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凱郭爾和奧爾森:世間最美好的愛情——
文章來源: LinMu2018-11-06 12:28:47

克爾愷郭爾(Soren Kierkegaard,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終身隱居哥本哈根,著書立說,多以自費出版。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他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個人的“存在”,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曆程。他的成就堪比叔本華和尼采,是19世紀三大非理性主義思想家之一,但在中國沒有像那兩位廣為人知。

克爾愷郭爾從小生長在富裕之家,享受各種條件優裕的物質生活,從未體驗過生活的艱辛,這和他後來在自己的哲學思想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深沉的精神痛苦,恰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觀念,或許與他父親有關。

據說老克爾愷郭爾因強暴了家中的女傭而生下了克爾愷郭爾的哥哥,再加上他早年還詛咒過上帝,後妻和五個子女又都先他而逝,這使得他深信自己有罪,是上帝特意使他領受無窮的痛苦和孤獨。這種陰暗低沉的心態,使這位老人長期處於一種不可名狀的憂鬱之中,這種憂鬱同時也感染了他最小的兒子克爾愷郭爾,給他的一生蒙上了陰影。

克爾愷郭爾先天有生理缺陷,體弱多病,因此生性孤僻,行為怪誕,從小就患上了憂鬱症。他的身世異於常人,以為自己和父親一樣天生負罪,相信自己活不長,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悲觀。不過克爾愷郭爾更會掩飾自己,他不讓憂慮被他人察覺,對外常以輕浮放蕩的花花公子形象示人。

                      

                               蕾金娜

雷金娜·奧爾森(Regine Schlegel,1822年1月23日 - 1904年3月18日,婚前姓Olsen )第一次見到24歲的克爾凱郭爾是在1837年,她隻有15歲。雷金娜後來回憶說,在第一次見麵時,兩人都給對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產生了相互迷戀之情。當時雷金娜正接受她未來的丈夫施萊格爾的私人輔導。1838年老克爾愷郭爾去世,克爾愷郭爾處於莫大精神痛苦之中,這位少女給了他重新獲得幸福生活的希望。

克爾凱郭爾用二年時間追求她。 1840年9月8日,他們在她家門口見麵,她告訴他家裏沒人。他們來到客廳,他求她為他彈鋼琴。 幾年後,他在日記中講述了這些事件:“哦!我關心什麽音樂,我想要你,我想要你兩年了。她保持沉默。” 克爾凱郭爾去找雷金娜的議員父親說明他的愛意。 她的父親祝福他們,兩人訂婚了。

然而幾乎就在同時,克爾凱郭爾開始對他能成為好丈夫產生懷疑。他覺得內心有太多憂鬱,自己有兩個原罪,將來會下地獄,而且他要投身寫作,他自認他不可能使心愛的姑娘獲得幸福,他內心裏感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克爾凱郭爾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工作中。雷金娜感覺到克爾凱郭爾的忙碌是借口,目的是為了避開她。 他們保持了大量的通信,克爾凱郭爾的信件保存下來了,雷金娜的信件隻有幾行幸存。那些不是一般的通信,那是藝術。

他還想故意引起女方的不滿,想讓對方主動提出悔婚,不果。1841年8月11日,克爾凱郭爾隻好自己解除婚約,向雷金娜發送告別信並退還訂婚戒指。 傷心欲絕的雷金娜立刻去了克爾凱郭爾的家。他不在家,她留下了一張紙條,懇求他不要離開她。

克爾凱郭爾似乎真的很愛雷金娜,但無法協調他的婚姻,與他作為作家的職業、他熱情內省的基督教以及他不斷的憂鬱之間的關係。雷金娜因遭到拒絕而心碎了,她不能接受克爾凱郭爾撕毀他們的婚約,威脅如果他不回來就要自殺。克爾凱郭爾試圖平息她的失望,他後來寫道,我所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安慰她,哪怕說謊,重新燃起她的驕傲,讓她離開我。他寫了冷酷的,精心設計的信件給她,讓她覺得他不再愛她了。但雷金娜堅持他們要在一起,拚命懇求他回到她身邊。 1841年10月11日,克爾凱郭爾與她見麵,再次當麵中斷了訂婚。雷金娜的家人覺得困惑,不理解克爾凱郭爾為什麽要讓雷金娜承受這樣的痛苦。看到雷金娜如此絕望,她的父親試圖說服他重新考慮,聲稱“這將是她的死亡”。克爾凱郭爾第二天與雷金娜再次交談。他在日記裏寫到:我去了那裏,讓她明白原因。 她問我:你永遠不會結婚嗎? 我回答說:十年後,當我開始慢慢沉寂之後,我需要一個精力充沛的女孩讓我恢複活力。 這是一種必要的殘忍行為。 然後她對我說:原諒我對你所做的一切。 我回答說:是我應該請求原諒。 她說:答應想我。 我答應了。 她說:吻我。 我做了,但沒有激情。仁慈的上帝!…… 我在床上哭了幾夜,但在白天我還是平時的我,甚至比平時更加輕浮和詼諧。 我哥哥告訴我,他會去他們家裏向他們證明我不是個甩掉女人的人。 我說:如果你這樣做,我會敲掉你的腦筋。

