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個朋友要派回上海工作,周日即將啟程。我和先生一商量,正好找幾個彼此中間都很熟悉又久未見麵的朋友聚聚。
日子訂下來,我很興奮。因為是周五晚上,特地請了半天假,在家打掃衛生和做幾個菜。因為時間比較緊張,菜打算自己做一半,去飯店訂一半。
算起來,大概有一年多沒有在家裏請過客人了。有幾次本來已訂好日子,發了邀請,卻總是節外生枝。一次是因為老爸老媽身體欠佳,不得不取消;另兩次是被邀請的客人不偏不倚在見麵之前被查出新冠陽性,也不得不取消。
說起疫情,真是好久都不關注了。去年和年初,我還經常在網上查詢每天全國和本州增加的病例數,後來已經完全沒興趣查看了,愛咋地咋地吧。除了去店裏買菜,也基本不戴口罩了。店裏戴口罩的人隻有很少一部分了,多少感覺自己有點異類。去城裏戴口罩時間會比較久,畢竟那兒人口眾多,戴口罩的人群的比例好像也比鄉下多得多。
前兩周,我們十幾個姐妹的微信群精力最旺盛、跑全馬的簡娜也中招了,而且症狀明顯,在家休息了一周多才緩過來。大家相互問起來,才知道十幾個家庭裏,從沒中過招的隻剩下兩三家(其中就包括我們家),這個比例真是夠高的。中過招的大多數症狀輕微,有意思的是家裏有多人中招的,大多數並不是同時中招,而是分兩批、或三批中招的。
九月初,事隔兩年半,附近的華人組織終於又組織了一次群眾活動-慶中秋。2020年的2月,本來即將開幕的春節慶祝活動硬是被疫情生生取消了。這次中秋慶祝活動,大約有七百多人報了名,各種遊戲,小吃,節目表演,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一下子見到了很多熟麵孔,大家都笑逐顏開,真的是過節的模樣。女兒今年選的是一首中文歌曲,穿著我幫她挑選的漢服,自編自演表演了一支獨舞,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疫情轉眼快三年,孩子們也經曆了很多,從緊張恐懼到勇敢麵對,不知不覺中也長大了,成熟了,懂事了,看著讓人欣慰。
為準備周五晚的小聚會,我連跑了幾個店。在Costco見到了久違的龍蝦尾,毫不猶豫地買了一盒。又買了一盒羊排,石斑魚,水果,甜點等。那晚,我早早做好了梅菜扣肉,趕在客人到來之前烤好了龍蝦尾和羊排,清炒了豆苗,拌好了涼菜。很久沒有請客,手藝稍有生疏,還算過得去哈哈。
大家邊吃邊聊,好久不見,有太多可以聊的話題。有一個朋友年紀較長,女兒早就是業內有名的做心髒外科手術的醫師,收入可觀。朋友回憶起女兒讀醫學院時的歲月經濟上的拮據,女兒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時他的失落,及以後的結婚生子等,有感慨有自嘲,拳拳慈父心溢於言表。大家都深有感慨的一件事是和在美國長大的子女的相處問題,如何讓愛做到恰如其分。有時候做父母的確實覺得自己是為了兒女好,做了很多事,說了很多話,但有時不僅於事無補,反而給他們增加負擔。大家一致的結論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折騰。
我忍不住加一句:父母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確實太有必要了。以前我爸媽住我家時,隔些天總有為了些小矛盾拌個嘴吵個架,自從他們搬走後,大家見了麵都親得不得了,哪有時間吵架:)。
從這個話題我又不禁想起前一陣子一起出去吃飯的一家朋友講起的一件事:她的表哥很多年前被派到香港去做總裁,女兒在美國讀了大學也已經結婚成家。現在老兩口退休了,想搬回美國,計劃離女兒家近一點,可以彼此有個照應。但女兒發話了:如果你們在附近買房子,請保持離我至少80邁的距離。對不起,你願意給的,並不是我想要的。這種愛的錯位,引來多少落寞和失意。但我想,這個女兒上上歲數後,也許她的觀念會改變很多。但這種事誰又說得準呢。
聊著聊著,不覺已經快11點。朋友還要回家收拾行裝,大家依依不舍地告辭了。他們走後,我對老公感慨道:人,確實是需要交流的一種動物。能這樣盡情聊一晚,
五髒六肺好像都像被熨鬥熨過一遍,舒服極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餐桌和廚房已在昨晚收拾幹淨,客廳依然整潔,冰箱裏生菜和熟食依然滿滿。還有兩天的周末,不用做飯,不用打掃衛生。我自己靜靜在前陽台的搖椅上坐了好久,難得的放鬆和閑適。打開手機上的新聞:拜登總統宣布疫情已經結束…管他是真是假,先信以為真吧:)。此時此刻,湛藍的天空萬裏無雲,涼爽的秋風輕柔地吹過來。那些煩人的蚊子和蒼蠅似乎一夜之間都消失了,隻有那邊枝繁葉茂的粉色的和紫色的木槿花開得鬱鬱蔥蔥,讓人心花怒放。
再見,疫情,希望冬天也不要再見到你,希望我一直能享受在人群中交流的快樂。坐在搖椅上,秋日暖陽裏,我這樣默默對自己說。
我們現在party有兩種形式,一是,每家帶兩個菜,這樣不會讓某一家人太辛苦;
二是,一起到餐廳去吃:))
好久不見lily,問好,並祝秋天快樂!:))
讚百合的美好生活。廚藝真棒,石斑魚英文是什麽?你家女兒太厲害了,想看她的舞姿。和孩子的相處,永遠都是學習的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