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和國勢
文章來源: 安舟2008-11-27 05:30:48

上周禮拜五,奧巴馬將提名蓋思南(Timothy F. Geithner)為新內閣財政部長消息在媒體披露後,連續幾周狂瀉的道瓊指數開始歡快反彈暴漲,身處經濟危機中的人們對目前權力真空狀態的焦慮有所緩解,對新班人馬和新財政政策開始顯露信心。

蓋思南畢業於藤校達特茅斯,大學專業主攻政府和亞洲研究,修過中文,曾在北大留學過。小蓋的父親老蓋和中國有不解之緣,擔任過福特基金會駐中國首席代表和亞洲部主任,曾在北京國貿大廈工作過一年多,一個月前他還在北京參加北京大學成立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儀式。

蓋思南父子的中國緣讓我想起在朋友家聽到的另一個故事。大立是我們在華府南大校友圈的朋友,先在南京師從英美文學名教授陳嘉,後來美國留學獲英文博士學位。大立現在博城一家著名私立高中教中文,還擔任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會長。博城在華盛頓西北郊,這裏聚居著不少政界名流學界翹楚。這些白領精英非常鼓勵自己的孩子早早學中文。

有一次在大立家做客,看到一本精美的畫冊,裏麵有大立與一位金發少年和第一夫人勞拉的合影。少年是大立的學生叫馬雷(Raleigh L. Martin),英俊聰明,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課業一級棒,剛剛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那年榮獲高中學生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Presidential Scholars)。獲此殊榮的學生允許帶一位自己最喜愛的老師進白宮參加頒獎儀典,馬雷毫不猶豫把邀請給了他的中文老師大立。

與蓋思南老爹一樣,馬雷的爸爸也有中國經曆,他曾經是美聯社駐北京記者。這些目睹過去三十年中國飛快發展的美國人,都看到了中國的巨大前景,預見漢語在未來世界的重要,舍得為孩子在學習這門艱深語言上投資。《紐約時報》曾有一篇題為「2040年的中國」文章,大膽預言:“到2040年,在世界各地召開的各類科學會議上隨處可以聽到中文,而美國國內音樂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

在這場美國民間中文熱潮中,中國政府在推廣漢語上也有大手筆高企圖表現。幾個月前,住在亞特蘭大的趙大姐打電話給我報告一條當地新聞,告訴我們家的老友蓉博士出任亞特蘭大孔子學院第一任校長。蓉是我們南大/華大雙料校友,現在是Emory大學東亞語言係教授。趙家兒子小虎在Emory讀書時,曾經跟隨蓉學過中文。我回想起自己剛到南京讀大學時,蓉在江蘇電台主持英文廣播講座,而今在海外教老美學中文,語言折射國力,真是今非昔比啊!

上周在《新聞周刊》上讀到著名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的文章,他提醒人們殷切關注奧巴馬內閣人選不要忽視另一個解圍美國經濟危機的重要角色:美國駐中國大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會和挑戰中,中美利益互生共存,兩國交流在世界的位置舉足輕重,文化語言的橋梁作用日益彰顯,我為祖國和母語的影響力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