雷金娜被整個事件壓垮了,她如克爾凱郭爾那樣晚上在床上哭泣。克爾凱郭爾非常擔心她實際上可能會毀了自己,因為她說她不能沒有他。他給她建議,希望她能夠自立,不論有沒有他。克爾凱郭爾乞求雷金娜原諒他的行為。 在一封著名的信中他寫道:“最重要的是,忘掉那個寫下這句話的人:原諒這樣一個男人,不論他怎麽做,都不能讓女孩幸福。” 他還說寬恕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的完美的禮物。他要雷金娜原諒他。 如果一個人不能原諒另一個人如何原諒自己?又如何期待上帝的寬恕?

在解除婚約之後,他感到痛苦,可以說這件事在他心上留下了永遠不能愈合的傷口。當時他無法以感性的方法解除內心的苦悶,實現自己的存在。為了排解苦悶,在1841年他步上了留學德國之途,到柏林大學學習當時盛行的黑格爾哲學。但克爾凱郭爾並未從與雷金娜失敗的關係中恢複過來,他曾被一個與雷金娜有著驚人相似的女人所吸引。 即使沉浸在自己的學習中,她總是在腦海裏浮現:“即使在柏林,我的非常有創造力的大腦也不能夠避免想些事情。她要麽愛我,要麽恨我 ,她知道沒有第三種可能。對於一個年輕女孩來說,也沒有比第三種情況更有害的了。”

在柏林學習期間,他討厭德國觀念論的課程,黑格爾哲學對人性、具體人生的所有苦悶和痛苦置之不理,這與克爾凱郭爾的理念不合,於是他放棄學習傳統哲學思想,改而探求現實世界的人生哲學。克爾凱郭爾開始有了自己的哲學思想,而且他還構思了他的第一本書《非此即彼》。之後他終於形成了影響世人的存在主義,他幾乎瘋狂地埋頭於創作,六年時間裏寫了十七本著作。他一生依靠巨額遺產生活,沒有謀求過任何職業。

雷金娜與克爾凱郭爾的關係對他的智力發展,他的哲學和神學,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他的著作中占有突出地位。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日記和著作中,他和雷金娜的關係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慮的主題之一。可以說雷金娜在克爾凱郭爾的思想和著作中占據核心地位,並且確實是所有西方哲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沒有其他女性像雷金娜對克爾凱郭爾那樣對重大哲學家的思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某些方麵,如果沒有粗略地了解他與雷金娜的關係,就很難完全理解克爾凱郭爾。克爾凱郭爾與雷金娜失敗的關係影響了他對婚姻,愛情,承諾,真實性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對信仰和與上帝的關係的看法。

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有兩大要義:其一是存在先於本質的理念,其意義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動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決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這種存在,去創造自己的本質。其二是克爾凱郭爾將存在分為三級:

  感性存在或美學存在(審美):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樂,追求輕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麵,是從維持生命到享樂方麵的存在。

  理性存在(道德):是一種比較嚴肅的、盡責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學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對別人盡到倫理責任,合於社會道德的存在。道德對應於將一個人的生命奉獻給另一個人,或者說婚姻家庭。

  宗教性存在(宗教):是一種祈禱和愛的生活,是對神的自覺和崇敬,從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宗教對應於將自己奉獻給上帝。

