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禱告,愛
文章來源: 盈袖20062010-10-21 17:11:04
2010/10/04

美食,禱告,愛

Eat pray love

 

我一次偶然在電視裏看到對伊麗莎白的訪問,她是一個很開朗健談的女人,很有靈氣和活力。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書名的意思,也沒有太注意。聽她說:也想過小說拍成電影,但從來沒有想過是茱莉亞。羅伯茲來演,so big (那麽有名的巨星)。

 

後來在CHAPTERS看到展出的新書,被故事的簡介吸引。一個女人,擁有了世人羨慕的一切:丈夫,事業,漂亮的房子。。。。。。卻感到空虛,失去生命的意義,在半夜起來一個人哭泣。這正是我在尋求的答案,於是我想要知道她的曆程。

 

我在CHAPTERS閱讀,她的文字沒有讓我擁有的願望,隻想了解故事的結局。讀到一半時,她還在三個莫名其妙的I(Italy,India,Indonesia 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個,電影就上映了。我的本意是把小說讀完,當我的女友邀我去看電影時,我說什麽片子都可以,除了這部,因為我已經讀書,就不願用電影來打斷。電影的表現和原著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可是一開始都隨便我的女友在我向她簡單介紹了幾部電影的劇情後,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是想看這一部。這不意外,伊麗莎白所追尋的正是很多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所迷惑和思考的:得到後的迷惘,對物質的失望,對生命真諦的困惑……

 

當然,我同意了。

 

這是一個典型對自我,生命意義,和生活方式的追求過程,是一次困頓之中的出走,一次心靈的旅行(RETREAT)。主人公在得到了世人羨慕的一切之後,卻覺得空虛痛苦到極點,在一個半夜時分,她一個人在浴室地板上絕望地哭泣,無意識中跪下來求神。神似乎也給了她啟示,安慰了她,讓她回去休息,此後她決定放棄婚姻,他的丈夫不能接受,與她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糾纏爭鬥。無力解脫的利茲陷入更大的困境,奇怪地有了學習意大利語的衝動,渴望去到那個冥冥中吸引她的地方。

 

她遇到一個“被彈中的男人”(指在女人從一段認真的感情關係裏離開時遇到的男人,並不一定是她真正所愛),開始了一段感情,當她在他那裏看到一幅畫像,她心有所動,有了去她在印度的靈修院的想法。兩年前在印度尼西亞見到的一位年長智者對她說的讖語也使她想去搞清緣由。之後她這段新感情很自然地發生問題,利茲再一次希望獨處,去尋找答案,獲得精神上,靈性裏的感悟,獨立和平衡。

 

她是一個勇敢的女人,真正隨著自己的心去做了。先後去了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去尋找,為了感情歸依,為了心靈平靜,為了生活裏的平衡。

 

在意大利,她品嚐美食,在夢幻之地生活,享受安寧;在印度,她追尋靈裏的平靜,修煉心裏的平衡,遇到給她感悟的人;在印度尼西亞,她去會那個神秘和善喜樂的老人,但她卻又一次遇到愛情。不安的她受到激情的誘惑,但又不舍剛剛開始建立的平衡,心中重新起了波浪和反複。

 

最後,她有了領悟和勇氣,決定和戀人攜手走未來。兩人乘小艇去往島上,象征著又一次有風險的旅程。

原來意大利是美食,印度象征禱告,印度尼西亞使她得到了愛情。

 

現實生活裏利茲和巴西男友開始了不做承諾的相處,好幾年,最後由於男友簽證的問題促使他們不得不考慮婚姻。開始他們說好不談婚姻,被推到這個境地時,兩人都大驚失色,可最初的震驚過後,兩人都覺得已經水到渠成,心理上準備就緒,結婚似乎也無妨。這在利茲的第二本書裏詳細做了描寫。

 

這是一個女人的心靈曆程,又回歸到愛情 – 屬世女人永遠夢想的歸宿。而我看到她靈魂裏所蒙的召喚,她的心靈曆程並沒有將她引到靈魂更高的境界,不免遺憾。很難說她這一次的愛情與過完有何不同。一樣的無常,一樣的風險,一樣的不測。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靈,遲早都會有靈裏的要求。一生就是尋找靈魂歸屬的曆程,每一個人的結果都會不同。神給我們的邀請常常出現,然後決定就在我們手裏,是接受呢,還是忽略,放棄?