萍跛腳走得可憐,曾考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離開晴隆到貴陽前,我們每天上午8點左右出發,下午5或6點左右入住接待站。平均每天步行9到10個小時左右。走完平均40公裏左右的公路裏程後休息。到安順的公路沿線,有不少近道可抄,為此,我們每天平均步行的裏程實際上隻有35公裏左右。 到安順的途中,不少公路與小路交接的地方,有岩石處都能看到落有串聯隊名稱的毛語錄和革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18 16:15:13)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1967年新年第二天,我們完成了串聯的所有準備。幾天之後一個清冷的早晨,我們七個女生在普安中學的接待站集中,大家背上背著用黃色油布包裹著顯得臃腫的背包,背包裏隻有8斤重的一條棉被,媽媽說睡覺時被子一半做床墊一半做被子,枕頭就用身上穿的衣服做就行了,這樣背包不會太重。每個人頭上都戴著縫紉社做的布滿褶皺帽簷塔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無數事實證明:隻要共產黨願意,他們可以改寫任何曆史,可以給任何人符合他們需要的頭銜和各種高帽......共產黨報刊上描述的我的外公,與他的子女和他老家織金的與他一起生活過的族人所陳述的幾乎完全不同......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我和運嵐,謝萍一起回到農中後,各自開始尋找願意接收我們的串聯隊。我們仨我的年齡最小,運嵐和謝萍都是53年出生的,她們都滿13歲了。運嵐個頭比謝萍大,幾天後她就被一個由4個男生,2個女生組成的串聯隊接收,很快與我們告別到縣裏辦手續去了。謝萍個兒跟我差不多,我們找了好幾個隊,無論我們怎麽懇求他們都不願接收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1-27 15:43:36)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第一個周末回家回來後,我們不再一到周末就興奮地隻想回家了,因為父母們希望我們不要離開學校,要我們留在學校好好學習,放假再回家。很快,我跟其他三個“資產階級小姐”一樣習慣了農中周而複始的生活。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我們有幾節文化課,新生文化課比老生多一些,文化課之外的時間是勞動,星期六、星期天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1-21 12:56:51)

二青春的印跡-----大串聯見證文革 爸爸的背影消失後,我回到宿舍,沒有哭,上床把蚊帳放下來,用木夾子夾好,坐在蚊帳裏尋找安全感。在媽媽特別為我準備的白布蚊帳裏,外麵的一切都看不到,很快就有了安全感。 突然,外麵響起一陣喧鬧聲,我打開蚊帳,還沒下地就看到幾個人衝進來,她們把手裏的東西放到自己床上後來到我床邊,她們是麻厚璽,殷運嵐和謝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