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典旅店事件看中國人的情理關係
文章來源: 飛鴻雪泥2018-09-19 00:54:59

發帖者:特有理

【八闋】

 

 

 

 

本來準備明天再寫,由於看到導讀一篇自吹自擂的評論文章,於是連續劇也不看了,先把言發了再說。不得不說那嘎小子的文章跟我的思路接近,肯定之餘還是要更精確地闡述一下。瑞典旅館事件非常清晰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情理關係。這是一個典型的價值觀體係的展示樣本。這件事,與以前大陸孩童在香港大街上大便一樣,華人中很難達成較為一致的共識。總是說情的說情,講理的講理,中國的事情,總是那麽情理難相融。

不是因為中國人笨,事情壞就壞在中國人的智力水平恰巧在情理相融的臨界點之下。也就是說,盡管中國人自認為特別聰明,可實際上卻是小聰明耽誤了大智慧。很多人,就像那位道理講得擲地有聲的博主,他們自認為具有玩弄情理概念的聰明勁。需要不講理時就煽情,得著理時便擺出大賢大德的姿態裝神聖。這類人之所以能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有上躥下跳的空間,一是他們有為數眾多的同盟者做為呼應;再就是中國更有巨大的愚民群體供騙子們煽動。這裏,就涉及到了情理之間的本質關係。

從本質講,情和理的根本都是利益。情從主觀角度就是個人或與個人密切相關的利益;理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都涉及社會利益的平衡。很明顯,情的集合中個人利益優先於他人利益;理的集合中他人的利益製約個人的利益。一個人做事隻講情,他就是自私的人;一個人做事隻講理,他就是活雷鋒;一個人做事合情合理,他就是難得的好人。很多人不一定能係統地表達這些,但人的智力卻能讓人本能地意識到其中的利害關係。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會操控情理的表達,使利益的走向始終指向自己。

中國文化幾千年,講理的成分雖然不多,可玩弄人情卻是爐火純青。越是會在人情上做文章的人,就越是會包抄他人利益的人。跟中國人混,哪個不是人情味爆棚?然而,中國式的人情實為利益包抄的手段。想那到瑞典旅遊的一家三口,旅遊方案裏就植入了意圖用人情包抄利益的伎倆:反正我半夜到了,你還能把我轟出去咋地?至少我省了一天的住宿費,白蹭了旅館的資源。不曾想,瑞典人沒按套路講人情,人家跟你按道理辦事。結果這家人亂了方寸,下意識地亮出了一哭二鬧三打滾兒的看家本領,結果讓警察依法驅離。於是,便按碰瓷的套路去告狀,至少搏個同情,當回網紅。

之後,各種借題發揮就成為一部分中國人的必然。想當初俄國海軍擊沉中國貨船也沒見中國政府有這麽大的動靜。明擺著借機搞事罷了。那些隻說情而不講理的人,除了跟黨混飯的,就是慣於煽情取利的偽君子。

其實這個事件中的道理很簡單,過早提前到達必定會給店家造成工作上的不便,給正常入住的人帶來困擾。人情不能強迫,而中國人最善於用人情去強迫他人付出利益。中國式的人情就是人情的強迫。這種強迫在中國早已形成了傳統文化,比如這節那節的煽情消費,比如各種喜慶明目的斂財。你中國人陷入了人情取利的沼澤,現在厲害起來了,還要向外潑這些泥水,不被文明的規則反製才怪。 現實中那些喜歡以情代理的人,往往都是些精致利己者。這些人多了,中國社會的人情也就徹底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