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賀年卡”說開去
文章來源: 東村山人2021-12-22 19:31:51

從“賀年卡”說開去

二十多年前剛剛出國那陣子每年都會收到十幾張賀年卡。有大學同學寄來的,還有中學同學,關係好的老鄰居,親戚等等寄來的。賀年卡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等國家。

到了12月,我也必定會去店裏精心挑選十幾張賀年卡。每一張寫上祝福的話,寫上這一年中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況。隨著通信業的飛速發展。收到的賀年卡越來越少。到去年變成兩張了!有些遺憾又有些無奈。

再仔細說說日本的賀年卡,日語叫“年賀狀”。日本的年賀狀,經過近代郵政製度的導入,已成為日本新年的象征物之一。其特色是使用設計過的明信片,並在明信片正麵寫上“年賀”之類的簡短新年賀詞。在正麵下方有一組數字,是用於抽選的號碼。抽選日是一月中旬。最高獎也隻有30萬日元。最末等獎是送一套生肖郵票。我是中過多次末等獎。

日本郵政處理年賀狀的寄送,在2003年達到史上最高的44億5936萬枚,但隨著互聯網、即時通訊平台等新型態通信方式的崛起,年賀狀的寄送量逐年下降,至2020年已降至23億5000萬枚。不過比起國內的賀年卡,下降的不算多。

 

 

入鄉隨俗,我到日本不久也加入了寄送年賀狀的大軍。每年到了11月,就去郵局買幾十張。先在正麵寫上地址,然後背麵寫上祝福的話,一年中自己的變化、小孩子的成長等。也可以把地址用計算機打印出來。很多店裏承辦這一項目,花些錢就可以辦到。或自己在家設定打印。我家也自己打印過幾年。後來因為要寄送的年賀狀越來越少。就一直自己手寫了。我喜歡收到手寫的年賀狀。覺得比打印出來的多了份親切,多了份自然。想必也有不少人與我一樣想法吧!還有不少人在背麵印上這一年孩子的照片或全家人的照片。

我家LD不喜歡寫年賀狀。家裏所有的年賀狀正麵的地址都是我寫。背麵的內容呢,我的朋友或老師或我們兩人共同的朋友也是我寫;隻有他自己朋友或老師需要他親自動筆。他不喜歡主要是怕麻煩,覺得年末本來就很多事情,又無端多了一個事出來。不過,我與LD想法不同。

我覺得,年賀狀是人與人聯絡感情的一個好辦法。這裏人與人感情本來就不算濃厚。如果再缺了這一年一度的祝福、問安,那與很多人的關係就斷了。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吧。

二十多年前我剛來日本不久,在千葉縣一個德資企業工作。我的部門有個同事叫鬼澤。我剛去,坐在靠門的位置,他坐在我右邊,我當時日語也不怎麽好,而且因為是第一次在日本的公司裏工作,對日本公司的一些工作方法知之甚少,他對我幫助很大,而且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幫助。

我在這個公司工作了大約三年多後,與我們部門緊鄰的另一個部門新來了一位大高個女孩子,叫綠子。綠子來了沒有多久,就對我特別熱情,常常跑到我們部門來玩,與我聊天,送點心給我。下了班還邀請我和我們部門的人出去
吃飯。記憶比較深的一次,她又來邀我們下班後出去一起吃飯喝酒。別人都有事,隻剩下我和鬼澤和綠子。綠子就死纏硬磨說了一籮筐好話讓我與他們一起去。我因為女兒小,在家等我,最後也沒有去成。我這人一向鈍感,覺得這女孩好大方,與一般日本女孩不同嘛!後來才醒悟過來,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她喜歡鬼澤桑。

後來,我離開了這家公司。但是,與綠子每年都有一次聯係。就是通過這"年賀狀"。綠子與鬼澤,有情人終成眷屬。綠子本來姓佐藤。結婚後改為姓鬼澤了。也不得不辭去原公司的工作。綠子喜歡在年賀狀背麵印照片。於是,我見證了他們結婚、生子,女兒上小學、上中學。去年收到的年賀狀背麵是他們女兒成人式(20歲)的照片。她繼承了媽媽的高個子,白皮膚,性格像誰呢?我在想。

年賀狀很好啊!讓人與人之間保持著這不遠不近恰到好處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