訂婚後克爾凱郭爾在道德和宗教存在之間做選擇,對他來講似乎這是個非此即彼的決定 ,他覺得自己無法協調婚姻與宗教的呼召,無法做到二者兼顧。

除了一部作品之外,克爾凱郭爾把他所有的著作都獻給了“那個有朝一日會被署名的無名氏” 和他的父親。

1847年11月3日,雷金娜與她的老導師約翰弗雷德裏克施萊格爾結婚。婚後兩人甚至大聲朗讀克爾凱郭爾的著作中的段落,在丹麥備受關注。

1855年3月17日,已結婚八年的33歲的雷金娜將離開哥本哈根前往丹麥西印度群島,因為丈夫施萊格爾被任命為那裏的州長。這對夫婦在國外會待上五年,她要與家人和朋友說再見。 畢竟在19世紀中葉,人們踏上近4500英裏的旅程是危險的,可能遇到惡劣天氣,疾病,海難等等。雷金娜很清楚這些風險:她的大哥在海外島上擔任收費檢查員時便失去了妻子和妹妹。

在她離開的那一天,雷金娜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她要見一個男人,已經有14年沒有和他說過話。 他們沒有說話不等於他們沒有碰麵。事實上在某些場合,例如從彌撒後的教堂出來,午後散步的路上,她會遇到他。 1849年11月19日,施萊格爾收到克爾凱郭爾的一封信,懇求他允許他與雷金娜交談。顯然他是個正人君子。信中還夾著一封寫給雷金娜的信,發件人讓收件人決定是否轉給她。 “當然,我無法為接近她做辯護,尤其是現在,她是你的妻子,因此談話的機會出現時我從來沒有利用。”我們不知道這些信裏到底寫了什麽,因為施萊格爾將未開封的信件退還給了克爾凱郭爾,拒絕了他的要求,並附上一個“憤怒的,道德說教的聲明”。

有時他們在散步中的相遇像是算計好的。 例如,在克爾凱郭爾的39歲生日那天,雷吉娜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前的街道上。 “最近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當我看到她時,我忍不住微笑,”憂鬱的他在日記中寫道。 他的笑容又回來了,於是生日男人在問候時摘下帽子。 然後,好像事先說好的,舊情人再次各走各路。

他們之間的沉默一直保持不變,直到雷吉納要離開的那一天。周六早上在她為旅行做準備時,突然從自己的公寓衝到哥本哈根某個街道上的人群中。 在瘋狂尋找之後,她終於看到了熟悉的駝背的身影。 她悄悄地走近他,用一種微妙的聲音喊道:“上帝保佑你 ,祝你好運!”然後她再次離開,讓她的前未婚夫傻傻地站在那裏,手裏拿著帽子,說不出話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麵,8個月之後年僅42歲的克爾凱郭爾因為過度創作心力交瘁於1855年11月11日去世。

克爾凱郭爾對雷金娜一直不能忘懷,一生愛著她,始終保持獨身。

他把自己的遺產留給他的“前未婚妻” 雷金娜。他的遺囑裏隻提到雷金娜,顯然他認為自己已經結婚了:“當然,我的遺囑是我的前未婚妻雷金娜女士應該無條件地繼承我所留下的任何東西。 如果她自己拒絕接受,她可以將其分發給窮人。 我想表達的是,對我來說訂婚和婚姻一樣具有約束力,我與她就像結了婚似的因此我的財產理當歸她所有。”他在另一張信裏寫到:“我的全部創作都是獻給她的,“那個有朝一日會被署名的無名氏”,就是我的前未婚妻雷金娜施萊格爾女士。”

雷金娜在給克爾凱郭爾侄子亨利克隆德的一封信中寫道:“他的死讓我感到悲傷...。 但自從他去世以後,在我看來這似乎是因為我的怯懦而忽略了責任, 不僅對他也是對上帝的責任。因為上帝他犧牲了我,不管他是因由自我折磨的天性使然(他有一種不安),或者,我認為時間和他的著作將證明,是來自崇高的上帝召喚。” 雷金娜於1904年3月去世,享年82歲。

克爾凱郭爾傳記作者Garff認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愛情之一,也是最令人迷惑的愛情故事。克爾凱郭爾的癡情,不亞於《一個陌生女人來信》中的女主人公。雷金娜相對內斂,她會顧及社會的觀感和丈夫的麵子,她的丈夫也是個有身份的人。

Robert Neiiendam在對雷金娜的評論中寫道:“她知道她因為他而名垂青史。這種想法彌補了她所遭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