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距離的文化傳播:略記我近期聆聽過的雲沙龍講座
文章來源: 逍遙白鶴2020-06-10 08:37:47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著《雙城記》開頭說過一段經常被後人引鑒的文字:“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麵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麵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
 
在邁入2020年遇到新冠肺炎這般謎一樣無解、風一樣無孔不入的頑敵,又目睹今日席卷美國的抗議風潮,更感到狄更斯的辯證論述確實入木三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完美無缺。時至今日,人與病毒之世界大戰戰況尤酣……數月以來不得已的禁閉囧況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共同的感受反而拉近了大家的心,身體不自由,我們的思想仍然渴望飛翔。即使在最壞的情形下,拜賜熱心的老朋友、拜賜高科技助我們最近多次穿越時空“雲”聚一堂,享受了精神的豐盛夜宴!
 
十二分感謝”紐約文化聊齋雲沙龍”的主辦人洪朝輝教授和“芝加哥文化村”村長劉承熹博士的召集及邀請,感謝奉獻講座的才男才女們,近期以來我們夫婦參加了數次網聚文化講座活動,令“禁閉”一隅的家宅門窗洞開,心情如沐春風。
 
我們因最近遷居、舊宅上市等瑣事忙得不可開交,聆聽的講座內容豐盛,幾位主講人文化底蘊令人折服。恕我未及詳細消化和細述聽後感想,先將幾張即時照片存此,為感謝為念這些疫情期間不忘文化傳播與交流的義士義舉——
 
1,紐約文化聊齋沙龍的幾次講座:
洪朝輝教授。
 
 
 
 
 
2,芝加哥文化村舉辦的雲講座:
 
著改良古裝的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手繪的旗袍設計圖。
 
3, 最近的一次雲講座:
 
紐約聊齋第六期雲沙龍:紐約時間:周日6月7日上午9-11點。北京時間:周日6月7日晚上9-11點。 演講題目:《常與無常 — 豐子愷藝術精神探幽》。
 
主持與評論:徐錦博士,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世界語言文學係教授;研究專長為清末思想史。
 
演講嘉賓:黃易居博士(美國紐約福坦莫Fordham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學係教授;研究專長為現當代中國文學)  。
 
演講內容簡介:師從李叔同、受教於馬一浮的豐子愷,一生緣何熱衷於描繪兒童生活?本次演講欲探尋豐子愷筆端兒童相中所展現的現世與超越之辯證,常與無常之不二。以此,在新舊思想交替的時代下,他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精神和個人哲學。 
******
黃易居博士。
 
 
 
青年華裔主講人黃教授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學識豐厚、口才與文學素養俱佳,此次講座相當精彩,反響很熱烈,作為聽眾我自己聽後也覺得豁然開朗,受益匪淺。特別是身處如今世界政經風雲變化莫測,疫情猖獗一時,先賢之士曾如何品味理解和表現人生的常與無常,對我們頗具借鑒的意義。中國曆史文化博大精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曆代名家縱使世態亂象迭起,心懸一麵正直明鏡、常懷一顆清澈童心,不偏倚不走極端,做到不失自我的清醒判斷,亂雲飛渡仍從容。他們堪稱我們的師表,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當“政治正確”來勢洶湧,敝人我心中即使有許多惑也不敢求正解,頭頂似乎懸著一柄達摩克裏斯之劍。我嘴拙膽小,隻敢做壁上觀。但我堅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間正道是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